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田会议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的历史贡献

2016-02-12杨顺昌杨建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田会议群众路线

杨顺昌 杨建义



古田会议对“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形成的历史贡献

杨顺昌杨建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古田会议顺利召开和决议的形成,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古田会议的相关史料,可以清楚地看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这一时期的作用与脉络。古田会议对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基本原则、方法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重温这段历史,对新时期有效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依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田会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团结;群众路线

杨建义(1967-),男,福建平潭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列宁曾经说过:“自我批评对于任何一个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政党来说都是绝对必要的。”[1]1945年4月24日,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把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指出:“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发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运动中展开了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2]毛泽东正是强调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所要坚持的实事求是、不“隔靴搔痒”、领导带头批评等原则和方法。实际上,这些原则和方法,在古田会议时已受到重视,并在革命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发展。可以说,古田会议顺利召开和决议的形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果,也为我党优良作风的形成开了好头,奠定了良好基础。古田会议也因此成为我党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形成的关键时期和重要事件。

一、古田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果

古田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结果。在古田会议召开前,以朱德为军长、毛泽东为前委书记的红四军内部一直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毛泽东后来称之为“非无产阶级思想”,如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绝对平均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当时,党内一直存在军队要不要由党来领导的争论。

为了解决党内矛盾,团结应对蒋介石的进攻,红四军前委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并推举陈毅为前委书记。会上,陈毅从一个调和者的角色出发,采取了对朱德和毛泽东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调和方式,给予毛泽东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朱德党内警告处分,并对二人各提出7点批评。随后,毛泽东暂离红四军前委。会议结束后,陈毅代表红四军前委前往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周恩来在听完汇报后,对陈毅说“说实在的,在你来中央汇报之前,中央对四军的了解不够,因此发出了像‘二月来信’一样的不正确指示,现在起,我们要根据你们四军的实际情况,坚决改变原来不正确的路线政策。”周恩来正是通过自我批评纠正了自己错误判断,并从思想认识上和毛泽东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于1929年9月28日签发了《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即“九月来信”)。信中肯定了红四军的一些先进经验,并要求朱德和毛泽东继续留在红四军前委。与此同时,信里也批评了红四军“前委在过去忽略了所到地区群众的日常斗争”、“红军中右倾思想如取消观念、分家观念、离队观念与小团体倾向,极端民主化,红军脱离生产即不能存在等观念”等错误。古田会议正是为了学习“九月来信”指示精神和纠正党内错误而召开的。

但是,由于毛泽东、朱德、陈毅三位红四军主要领导人此前存在一些矛盾,如果他们的分歧没有及时解决,古田会议很难顺利召开。这个问题的解决,正是建立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陈毅在回到红四军后,首先找到了朱德,并提到中央认为七次代表大会有错误,责任在他,但也跟朱德有关系。朱德也承认了自己之前思想上不是完全成熟。在此之前,毛泽东因病请假,朱德曾经请他回前委工作,毛泽东严词拒绝,因此,朱德担心这次也没办法把他请回来。陈毅则回答道:“毛泽东的工作我去做,我可以先作自我批评,向他作检讨。当初是我气走人家的,现在又叫人家回来,当然不是谁都愿意做的事。但为了革命的需要,我们应该都以大局为重,抛弃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3]不久后,毛泽东回到前委,与陈毅和朱德见面。陈毅又一次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毛泽东也承认自己之前因为身体不好,情绪欠佳,讲了一些伤感情的话,请朱德、陈毅多多包涵。自此,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的矛盾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被化解,古田会议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也由此奠定。

纵观《古田会议决议》全文,虽然里面没有对怎样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系统地阐述,但它所蕴含的原则和方法,为后来这一优良作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田会议奠定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基本原则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的体现,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不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此达到预期效果,避免成为“公报私仇”的工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从古田会议中看到这些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

(一)出于公心,团结为本

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但是红军党内的批评有些不是这样,变成了攻击个人。”“许多党员不在党内批评而在党外去批评。”[4]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摆出自己或其他党员同志的错误、不足和作风等问题,以督促双方及时解决、化解同志间矛盾,从而达到团结的目的。如果批评与自我批评被当成实现自我目的的工具,对其他党员进行毫无根据的“攻击”,那么,这反而会严重影响党内团结。

古田会议召开前,毛泽东在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建议取消临时军委,临时军委主席刘安恭就激动地对毛泽东展开批评;“我不同意老毛的意见,就我了解,前委在四军管得太多了,权力也太集中了,你老毛简直就是书记专政,搞的是家长制,因此,我认为很有必要设立军委来约束前委,健全四军党的组织制度。”[5]如果仅从这句话,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刘安恭只是认识不到位而对毛泽东做出批评。但如果联系之前他在红四军内部散发“红四军领导人中有两派,一派是拥护中央派,一派是反对中央派”,“为了缩小目标,中央要求红四军的主要领导人朱德、毛泽东离开红四军是正确的”等影响团结的言论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判断刘安恭对毛泽东的批评更多的是出于私心。

在“白砂会议”(前委扩大会议)召开前夕,林彪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现在四军里实有少数同志的领袖欲望非常高涨,虚荣心极端发展。”在不久后的红四军七大上,林彪还对朱德进行攻击:“朱德同志用卑劣的手段拉拢部下,他支持军委攻击前委,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比不上毛泽东同志,而又找不到别的更好的办法,所以,想成立军委——脱离前委的羁绊和约束,这是不对的。”[6]还说朱德开会时总把裤脚卷的高高的,有“流氓习气”。这些“批评”在当时红四军的党内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同志因此对领导人产生了错误的看法,严重影响了党内团结。

因此,我们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第一,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开展,不掺杂个人恩怨、不携带已有偏见、不隐含私人目的。第二,要在遵循毛泽东提出来的“团结——批评——团结”这一公式的基础上开展。即以促进党内团结为出发点,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党员工作方式,提高党员工作水平,促进党内团结,增强党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尊重客观,实事求是

《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到:“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7]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求我们有什么问题就摆什么问题,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要勇于自我揭露,对别人的批评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通过主观臆测和推断。前文提到的因为个人私利而开展不负责任的批评,也有违反实事求是原则的意味,但即使是一心为公的党员,也可能违背该原则。

在红四军的七大会议上,陈毅为了调和朱德与毛泽东的矛盾,批评毛泽东:“A.英雄主义;B.固执己见,过分自信;C.虚荣心重,不接受批评;D.在党内用手段排除异己,惯用报复主义;E.对同志有成见;F.工作态度不好;G.小资产阶级色彩浓厚。”批评朱德:“A.用旧军阀的手段,相信私人;B.有迎合群众造成个人信仰的倾向;C.无形间有游民无产阶级的行动的表现;D.工作不科学,无条理,无计划,马马虎虎;E.无形中夸大英雄思想的表现;F.不能坚决报告党的决议;G.不注意军事训练,不注意维持军纪。”[8]陈毅后来在谈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自己承认在批评毛泽东和朱德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实际是调和路线。”[9]

可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当遵循的重要原则。如果为了平衡党内人际关系等原因,对其他党员提出不符合实际的批评,出现“为了批评而批评”的现象,这不仅会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还将严重影响党内团结,从而损害“党的肌体”。

(三)主次分明,注重主流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在指出党员同志的缺点,促其改正时,不应该把问题扩大化。如果把个人缺点提高到政治高度来批判,就会犯“主次不分”的错误。《古田会议决议》指出:“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手足无措。”[10]其实,周恩来也表达过与此相近的观点。陈毅在上海的时候,周恩来提出让毛泽东继续担任前委书记,陈毅曾担心毛泽东会因为“脾气很硬”、“个个都怕他”而没办法很好团结红四军。周恩来对此提出自己看法:“我们如何正确认识一个政治家?应该是看他的主流,而不是末流,甚至细枝末节。”[11]事实上,这就是唯物辩证法中关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观点的具体应用。在开展批评的过程中,我们要将被批评者的作用与问题区分开来,不以作用掩盖问题,也不因问题否认作用。

三、古田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本方法及启示

除了遵循一定的原则,恰当的方法能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事半功倍。邓小平指出:“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12]关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古田会议同样为此做出重要贡献。

(一)领导干部带头,充分发扬民主

1.古田会议的召开离不开“以身作则”的老一辈革命家。在收到“二月来信”后,毛泽东曾以红四军前委的名义复信中共中央,批评中央“对客观形势及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觉得“党从前犯了盲动主义极大的错误,现时却在一些地方颇有取消主义倾向了”。毛泽东这种下级对上级的批评,体现了他坚持真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陈毅到达上海后,向周恩来详细汇报了红四军的具体情况,周恩来听完后对毛泽东的观点表示赞同。在上海期间,陈毅也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他在回到红四军后给毛泽东写信说道:“七大没开好,我犯了错误,需要公开检讨的话,这个检讨我来做。”[13]毛泽东回到前委,与陈毅和朱德见面后也坦诚地说:“我也要在会上作检讨,人无完人嘛!你陈毅同志的批评,我想了好几夜,我是接受的……你为人胸襟坦荡,光明磊落,我需要你的批评。”在此之前,朱德曾经写信给毛泽东,请他回前委工作。毛泽东回信说如果不打倒“陈毅主义”就不回去。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复信写得很不恰当,所以自我批评道:“我那封信写得不好,身体不好,精神情绪不好,所以写了那样的信。”[14]不管是毛泽东、朱德、陈毅还是周恩来,他们对党内其他同志提出批评的同时,都能在发现问题后坦诚地自我批评。如果没有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公无私,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就不会有这种优良作风的形成,就不会有民主和谐的党内氛围,就不会有我们革命队伍团结的局面。

2.发扬民主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境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党的会议上,或者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有领导干部充分发扬民主,带头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促进全党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如果党内充满领导专制的氛围,那么,党员们则会畏首畏尾,不敢抒发己见,最终造成党员关系不融洽等后果。因此,发扬民主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批评要具体深入,杜绝“隔靴搔痒”

《古田会议决议》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

1.古田会议的召开离不开“深入骨髓”的批评。朱德曾在前委扩大会议上批评毛泽东:“你毛泽东同志做特委书记时,特委权就大,你做军委书记时,军委权就大……你提出党员个人自由受限制的口号是十分对的……但恰恰又是在这一点上,你毛泽东同志作为前委书记,没有做好表率,不仅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谩骂同志,而且对中央和省委的决议也不认真执行。”[15]虽然后来事实证明,朱德的批评有失偏颇,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批评”的时候并不是蜻蜓点水,更多的是直指问题的核心。切中要害的批评,如果被证明是正确的,被批评者因此改正错误;或者对其他同志的批评被证明并不恰当,批评者承认错误,这对于党内团结都是有利的。

2.“入木三分”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中,有些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有“隔靴搔痒”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这与“党内庸俗关系学”[16]密切相关。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友善的优良历史传统。但这种发展中也伴随着“人情社会”的因子,并延续至今。第一,出于对领导权力的畏惧、对同级感情的顾虑、对下级“颜面”的维护,造成一些党员“批评领导怕打击报复,批评同事怕影响关系,批评下级怕丢选票,”[17]从而导致“批评”更多的是采取避实就虚、“多摘花、少挑刺”的态度。第二,部分党员碍于面子或者其他目的,对自己的不足不敢正视,更多的是自我检讨某些性格或者工作上的小缺点。这些都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初衷大相径庭,很难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三)重视理论学习,实现知行合一

批评与自我批评需要理论学习以得“知”,从而为“知行合一”奠定基础。理论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全党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党员干部系统地学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方法和态度,从而更好地传承这一优良作风。

1.古田会议的深远影响离不开“自觉主动”的学习贯彻。古田会议后,红四军在党内掀起传达贯彻古田会议的热潮,自上而下形成了反不良倾向的气氛。“许多干部战士自动地检查了自己,并开展了互相批评。”[18]“古田会议决议的学习,实际上是一次群众性的整风运动。经过学习,干部、战士的觉悟显著提高,各种不良倾向逐步克服,部队呈现了一片新的气象。同志们都能以决议的精神互相监督,互相帮助,鞭策自己。”[19]在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运动中,批评与自我批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成为中国共产党解决内部问题的重要武器。

2.勤学善思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保障。201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以此指导党内更好地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党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民主生活会的相关要求,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切实组织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民主生活会,努力在解决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取得实效。只有在学习、领悟各级党组织相关精神的基础上,总结、反思自己和其他党员干部存在的不足,并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以改正,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96.

[3][6][7][9][10][12][14][16]傅柒生,军魂.古田会议纪实[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284、169、184、192、193、273、289、175.

[4][7][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92、91.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90.

[14]杨庆旺.毛泽东的自我批评[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75.

[16]张书林.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思考[J].理论探索,2014(01).

[17]詹步强,詹文献.关于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1(03).

[18]陈天绶,高伯文.毛泽东七次入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155.

[19]赖传珠.古田会议前后[J].历史教学,1966(03).

责任编辑:马树勋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1-0122-04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杨顺昌(1991-),男,福建漳州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本文系福建省社会规划重点项目《传统“立德”范式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现代转化研究》(FJ2015A01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古田会议群众路线
1929·古田会议(林启泉)
廖丽芸:古田会议纪念馆圆了我的梦
坚持群众路线是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王道”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红军建军原则的大争论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古田会议的召开与毛泽东的历史作用
古田会议(油画)
古田会议的召开及其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