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2016-02-11魏阳东
魏阳东
(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四川乐山614900)
乐山市沙湾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魏阳东
(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四川乐山614900)
乐山市沙湾区在“工业强区”过程中,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不锈钢、钒钛钢为重点,坚持创新驱动,狠抓节能降耗,加快人才集聚,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沙湾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今后应继续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以创新驱动为路径,以深度融合为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型工业化;沙湾;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乐山市沙湾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不锈钢、钒钛钢为重点,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沙湾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
一、沙湾区“工业强区”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高标定位,打造集群
一是明确目标。按照“依托大企业、做强大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大市场、形成新优势”的发展思路,确定了“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不锈钢城”的战略定位。二是龙头带动。切实发挥西南不锈钢、德胜钒钛建设千亿产业集群的龙头带动效应,推动企业发展壮大,延伸特色产业链条。三是协会引领。协调各方资源,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先进企业,成立了乐山不锈钢行业协会。同时,充分挖掘协会信息整合、经营指导、对外宣传等优势,鼓励企业以新产品占领新市场、形成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四是完善配套。全力打造集科技创新、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生活配套、钢材贸易、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大产业”格局,推动不锈钢产业“产供销研”一体化发展,加快催生产业集群。
(二)坚持创新驱动,提升质量
一是打造品牌。通过典型引路、政策扶持、服务促进等措施,引导企业将品牌战略作为领先技术、卓越质量的综合载体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提升企业产业自信,扭转部分企业贴牌生产的现象。目前,全区已创建省级品牌产品3个、国家驰名商标2个、国家著名品牌1个。二是搭建平台。政企联手建成不锈钢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产品研发、检测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参与制(修)订产品标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提高企业在竞争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不锈钢工程技术中心各1个。三是稳定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常年保持在3%左右,成功研发出GOR转炉冶炼、连铸连轧、低压高效冷轧等16项新工艺和不锈钢磨砂镜面板及中国红、青瓷蓝钛金系列板等37个新产品,不锈钢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狠抓节能降耗,提高效益
一是加快改造升级。实施了西南不锈钢GOR转炉余热利用、德胜精品钢及余热回收利用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34.6亿元,占全市技改投入的33.1%。二是淘汰落后产能。近年来,全区通过“关、停、改、转”淘汰落后钢铁产能20万吨、水泥65万吨、焦炭1.8万吨、造纸1.5万吨、小火电机组2.4万千瓦,实施节能减排项目33个。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在配套中延伸、延伸中循环、循环中利用,大力推进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率达80%,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做法在全省推广。四是强化污染治理。严把审批、建设、验收、监测关,“环评”执行率、审批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新建设项目本底监测率均达100%。“十二五”期间,全区投入资金68.7亿元,实施生态治理项目47个,关停或搬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7户,关闭火电企业2户,转移危险废物生产单位2家,主要污染物减排列全省第二。截至2015年底,全区72户规模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2%、高出全市0.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3.3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6%。
(四)加快人才集聚,释放活力
一是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维护职工经济补偿、工伤、职业病等权益,加大企业欠薪欠保催缴力度,全力保障人才队伍稳定。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开展“一公里就业服务圈”活动,实现失业登记进社区、就业培训进院校、岗位信息进微信、就业政策进家庭,打造高素质、高技能“新型农民”,努力变失地农民为产业工人。“十二五”期间,累计实现失地农民变产业工人5000余人。三是打造创业平台。建成沙湾首个集创业会客厅、创业服务中心、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和技术工人培养中心为一体的园区创业服务中心,优化了47个具有沙湾特色的创业项目,组建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通过“门诊式”、“会诊式”、“结对子”等方式,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全区已建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4个、创业孵化园1个。四是探索良性发展机制。全面加强与重庆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攀枝花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所需的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建立优秀人才困难台账、出台人才引进办法、实施“沫若英才”项目等,全面培养、引进、留住沙湾新型工业化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人才。
(五)提升服务水平,强化保障
一是坚持“四个凡是”原则。凡是涉及优势企业渡难关的问题优先研究,凡是涉及先进产业发展的矛盾优先解决,凡是涉及提升产品质量的环境优先创造,凡是涉及调整产业结构的保障优先提供。二是加快基础建设。投入3.5亿元,实现主导产业规划区水、电、气、路、讯全覆盖,园区日供气量达80万方,沙湾火车站年运能达1200万吨。三是强化融资保障。组建嘉胜国有投资公司和兴企融资担保公司两大投融资平台,在全市率先试点“园保贷”政策。截至2015年末,全区签订银政企贷款协议达84亿元。四是加强政策支持。坚持把不锈钢园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经济“特区”,制定并落实促进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专、精、尖、特、新”项目实行“一企一策”帮扶。五是强化政务服务。建立健全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统一编制了《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全程代办服务手册》,设立项目落地、项目推进、项目督查联动工作组,切实帮助企业清除发展障碍。
二、当前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展
一是产业园区从无到有。2009年5月正式建立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的乐山(沙湾)不锈钢产业园区,目前已建成12.98平方公里,工业集中度达80%、产业集中度达85%,是全市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全省“51025”重点园区。二是高新企业从无到有。天华机械、西南不锈钢、德胜钒钛于2013年同批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实现了沙湾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目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户,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的9.7%,占全市高企数量的10%。三是科创平台从无到有。建成了由4位“钢铁(博士)元帅”牵头、30多名科技人员担纲的西南地区首个不锈钢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川内唯一不锈钢研发检测中心,填补了四川地区技术空白。
(二)完成了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冶金建材、清洁能源、机械铸造三大支柱产业占全区工业比重达到92.57%。截至2015年末,冶金建材产业已形成年产70万吨不锈钢坯、130万吨热轧卷材、130万吨酸洗卷材、37.7万吨冷轧及制品和200万吨钒钛钢、200万吨材、31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清洁能源产业已形成4大电站28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机械铸造产业已形成9万吨生产能力。二是工业实力不断增强。2015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77.5亿元,占全市近八分之一,较2006年的67.1亿元增长2.6倍,年均增长18.3%;实现工业增加值136.2亿元,占全市近五分之一,较2006年的33.5亿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34.1%。三是重点企业不断壮大。2015年,全区工业企业达到576户,比“十一五”末净增66户。规模工业企业达到72户,占全市的11.4%。龙头企业西南不锈钢、德胜钒钛公司于2011年、2013年先后迈进百亿企业行列,德胜钒钛公司位列中国500强第382位。
(三)实现了从“旧”到“新”的转型发展
一是产业形成新集群。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粗钢冶炼→热轧卷材→酸洗卷带→冷轧→制品→市场”不锈钢产业链和完整的“铁矿石及烧结-精煤焦炭-炼铁炼钢-联铸联轧-含钒抗震钢材-钢渣提钒-钢渣水泥”钒钛钢循环经济产业链。二是经营呈现新模式。总投资3.5亿元的中国西部不锈钢综合交易市场一期已全面投运,成功举办了西部地区首次专业不锈钢产品交易博览会,已签约入驻50余家厂商和企业,正在创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发展注入新动能。钒钛钢筋、高性能不锈钢及制品、电力装备、油气井控装备、船用装备、新能源汽车发动机以及利用煤气、余热、余压、蒸汽发电等新兴产品或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区工业中的比重已占到23.7%。
三、未来打算
针对沙湾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工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乏力、创新力度不够等现状,“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推进沙湾新型工业化发展。
(一)坚定一个信心:工业强区
作为工业占GDP比重近80%的工业区,必须牢固树立“工业为先、工业为大、工业为重”的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一是扭住工业“牛鼻子”。坚持“依托大企业、做强大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大市场、形成新优势”的发展思路,切实抓好不锈钢产业集聚发展和钒钛钢产业循环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坚定信心,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脱困发展,稳定经济平稳态势。二是加快“两个千亿”建设。通过“千亿园区”“千亿集团”的打造,以集群化发展为导向,形成由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既分工明确又专业化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三是明确发展定位。结合“十三五”规划和转型升级专项规划,着力实现沙湾现有总规、控规、产规与乐山大城市规划、交通建设规划等高度关联衔接;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切实从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产业项目、关联配套、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产城相融等方面绘制并实施好千亿产业发展蓝图。
(二)明确一个路径: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技术进步,工业迈向新型化只能靠创新。一是培育创新主体。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园区和优势企业集聚,提升“腾笼换鸟”质量,鼓励企业加快创建高新企业、创新型企业,自建、联建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达到2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100家。二是优化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园区公共研发检测中心运行机制,力争将其建成政企合作的模范、企业衔接的纽带、产业发展的窗口;加快“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确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复查验收。到2020年,累计建成创新驱动关联机构15个、大学生创业园和农民工创业园各1个。三是提升质量水平。全面推进“质量强区”,争创一批知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品牌、驰名商标,力争不锈钢产业园区创建为“四川省知名品牌示范区”。到2020年,申请专利达到5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四是打造技术联盟。加快“省级不锈钢研发检测中心”评定工作,充分发挥乐山不锈钢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战略合作,大力建设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创新实践、工程检测、产品转化于一体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西部不锈钢制品“沙湾制造”向“沙湾智造”转变,形成西部不锈钢产业创新高地。五是加快成果转化。加快“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45%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以上,实现专利转化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强化一个抓手:深度融合
融合发展既是历史趋势,也是沙湾传统工业走向新型化的必由之路。一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到“三个协同推进”,即重大项目与短平快、专特新项目协同推进,高新产业项目与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协同推进,龙头基地型项目与扩链强链型项目协同推进,为动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奠定坚实基础,促进产业层次整体提升。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部署,重点推动“互联网+不锈钢产品制造”园区试点,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生态产业体系。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建成“省级信息化园区”,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20%,不良品率降低20%。三是大集团与小企业融合。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沙湾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当前,应按照“保大促小”战略,同步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稳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以“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为思路,全面推行“专业公司+中小企业”模式,推行“非禁即入”和大企业大集团主辅分离,鼓励大企业专注核心业务、中小微企业提高专业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刺激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局面,让地方政府在大型企业的捆绑中释放出来,提高抗风险能力。四是投资促进与改造提升融合。抢抓“工业升级三年行动”机遇,制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路线图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图,围绕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产业升级项目投入,着力包装生成一批项目,促进产业由“前端”向“后端”迈进、“低端”向“高端”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秦利民
F217
B
10.3969/j.issn.1009-6922.2016.05.12
1009-6922(2016)05-50-03
2016-07-02
魏阳东,男,乐山市沙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