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2016-02-12黄红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黄红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办公厅,江西 井冈山 343600)



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黄红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办公厅,江西 井冈山343600)

[摘要]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科学内涵、意义和作用以及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继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以下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一是要创新井冈山精神的研究视角;二是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精神来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三是要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井冈山斗争;研究综述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井冈山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优良作风的总称。新中国成立以来,井冈山精神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研究课题,学者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展开了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和挖掘,形成各类专著20余部,论文600余篇。对这些研究与论述进行梳理,研究者主要集中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科学内涵、继承与发展、意义和作用等进行了探讨,现将其主要观点和成果综述如下。

一、井冈山精神的形成

研究井冈山精神,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分析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依据相关文献不难看出,井冈山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井冈山精神

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在视察江西时指出:“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1]2008年10月习近平来到井冈山时指出: “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为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两位领导人的讲话,充分肯定了井冈山精神是在井冈山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梅宏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说明没有井冈山的斗争,就不会有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后人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的历史经验中提炼升华而来的;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斗争历史经验的升华。[2]1996年5月30日,20多名江西省学术理论界的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在南昌召开的井冈山精神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红色政权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最早在井冈山形成并孕育了井冈山精神。

总体来看,井冈山精神是党在领导井冈山军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井冈山精神产生于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经过了残酷的革命斗争考验,这是大家一致的共识。

(二)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和丰富了井冈山精神

任何一种精神文化的形成,都必然受到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井冈山精神也是这样,它的孕育与产生,鲜明地烙上了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陈忠志分析了庐陵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影响:庐陵文化有着丰厚的底蕴,注重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是这种文化的精髓,井冈山精神受到了庐陵文化的濡染,庐陵先贤们忧国忧民、忠贞爱国的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品格,促使着井冈山军民“为主义而献身”的理念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3]杨志其、卢丽刚从客家文化的视角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认为客家文化的朴实无华、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注入了淳朴浓厚而历史久远的客家民风,这种优秀文化品质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4]

还有学者分析了湖湘文化等传统文化对井冈山精神的影响。从诸多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井冈山精神是广受传统文化影响、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诸多优秀品质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典范。

(三)井冈山精神吸收和传承了诸多革命精神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在谈话中说到,井冈山斗争高举“五四”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进一步反剥削反压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五四”青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从主席的话中我们可以理解,井冈山斗争是“五四”运动的继续,井冈山精神也必然继承了“五四”精神。唐国平认为,井冈山的革命者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起来的,他们在革命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审视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就决定了他们培育出来的井冈山精神,不但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进性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发展性的大融合、大统一。[5]李小三认为,随着安源工人、黄埔军校学员和铁军官兵陆续走上井冈山,安源精神、黄埔精神、铁军精神以及八一精神也都汇集到了井冈山。这四种精神自然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直接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井冈山精神可以说是浓缩了这四大精神的具有成熟状态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6]

因此,从大家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井冈山精神是五四精神和安源精神、黄埔精神、铁军精神以及八一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集中与升华。

(四)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井冈山精神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多的井冈山斗争中得以形成,还与井冈山斗争前这里有很好的“基础”是分不开的。刘受初、欧阳惠珍分析这个“基础”有三方面:吉安工人、农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吉安的传播,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吉安党团组织和工会农会的建立与发展,是井冈山精神形成的组织基础。[7]

应该说井冈山精神是在中国处于封建军阀割据、民众生活艰难、民众反抗情绪已到极点的历史背景下,恰逢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探索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出路的历史大转折条件下,领导和发展农民革命斗争所形成的具有中华传统优秀品质的革命精神。

(五)毛泽东等先辈的卓越风范深刻影响了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由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领导井冈山军民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井冈山精神,是这些革命者的优秀精神的体现和总结。因此,其中主要群体的精神意志对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必然产生深刻影响。这一观点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同,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等编著的《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一代伟人的卓越风范,不仅为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创造了第一位的紧要条件,也对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烙印着不可磨灭的光辉。[8]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有历史的传承与影响,有特定的社会环境形成的革命基础,更是井冈山革命先辈和全体军民主观努力的结果,是经过战火洗礼的革命精神的结晶。

二、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井冈山精神科学内涵的表述,200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江西时概括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24个字,已被大家普遍认同。众多学者对井冈山精神的解读大部分围绕此观点来进行,只是具体表述不太相同。

许多学者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多个方面,这些概括或与江泽民同志的概括类似,或者与胡锦涛同志1993年视察井冈山时对井冈山精神所作的概括——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矢志不移,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相仿。而黄宏则将井冈山精神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依靠群众,为着群众;实行民主,官兵平等;努力创造,艰苦奋斗。[9]

危仁晸把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10]桂玉麟对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作了这样的概括:一是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二是奋力拼搏、实事求是的革命精神,三是自觉奉献、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高贵品质,四是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优良作风。[11]

余伯流,陈钢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五方面: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依靠群众、勇于胜利。[12]

仝祥顺将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六个方面: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当代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的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实行民主,官兵平等的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13]梅宏则从井冈山斗争的基本历史解读,提炼出井冈山精神为:1.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开展武装斗争,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3.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最广泛的同盟军;4.建立革命根据地,构筑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坚实基础;5.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革命斗争的胜利提供根本保证;6.建立以工农联盟为主体,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绿林武装等中间力量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开展革命斗争。[14]

也有学者注意到,凝练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时,应该关注到制度建设这个方面,包括民主平等的内涵。刘义程、肖发生认为,民主平等本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中创立并行之有效的制度,是井冈山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他们认真研读了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时的重要讲话,分析出:在毛泽东看来,井冈山精神不仅仅是艰苦奋斗,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同样重要,它们是构成井冈山精神的三个支点,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15]老红军欧阳毅也认为,井冈山精神除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以外,“还有一条很重要的,那就是民主作风。井冈山时,官兵一致,……建立了士兵委员会,不准打骂士兵,并由士兵民主管理伙食,以后逐步实现了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16]

大部分学者在对井冈山精神内涵阐述的过程中引用了一些生动的事例,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马奕夫身堵机枪”、“毛泽东的一根灯芯”、“朱德的扁担”、“肖劲塞肠冲锋”、“曾宝华全家护印”等。

对于井冈山精神内涵各方面之间的关系,赖华林、傅乐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矢志不移、百折不挠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艰苦奋斗、勇于奉献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点,是井冈山军民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真正的政治优势。[17]在余伯流、陈钢看来,井冈山精神丰富的内涵中,敢闯新路是核心,坚定信念是灵魂,艰苦奋斗是基石,无私奉献是要义,依靠群众是根本,这五个方面是一个完整、有机的统一体,各具特色,相互依存,浑然一体,密不可分[12]。关于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问题,学者们还有其它不同的看法。梅黎明认为信仰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18]陈钢、肖子华认为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核。[19]还有学者认为根据地内部的军民一致、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涵和核心内容。也有学者认为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综合众家观点可以得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保证,是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与核心。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立足点,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井冈山斗争的胜利之本。

三、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关系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后来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都是一脉相承的。漆权在《弘扬井冈山精神》一书中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它们是承上启下、一脉相承的。它们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财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这几种精神在革命的目的、途径、方法等根本问题上是统一的。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他们必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因此,这几种革命精神在内容上是互相涵盖的。[20]何友良认为这些革命精神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如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坚毅不拔、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但是,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传统精神相比,有自己独特之处。首先,它是“源”,而其他是“流”。许多思想、观念,它最早提出或第一次提出,为后来的革命传统精神所继承和发展。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井冈山精神与后来的革命传统精神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21]

漆权和何友良的观点具有普遍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都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最终目标,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基础,都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当时发展变化着的革命形势与任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这些革命精神之间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即精神内涵的共性或内在统一性。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丰富和发展。它们共同反映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中国现代史的主旋律和时代主题。

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基本内涵方面是基本—致的,但又由于它们经历的时期不同,必然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内容,因而他们之间又有一定的区别,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态。这也代表了井冈山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形成关系的另一观点。刘孚威认为,由于时间、地区、环境以及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成熟程度不同,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它们之间存在着特殊性,各有特点。井冈山精神最核心的东西是革命首创精神;长征精神最突出的是革命英雄主义;延安精神最显著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西柏坡精神最本质的是牢记“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22]

有学者对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他们是同一内涵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胡松从四个表现形式上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1.从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到延安整风进行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2.从工农革命军“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制订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3.从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4.从吃红米饭、南瓜汤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作风。[23]

也有学者探讨了井冈山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内在关系,比较了两者的异同。扶小兰认为井冈山精神与红岩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二者在科学内涵和历史贡献上,既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又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独特的个性表现在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具特色的内涵是其革命的开创性和奠基性,即“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最突出的历史贡献,在于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而红岩精神最本质最独特的内涵在于“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争取抗战胜利和为新中国奠定政治基础的时代使命”,最大的历史贡献也在于此。[24]

纵观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四大革命精神,虽然它们形成条件不一样,面临任务不一样,强调重点不一样,但都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都是党在革命奋斗过程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今后进行改革和建设事业的极其珍贵的精神支柱。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到来,井冈山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新的影响。“创业精神”应运而生,孔繁森精神、深圳精神成为改革时代的精神代表。于东就井冈山精神与当代深圳精神的一脉相承关系进行了论述:冒险闯天下——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到邓小平力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冒险闯天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继承;力行搞“特区”——从毛泽东雄才大略引兵井冈建立革命根据地,到邓小平独具胆识进军深圳开拓经济特区的反对本本主义,开拓创新的精神继承;发展重博取——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借枪杀敌”,到邓小平经济思想的“借鸡生蛋”,依靠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精神继承;思想唯求实——从毛泽东革命时期的“枪杆子主义”,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猫论”,继承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志壮强信念——从毛泽东坚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火燎原”,到邓小平重申肯定深圳经济特区姓“社”不姓“资”,体现了坚定信念精神的继承。[25]

各方观点认为,建国以后,以抗美援朝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等为代表的新的革命精神,将井冈山精神为源头的革命精神继续发扬光大,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精神支柱。这些新的革命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展现了我党坚定的革命意志、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优良品质,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优良作风,服务人民的革命宗旨,是井冈山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四、井冈山精神的作用和意义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道德、纪律和作风,体现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追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方向,是激励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精神动力。学术界对于井冈山精神的意义与作用研究较为深入,形成了诸多共识。

历代国家领导人都阐述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意义。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语重心长地说:“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1972年11月,邓小平视察井冈山,深情地说:“井冈山精神是宝贵的,应当发扬。”1989年10月,江泽民来到井冈山,郑重提出:“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发扬井冈山精神。”胡锦涛同志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谈论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与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有的学者从井冈山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阐述了井冈山精神的意义。尹世洪认为井冈山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激励人心、凝聚人心、勇于前进的力量之源;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以促进我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井冈山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精神支撑和动力。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探索都是一种历史的创新与开拓,是历史的转折,这些历史的探索,有共同的特质,是历史的承接。因此,井冈山斗争所形成并凝结的革命精神特质必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指导价值和支持、鼓舞作用。[26]

胡松、王家荣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角度分析,认为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敢闯新路、实事求是的内涵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坚定信念、勇于胜利的内涵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井冈山精神所体现的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7]张友南、肖居孝认为,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8]

许多学者认为井冈山精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彭定波、廖清成认为,弘扬井冈山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要以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四要大力发扬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的优良作风,从而把社会主义精明文明建设推向深入。[29]

有的学者从党的组织建设和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欧阳月明认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扬井冈山时期党的建设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和忠诚教育,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抓紧抓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抓好党的制度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30]占美勤、胡松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教育价值,一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价值。要以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二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价值。要以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始终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导向。三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价值。要以井冈山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必须继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必须继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31]

常胜、张建成等认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弘扬井冈山精神。首先,必须以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抓住农民群众的根本展开井冈山精神教育,搞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其次,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服务群众教育群众,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再次,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政务村务公开,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这也契合了当前群众路线教育的开展需要,是井冈山精神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表现。[32]

总之,从大家的研究可以看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及党和军队建设、社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武器和制胜法宝。

五、井冈山精神研究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经过长期的努力,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井冈山精神的宣传,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创新井冈山精神的研究视角。有一些学者从独特的角度对井冈山精神进行了研究,如李根寿、陈世润从价值哲学角度审视井冈山精神,得出井冈山精神是一种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客观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动态价值生成系统;是一个由多维度的潜在价值所构成的意义结构。刘浩林、胡伯项则从政治伦理方面论述了井冈山精神的价值及实现。黄细嘉从井冈山精神的物质载体方面分析了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与功能。这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性,从这些角度研究井冈山精神的人员较少。尽管沿着这些新的思路或者说再从其它角度开展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但也从另一层面上显示了其开创性。笔者认为深化井冈山精神的研究,需要有新的研究视角,也需要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二)结合新的时代精神来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就井冈山精神的现实价值,我们相信井冈山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永恒的。但不能把它无限度地拔高,更不能把它庸俗化。关键是要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之间实现对接,与时俱进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弘扬井冈山精神要考虑其与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共产主义信念确立的问题联系起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三)加大横向交流开展比较研究。井冈山精神的研究,要加强同行的交流,统筹安排,经常组织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研讨,在现有基础上把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要与从事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流、切磋,并拓展井冈山精神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将井冈山精神置于中国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长河中去研究。要注重井冈山精神相关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工作,如可以到台湾、俄罗斯等境外、国外收集资料,丰富研究内容。还要借鉴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的管理经验,注意吸收全国乃至国外相关研究专家,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的研究队伍,扩大横向交流,以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与运用。研究井冈山精神是为了弘扬井冈山精神,发挥井冈山精神资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要以青少年和党政干部为重点,让井冈山的红色经典和井冈山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走出书斋,用生动活泼、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广泛弘扬井冈山精神。例如,井冈山培训机构开发的井冈山精神代代传——红军后代访谈课程,邀请革命先辈的后代分别介绍各自先辈的生平,后代们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和传承。这种与红军后代座谈的教学方式,客观、鲜活、生动地展示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艰难岁月,让领导干部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先辈们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和革命后代传承井冈山精神的事迹行动,真切地感受到井冈山精神的强大生命力。井冈山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应该吸收类似的经验,通过新的形式来推动井冈山精神的宣传教育,让井冈山精神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总之,经过专家学者们长期的努力发掘,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党的建设、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弘扬井冈山精神还任重道远,我们还需不断努力,使人们牢记井冈山精神,传承井冈山精神,光大井冈山精神,进一步发挥“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使现代承接传统,使现代继往开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论“井冈山精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6/14/c_121528287.htm.

[2]梅宏.正确认识井冈山精神及其现实价值[J].党史文苑,2009(24).

[3]陈忠志.略谈庐陵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影响[J].党史文苑,2012(6).

[4]杨志其,卢丽刚.论客家文化对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影响[J].党史文苑,2005(16).

[5]唐国平.井冈山精神之文化探源[J].求索,2009(8).

[6]李小三.解读井冈山精神[J].当代江西,2009(7).

[7]刘受初,欧阳惠珍.试论井冈山精神形成的基础[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11).

[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9]黄宏主.井冈山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危仁晸.井冈山精神研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

[11]桂玉麟.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江西社会科学,1996(7).

[12]余伯流,陈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13]仝祥顺,张荣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09.

[14]梅宏.正确认识井冈山精神及其现实价值[J].党史文苑,2009(24).

[15]刘义程,肖发生.民主平等:关于井冈山精神内涵的再认识[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6).

[16]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光辉的第一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

[17]赖华林,傅乐.再论井冈山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18]梅黎明.信仰:井冈山精神的核心[J].百年潮,2016(2).

[19]陈钢,肖子华.“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内核[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3).

[20]漆权.弘扬井冈山精神[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3.

[21]何友良.发扬井冈山精神需要提炼升华[J].江西社会科学,1996(7).

[22]刘孚威,尹世洪等.井冈山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23]胡松.延安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4).

[24]扶小兰.简论井冈山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内在关系[J].党史文苑,2009(4).

[25]于东.井冈大道通深圳——论井冈山精神与深圳精神的继承[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1).

[26]尹世洪,赖功欧,黎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J].求是,2009(15).

[27]胡松,王家荣.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28]张友南,肖居孝.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J].求实.2007(7).

[29]彭定波,廖清成.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11).

[30]欧阳月明,付含宇.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J].党史文苑,2010(16).

[31]占美勤,胡松.论新时期井冈山精神的教育价值[J].前沿,2007(8).

[32]常胜,张建成,李仁生.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场经济管理,2006(4).

(责任编辑:贺文赞)

A Review of Studies in the Jinggangshan Spirit

HUANG Hong-mei

(AdministrativeOfficeofChinaExecutiveLeadershipAcademyJinggangshan,Jinggangshan,Jiangxi343600,China)

Abstract:The Jinggangshan spirit is the generic term of Jinggangshan revolutionary spirit,good tradition and good conduct.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hina,the academic circle has widely and deeply studied the forming,scientific connotation,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Jinggangshan spirit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inggangshan spirit and other revolutionary spirits,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assing on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Jinggangshan spirit.However,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 first,how to innovate in the perspectives of studying the Jinggangshan spirit;second,how to combine the spirit of the new age to pass on and carry forward the Jinggangshan spirit;and third,how to transform and apply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Key words:Jinggangshan spirit;Chinese revolutionary spirit;struggle in Jinggangshan;review

[收稿日期]2016-05-03

[作者简介]黄红梅(1972—),女,江西万安人,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办公厅信息中心调研员、副处长,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3-0137-08

猜你喜欢

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不忘初心,继承与发扬井冈山精神
试析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精神的最新阐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奉献精神研究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