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模式探析
2016-02-12鲁方平
鲁方平
(温州市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00)
·探索与创新·
温州城市书房建设与管理模式探析
鲁方平
(温州市图书馆浙江温州325000)
城市书房是温州为打造15分钟都市文化圈而建设的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图书馆,满足了城区居民就近便利阅读的需求,系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的主体工程。文章通过对“城市书房”的建设特点、运作管理、服务成效的研究分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具有温州特色的建设管理运作模式。
城市书房;自助图书馆;管理模式
近年来,温州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造“15分钟都市文化圈”,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温州城市书房以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助实体图书馆为馆舍基础,以统一装饰标准、统一标识系统、统一采编配送、统一人员管理、统一信息系统、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阅读推广的“七统一”,构建以市图书馆为核心、区图书馆为辅的在城市内布局若干个卫星馆的“1+1+X”建设管理运作模式,建设一个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城市书房”服务网络,为城市居民打造公共阅读和学习交流空间。
1 城市书房的建设特点
城市书房的建设源于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面积更大,功能更完善,不仅满足图书借阅的基本需求,更能提供一个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动阅读的崭新空间。温州已建成的15个城市书房,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性、服务半径、环境相对安静度、消防安全、阅读需求、市民意见等因素,选址尽量在一楼临街处,馆舍面积150—300平米,可配置10000册图书、100种期刊,20-50个阅览座位。为此城市书房的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人流密集之地
城市书房要建设在临街一楼,读者走在大马路上就可以明显的看见,区别传统基层图书馆建设在建筑物内部,不易发现。临街的一楼,通透的装修,可以很方便地观察到城市书房内部的情况,可以对读者的行为形成无形的监督,防止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因此可以做到无人值守,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这种相互监督、自我管理的模式,成功创建了一个自由而健康、有序而温馨的现代公共阅读场所,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读者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在提升市民自身素质的同时,推动了公共阅读空间由政府管理向公众自治的转变。
1.2建设面积适中
城市书房的面积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在150-300平米左右为宜。城市书房要能满足配置10000册图书、20-50个阅览座位。选址面积过大,则场地寻找困难,后期的装饰费用高,导致入场难。面积过小,则可提供的图书种类、阅览座位少,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
1.3经费来源保障
城市书房的建成,不可避免地要产生费用,除了前期一次性投入外,后续日常的运行,比如水电费、网络费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建设之初要和业主单位充分地沟通。温州城市书房的建设,纳入了2015年和2016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前期经费投入上,有市财政的保障,而在后期运行中产生的费用则由业主承担,市财政根据经费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
1.4建设选址公开
已经建成的15家城市书房中,除首家城市书房属老馆改造外,其余14家以及接下来要建的10家城市书房主要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建设选址标准,由专家委员会实地考察讨论来确定。公开申报建设,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激发基层的建设热情,过程公开,选址公开。这种通过盘活社会资源,与社区、企事业单位众筹合作、多方共建的模式,充分考虑基层的需求,以期建成后效益的最大化。2015年提出建设城市书房的单位和社区有23家。
2 城市书房的运作管理
温州城市书房的运行管理以市馆为核心,负责城市书房的信息系统管理、标识系统管理、物流系统管理、监控系统管理;区馆为辅,负责城市书房的图书更新、活动开展;城市书房的承建单位负责图书日常的书架整理、读者引导、秩序维护等。
2.5 苏醒期并发症及术后咽喉部疼痛评分 两组患者苏醒过程中均未出现苏醒延迟、喉痉挛、恶心呕吐、苏醒期烦躁等并发症。疼痛评分 (VAS评分),各个时间点B组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5。
2.1系统支持
城市书房是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图书馆,信息系统是城市书房运行的命脉。城市书房借助政府大力推广的市民卡,实行刷卡进出,即读者可以在门口的办证机上凭身份证和市民卡自助开通市民卡的借阅功能,开通后刷卡进入城市书房。进入城市书房后,也可按照流程自助完成图书的借阅、归还和续借,从而让城市书房具备了全天候开放的无人值守的图书馆的功能。
信息系统既要能满足通借通还,又要和而不同,具备定制化、个性化。温州采用interlib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阿法迪的RFID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谁管理谁受益的问题。比如,瓯海区建设的城市书房,其产生借阅量数据算作瓯海区图书馆的业务量,极大地提升了区馆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积极性,也为考核各个城市书房奠定了基础。温州城市书房在建设过程中,要求系统厂商投入人力参与设备的维保,接到设备使用的问题后,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排查问题,确保城市书房的正常运行。
2.2图书配送
城市书房日常保有的开架阅览图书在10000册,为保障城市书房的吸引力,方便读者阅读到最新的图书,每年城市书房的图书更新率要达到60%,即每月每个城市书房的图书更新在500册。
各市、区图书馆根据每个城市书房阅读对象的年龄分布、借阅数据统计来采购配置图书,并按要求完成图书的加工,图书的配送则由市图书馆来统一完成。市图书馆公开招投标选定物流公司(个人),根据各个城市书房的图书借阅量,安排物流频率,月借阅量达到10000册以上每周一次,月借阅量2000册以上每月一次。目前温州城市书房的物流,做到了定时运行,即每周物流人员到市图书馆物流中心取走区馆图书,运到区馆分拣后,取新书到城市书房上架,然后将城市书房下架图书运回区馆,分拣后再运回市馆分拣,完成一整套流程。
城市书房强调24小时无人值守,不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降低了城市书房的运行成本,但并不是无人管理。城市书房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有责任心的志愿者,二是完善的监控系统。
志愿者队伍建设是城市书房的一项日常工作。志愿者主要负责城市书房的图书整理,即按大类排列整理书架。目前城市书房的志愿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学校志愿者,一类是城市书房附近的社会志愿者。市图书馆主动和学校的志愿者团队联系,签订志愿者服务协议。志愿者先到市图书馆进行图书整架的培训,实习两到三次后,再根据城市书房的需要,安排到各个城市书房。每次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都做到有记录可查,以便为志愿者开具志愿者服务时间。对于社会志愿者,比较零散,时间不固定,一般有需求,就近安排。
监控系统是随时掌握城市书房动态的有效抓手。温州已建成的15家城市书房的监控系统纳入了市图书馆的统一监控系统,24小时值守。发现可疑问题,值班人员可直接和城市书房的承办单位联系,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4阅读推广
市区两级图书馆将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延伸到城市书房,增加城市书房的活力。目前,温州市图书馆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如“籀园品书会”“亲子阅读课堂”等已经走进各个城市书房,各城市书房也面向社会组织提供场所预约服务用于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让城市书房成为城市公共文化交流新空间,这也是城市书房的建设初衷。
3 城市书房的服务成效
目前,温州已建成投入运营的城市书房达15家,到今年底,温州将再建成10家城市书房,从而在城区初步形成15分钟阅读文化圈。作为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中的主体工程,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的社会效果也非常明显。截至2016年6月,共接待读者90万人次,外借图书35万册,办理借书证2.1万张。
图书馆的各项阅读推广活动走进各个城市书房,前所未有地实现了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融合,将全新的阅读服务搬到了市民家门口,使群众充分享受图书馆高效、便捷的服务。
其次,一个个闪亮的城市书房,提升了城市形象,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城市书房是无人值守全天候开放的,对城市书房的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书房落脚在城市的各个街道,建设之初,有过各种担忧,如是否有读者在里面睡大觉等一些不雅不文明的行为,导致城市书房难以管理。从两年的运行时间来看,城市书房与城市文明是相互映衬的关系,城市书房是城市文明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没有城市的文明,城市书房是难以为继的。反过来,城市书房促进了城市文明,高雅温馨的阅读环境,让走进城市书房的每一位读者,不自觉地受到感染,遵守阅读规章制度,走出城市书房后,在社会中也会为他人着想,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再次,城市书房推进了公共文化的社会参与。城市书房在选址之初,就向社会公开建设标准,鼓励社会公众参与,每支参与城市书房建设的社会力量,最后都会是城市书房的利用者、拥护者。建成以后,志愿者队伍的引入,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城市书房的日常管理中,降低城市书房的运作成本,激发了读者参与的主动性,形成与巩固了文明阅读的意识。
最后,城市书房改变了温州阅读的生态。图书馆将优秀的图书推送到基层,基层群众茶余饭后就可以到城市书房享受良好的阅读环境。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的各种服务,阅读已经融入了温州市民的闲暇生活。
4 结语
温州市图书馆通过实施城市书房项目,以现代信息技术、24小时无人值守、低成本运营拓展了公共图书馆向社区延伸的温州模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图书馆服务的社会化、均等化、标准化。随着城市书房项目的逐步实施,15分钟文化生活圈将在温州悄然成型,温州城市阅读,正在迈入“图书馆+”时代。
[1]张焱,陆健,韩畅.温州,相约“城市书房”[N].光明日报,2015-05-22(07).
[2]杜洁芳.深夜,点亮那盏阅读灯[N].中国文化报,2015-06-17(07).
An Analysis of Urban Stud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in Wenzhou
Created by Wenzhou Library to build a 15-minute metropolis cultural circle,the urban study is a 24-hour self-service physical library aiming to meet the reading needs of urban residents nearby,and is a main part of the third batch of China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demonstration projects.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operation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 effects of the urban study,this paper showcases a unique Wenzhou construction-management-operation model for public libraries to extend their services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urban study;self-service library;management mode
G258.2
A
鲁方平,男,温州市图书馆馆员。
2016-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