APP下载

产业平台空间重构:从整合走向融合

2016-02-12苏斯彬周世锋张旭亮

浙江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全省园区

苏斯彬 周世锋 张旭亮

产业平台空间重构:从整合走向融合

苏斯彬 周世锋 张旭亮

通过合理的空间集聚,促进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和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推进国土空间和谐、高效、可持续的开发,构筑高质量发展平台

产业平台是为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但在实际发展中各类产业平台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低端、空间布局无序、资源利用低效等不足。为破解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浙江省在2010年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旨在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各类产业平台进行梳理,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三五”时期空间重构思路,探索促进各类平台的整合、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浙江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

有效支撑:各类平台发展的总体绩效

从产业集聚区发展来看,作为全省规模最大、产业层次最高、产出效益最优的高质量发展平台,在打造全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全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平台、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2014年,14个产业集聚区重点规划区范围内实现生产总值1760亿元,工业总产值5744亿元,财政收入556.7亿元(估算);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18.04亿元,相当于以占全省0.36%的建设用地完成了全省11.5%的固定资产投资;打造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电子商务、智能制造装备、氟硅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集群。

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来看,经过30年的建设,特别是经历了1993年、2003年至2006年的两次全国开发区清理整顿,目前浙江省经国家审核公告、予以确认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21家、省级经济开发区有46家,现在有9个市有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占浙江约7%的土地,贡献了全省过半的工业增加值和合同外资、近半的进出口总额,以及超过30%的税收。

从高新园区发展来看,浙江省共有国家级高新园区5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5家,在其他园区增挂牌子的高新园区13家,结合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创建的高新园区等12家。园区逐渐“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科技服务业迅速发展。从各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情况来看,园区总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通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计算机电子设备制造业,成为园区内的支柱产业,三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合计占园区总量的31.7%。

从工业园区发展来看,目前浙江省共有省级工业园区37家,工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成为各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和“工业强县”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7家省级工业园区的规划面积达570余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约311平方公里,入园企业和从业人数的不断增加增强了园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条块分割:各类平台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集聚区与相关平台间难以实现有效的统分结合。集聚区的设立往往是在现有的三类平台上进行必要的拓展和整合,涉及的相关主体较多,开发空间范围较大、基础建设任务重,整体建设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集聚区远离主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尚不完善,不便于人才集聚和引进高层次科研机构。集聚区仍存在与其它管理主体职能交叉情况,集聚区内部各片区统筹发展不足,各开发主体在征迁处理、产业招商与基础建设等问题的统筹协调上还存在难度。

高新园区发展能级有待提高。部分高新园区建设发展理念、工作举措无法满足“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重申报、轻创建”“重经济开发、轻科技创新”“重一般发展、轻高端升级”等问题普遍存在,产业总体仍较传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居全球价值链高端的不多,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较少,未形成有特色的高技术主导与支柱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力较弱,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未能充分借力区域高校、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

工业园区整体开发水平不高。工业园区由于约40%分布在衢州、丽水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乡镇街道,受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入园企业数量和质量、集聚化发展等方面相对较弱,单位产出率较低。产业结构上多数以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主,高新技术企业较少,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产业层次和产业技术水平尚需提升。多数工业园区缺乏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大多数的工业园区基本没有孵化器、公共培训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等创新支持体系。

集聚集约:以产业集聚区为主推进中长期平台空间重构

以产业集聚区为主推进平台空间重构的理由:产业集聚区的成立是立足于构筑浙江全省规模最大、产业层次最高、产出效益最优的高质量发展平台,着力引导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向集聚区布点落户,实现全省产业发展战略更清晰地落实到各个产业集聚区,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产业集聚区本身涵盖了区域相关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以及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成立基本是以既有平台为基础,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主体、多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政策、统一保障”。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发展主平台,在用地空间保障、财税资金支持、环境容量保障、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也必然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倾斜,一般产业平台未来在空间拓展方面很难获得用地空间的支持。因此,随着土地空间、环境容量等要素约束的日益趋紧,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产业平台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

产业平台空间重构的量化分析: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作为浙江全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平台,产业集聚区理应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全省重要经济增长点和竞争制高点。2014年全省产业集聚区生产总值为1760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未来五年占比每年力争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产业集聚区平台的产业增加值总量占到全省的10%,约达到5500亿元。从土地亩均生产总值来看,2014年集聚区亩均生产总值为31.6万元/亩,浙江全省平均为20.2万元/亩,集聚区约为全省的1.5倍。按照《浙江省产业集聚区提升发展方案》的要求,亩均产出会有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20年集聚区亩均生产总值约为同期全省平均的2倍。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空间换地”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浙政发〔2014〕6号)》,考虑到2020年期间全省单位建设用地亩均产出年均增速为6%以上,预计2020年全省亩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万元/亩,则产业集聚区为其2倍则达到60万元/亩以上。因此,产业集聚区平台到2020年空间新增规模为390平方公里。

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平台发展水平

从全域统筹角度,推进产业平台协调发展。顺应产业融合化、集群化新趋势,从技术层面协调对接城镇化、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发展任务在基础数据、规划目标、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冲突,致力于形成省级产业平台明确的生态保护、产城建设的空间功能分区。产业平台内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各项规划要以此为统领,对接形成各类空间布局与空间结构。考虑产业平台发展远期的空间总量控制,做好发展空间的顶层设计,也要结合产业平台发展趋势和客观需求,确定近期的空间布局导向,增强空间谋划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从理顺体制角度,推进产业平台聚力发展。针对不同情况,探索采用单核体制或者双核体制,选择适合平台开发建设的公司开发模式、开发区+托管乡镇管理模式、开发区+行政区管理模式。具体操作上,在设区市市本级、县级层面基本上以国家级或省级产业平台为主体,通过采用单核体制主导开发建设,整合各类产业园区,形成县域经济的发展主战场,打造经济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发展平台。同时,针对浙江省省级产业集聚区比较特殊的情况,存在国家级园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区域、且空间上不重叠的可以实行双核心体制,整合其它园区(功能区),实现政策统一、功能叠加、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从动力转换角度,推进产业平台创新发展。建立区域性、综合性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科技投资和科技服务企业,鼓励各类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鼓励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设置产业孵化基地、中试基地以及工业园区员工培训基地,提升省级产业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着力帮助企业用好用足高新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抵扣等各项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主动送政策、送服务到企业;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技,指导支持开展招商引资,支持帮助创新创业团队的引进工作;帮助企业推广技术、机器换人、节能减排,帮助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装备,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现代化制造水平。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推进产业平台绿色发展。坚持“亩产论英雄”理念,加大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创新,推进要素资源差别化配置,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加强产业平台生态建设和整治,均衡推进区域保护和利用。严格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积极推行节地、节水、节能和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单位土地产出率和贡献率应高于全国同类开发区平均水平,项目主要产品单耗或综合能耗水平须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推进以节能建筑、新能源利用为载体的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循环化利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FKJJ0007704)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全省园区
表面处理工业园区的机遇与发展(一)
磐安工业园区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