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及未来走向

2016-02-12徐青

统一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民意台独

■ 徐青

浅析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及未来走向

■ 徐青

面对祖国大陆坚定的反“独”促统意志,如何在两岸关系上既能施展“台独”思维,又能“趋利避害”,是蔡英文当前策略思维的核心。

蔡英文的“台独”战略

首先,“台独”路线发展到蔡英文时代已趋向战略化。蔡英文的“台独”路线,一是既吸取陈水扁时期“法理台独”的施政教训,也吸纳民进党为了降低战争风险、赢得岛内执政权而开启的“台独”路线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务实台独”策略、内涵;二是迎合当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向直接民主回潮的发展形势,以及岛内民粹政治、民众高涨的反政党情绪、近年来青年的参政热情,在其施政的“调体质”阶段,更多地选择直接民主的方式作为主要策略工具,从而基本完成了可以和平引领“台独”目标实现的路线方针和策略选择。这套战略化“台独”路线就是“和平民主台独”路线。

其次,蔡英文战略化“台独”路线是要在和平的氛围下,走出一条不同于“法理台独”之路的“民主台独”之路。其策略是以“民主”为工具,将“台独”“反中”内容法律化、机制化。而在其执政第一阶段,即所谓“调体质”阶段,则还会借助民粹力量,以“参与式民主”为主要民主模式,主要内涵包括“台湾主体性”及“公民的政治参与”两个方面。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层面的民意引领,即形塑民众“自主参与公共事务”的“政治主体”“经济主体”“文化主体”意识,后者着重“公民路线”政治操作,即联合一切反国民党力量,开放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制度改革。

第三,“台独”势力正进一步进行“和平台独”理论建构,以适应并指导“和平民主台独”,并应对祖国大陆反“独”促统。

蔡英文以上述三方面构成的一整套战略战术的推动与落实为自己的“使命”,也希望因此而彻底完成台湾所谓“转型正义”,开启“新政治时代”,进而建立自己的历史定位。

“民主台独”的“趋利避害”策略

从这样的战略化“台独”思维来看蔡英文的两岸关系定位,首先,两岸没有关系,只有事务。两个不相干的“国家”,有事说事,没事就别东扯西扯。因此,其“就职演说”中只提两岸事务将如何处理,不提两岸关系。其次,两岸事务是其推进“台独”目标过程中一个必须应对的大麻烦。第三,在“台独”实力不够、时机不成熟之际,考虑到祖国大陆和美国的态度、立场,这个大麻烦只要不凸显出来构成其执政危机,能够维持和平氛围就好。如此,蔡英文所谓的“趋利避害”既要维护“台湾主权”,又要两岸交流的和平红利。其具体策略是:

一是以“民主”为工具建构“台独”安全网。与陈水扁时期的“法理台独”路线相比,蔡英文的法律手段将不再主要运用于建构“台独”法理性,而是转向建构“事实独立”下的防范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民主机制”。即以两岸关系的法律化、机制化所构成的一整套程式为推动“台独”提供正当性与法律上的保障,包括防止台湾利益受损的市场防范机制、“守护台湾主权”的民主监督机制、以“修宪”提供“民主机制”的法律保障,等等。“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等正是这一思维下的产物。

二是以岛内倾绿的民意为“台独”施政基础。一方面,其试图利用岛内主流民意中的畏统拒统及“永久维持现状”、高度认同“中华民国”等心态,将“台独”目标披上包括“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关系条例”等目前尚无法撼动的“宪政体制”外衣,先稳固倾绿的民意现状,稳固施政地位,为后续进一步所谓“调体质”打基础。另一方面,以打垮国民党来翻转两岸关系,夯实目前岛内政治力量对比。长期以来,岛内“台独民主运动”的矛头始终对准国民党及其威权体制,而随着“台独”的实践进程,彻底打垮国民党越来越彰显其在实现“台独”目标中的关键性。从长远看,它是推动“台独”两党政治的第一步;短期来看,也是蔡英文着手“调体质”的必须。2014年、2016年岛内两次选举,让民进党实现了“完全执政”,岛内蓝绿政治力量对比翻转,蔡英文必须在此基础上扩大战果,夯实民意支撑,让新的政治生态结构不可逆转。目前其所有所谓“转型正义”的动作正是这一“台独”思路下的产物。

三是以“台湾主体意识”凝聚“全民”意志应对两岸融合。在岛内民意的引领上,蔡英文的重点放在进一步塑造可抵消祖国大陆影响的“台湾主体性”上。以“台湾主体性”为两岸互动原则,可避开统“独”争议。一方面以“主体性”下的台湾主流民意与祖国大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民心工作相抗衡,另一方面也可抵御祖国大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包装、正当化民进党的“逢中必反”。因此,蔡英文认为,“台湾主体性”能更策略性地维持两岸交往并能阻挡两岸深度交流融合。这就既可保持两岸交流获利又能过滤掉两岸融合风险,这是其“维持现状”下的趋利避害的本质所在。此外,还可从“台湾主体性”切入,实现台湾社会大和解以奠定实现“台独”目标的“全民”意志。

四是小心避开与美国的分歧,在地缘战略上扩大与美国的共识,迎合美国利益,寻求美国对台湾各方面的支持,强化自己在岛内的政治影响力,以及抗衡祖国大陆的能力。以目前美国官方与智库学者的普遍倾向来看,首先,蔡英文以柔性模糊策略争取到了美国的基本信任和偏袒,并得以推卸“5·20”后两岸关系日益“冷却”的责任,将美国对两岸“双重遏制”的矛头拨向祖国大陆一边,给中美关系制造矛盾,辟出打“美国牌”的空间。其次,蔡英文不断强化与美国的信任关系。除了在两岸关系上标榜“不挑衅”“无意外”“始终敞开两岸沟通的大门”,以及强化与美国的“民主价值同盟”之外,特别在南海问题上,她以“绝不与大陆联手”、将太平岛的作用引向“运补基地”、希望加入南海“多边对话”等宣示,以及阻碍台湾渔民赴太平岛宣誓“主权”的动作,来平衡其维护南海的“主权立场”,缓和与“南海仲裁”结果的冲突,向美国表达其坚持“主权立场”的苦衷,以及追随美国地缘战略并坚决反“中”的诚意。第三,将美国亲台反中势力加大对台湾支持力度的作为,宣传为“外交政绩”,为自己脸上贴金,强化其施政影响力。

未来走向

一、不可能接受“九二共识”。

一是“九二共识”以“一中”为核心意涵,与“台独”完全背道而驰,作为“台独”理念较为坚定的蔡英文来说,再作策略调整,也不会有实质的妥协余地,“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关系条例”等说辞已经“善意”释尽。

二是从稳固执政基础和维护选举利益角度考虑,蔡英文尚难以摆脱深绿的绑架,难以承受深绿的抛弃。

三是目前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基本获得了美国的信任和支持,特别在“九二共识”上,有了美国部分政界人士对她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公开认同,以及希望中国大陆与台湾寻求“2016共识”的态度,蔡英文更有了与祖国大陆周旋、强势抗衡祖国大陆的底气。

二、以“维持现状”行“台独”之实。

一是在国际参与上,将隐含“一中”色彩与背景的“中华台北”名称“去中国化”。以蔡英文当局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为例。马英九当局的国际参与强调专业、务实、有贡献,但它是在“九二共识”“两岸一中”政治框架下的参与,“中华台北”是这一政治框架下台湾的参与身份和名称。蔡英文也强调所谓“专业参与”,但其一再强调,“中华台北”是“在没政治框架下的使用”,明显是企图与“一中”框架彻底切割,即让“中华台北”成为如张三李四般纯粹无任何政治色彩的名字,把“中华台北”的政治底蕴彻底消除,如此,“现状”的面子都“维持”,但里子则慢慢掏空、“独”化。

二是将“中华民国”“台独(台湾)”化。政策论述方面,鉴于“中华民国”目前仍获岛内主流民意高度认同,蔡英文必然引导民意以“台湾”与“中华民国”互换,让“台湾是(等于)‘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成为民意共识。在涉外活动中,就其出访巴拿马,签名“台湾‘总统’”仅以括弧标注“中华民国”方式来看,创下了未来其在“邦交”关系中以“台湾”取代“中华民国”的先例和惯例。林全明白表示,蔡英文当局参与世界卫生大会(WHA)的名称希望用“‘国家’全名”即“中华民国”与会来看,在“台湾”尚无法替代“中华民国”的非“邦交”国际场域,退而求其次,将追求以“中华民国”名称参与国际活动。

三是在现有框架下另建新机制寻求对外关系突破。在对日关系上,这方面表现得相当明显,且可谓典型例证。蔡英文上台后,台湾与日本虽维持既有的双方“亚东关系协会”与“日本交流协会”这一“民间性质”互动架构,但在此架构下成立了“海洋事务合作对话机制”,并在6月进行了首次对话。一方面,利用新机制,“日本交流协会”可直接联系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另一方面,新对话机制讨论的议题不限于渔业合作,而是进一步扩展到了环保、科研、海上急难救助等“双方同意的各项海洋合作议题”。联系到蔡英文对太平岛未来角色的规划——“人道救援”与“运补基地”,不仅可看到台湾与日本在反中上的密切合作,也揭示出这一新机制所具有的战略性、安全关系等层次的高层对话功能已远远不是民间交流层次所能囊括和处理。可见,不论是新对话机制的对话层级还是功能角色,既有框架的“现状”已难掩双方关系质的突破。

三、“冻独”提出的时间越晚越难伤“台独”。

抛开“台独基本教义派”的阻碍不说,单从上述蔡英文的“台独”思维来看,其“冻独”是有前提的,条件成熟后才可能提出。这个条件成熟的标志就是蔡英文基本完成了“台湾事实‘独立’”的法律化、正当化机制保障,确立了“程式正义”的“合法性”及“台湾主体性”的“民意共识”。站在“民主台独”的角度上看,它可为“台独”建构起底线防护堤,可以起到即使“冻独”也难伤“台独”的效果,当然也将是说服“基本教义派”认可其“冻独”的最佳理由。因此,可以说,蔡英文主动“冻独”的时间早晚或可成为其两岸政策调整的诚意、善意的检验标志。

然而,日前,民进党全代会上,就“冻独”问题有代表提案,以蔡英文的“维持现状”论述替代1991年“台独党纲”中的“台独”条文,以及1999年《台湾前途决议文》、2007年《正常国家决议文》,引发外界高度关切。就蔡英文将上述提案裁决“交中执会处理”的态度,陈菊受访时表示,民进党对“维持现状”提案“高度重视”,其释放出的讯息似乎是有处理该案的可能。笔者分析,以蔡英文的思路和目前的岛内外政治形势与实力对比,如果她去处理,不可能采取提案中所谓“替代”“台独党纲”等党的历史文件的做法。其具体做法可能是循“台湾前途决议文”的路子,不动“台独党纲”,以另提“维持现状决议文”的方式,拟出现阶段行动纲领,降低“冻独”的程度与敏感性。而一旦这一步跨出去,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冻独”议题也就可以结束了。

四、未来岛内“台独”理论建构或进一步侵蚀到中华民族层面。

目前,岛内民意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比例占8成以上,近年来岛内社会弥漫的反政党情绪和民粹操作也集中在“国家认同”层面而尚未扩展到中华民族认同层面。一是近来岛内有学者已经提出利用岛内公民社会的建构,以西方“公民民族主义”概念应对祖国大陆民族主义的观点。所谓“公民民族主义”界定的“民族”与传统的基于祖先、种族血缘以及由此而来的历史文化脐带关系等为核心认同的“民族”概念不同,“公民民族”已经转化为一种以共同的价值观、政治认同等为核心认同的政治实体。近年来,苏格兰欲从英国独立出来,公民民族主义作用不能忽视。而“台独”学者早在1994年就引入这种观点,并以“命运共同体”即“台湾民族”概念呈现。二是认同“公民民族主义”的“台独”学者还在“中华民国宪法”中找到所谓法理依据,即“宪法”规定,“国民地位系于国籍”、不禁止外国人归化取得“国籍”,由此得出“国民全体”并不限于血缘关系等含义推论。

值得警惕的是,蔡英文推动的“公民参与”以及“公民路线”策略,为未来“公民民族主义”付诸政治实践提供了土壤和机会,“台独”政客在文教“去中国化”、摆脱与祖国大陆历史文化血缘关系的同时,又增加了脱离中华民族的法理、学理工具。

五、在两岸互动上以两岸事务边缘化及两岸民间交流为主。

一是将两岸事务边缘化。蔡英文认为“民主台独”施政最重要,两岸事务冷处理、边缘化最好。因此,陆客是否减少,不是她关注的重点,她关注的是如何引入其他地区的客源和交流,进而扩展、提升与其他国家的实质关系。对恢复两岸沟通协商机制也是如此。她不认为两岸既有的沟通协商机制停摆是多么严重的事。何况她认为,通过两岸较低层级相关部门之间的对口视窗、民间各领域交流而带来的事务性沟通与对话,就基本可以取代停摆的两岸沟通协商机制、可以保障两岸和平稳定现状、可以做到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发展了;两岸关系只要能把必须解决的民间交流中的突发事件解决了,加上有点民间交流的成绩,也就可以在两岸沟通问题上、在两岸关系上有所交代了。二是阻止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不给祖国大陆“插手”台湾经济发展的机会。这是她大力推动“新南向政策”的初衷。三是大打“民意”牌,操作民粹,以反击祖国大陆压力,推卸己责。

六、寻求美国更大的支持。

美国地缘战略抬头,中美矛盾面凸现,美国在中美关系中打“台湾牌”的需求加大,因此乐见蔡英文以新的柔性模糊策略亲美反中。加之,为了迎合近年来美国民调中显示出来的“视中国为最大威胁”的民意,以及两国军方将彼此视为最大敌手的形势,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及共和党也在此届美国大选中,支持台湾的力度空前加大。这些让蔡英文在《华盛顿邮报》的专访中敢于释放出更为清晰的“民主台独”信号,公开与美国亲台反华势力相唱和,为美国大选后台湾寻求美国更大的支持进行铺垫。继续强化美国对台湾的信任,继续寻求美国对台湾的最大支持,特别是其“较强需求”的“安全”、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方面的支持,是蔡英文未来必做的功课。

七、以日本为突破口提升双方关系和国际空间。

遏制中国发展,攸关日本战略利益。在这方面,日本对蔡英文寄予着相当大的期望,特别是蔡英文当局若能在东海、南海问题上与日本立场保持一致,对日本的战略利益相当重要。因此,民进党再次执政,台湾有个反中亲日的“台独政权”是日本特别乐见的,这为日本提供了与美国结盟遏制中国之外,可以寻求紧密合作新伙伴的机会。2016年1月底,安倍晋三在给蔡英文的亲笔贺信中热切希望与蔡英文当局发展“更紧密的关系”。蔡英文不负日本期望,视台日关系为“整体外交关系”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派驻日本的谢长廷也致力于奠定“深化、强化双方关系”的“友好机制”。蔡英文上台以来,在钓鱼岛、冲之鸟礁问题上迎合日本立场,且在太平岛的功能规划上也为日本实质介入南海打开方便之门。未来,蔡英文通过对日新对话机制,必将借助日本把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空间打开,从而凸显其话语权、存在感、影响力,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在此过程中也必然得以深化、强化乃至进一步突破现状,值得高度警惕。

蔡英文的“和平民主台独”路线,目前以借助民粹力量,全方位机制化“台独”“反中”内涵来达到调整台湾政治体质、提升对外实质关系、扩展国际活动空间的目的,祖国大陆绝不会坐视。而蔡英文的“民主台独”之路是否真能通向其希望的“和平”与繁荣,是否真能代表岛内主流民意以及维护岛内民众实际利益;美国是否会被“民主台独”彻底拉下水,日本是否可以对中日关系的底线毫不顾忌;是“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和平发展好,还是“民主台独”下的两岸关系紧张好,等等,在在福祉所系,利益攸关。台湾多数民众,包括青年人,已经有所感受,蔡英文上台100天,其声望已然大幅下滑至不到50%。光环如此快速消褪,不啻是对蔡英文当局“民主台独”路线的民意警示。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民意台独
斥“台独”狂人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
祖国大陆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毒品犯罪立法比较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