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学习体会

2016-02-11

中共党史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社会科学党史

冯 俊

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学习体会

冯 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且在实践中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中国问题,在治国理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树立文化自信、创新自信,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总书记还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改善管理体制机制,培育良好学风,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作用。总书记的讲话如春风化雨,使哲学社会科学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备感振奋,备受鼓舞。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而且也是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把党史研究、党史教育和宣传、党史资料征编、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纪念、党史遗址普查登记保护和利用、红色旅游等工作做得更好。

一、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寄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殷切希望,讲话将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一个国家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就不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页。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和知识革命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这里的知识和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革命会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哲学社会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必将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同样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自然科学和技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可以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减轻人体经受的痛苦,而哲学社会科学除了帮助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之外,还能够提升人自身的思维水平、精神境界、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软实力,二者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二者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缺一不可。我们要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发达的自然科学和技术,而且还需要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

第二,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邓小平同志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不断发展,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些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提炼、概括、总结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进程中,仍然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到实践循环往复地探索、总结、证明和检验。这些工作是自然科学替代不了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付出艰辛努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习近平总书记充分信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并寄予厚望,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全面的,在理论上要勇于探索,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在道德上发挥特殊群体的示范作用,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希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9页。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对我们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将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他不仅有《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著作,还留下了《论持久战》《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大量闪耀着唯物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篇章。毛泽东同志号召党员干部要学哲学、用哲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要读几本哲学史。同时,毛泽东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问题的典范。

邓小平同志开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就是从解放思想开始的,这与他重视和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他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是理论务虚会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定盘星和掌舵人,倡导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引向了正确的轨道。邓小平同志还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门指出“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

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8月7日在北戴河同国防科技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座谈时、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以及7月1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25周年座谈会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极大地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他提出了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四个同样重要”的思想,指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同时他还先后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和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五点要求,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就哲学社会科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强对现实问题研究,推进理论创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坚持优良学风等提出了殷切期望。

胡锦涛同志也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2004年5月28日,他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4年1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分7部分27条,这是我们党专门为哲学社会科学制定的中央文件,对于其后很长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历史角度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党的历史上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最全面、最系统的讲话。讲话既继承发扬了我们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理论突破。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内容结构来看,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加上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构成了关于思想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哲学社会科学等一个完整的专题系列,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走向系统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习近平总书记整个思想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的理论发展史和自身建设史上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习总书记的这篇讲话,必将在党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史工作者应该做好党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优良传统的记史存史工作,对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视和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把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战略思考、理论创新和方针政策记录好、研究好、宣传好,在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中贯彻落实好。

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坚持“党史姓党”“一突出、两跟进”的基本遵循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失去方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自然科学和技术更多的是工具和手段,本身没有阶级性和党性,它们可以被不同的国家和政党所利用,来达到不同的目的。哲学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们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属于思想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不同的阶级、党派和政治团体对于同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有着迥然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在各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的推论中可能反映着不同阶级、政党和团体的利益博弈,只是有的采取曲折隐晦的表现形式,有的公开直接地表现出来。在西方,许多哲学社会科学表面上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姿态,但实际上它们是有很坚定的政治立场的,他们不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但仍然是直接或间接、公开或隐晦地以某种理论或某种主义作指导。他们不同意、反对甚至攻击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政治立场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我们毫不隐晦的政治立场。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指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检验为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僵死的教条,不是把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词句当作一成不变的,而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各种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循环往复,在实践探索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我们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我们要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观点,纠正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倾向,克服马克思主义在学科中“失语”、在教材中“失踪”、在论坛上“失声”的现象。

第二,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实是同一个进程的两个方面,哲学社会科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另一方面又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丰富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今天,这个进程不仅没有结束,而且任重道远。“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9—10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现出来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伟大实践的总结提炼和理论升华,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方面更有作为,出更多的理论成果。

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12页。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新闻舆论一样,都有一个“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的问题。要弄清楚是为谁服务、为谁著书立说。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不是为了孤芳自赏,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著书立说,为人民做学问,回答和解决全体人民关注和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一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哲学社会科学要把人民作为研究的主体,把人民的实践创造、人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研究的对象;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体现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自觉把个人的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三是哲学社会科学要多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服务于人民利益的研究成果和精神产品。

第四,坚持“党史姓党”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时就曾指出:“如何研究党史呢?根本的方法马、恩、列、斯已经讲过了,就是全面的历史的方法。我们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然也要遵照这个方法”,“研究中共党史,应该以中国做中心,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如果是完全坐在外国那边去就不是研究中共党史了”,“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0、407、408页。。这里就体现了党史研究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问题,同时还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理论创新,创造出新东西来,这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工作,并且指出“党史姓党”是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史姓党”就是党史研究和各项党史工作都要坚持党性原则,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史姓党”,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坚决抵制和反对党史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十八大以来党史研究和党史工作坚持“一突出、两跟进”,就是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就是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即时跟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发展。先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领袖的思想、党的理论创新记载好、实录好,做好“存史”的工作,再进一步研究好,做好“修史”工作。总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这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为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树立了更高的学术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的三大特点:一是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二是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三是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这三个特点六个性,每一个特点的两个性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

第一,体现继承性、民族性重点是讲坚定“文化自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我们具有三方面的资源,一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三是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要利用好这三种资源,协调好这三种资源的关系,“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16页。。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资源,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植根于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丰富的文化养分。我们要加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和弘扬,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其次要创新和发展。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17页。。再次就是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和世界性结合起来、协调起来,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要求,先解决好民族性的问题,再更好地解决世界性的问题,使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最后,我们要借鉴吸收国外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但是不能把外国的理论和方法当作“唯一准则”来裁判一切,以一种模式来解释一切、改造整个世界。不能不加分析地把国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奉为圭臬,一切以此为准绳。如果这样就是自我矮化,数典忘祖。“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17页。。解决中国问题,还是要坚持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自己的文化有这样深厚的积淀,我们当然就会有这样深厚的底气。

第二,体现原创性、时代性重点是讲树立“创新自信”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需要理论创新,不能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不能仅仅是“跟着讲”“照着讲”,而是要“自己讲”“讲自己”。中国人必须有自己原创的东西,就像在技术领域不能仅仅是“中国制造”、更需要“中国智造”一样,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也不能仅仅是拿来、照搬、应用,还要有原创性的理论,有我们自己的头脑思考出来的、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哲学在中国(Philosophy in China)”或“社会科学在中国(Social sciences in China)”,更需要“中国哲学(Chinese philosophy)”或“中国社会科学(Chinese social sciences or social sciences of China)”。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就像人的肌体丧失了新陈代谢功能,“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总书记对科学技术界“坚定创新自信”的要求,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界。他在去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和今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多次阐发了创新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总书记讲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除了科技领域的创新之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主要都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也可以看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分量。

“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0页。。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应该发现、筛选、研究和解决中国的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说,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为治国理政更好地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接连用了“五个面对”、“五个如何”和“五个迫切需要”,表达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寄予的殷切希望,哲学社会科学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映时代呼声,引领时代步伐,发现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总结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为治国理政当好参谋和智库。首先,哲学社会科学要面对问题,解决好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哲学社会科学要为治国理政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治国理政的“总开关”,是每一位执政者应该掌握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其次,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为治国理政把握时代脉搏、世界大势和中国国情。治国理政首先需要认清世界的大潮大势,需要认清历史方位,辨认前进方向,掌握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再次,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为治国理政提出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需要关注中国现实,提出中国问题,不仅要提供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还要给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最后,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为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重点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的建设,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建设,这些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简单地照搬照抄、生搬硬套不可能有理论创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1页。。我们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因此也必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创新、大发展的时代。

第三,体现系统性、专业性重点是讲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体体现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

学科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以知识结构、科学分工或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学科设置、专业划分和学术机构的组成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致地分为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或者分为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但是,严格的学科分类是有国家标准的。一种是教育部的学科划分标准,根据2011年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修订版,划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13个学科门类*13个学科门类是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一级学科110个。;比学科门类低一级的称为一级学科,比一级学科类再低一级的是二级学科,经常被人们称为专业,有高考生填报志愿的本科专业,还有硕士生和博士生更细更具体的专业方向。另一种是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共设5个门类*5个门类是自然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的一级学科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社会学,民族学与文化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体育科学,统计学等19个。、62个一级学科、748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另外,在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学科设置中,许多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党政部门业务分工为基础,具有多学科交叉和综合性质,例如人民政协学、统一战线学、纪检监察学、党性修养、长三角研究等。

学术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学科内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在高等院校内教材体系的建设也被看作学术体系的一部分。

话语体系,包括一个学科的标识性概念、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也包括话语方式、话语权,尤其是指在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化研究时的可理解性和可翻译性。

中宣部和教育部对于学科的称呼是有一些细微差异的。中宣部称“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从思想意识形态角度来把握的,表明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政治性和党性,意识形态应该由中宣部来管,所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公室”就设在中宣部。教育部称“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从知识对象和学科分工来把握的,以人的思想、情感、意志、语言和精神追求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文学、语言学、艺术学、宗教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于人性(Humanity)的研究,被称为人文学科(Humanities)。社会科学是以人在社会中的活动以及社会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就是都可以称作“科学”,因为它们的研究对象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可以运用数量来精确表达,可以用规律、规则来推演论证,例如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

第四,中共党史应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共党史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以往它被放在一级学科历史学、二级学科中国近现代史下面的三级学科。后来,中共党史被调整成一级学科法学、二级学科政治学下面的三级学科,在院系设置中一般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种划分和中共党史的理论地位和社会作用极不相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95年历史、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都要学党史,全国从中央到省、市、县(区)都有专门的党史研究机构和工作机构,另外还有研究中共党史的五路大军,在几十年的党史研究、党史教育和党史宣传工作中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如果说学科体系是以知识结构、科学分工或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学科设置、专业划分和学术机构的组成体系,那么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就是由以下系列组成的:第一系列是党史基本著作和正史,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第二系列是党的领袖和主要领导人的选集、文集、文选、专题论述摘编、年谱、思想年编、传记;第三系列是编年史、专题史(如东北沦陷史、东北抗联史、中共满洲省委史、中共中央南方局史、抗损资料收集整理等)和专门史、部门史(如组织史、纪检监察史、统一战线工作史等);第四系列是大事记,如年度大事记、党的代表大会五年大事记、党的生日逢十周年的大事记;第五系列是党史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党代会和重要的转折性会议的纪念活动及其相关研究,如毛泽东、邓小平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逢十周年和一百周年,建国逢十周年、改革开放逢十周年纪念活动,党的一大、七大、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长征胜利、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第六系列是党史遗址的普查、登记、保护;第七系列是实录,如各省市县的改革开放实录、执政纪实、扶贫攻坚纪实等;第八系列是口述史、名人笔记、回忆录,如红军口述史、抗日战争口述史、新中国口述史、改革开放口述史,李鹏的笔记系列、《陈独秀自述》《谷牧回忆录》《师哲回忆录》等等;第九系列是党史通俗普及读物、文艺作品,如党史故事、画册、图片集、专题文献片、影视剧等。中共党史这个特殊的学科体系既体现了对中国古代历史学的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例如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传统,纪传体、编年体和国别体的传统,《史记》纪传体中的“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传统,“起居注”“日知录”的传统,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的学科划分传统等,同时中共党史学科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带有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和满足党史工作需要的特征。

如果说学术体系是指一个学科内部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那么,中共党史的学术体系主要是对于中共党史的历史时期的划分,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标准等。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大时期的划分方法,两个关于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论“如何研究中共党史”和习近平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共党史是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自身建设史的论述等理论分析框架。我们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国家、革命,人民群众和领袖人物等分析方法,还有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古今中外法”等。

如果说话语体系包括一个学科的标识性概念、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也包括话语方式、话语权,那么,中共党史的话语体系就体现在它所特有的一些标识性概念、特有的概念、范畴和表述方式。例如,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起就肩负起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两大历史任务”,作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和实现了“三个伟大飞跃”,经历了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大历史转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等,构成了中共党史的话语体系。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特色的中共党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更加体现系统性、专业性。从全国来看,各省市县党史研究机构和其他学术研究机构中共党史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发展也不平衡。中共党史的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还不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用多种语言翻译和推介到世界上去,在国际上广泛开展学术交流,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努力。中央党史研究室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为指导,努力增强党史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为全国的党史研究出学术规范、出评价标准、出学术样板,把中共党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进一步建设好,发展好。

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整体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改进学风文风,这些对于加强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和改进党史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一,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和综合发展体系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实施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做好统筹规划,抓好引导管理。

第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首先要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的作用,把这支队伍关心好、培育好、使用好;其次是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抓好“三个一批”,即“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的思想家、理论家,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7页。,从而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可以看出,总书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工程是有深入思考和很强针对性的。我们可以将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一个对比,他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讲话中对于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五个一大批”的要求,即“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三个一批”和科技人才培养的“五个一大批”,构成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培养思想的完整体系。但总书记对两种人才要求的侧重点不同,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贯中西、理论功底扎实;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能够把握科技发展大势、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熟悉市场运作和创业。这种差异也是哲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不同导致的,因为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需要集体攻关、通力合作,需要成果转化、面向市场,因此在人才的能力要求上应与之相适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两种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则是都要勇于创新、都要注重培养青年人才。

第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还讲道:“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要完善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管理制度的创新,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也是共同的。首先,要尊重科学研究的特殊规律,不能行政干预过多。总书记指出:“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其次,要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再次,“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第四,加强学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风建设。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是和学风的好坏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也是和不良学风有着很大的关系。总书记分析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存在的问题,例如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不强,训练培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学术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完善,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亟待提高,学风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总体的状况是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哲学社会科学的学风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逃避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有的剽窃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献、捏造数据。著作等身者不少,著作等“心”者不多。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加强领导管理、完善体制机制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改进学风文风。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力弘扬优良学风,“推动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第29页。。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加强整体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改进学风文风,这些对于加强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和改进党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首先,中共党史研究需要加强整体发展战略,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各省市县党史研究室的科研要加强整体规划,制定发展战略,当前尤其要做好“十三五”期间党史工作的发展规划。其次,就人才培养而言,要尽快改变党史专业研究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要发挥好离退休老专家的作用,搞好传帮带,加大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好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学术梯队。通过开设学术讲座、设立科研课题、集中学习培训、挂职交流锻炼等多种形式,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环境。第三,在完善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尽管受到参照公务员管理有关规定的限制,但是在对地方党史工作的指导、重大课题和攻关项目的管理、社会资源的共享和利用、青年人才的培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空间。第四,在树立良好学风方面,要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打好扎实的专业功底,培育深厚的学术积淀,克服学术浮躁,严谨治学,耐得住寂寞、清贫,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立志做真学问、大学问,多出精品上品,少攒和专业无关、没有学术含量、只为赚钱的书,把主要精力放在党史研究上,放在单位的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公活”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纲领性文件,是搞好党史研究和做好党史工作的思想武器,也是加强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篇重要讲话,党史系统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要把这篇重要讲话作为学习的重点,在全国党史系统干部的学习培训中应该把这篇重要讲话列为重点学习内容,在反对党史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时要以这篇重要讲话为精神旨归,在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这篇重要讲话的阐释宣传,在党史系统制定规划、布置工作、总结经验时要对照这篇重要讲话找问题、找差距、找努力方向和改进办法。让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引下,开辟党史研究的新境界,迈向党史工作新高度。

(本文作者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北京 100080)

(责任编辑 吴志军)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社会科学党史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一次学党史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