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仿古如意 神韵悠长

2016-02-12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筋纹壶把神韵

徐 俊

仿古如意 神韵悠长

徐 俊

仿古如意在传统仿鼓扁壶造型上加饰如意筋纹,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骨肉亭匀,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其对作者的考量可想而知,壶流伸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

仿古如意;艺术性;文化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历来是制壶的法则。“如意壶”作为传统的壶型之一,在艺人们的手中有着不同的味道,不俗表现。“如意壶”不仅造型简洁明快,最重要的是它表达着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万事如意。相传“如意”最初出于摹仿人的手型,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普遍的使用。唐朝时,手型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成为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如意的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们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

紫砂壶的发展是一个继承传统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变的规律,也是几百年来艺人们坚持行走的路线,更是紫砂壶艺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当代壶艺人同样肩负着传承和创新 使命,时刻寻找独特的创作方向,使作品不落入俗套,不跟风不化,从而焕发出惊艳的风采。秉承着这样的理念,我特设计制作了一把紫砂“仿古如意壶”,在充分地吸收传统精髓的同时,不光使之古韵扑面,更是将传统壶器的经典之美很好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颇有心得却意尤难尽。

仿古如意在传统仿鼓扁壶造型上加饰如意筋纹,身、盖、颈、腹、钮,错落有致,骨肉亭匀,壶的口沿与壶盖截成一条圆线,口盖各占一半,盖子盖上即合成饱满的圆线,其对作者的考量可想而知,壶流伸出自然,壶把匀势而起,且与壶身如意贯气,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合体,整器精美绝伦。

“仿古如意”是基于传统的仿古壶基础上变化而来,加饰如意筋纹,脱胎成为全新的紫砂新品。紫砂“仿古如意壶”运用上等泥料制作,造型吸收了传统壶型的精华之处,整体神韵优雅、无拘无束。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腹鼓,张力极大,桥型如意形的壶钮与壶身的如意图案呈现一大一小有致的呼应,显得上下和谐,均匀有力;短颈平肩,壶盖微鼓,大口盖与壶口合成饱满的圆线,使得壶线吻合严密,显得实用大气;壶口与壶嘴、壶把处于一条和谐的水平线上,壶嘴伸出自然,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富于灵动,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的搭配最是和谐。整体造型不光充分地把握了仿古的“圆、稳、匀、正”的圆器的造型规则,还将如意筋纹加入其中,赋予吉祥如意的寓意,让这把壶隽永耐看,而不失传统的神韵悠长。

人们对紫砂壶的鉴赏与评价,总不外乎两个标准:一是艺术标准,二是功用标准。仿古类紫砂壶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因集艺术和实用于一体而受人青睐,设计制作的这把“仿古如意壶”则是融传统与创新于一体,又渗透进“吉祥如意,万事顺意”的精神人文内涵,从而不仅继承了壶型上的精华,更将艺术与实用功能发挥到极致境界。整体壶的气质得体大方,壶体花纹精彩细腻,升华了艺术标准。

每一把看似小巧简洁的紫砂壶,其实都包含了很多精深的技法与内涵,而大自然的万千景象无不为紫砂壶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制壶人往往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或一花一草、或飞鸟虫鱼,然后突破视觉的先入感,把情感、思想、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最终体现出浓郁、深厚的艺术美感。紫砂壶艺是用陶艺家生命揉成的艺术,每一款紫砂壶造型都是一件完美的雕塑精品,放在任何时代、任何角度去鉴赏、品味,都能涌动观赏者的情怀。

[1]《宜兴紫砂陶》 韩其楼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猜你喜欢

筋纹壶把神韵
浅谈潮州手拉壶的造型设计
“君乐壶”的筋纹艺术美感探究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筋纹智慧,美菱盛放
——论紫砂壶作品《合菱》的艺术创作
论紫砂壶“莲瓣”的造型艺术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紫玉飘香
——生活中的一点诗意
墨舞神韵
石榴:秀美东方神韵
紫砂茶壶筋纹器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