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与思考
2016-11-10干旭敏
干旭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
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与思考
干旭敏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四川乐山614000)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导信仰,是共产党员的唯一信仰。但当代,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在受到冲击,而这种冲击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基层领导干部,导致部分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仰教育,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是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保证,正确认识加强信仰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因素。
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
人类的文明包含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事物的信仰。信仰作为人类文明的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功能。它的功能性按照一定的路径实现:即从影响个体的精神世界到影响个体的行动,从影响单独的个体到影响群体。所以信仰可以促进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社会道德体系的健全。信仰也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特别体现在宗教信仰上。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主导信仰,是共产党员的唯一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曾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全球化信息化的影响,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而引出各种各样问题。信仰问题就是这一变化引出的深层次问题。具体表现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中国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有意无意地对其产生更改、质疑甚至边缘化搁置。这一信仰问题必然也会在基层领导干部中产生巨大影响。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其对信仰的理解与认识必将影响其行为,也必将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心,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课题旨在对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研究,了解其基本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课题组于2015年5月到6月分别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对各主体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到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共调查问卷348份,收回有效问卷332份。被调查对象中,县处级干部103人,占31.0%;科级干部229人,占69.0%。
一、现状评析
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中占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而人民对它的相信和信奉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我们国家的主导信仰。为了更好了解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状况,我们就基层领导干部对信仰的理解,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解和认识设计了若干问题,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一)对信仰的认识和理解
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信仰也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对人生有深刻的作用。换言之,有什么样的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支柱,信仰什么就会在其指导下确定相关的人生目的、人生理想,形成相关的人生态度。因此,信仰也会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可能性,不同的信仰会对人产生不同的驱动力。有些信仰会成为推动人前进的动力,而有些信仰会成为人前进的绊脚石。当然,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也就缺少了精神支柱,失去了人生意义。
“信仰是指人们对于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的行为。”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有信仰吗?”1.0%的人表示没有,2.8%的人表示有没有无所谓,6.3%表示有时候有、有时候无,89.9%的人表示有。针对“有信仰,其中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有89.0%,信仰宗教的有2.8%,拜金主义的中2.0%,没有明确政治信仰的有4.6%。对于“是否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问题,“经常思考”占33.9%,“有时思考”的点61.5%,“很少思考”的占4.6%,没有人选择“从不思考”选项。
从我们问卷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有正确的信仰观,但仍有部分缺少正确的信仰观,甚至没有信仰。信仰观的缺失或误区必然导致这些基层领干部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不同。这也是极少数领导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根源。
(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也是一种信仰,是科学信仰。作为科学信仰就是把经过科学证明的真理性研究转变为实践活动的信仰和成果,并将科学结果内化为自己的信仰,根据客观的依据来进行理性的怀疑和多元的思考,通过平权的争论和实践的检验,从而指导具体的行动,最终把理论的真理变成现实的真理。
信仰具有两种基本的类型,即对宗教的信仰和对科学的信仰。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对超自然力的相信,而后者则是对一种规律的相信,对科学的相信。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对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的相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也直接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问题。对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了解基层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问题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内容的认识,“十分清楚”的占8.3%,“比较了解”的占40.4%,“有所了解”的占41.3%,“不了解”的占1.0%。具体讲,精读过《共产党宣言》的仅占8.3%,粗略看过的占69.7%,只听过说的占22.0%。问题二:对是否有兴趣阅读马克思主义方面的文献,3.7%的人表示没兴趣,34.9%的人表示兴趣不大,较有兴趣和很有兴趣的占55.0%和6.4%。问题三:对于“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观点,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太同意的占10.1%,有点同意的占30.1%,非常同意的占48.6%,不知道的占9.2%。对“什么思想文化能更好的指导当前中国的发展”这个问题,64.2%的人认为是“马克思主义”,27.5%的人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2.8%和3.7%的人认为是“宗教信仰”和“新自由主义”。在21世纪会更有前途的几种制度模式中,83.5%的人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7%的认为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13.7%的人认为是以北欧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1.8%的人认为是其他。对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个观点,表示非常不同意或不太同意的占6.4%,有点同意的占19.3%,非常同意的占71.6%。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念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如果本身缺乏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和理解,就谈不上对这种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和科学的相信,也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仍有部分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原因分析
影响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的原因有是什么?本课题组就当前一些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原因进行调查。
图1
问题设置:“当今,有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淡漠,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提供了四个选项。按选择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占87.2%;(2)“人们更多地注重物质生活,忽略精神生活”占86.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等思想不重要”占19.3%;(4)“马克思主义是空洞的,毫无实践性的,所以不需要”占12.8%(见图1)。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等指导思想淡漠的原因在于多元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对精神生活的忽略。结合问卷情况,我们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对自身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推动了政治、文化、社会的全球化发展。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反映在信仰领域,就是不再被动地接受信仰,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人们开始反思过去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反复和变化,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困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引起“信仰危机”。这也是部分基层干部本身缺乏信仰的原因之一。
二是信息文化多元趋势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在当今社会,由于信息的无限沟通,价值取向也越来越多元化。为了解基层领导干部价值多元化的情况,我们选取了一些观点,调查对此的认同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问卷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多元价值取向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独立性得到认同,一部分不利于社会进步的信仰也在产生,具体表现出个人利益至上,认为人生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价值多元化的反映,主要是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而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呈反向关系,由此进一步推测马克思主义信仰程度。
三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前提。如果本身缺乏对马克思主义认知和理解,就谈不上对这种理论所阐述的规律和科学的相信,也就谈不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前面的问卷来看,大多数基层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但仍有部分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从而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四是共产主义思想淡漠,信仰危机化严重,宗教信仰复苏。为了解基层领导干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识问题,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问题一,共产主义能否实现?61.5%的人认为“将来肯定能实现,可能要很长时间”,19.3%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可能性”,15.6%的人认为“说不清楚”,3.7%的人认为“根本就不可能实现”。问题二:是否向往共产主义?非常向往的占27.5%,比较向往的占56.0%,不太向往的占13.8%,一点不向往的占2.8%。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淡漠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动摇,必然危害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地位。极少数基层领导干部甚至把自己的信仰确定为宗教,并认为宗教信仰更能指导中国的发展。这也是当前宗教传播势头日益强劲后对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产生影响的一个反映。
三、加强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措施研究
在当代中国,作为主导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在受到冲击,而这种冲击也实实在在影响了基层领导干部,导致部分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影响其人生理想和态度,从而导致行为的偏差,甚至走向贪腐道路,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极大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果不解决部分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仰问题,这种势头还会滋长蔓延,也就谈不上法治中国的建设,更谈不上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必须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信仰教育,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
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
首先就是要改变将信仰等同于宗教的认识,突破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静态、僵化、片面的理解。科学信仰是从对超自然力的相信转变为对科学的相信,这是科学信仰与宗教信仰的根本区别。科学的信仰符合客观规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完善。科学的演化同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同步的,科学信仰的形成必须依靠科学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信仰,而是一种科学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信奉,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创立于科学之上,具有科学的内容和科学的理论,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创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思想基础。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其创始人在继承了人类思想的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结晶和升华。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创立于科学之上,具有科学的内容和科学的理论,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宗教信仰有本质的区别。
(二)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是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初,就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包括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与普鲁东派机会主义的斗争,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与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的斗争等等,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偏差,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信息化、多元化和多种思潮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受到各种冲击,但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不断深入理解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内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十三亿人民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建立法治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也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从国家层面来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是一个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发展的过程。每个人由于教育背景、经历不一样,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不一样。我们国家允许包括宗教在内的多种信仰的存在原因之一就是基于个人认识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理论上的信仰,是到目前为止人类最高的精神追求,其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但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会自然而然的确立,而是会受到重重挑战。比如某些宗教信仰会采取各种方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树立自己的权威地位,在群众中产生不好影响。对此,基层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不积极处理好这个冲突,就会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部分人还会被蛊惑,丧失马克思主义信仰。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必须经过我们的努力,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对各种信仰的认识和比较中相信并信奉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保证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信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全方位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领域。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腐败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等在内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党和政府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政府的主要工作成效肯定与否,也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程度。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问卷,如表2所示:
表2
我们从表中可以看到,对政府近一年的主要工作,大家基本都持肯定态度,但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基层领导干部对环境保护和缩小差距共同富裕非常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占了一半,对教育体制改革不满的也占了四成半。
为进一步了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我们也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了解受访者对未来10年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下列各方面在多大程度上充满信心。如表3所示。
表3
其中“非常有信心”占一半以上的仅为“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占67.9%,“生活质量改善”占62.4%,“社会更加公正”占56.0%;有10%左右的人对“生态更加文明”“政治更加民主”“缩差共富”“没信心”或“没多大信心”。从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层领导干部对未来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信心,但明显信心不足。这个信心也反映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心。现在,我们已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一系列问题解决不好,就会让人们对以往的主导信仰和主体价值观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会影响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反过来影响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消除社会不良现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侵蚀,才能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加强信仰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因素
加强信仰教育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因素。我们的问卷设置了“您认为当前思想教育怎样开展才能更有效”这道题目,可多选,按选项的多少排列依次为“改进思想教育的工作方式”占76.1%,“多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提高党员思想意识”占73.4%,“加强理论基础创新,提高思想教育理论水平”占65.1%,“加大力度增强思想教育队伍的力量”占56.0%。根据问卷情况及信仰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信仰教育:
首先在于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我们目前的干部信仰教育阵地主要是各级党校。而在整个社会教育层面,信仰教育缺失,使得党校成为信仰教育的孤岛,其结果就是学员在校期间也许还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概念,而一旦离开,则可能抛在脑后,信仰教育与社会现实无法形成有机互动。
其次,改变信仰教育形式僵化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过去,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当作政治任务,教材理论僵化,内容空洞,理论与现实脱节,枯燥无味,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师讲、学员听,学员疲于应付,完全没有兴趣,信仰教育只能流于形式。要改变这种信仰教育的现状,必须探索合理的教育模式。
第三,要注重“实践”,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党性锤炼。充分利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锤炼基层领导干部坚定的党性原则,提升其理论素养。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引导基层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抽象理解化为具体的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增强党性,在研究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
第四,加强对信仰教育者的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要利用各种平台,加强对信仰教育的承担者——党校教师的培训,使其在理论上紧跟时代步伐,从全球视野出发,在信仰教育中溶入更多的时代因素、现实因素,使信仰教育不再是空中楼阁。
当然,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冲击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差。但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危机是暂时性的,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小片断。人们在总体上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彻底否定。在对信仰做出理性的思考后,接下来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发展,也只有经过不断地质疑和完善,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徐艳玲.科学社会主义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杨静
D64
B
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05
1009-6922(2016)05-19-05
2016-07-01
干旭敏(1977—),女,四川夹江人,中共乐山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本课题为2015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为SKL2015C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