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2016-02-11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理政新理念

秦 刚

(中共中央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当代中国及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提出和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互贯通、紧密联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既体现了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也体现了继往与开来的结合。

一、相互贯通的理论成果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因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思想原则、理论主题、立论依据、价值立场等方面,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同时又以其创新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它们具有思想交汇,观点相融的特征,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的理论成果。

科学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是贯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理论成果的基本准则。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它们具有思想原则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思想根基、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可动摇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它的基本原理只有同时代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反映出行动指南的逻辑力量,它的理想追求只有同人民群众愿望要求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远大的历史感。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答时代和实践面临的新课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结合新的时代变化和新的实践要求,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守的思想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和实践相结合而实现的理论创造,我们称其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联系,也表明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最根本的体现也这里。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的战略布局、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作出的科学分析,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走向作出的基本判断,都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所说:“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1-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贯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的主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个主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相继探索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思想观点、理论判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所进行的一切理论探索和理论建构,归结在一点上,就是探索解答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如何通过社会主义建设来加快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问题。胡锦涛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曾明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2]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和形成,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其意义和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渊源、现实基础的深刻阐释,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明确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深刻分析,以及为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规划和部署,都体现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题的深化和拓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贯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的立论依据。邓小平和我们党在科学分析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平与发展是当代时代主题的判断。这两个判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关键性问题。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实际,我们对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认定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把握了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的主题,我们对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有了可靠的世情依据,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世界发展合理走向的认识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正是有了这样的基本依据和立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不仅有中国意义,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依然是以我们党对国情和世情的基本判断为立论依据。正是依据基本国情,把握阶段性进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正是依据基本世情,把握动态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并提出了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战略思想。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贯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有成果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实践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活力源泉。我们党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邓小平和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都始终强调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同时,还强调要以人民群众是否受益、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尺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也始终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最根本的价值立场和价值追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等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都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立场和追求。

二、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创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永不停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显著特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及创新发展,既体现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也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新的内涵。其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在形成和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提出和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的新方略,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明确强调,要努力使“‘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1-2]。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判断;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转变而作出的战略选择。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这种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进行的深度思考,也为应对世界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确认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作出的明确定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长期坚持和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其要求,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要通过制度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靠制度防治腐败,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健全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3]只有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把反腐倡廉法规制度的笼子扎细扎密扎牢,才能既治标更治本,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构建整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把握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整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构建整体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提出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坚定文化自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发的一个思想。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3]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明确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准确把握了军队建设的基础和要求,指明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导。围绕这一目标加强军队建设,才能使人民军队政治坚定、纯洁巩固,才能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打胜仗的能力,永远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和阐发了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的重要思想。这个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人类文明合理走向作出的新判断,对人类前途命运作出的新思考,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社会的根本利益,为中国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它彰显了时代价值,具有世界意义。

开创管党治党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也是复杂和严峻的。因此,要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就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要举措,也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重要安排。

三、继往开来的行动指南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其形成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必然要求、逻辑结果。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从世界边缘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展开,其理论发展也必然跃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实践的新发展,时代和世界趋势的新变化,需要有新的理论来阐释、来指导,同时也为理论创新提供着新的条件。正是面对时代潮流和当今世界形势的变化,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发展,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应运而生。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也回应了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既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也体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开创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党已经解决了许多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实践的思路更加明确,理论的视野更加开阔。这一切都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由于有认识上的局限及体制上的障碍,已有的问题未必都能够及时得到彻底的解决,而新的问题并不会因已有问题没有解决就不会产生。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解答问题的新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5]有问题、有矛盾以及待解的难题存在,就必须要有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思想方法的重要体现。正是因为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才彰显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

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当代中国问题的认识,对时代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把握,包含着对前人探索成果的继承,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总结,也体现着全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蕴含着整个民族的理想追求。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因此,坚持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现实的要求和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最现实的要求和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的,也是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发展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考及相关问题的解答,不是封闭孤立地进行的,而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置于时代和世界大局中去考察,与世界问题相联系,充分考虑时代潮流和世界发展态势的内在要求。其中许多重要观点和理论判断,既是对中国问题的认识,也是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共性问题的回应,因而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视野。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种理念的提出,就集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瞻性思考。根据这样的认识,不同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及其价值观念的共生共存,不再被视为对立和冲突的根源,而是世界充满活力的动因所在,是展开交流与合作、实现和谐共处的基础。这样的眼光和视野,使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了超越地域性的创新意义,也使其对当今世界问题的阐释及主张具有了超越国家意识形态的认识价值。我们把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形成视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其依据及意义也在这里。因此,坚持用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识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关系,把握当代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运用,也是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现实的体现。

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要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行动指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城乡区域发展还很不平衡,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完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还有大量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存在;社会事业发展有明显进步,但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更高的认识,但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思想道德领域也出现和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倾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很多都是直接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而来的。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才能更好地化解发展中的矛盾,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走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必须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基本遵循。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的依存加深,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已变得空前紧密。我们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着诸多的竞争和挑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明显增多。面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的戒心增大,有的制造摩擦,甚至采取牵制举动,企图打乱中国的战略部署,抑制中国发展态势;有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发展和壮大也产生了疑虑。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展开日趋激烈的竞争,许多国家都加大了开发新型能源、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期望以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带动发展创新,抢先占领新的发展领域和发展制高点。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要赢得发展的主动和优势,有效化解各种风险,掌控和处理好各种利益冲突,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必须要坚持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遵循,以新的思路推进和平发展,进而以自身发展引领或影响世界。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理政新理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新理念下再启航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