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社会主义与政治、经济、阶级问题的再思考

2016-02-11张霄宇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党资本主义民主

张霄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民主社会主义与政治、经济、阶级问题的再思考

张霄宇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流派,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一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价值。二者同根同源,百年来既经历过对立与冲突,又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逐渐走向交流与借鉴。二者在追求社会公正平等、普遍幸福等核心价值方面具有一致诉求,但在阶级关系、所有制结构、政权形式等重大问题上又存在严重分歧。超越革命话语体系的简单否定和批判,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重新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对于当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民主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复杂、流派众多,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分野。二者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强弱消长,其间既有对立与冲突,又存在交融与合作。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来,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依然存在着经济危机、贫富分化等深刻内在矛盾,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指导,以自由、公正、互助为核心价值,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的社会主义理应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和目标。而作为资产阶级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矫正,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及社会党的政治实践在二战之后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历史上民主社会主义被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国际称为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资本主义的护士”进而遭到全盘否定,而在全球化的今天,超越革命话语和苏联模式,重新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审视民主社会主义这一与科学社会主义同根同源且有巨大价值的思想,发掘这一理论的核心宏旨与思想内涵,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发展以及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的实践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流

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纷繁复杂,在西方最早可追溯到《死海经卷》记载的犹太教艾赛尼派的乌托邦社团,又以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知名。中国古代的大同思想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朴素理想。这些社会主义思想均有对社会平等与共产主义的期望,不过由于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在思想和实践上往往陷入空想。而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凭借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成为对资本主义制度最深刻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最科学的指导,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由此进入了新纪元。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并未因此消失,包括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工团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等思想依然活跃,其中最具理论深度、思想内涵、实践经验的便是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的工人运动中均具有巨大感召力,二者也曾团结在第二国际的旗帜之下。但恩格斯逝世后,两种社会主义思想再度分离,第二国际也随之解体,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理论上趋向于民主社会主义。随着俄国革命的成功与苏联的建立,科学社会主义再次勃兴,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方式第一次在实践中取得胜利,由此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此时的民主社会主义者及社会党人也开始在议会斗争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二战的影响,二者的分歧暂时让位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

二战之后,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与西方资本主义对抗的冷战之一极,而欧洲各国社会党也纷纷取得执政权,开始推行促进平等与福利的政策,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在冷战的大背景下,两种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样紧张,在革命话语盛行的情况下,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但在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全球化、多极化的今天,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需要我们超越革命话语进行重新思考与认识。

二、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核心观点的比较

科学社会主义秉承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在推翻资本主义的方式上则主张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以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是指用民主的方式即非暴力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又特别强调民主的一种社会主义主张。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主张通过议会民主选举的方式夺取政权并实现对资本主义弊端的纠正,促进社会主义实现。二者同根同源,都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政治、阶级等重大问题上具有如下异同:

(一)经济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剩余价值论揭示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依靠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剥削广大无产者劳动的本质,同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深刻揭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矛盾,并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使得财富为少数资本家所占有的弊端,进而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发展趋势。马克思批判罪恶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提倡生产资料为社会所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最著名的实践当属苏联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该制度在建立初期体现出充分的优越性与高效性,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平衡、权力高度集中导致贪污腐败等一系列原因后来逐渐陷入僵化,最终被历史实践所否定。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也曾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五年计划、大跃进、人民公社等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起起落落,随着改革开放的施行,僵化的传统体制逐步走向破产。

反观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问题上的观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这种观点早在马恩晚年的反思中就已经有所体现,随着马恩对股份制、信用制和银行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可能自我扬弃。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指出:“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扬弃了资本主义的私人性质,它本身,但也仅仅是它本身来说,已经包含着对资本本身的扬弃。”在谈到股份制时,他说“股份制是在资本主义体系本身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私人产业的扬弃,它越是扩大,越是侵入新的生产部门,它就越会消灭私人产业。”资本“在这里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并且它的企业也表现为社会企业,而与私人企业相对立。”民主社会主义者便是从马恩晚年对自身理论的反思出发,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自然地“生长出社会主义”,其对资本主义的判断不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可以通过股份制、劳资合作、民主选举等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阶级矛盾的调和。而现实中工人工资与地位不断提高,逐步取得选举权等事实也更加扩大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号召力。在经济政策指导思想上,民主社会主义抛弃了苏联式的结构型社会主义(即以所有制结构作为判断是否社会主义标准的斯大林模式)而转变为功能型社会主义(以普遍幸福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追求社会主义平等、繁荣、民主等核心价值,而不苛求指导思想的唯一性和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在这种功能主义的指导思想下,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致力于发展国民经济,采用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倡发挥市场的作用,保护私人产权,实现经济民主(雇员参与管理,并有谈判协商权),克服分配不公。而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党最知名的成就便是二战之后福利国家的建设,这一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在欧洲各国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成就,但也带来了高税收、高负债、低效率等一系列弊端,目前正处在积极的改革与调整当中。

(二)政治问题

按照政治光谱的划分,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同属于偏左的一方,二者均有对社会平等的诉求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不过相比来说,科学社会主义更加激进,主张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民主社会主义则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渐进色彩,主张在议会民主制度下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渐进改良,主张阶级调和、全民福利。

在政党和政权问题上,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在实践中的典型代表便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但这种一党长期执政的局面使得苏联背离了社会主义本身的要求而走向极权专制,并产生了对领袖个人盲目崇拜、以党代政、官僚腐败等一系列问题。这些本非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但确实在苏联这种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中难以避免,最终加速了苏联的解体。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根植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政治环境之中,主张通过选举夺取政权以实现社会党的施政纲领,对民主的追求与强调以及广泛争取选民支持、谋求国民福利的策略使得社会党在欧洲各国取得了一定的权力和执政地位,虽然也曾遭遇过挫折,但目前已成为欧洲各国议会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三)阶级问题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国家本身便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而工人阶级由于其先进性承担着将整个社会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压迫中拯救出来,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家并不是必然要成为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者有势力的利益集团的工具。国家也能够成为按更加民主的方向变革社会的那种势力的重要工具”,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与合作,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之下“和平地实现社会变革的目的”。总之,阶级调和与民主成为民主社会主义政治理念的关键,国家已不是由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而存在,而是社会各派政治力量、社会集团为扩大影响、争取权利和创造机会而斗争,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规则彼此争论、相互理解和结成联盟的政治制度,是能够朝着民主的方向变革社会和经济的一种进步的社会势力的重要工具。这种多元主义民主的政治观念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和主张。在对阶级的认识上,民主社会主义也不再像科学社会主义那样持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二元对立的观点,而是注重中产阶级扩大对二元结构的影响,强调阶级的趋同化与调和。

三、社会党的政治实践

对于理论的检验必然需要落到实践当中,因此了解社会党的政治实践对于我们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意义以及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主要集中在欧洲,主要名称为工党、社会党、社民党等。这些政党起初将本党立足于工人,后来随着二战后西方选举政治进入全民主义时代,政党的政治主张和利益代表也逐渐扩展到全社会,成为全民的、全社会的政党。

二战之后,社会党在欧洲迎来了繁盛时期。英国工党、法国社会党、比利时社会党、荷兰工党、奥地利社会党、芬兰社民党等陆续上台执政或参政。在稍后的20世纪60年代,德国社民党等上台执政或参政。加上“二战”前即已执政的瑞典社民党和挪威工党,战后欧洲政坛出现了一片粉红色。这些政党处于西方议会民主制的选举体制下,以争取选民支持上台执政为本党活动的目标,与苏联等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有着巨大的差别。

二战之后,欧洲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在思考自由放任经济所带来的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专政的弊端,从而开始了自我调整的过程,其核心便是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建立以福利国家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党在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纵观各国社会党在战后的施政情况,普遍实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强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和公有制经济成分,以此来克服自由市场的失灵;发挥经济民主,主张工人的权利和工会斗争、劳资谈判,以减少社会的贫富分化;通过高额累进税、高额遗产税的办法加强二次分配的调整,逐步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克服资本主义的固有弊端,增加社会平等与国民福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由此带来了战后欧洲的繁荣,也使得社会党在欧洲各国的执政地位日渐稳固。

不过这种繁荣是短暂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支出和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这些都和社会党所采取的福利政策与政府干预有关。以公共选择理论为代表的新的政治经济理论论证了政府失灵的存在,打破了凯恩斯主义在经济界的统治地位,也使得鼓吹新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右翼政党再次抬头,社会党进入低潮期。

面对困境,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开始进行反思与调整,以英国工党的布莱尔和德国社民党的施罗德为代表,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开始放弃以往的高福利政策而开始走“第三条道路”。布莱尔的改革秉承新公共管理的改革理念,旨在打破政府的僵化官僚体制,引进私有企业的风格和方法到公共部门,降低公共支出提高政府绩效,在社会政策上强调发挥私有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推动私有化改革,加强与NGO、NPO等第三部门的合作,同时批判“只享受权利,不承担责任”的福利制度并着手改革。德国社民党施罗德政府提出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方案“2010规划”,该方案的核心是大幅度消减福利。这些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使得社会不满大为加剧,同时对社民党的执政基础和核心价值造成动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民主社会主义及社民党依然在欧美政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只有瑞典等少数北欧国家依然坚持高福利政策,大多数社民党都在面临着改革和调整的问题。而民主社会主义政党也与右翼自由主义政党一样,面临着政策趋同的问题,双方正在逐渐放弃传统的左右之争而走向共识政治,更加致力于政府绩效和公共管理质量的提升。

四、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及局限

民主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许多方面确实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放弃了苏联式社会主义激进革命、阶级斗争的道路,将重心转移到国民经济建设之中,打破了以所有制划定的结构型社会主义,主张以普遍幸福为追求的功能型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猫论”和“三个有利于”便是这种功能导向的重要体现。但二者同样具有本质区别:民主社会主义植根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议会选举制度,中国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民主社会主义奉行多元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而形成的道路、理论、制度;民主社会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放弃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改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认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因此,可以说双方的区别大于联系,民主社会主义不可能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地位,中国的现实国情也不适合搞民主社会主义。

但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突出,但也出现了诸如腐败、贫富分化、官僚本位、民主法治建设不完善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民主社会主义的一些理论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尤其是民主正是我们下一步改革所需加强的。民主和自由本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但在苏联斯大林模式的错误指导下,政治体制走向了僵化、专制的反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政治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为适应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便成了重中之重。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发扬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党际民主是我们改革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发扬的并非民主社会主义的多党制、意识形态多元化,这会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入歧途,而要发挥社会主义所蕴含的民主、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

民主社会主义提出的诸如民主政治、议会斗争、阶级调和、福利国家等理念虽然并非完全正确,但确有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绝非教条,它是不断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实事求是,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广泛吸收其他理论的精华,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和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吸收借鉴的同时我们必须毫不动摇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清各种社会思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既不走僵化保守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1]禄德安.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荣与困境[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李兴耕编.当代西欧社会党的理论与实践[R].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秦利民

D08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27

1009-6922(2016)05-100-04

2016-08-26

张霄宇(1993—),男,陕西西安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思想史。

猜你喜欢

社会党资本主义民主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法国社会党四分五裂境遇凄凉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
选举年的民主危机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因应社会治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