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巨轮壶》的壶形特色及紫砂艺术

2016-02-12朱新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6年7期
关键词:壶体巨轮紫砂陶

朱新南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简析《巨轮壶》的壶形特色及紫砂艺术

朱新南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巨轮壶》壶身圆润光滑,砂质细腻温和,壶体温润如玉,增加了整壶的平稳感,壶身则显得饱满敦厚,厚积薄发由此流露,壶身优雅的线条让整个形体显得亭亭玉立,犹如女子那优雅的身段,耐人寻味。壶嘴、壶把龙头式样雕刻,惟妙惟肖的龙形装饰,雕刻精致,显示出一种气度与张扬,犹如冲破天穹的一条凌云之龙,大气之风,神圣之威呼之欲出。

巨轮壶;紫砂陶;制作特色

1、前言

宜兴不仅风景秀丽,更以生产陶器闻名,是历史悠久的陶都。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今日江苏境内的先祖们,便会“抟土为坯,掘地为穴”,以火来烧制陶器。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的一种实用器具,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

2、《巨轮壶》的形态认知

紫砂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紫砂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更主要的还在于历代紫砂艺人充分利用了紫砂陶土优良的物理性状,发挥了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赋予了这种器物强大的生命力。

紫砂壶自宋代发展以来,从容走过近千年的文化历史轨道。尤其是紫砂壶的创制,不仅方便了日常泡茶,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形成并延续发展成为一门陶壶造型艺术。一件精美而实用性强的紫砂壶从陶艺家手中脱胎而出,也成为集陶文化、茶文化精华于一身的艺术载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宜兴紫砂艺术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历经几百年来巨匠大师们及前辈们的探索,创造出千姿百态的诸多造型和千变万化的装饰手法。

《巨轮壶》壶身圆润光滑,砂质细腻温和,壶体温润如玉,增加了整壶的平稳感,壶身则显得饱满敦厚,厚积薄发由此流露,壶身优雅的线条让整个形体显得亭亭玉立,犹如女子那优雅的身段,耐人寻味。壶嘴、壶把龙头式样雕刻,惟妙惟肖的龙形装饰,雕刻精致,显示出一种气度与张扬,犹如冲破天穹的一条凌云之龙,大气之风,神圣之威呼之欲出。壶体神气十足,细节处的精巧设计,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完美的视觉享受,在刚劲和灵秀的共存中,表达了美好的祝福。

紫砂壶独特之处在于其制作原料紫砂泥的优越性,这是紫砂的基础。所以评断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在于其用泥的品质。虽然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感官的迥异,但就使用的心理习惯而言,紫砂壶用于泡茶品茗需经常抚摸,透过手感的舒适度,则可达到愉悦心性的效果,久而久之其周身呈现黯淡之光,犹如美玉。好的紫砂泥质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反之则显得艳俗不堪。所以,研究紫砂工艺的美学价值,首先应就其泥质的良莠加以考究。

制作每件紫砂作品要经过数十道复杂的成型工序,要完成这些工序,需靠繁多的制作工具相辅。一件件作品的制作多则使用一百多种不同的工具,再加上紫砂艺人高超的手工技巧,这就是紫砂艺术的珍罕性。

紫砂壶艺继承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着文人文化的情感,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期的历史磨合中,超越了实用功能的束缚,获取了生命的永恒。紫砂壶具有质朴、古雅、耐看、不俗不腻的欣赏效果,是艺术和技术高度统一的结晶。它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它将诗书画铭吸纳交融,使其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在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的同时,又恰当地将人们的思想情感尽情展露。紫砂壶艺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因此,要想制作出高水平的作品,必须要具有文化内涵、艺术意识,必须要将传统和创新完美结合。

宜兴紫砂壶因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在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它融书、画、诗、印诸艺为一炉,又集雕、琢、捏、塑、贴、绞、堆、绘、喷、嵌、釉、漆、镶、包等诸般制造技艺为一体。可谓鹤立鸡群,鬼斧神工。

3、总结

宜兴紫砂壶茶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宜兴紫砂自北宋以来,与诗、书、画相结合,以其独有的艺术语言,较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在观赏中悟出大自然的美景在紫砂壶上的展示。

[1] 潘捷夫:《中华名壶选萃》,台湾捷鸿出版社1982年

猜你喜欢

壶体巨轮紫砂陶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汽车膨胀壶体用聚丙烯材料黄变及改善研究
折叠式电热水壶的安全风险点浅析
简述紫砂“巨轮壶”的制作要点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一种新型持续膀胱冲洗引流桶的设计与应用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一壶清泉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
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巨轮——2017中国科技成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