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2016-02-11赫湘红张之琼刘幼群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赫湘红 张之琼 刘幼群(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专业论坛
浅议新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赫湘红张之琼刘幼群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内容提要]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要完成新疆跨越式发展所赋予的社会责任,必须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发展后劲上下功夫,在实现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将人文素质内涵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如此才能构建具有发展后劲的职业能力体系。
[内容提要]新疆 工科类高职人文素质问题 对策分析
张春贤书记在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做“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2020年使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升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突出职业教育就业导向,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提升办学水平,为自治区“三化”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技能型人才。”要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需要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达国家例如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高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动力也向我们验证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仅需要就业培训,更需要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能力的养成不仅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综合素质的提高,事实证明:一个具备较高人文素养的专业人才在创新型和发展的持续性上更具有竞争力。
一、新疆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现状分析
因同时具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相对欠缺和受在校时间短两个局限,新疆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一是偏重工科的专业构成和有限的在校时间决定了学生普遍将注意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资格证书的考取上面,根本无暇顾及人文学科知识的补充;二是数民族学生比例占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南疆和农牧区,这些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入校后面临巨大的汉语考试过级的压力,除了为应付HSK、MHK等考试所看的片段化的汉语文章之外,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涉猎人类几千年来所积淀的优秀的人文精神硕果;三是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内容,以行业、社会经济发展为抓手的人才培养定位,春去冬回、校企合作的专业发展格局决定了在课程设置方面无法做到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系统化的课程设置。
可见,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不高既有先天缺陷,又有后天不足,既有主观思想上不重视方面的原因,又由客观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问题所促成。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问卷调查反映出现在的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比如普遍能认识到人文素质对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提高个人人文素质的主观需求,但对历史、哲学、法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却较欠缺;不文明行为较常发生,生活比较迷茫,态度不够积极,价值选择趋向于功利化等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以及与用人单位、企业界人士访谈、座谈,综合分析后,得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入校前的文化水平决定了人文知识的先天不足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以低于本科院校的分数考入学校,他们形象思维佳、动手能力强,活泼好动,但逻辑思维较差,不喜欢也不愿意循规蹈矩的死记硬背文化知识,导致了他们人文知识的先天不足。
(二)高职院校特殊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人文知识的后天贫血
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只有三年的大学时光。而这三年春去秋来、春去冬回的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时间长达一个学年,客观上压缩了本就不长的在校时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忙于应付专业课学习、英语达标、汉语达标、计算机过关等毕业的硬性条件,无暇它故,造成人文知识的后天贫血。
(三)高职院校专业化的课程设置决定了人文知识来源的稀缺性
被压缩了的仅剩两年的大学生活,使高职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顶岗实习前要拼命学好专业,为顶岗实习打好基础;毕业实习前也要拼命学好专业,要有一个好的表现为将来就业做好铺垫。学校为满足学生的需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再加上高职院校本身的职业性,造成在课程设置上倾向于专业化的课程,客观上挤占了人文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四)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在价值追求方面的功利性
当前社会功利化趋向明显,在判断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功与否的时候,普遍以事业的成功和所取得的薪酬多少作为衡量标准,文科被视为无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和“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成为高职生普遍信奉的人生信条。甚至家庭和学校也都被这种价值观所左右,忽视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没有看到相比物质层面学生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独立更重要。
新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社会、学校、家庭大环境的影响,也与个人对成功、发展定义发生偏颇有关。要提高人文素养,需要多方联动、多管齐下。
二、从学校和学生自身方面着手提高人文素养的可行性建议
各人成长的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作为个人也无法选择;社会作为大环境对每个人的发展都息息相关,但因涉及的因素过于庞大,在本研究中暂不涉及。以下主要从学校和学生层面探讨如何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质量。
(一)营造浓厚的学校人文氛围
马克思主义认为,环境作为外因虽然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但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有重要影响。学生从入校的那天开始,主要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人文环境的塑造往往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从对学生的调研建议来看,学校引导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比硬件设施建设重要。硬件建设相对容易,资金到位,理念到位,硬件设施建设即可相应水涨船高。比如增加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传统文化类的书籍,突出校园人文景点建设,建设文化走廊等;但更重要也更难得是培养和塑造学校精神,如何把学校的校风贯彻和落实下去,使之进一步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并成为一种习惯内化为自身的个人品质与素质。
2.优化课程设置
提高人文课程在学生所修课程中的比重。考虑到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现实,加大人文类课程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选修课的方式解决这种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选修课的课堂和授课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递。通过多开设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3.打造精品人文活动
各高校都有一些传统特色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历时悠久,既是学校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的体现、又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载体。不仅可以繁荣校园文化,活跃校园气氛,而且增进师生沟通,增强集体主义的凝聚力和爱校的向心力,对培养锻炼学生能力,丰富校园生活,都有着无形的和独特的作用。因此,可以针对学生的爱好和时代特点,根据学校的需要,举办一些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它作为学校的传统固定下来,以引导校园文化的走向,不断打造,争取出精品,创品牌。
4.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平台作用
实践证明,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对社团的支持力度,教师对待学生社团的态度直接影响社团发展的规模和育人的效果。高职院校要重视人文类学生社团的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文活动,培育浓厚的校园人文氛围。
5.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当中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长期努力积淀的结果,任何一个专业的产生和发展背后都有发人深省的历史和令人动容的故事。只要每位任课老师都能深入挖掘课程背后的故事和专业发展的历史,都能传递给学生所教课程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那么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一样能感受和体悟到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由、独立和敬畏自然、与人和谐、与天地同在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
(二)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的加强
1.提高自身对人文素质的认识
大学生一定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文素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即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素质,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最具竞争优势的素质。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自我的人文素质。
2.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资源
学校自身已经拥有各种充足的文化资源(如教师、图书、系列讲座等),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学生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发展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对心理健康、公共政治、历史、哲学、语文、文学等人文素质类课程也应像专业类课程一样认真听讲,主动向老师请教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团组织的人文讲座。
3.实现人文素质中最本质的价值追求
“人文素质包含四方面内容:(1)具备人文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3)掌握人文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而在这四者中,最重要的就是遵循人文精神,即实现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追求。高职学生以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走出校门,以一种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走向社会,以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三农”,支援灾区,到边远地区支教,把青春抛洒在无悔的志愿活动中,在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实践中实现人文素质中最本质的价值追求。
三、结束语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是某个知识点的识记,更不是哪一门课程所能提供的,是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综合。需要个人努力,也需举全社会之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大环境的引导。只有这种新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才能取得成功,这数以万计具有人文素养的高技能人才也才能成为“稳疆兴疆”的核心力量。
[责任编辑:甄敬霞]
D OI编码][ 10.3969/j.issn.1674-6287.2016.03.2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3-0092-03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简介]赫湘红(1979年~)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张之琼(1974年~)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学。刘幼群(1969年~)女,硕士,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学。
*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课题“对新疆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的分析研究”(课题编号:201432Y08);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5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文学作品阅读对促进新疆交通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15B60);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依法治国背景下新疆高职学生法治思维培养途径研究——以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课题编号:J-15-17)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