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2-11陈满
陈 满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意义、问题与对策研究
陈满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向我们开启了一个靠数据说话、靠数据发展、靠数据创新的全新时代,为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大数据的挖掘与利用放在了国家科技与经济建设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们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国家大数据战略。从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与实践的经验中探讨“数据时代”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问题与对策,有助于深化对国家大数据战略的理解与推动大数据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数据时代;大数据战略;意义;问题;对策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大数据时代。搞清楚什么是大数据、发展大数据的战略意义、发展大数据战略的对策等问题,是致力于实现网络强国目标的国家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时提出了国家大数据战略,将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大数据的内涵
2008年9月《自然》杂志刊登了名为“big data”的专辑,首次提出了“大数据”一词,2011年6月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在一篇名为《大数据的下一个前言: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大数据受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关注与重视,但是,大数据作为新生事物,还没有形成一个精准的定义。从国家发展的全局来看,大数据可定义为:“我国现代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和可被利用的海量数据集合,是当代信息社会的数据资源总和,是信息时代的全数据,既包括互联网数据,也包括政府数据和行业数据。”[1]笔者认为,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看,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项新技术,或者说是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下的一种新型战略资源,它更是一种革命性的观念,对于它的接受程度以及有效使用程度将深刻影响人们对当今时代的界定以及对自身的定位。
二、大数据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大决定。大数据将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既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新,也是一场国家治理的变革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变革。
1.大数据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创新驱动发展。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够创新出巨大的财富与能量。第一,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资产类别。数据资源如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一样,越来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据利用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麦肯锡全球总裁多米尼克·巴顿认为,数据对经济的影响比工业革命还要大2~3倍,美国总统奥巴马更是将大数据比作“未来的新石油”,可见,数据作为当今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将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数据的搜集、整合、提取,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并由此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在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数据的挖掘如同新型能源的开采,数据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驱动力。第二,大数据正在孕育出更多的经济新业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趋势下,与数据有关的新业态持续高速扩张,数据挖掘与分析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又一新引擎。例如,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帮助出行者了解出行路况的各种交通查询手机以及APP开发行业的兴起;将国内外各种医疗资源有机整合、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云医院”行业的发展;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的网络金融新业态不仅受到了传统实体银行的青睐,更是催生了一大批具有针对性的电子金融;利用个人浏览网页与消费的数据进行商品推荐与快递服务行业更是势头正旺,数据将会催生更多的经济新业态。
2.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大数据时代,对大量动态数据的快速有效的处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决策能力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这是除了大数据的所扮演的经济推动角色之外的又一重要功能。从总的方面来看,数据的分析与利用能够帮助政府提高应对各类事件和问题的智能化水平,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例如,通过城市智能监控设备产生的数据,可以对道路交通情况做出精准判断,有重点地采取应对措施,减少交通管理的盲目性。从具体的角度来看,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数据痕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政府可以挖掘社会公众海量的“微数据”,由此分析出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这些具体的分析上升至公共政策层面,做出符合民众真实需求与政治期望的合理决策。除此之外,对智慧城市的预想与建设必须依赖于对大数据的运用,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城市服务,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3.大数据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利用堪比工业革命中的能源与技术突破,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与新兴技术,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将会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发展。从国家竞争的角度来看,这不再是传统实体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竞争,而是一场隐形的战争。对大数据的占有量和有效分析利用程度将会对国家力量造成根本性的影响。“未来国家层面的竞争力将部分体现为一国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以及解释、运用的能力,数字主权将成为继边防、海防、空防之后另一个大国博弈的空间”。由此可见,一个国家要想提升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必须提高自身对数据的利用和处理能力。因此,加快大数据技术的研发、推进大数据的挖掘与使用,已成为当前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任务。
三、中国在实施大数据国家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中国及时把握住了大数据发展的趋势,并积极地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大数据在给诸多领域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1.信息安全问题与数据壁垒。第一,数据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量每时每刻都以惊人速度增长着。2007年至2015年,数据量达到了8.1ZB(ZB是计算机术语,意思是10万亿亿字节),数据总量呈现出千倍级别的增长速度。有研究者指出,到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是现在的44倍。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资源,需要时时被密切看护,这就带来了数据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个人层面讲,数据安全问题都值得关注。就国家层面而言,西方国家在我国核心行业,如能源、金融、电信等行业,占据着数据库与存储产品市场的垄断地位,这无疑会对我国的数据安全乃至国家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就个人层面而言,数据究竟是属于个人还是属于国家,在数据集中存储与挖掘的条件下,个人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如何得到保证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第二,数据壁垒。由于不同信息系统之间采用不同的数据标准,导致数据无法兼容,从而形成一层层的数据壁垒,这对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带来很大的阻碍。另外,在数据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顶层设计与整体发展规划,造成数据整合困难重重。一些行业出于数据保护与数据安全的考虑,建立自己的数据“私人领地”,以防止数据的泄露与破坏。这些数据壁垒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数据的价值,使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大大降低,也会增加行业自身的数据成本。
2.数据鸿沟。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数据鸿沟。在数据总量方面,201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衡量信息社会报告(2015)》中指出,中国IDI(IDI是由国际电信联盟发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的缩写)指数排名仅为第82位,说明我国宽带互联网普及率与互联网利用率仍处于欠发达水平。在数率分析与处理能力上,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的测算,美国信息能力的总指数约为我国的11.6倍。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就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大数据的重要价值,已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美国是首个将大数据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并制定行动计划的国家,代表美国政府的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在2012年就成立了“大数据高级指导小组”,将大数据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本也不甘落后,2012至2013年间提出了“数据开放计划”和“创建最尖端IT国家宣言”的大数据国家战略,并制定了在开放数据、数据流通、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战略方向;澳大利亚在2013年8月也出台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使澳大利亚在大数据领域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我国的大数据战略刚刚起步,由于地区间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同,网络覆盖和网络使用的差距也很明显。据《中国信息社会报告2015年》统计,“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生活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指数分别为0.6445、0.4074、0.4038。东部地区数字生活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7.9%,比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高58.2%和59.6%。2008年至2015年,东部地区数字生活指数差值从0.1695增长到0.2407,差距扩大了约42%”[2]。这一方面表明城乡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数据鸿沟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数字信息对现代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可以预见的是数据鸿沟也势必会使城乡差异进一步加剧。武汉大学唐皇凤教授就曾表示,“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是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和脑体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3]。所以缩小数字鸿沟不仅仅是一个关乎经济发展的技术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协调发展和国家安定与否的一个政治性战略问题。
四、中国应对大数据战略相关问题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数据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大数据战略建设的顶层设计,能够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序运行,同时能够从数据产生的最开始阶段就为数据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建立对数据的解释和评价机制、建立打破数据壁垒与数据“孤岛”的相关机制、建立完善的数据协调机制等。为此,国家已经做出了战略部署来促进数据挖掘与数据利用的良性运行。例如,2013年11月,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批建设“面向新兴产业的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试验室,这是中国首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它围绕天津及其周边区域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构建起了油气勘探、生物信息、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等产业应用平台,为多家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使之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这些机构和机制的建立,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数据使用角度,都对大数据的进一步研发与建设打造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2.实现数据的安全共享。数据只有不断流动与共享才有生命力,但数据壁垒阻碍了数据的流通要求。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正是对数据壁垒的有效突破。数据共享平台有助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的专用数据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使数据的收集、整合、分析与应用以及数据间的自由流通更加符合人们以及国家的需要。当然,数据流通并不是要破坏数据安全,在提倡数据共享的同时又要注意数据的安全问题。重要的数据存储和应用不能过分依赖大数据分析技术与平台来减少信息泄密的风险,而应大力完善初始的数据运行机制,清晰界定数据挖掘、利用的权限和范围,这样数据的安全共享与流通才能够实现。
3.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科技人才观是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与实践一贯坚持的思想。人才就是未来,那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中需要怎样的人才?笔者认为,就技术方面而言,除了IT科研专业人才以外,大数据管理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熟悉掌握不断更新的数据库、学会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各种难题的数据管理者与数据分析者将是大数据时代的急需人才。这是解决数据鸿沟问题的一个关键。因为只要有足够的人才与相应的推动机制,促使数据人才到需要的地区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就能在较大程度上缩小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进而弥补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所以,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关键在于培养更多的数据分析者、数据构架者、数据规划者、数据应用者与数据科学家,为大数据战略建立人才储备。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中国要实施创新发展、科技立国,就不能失去机遇。提升数据掌控与分析能力、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各领域的实施是我国紧握科技发展脉搏、在科技发展新境遇下做出的正确判断与举措。面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只有积极面对大数据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并及时建立系统与坚实的运行保障机制,破除制约大数据发展的障碍,才能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目标,才能真正抢占数据科技的战略制高点。
参考文献
[1]单志广.国家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数据强国战略的冲锋号角——《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几点解读[J].财经界,2015,(10).
[2]“信息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信息社会发展报告2015[J].电子政务,2015,(6).
[3]唐皇凤,陶建武.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能力建设[J].探索与争鸣,2014,(10).
[责任编辑王亚伟]
作者简介:陈满(1990—),女,河南杞县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02-01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6)02-00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