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与反思:当代婚恋危机中的“剩女”问题

2016-02-12曾雪阳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剩女婚恋都市

曾雪阳

审视与反思:当代婚恋危机中的“剩女”问题

曾雪阳

都市剩女的婚配问题成为传统与现代博弈最突出的领域。一方面,女性知识水平的提升以及自我意识的强化体现在婚恋问题上就是主体意识的彰显;另一方面,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婚配上的“男上女下”“男强女弱”的观念仍是很多精英女性择偶路上的最大障碍。有效整合这部分闲置资源,无论是从社会和谐角度,还是从提升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角度评价,都非常有意义。

转型;婚恋;危机;精英;“剩女”

转型期婚恋市场的挤压制造了社会底层的光棍群体,同时也诞生了城市“剩女”一族。在2006年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剩女”被解析为“长得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品位、十分自我和清高,却没有男朋友的那种女孩子”。[1]与主要集中于农村且以“低学历、低知识、低收入”的三低“剩男”不同的是,“剩女”往往集中于都市中上层,而且一般拥有较高的学历、较高的收入、较高的地位。如果说“三低”“剩男”是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群体,那么“三高”“剩女”则是物质富余精神至上的群体。在当今时代,都市剩女的婚配问题成为传统与现代博弈最突出的领域。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女性的独立自主推动了女性在婚配问题上主体意识日益膨胀;另一方面,传统的“男上女下”、“男强女弱”的潜意识婚配取向造成女性婚配行动不断受阻。在多元背景下,女性传统性与现代性、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她们对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认识呈现出现实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众多的婚恋价值观念在没有一个正确、健康、和谐的婚恋观指导,很容易使她们迷失方向。

一、“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错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乡壁垒的打破,许多农村青年纷纷涌入城市谋生,于是出现了打工女性通过婚姻迁移入城市的现象。她们的到来充盈了城市婚恋市场,因为长期以来的“男高女低”婚配潜规则,打工男性很少有机会通过婚姻移居城市,再有男性传宗接代的宗族使命在农村男性的观念中仍比较强烈,所以打工男性绝大多数都是回到家乡。这种失衡的婚姻迁移导致了农村婚恋市场上女性的稀缺,也导致城市婚恋市场上女性的过剩。“男高女低”式的婚配潜规则使最底层的男性和最顶层的女性在这场婚恋的博弈中落单。

落单的女性已经找不到两千多年前《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大龄未婚女青年对婚姻的急切感。对时尚与新奇的追随以及对现代性的茫然,“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成了平常人所不能理解与接受的“高山流水”。传统文化中“家”是一切伦理道德的发源地,现代社会的“去家化”导致“宗族”观念淡化,社会细胞逐渐由宗族的“家”演变成个体的人。以责任与义务为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淡出现代人的意识。独身主义思想已经成为一种“前卫意识”悄然兴起。婚姻理性主义或功利主义也成为左右都市剩女婚姻抉择的主流价值观。[2]在完美主义心态的影响下,精英女性不愿意为了组建家庭而勉强选择,这种违背协作规律、脱离生活实际的婚恋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群体的正常婚配。

中国传统婚配的礼仪程序除了在极少数的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仍然留有痕迹外,基本上已经被讲求速度与效率的现代社会所摒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被视为封建落后的象征被否定。婚恋双方少了许多传统婚恋的束缚与牵绊,却多了一些现代婚恋的庸俗与功利。未婚男女择偶取向直面博弈态势,双方都具有经济上的独立地位,都希望自己的利益在这一场婚姻中积累到最大值,把义务和责任降低到最小值。适婚男女在各自的择偶诉求中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不断调整与整合择偶策略,在情感与功利之间寻找平衡。尽管很多职业女性拥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与地位,但在思想上受累于男权依附文化的熏陶,她们习惯于利用婚配来寻找心理依靠,排除内心的落寞与孤寂。中国当代女性仍然在潜意识里主张阳盛阴衰上位的思维定式,企图凭借自身优势寻找外在条件更高更优越的婚配对象,但是又想利用自身优势获得家庭掌控与婚姻话语权,采用阴盛阳衰下位的女士优先模式,用职业崛起来抗争婚姻家庭地位的弱化,这就导致很多优秀女性陷入婚恋困惑,觉得“好男人”市场空缺太大,供不应求。

二、重品质而轻物质的择偶观

都市“剩女”与底层“光棍”有着截然不同的处境。她们学历高、见识广、能力强,形象气质佳,很多事业上有所建树。她们处理事情很理性,在婚恋问题上,注重双方在生活上的契合度,情感因素是恋爱中的关键因素。她们更关注配偶的人品性格、能力才干以及生活习惯,可以说由注重眼缘到深入了解内在,看重男方的发展潜力。[3]有很多女博士在谈及未来配偶的标准时,非常简洁的一句话就是“谈得来”。其隐含的条件是非常抽象的,其内涵又是相当丰富的,所以这种看似没有标准的标准才是最高标准。

都市“剩女”对待婚姻比较理性,恋爱目的绝不是游戏人生而是构建幸福婚姻,所以她们不会轻易投入一段感情。传统婚恋文化的影响让她们也渴望稳定温馨的家庭生活,但是她们渴慕的是理想状态的婚姻家庭,很难容忍婚姻家庭中的瑕疵与磕碰,没有耐心去接受所谓的“磨合”。所以,她们的结婚行动往往终止于不完美。她们对新潮的婚恋观念保持开明的态度,“爱情至上”的自由与洒脱以及对责任与义务的践踏与逃避,是她们无法忍受的生命之轻。她们理性地意识到这种轻率的婚恋游戏只会让人对真情逐渐淡漠和疏远,对婚姻缺少安全感。在家庭的经营理念上,她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在职场上渴望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机会与肯定,有极强的事业心和存在价值。她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职场上与男性一起竞争有限的资源,但是传统家庭观念又强加给婚姻中的女性很多不公平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家庭与事业的冲突几乎难以避免。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成为都市“剩女”普遍认可的家庭分工模式,但是这一理想的实现依赖于夫妻双方的理解与尊重。

三、都市女性人生价值实现的多元选择

当代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提高。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多重文化的影响,使女性主体意识不断回归与强化,在社会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认可的生活方式。婚姻不再是她们注定的归属,不再是生活资料的来源,也不再是情感寄托的唯一选择,她们已经脱离了为结婚而结婚的古老模式。现代社会造就了这一特殊群体,丰富的经历造就了她们特殊的气质。知识让她们理性,历练让她们更独立,成功让她们自信。正因为如此,她们对待恋爱与对待工作一样认真、严肃、理性,目的性非常明了,一旦出现纰漏就果断叫停,绝不会拖泥带水、委曲求全。正是这种果断与干练让她们在婚恋问题上出乎寻常的独立与自主。但是,社会的世俗性又让她们不知不觉中受到干扰和拖拽,因为婚姻暂时还没有完全脱离家族意识的影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其婚恋取向偶尔又呈现出世俗的一面。

德国社会学家穆勒认为人类的婚姻动机不外乎就是经济、子女和情感三大元素,但是时代不同,侧重点也各异。上古时代经济因素为第一,生儿育女为第二,爱情趋势为第三;中古时代则是生儿育女为第一,经济因素为第二,爱情趋势为第三;现代婚姻则是爱情趋势为第一,生儿育女为第二,经济因素为第三。[4]穆勒的这一理论更适合于解释当代中国都市“剩女”的婚姻选择取向。匹配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共同的生活理念,一定的经济物质生活,较强的办事能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邃的思想修养,使她们不会拘泥于传统的观念,也不会受制于世俗的偏见,对真挚情感的珍重与寻求是永恒的婚恋目标。

四、曲高和寡的都市“剩女”

(一)孤傲的完美主义者

都市“剩女”知识渊博、情趣高雅、经济宽裕、品貌端庄,无论从哪一角度评析都堪称优秀。正因为她们自身的优秀导致在婚姻选择上的高门槛,让习惯于在婚姻中俯视的中国男士们不敢仰手摘“星辰”,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爱情成为绝大多数都市“剩女”选择婚姻的第一条件,没有心仪对象就没有充足的理由降格将就婚姻,但她们并非就此放弃婚姻,相反她们一般都是两性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是追求家庭幸福、渴望婚姻圆满、重视家庭和忠于婚姻的群体。在选择配偶时,更渴望能够彼此钦慕。所以,对于精英女性来说,择偶时仍注重从自我仰慕的方向寻找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张力、更能开拓、更能包容的完美男性。

(二)不愿屈尊的男权主义者

应该说部分都市“剩男”具备都市“剩女”择偶的条件,一样的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高。但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都市“剩男”与都市“剩女”在婚姻上很难有交叉呢?究其原因还是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隐性对抗,使他们之间的鸿沟难以调和。

都市“剩男”中有一部分是富二代花花公子型,他们具备优越的家庭背景、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俊朗的外表形象等多方面的优势。他们当中有些人婚恋态度不端正,恋爱行为并非以婚姻为最终目的,有些是独来独往的自由客,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标榜生活的极端自由化,视婚姻为自由的劲敌,是对自由的禁锢,所以不愿走进婚姻。都市还有一类恐婚型“剩男”。他们大多曾经有过短暂的婚姻或恋爱,失败的经历让自尊心遭受打击,心理创伤让他们本能地自我保护,不再相信爱情,不再触碰感情,选择封闭与逃避,把精力转移到工作。都市“剩男”中的事业型男,在工作上的娴熟与得心应手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家庭生活的残缺,事业上的成就让他们更害怕遭受感情的失败,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一段感情。这一类“剩男”与“阳春白雪”型“剩女”较为相似,想结婚,在等待,认为完美的自己应该会把属于自己的另一半吸引过来。

(三)优秀的男女在婚姻中擦肩而过

事业型男女本身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他们也渴望正常的婚姻家庭,但是他们只能接受完美的婚恋。这是一种基于自我之上的婚恋理想,禁不起现实的挑战与检验,会在执着中逐渐错失机会。很多“剩女”自身非常优秀,虽然按照传统习俗的适婚年龄稍有偏大,但是非常自信,在长期的自我修炼中由内而外地展现了作为职业女性的独特气质,也拥有了足以维持优越生活的物质条件,甚至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足以让人称叹的条件并没有让她们顺利地走入理想婚姻的殿堂。但她们认为自己之所以长期徘徊在婚姻门外,是缘分未到。[5]她们宁可洁身自好,也绝不凑合、草率成婚。都市“剩女”与都市“剩男”几乎是并行的轨道,很难有交叉。这从人类自身的生产上来说,是一种资源的极大浪费。

一方面是完美的都市“剩女”孤傲地矜持着她们的婚姻标准,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都市“剩男”乐滋滋地选择剩下,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人类自身生产上的优质资源的浪费。有效整合这一部分闲置资源,无论是从社会和谐角度,还是从提升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角度评析,都非常有意义。

[1]教育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N]. 2007-08-16.

[2]安治民.我国城乡光棍现象对比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玉苗,硕士研究生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分析——以云南高校为例[J].青年探索,2011,(1).

[4]章月娥,剩女.其实剩的是“不甘心”[J].家庭科学,2011,(4).

[5]李细春.中国古代婚姻制度与现代婚姻制度的比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7).

责任编辑:李 彦

C913.1

A

1673-5706(2016)04-0096-03

2016-03-17

曾雪阳,海南省委党校讲师。

猜你喜欢

剩女婚恋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穿越水上都市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剩女”感到多方压力
婚恋陋习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