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2016-02-11罗晓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舆论改革开放

罗晓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研究

罗晓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成都 610072)

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要义;时代特征;实践意义

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要义,就是新闻舆论要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安定团结的舆论环境。主要体现在:1.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在引导舆论,为国家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2.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3.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4.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5.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6.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是非标准明确,勇于批错纠错;7.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求变。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对改革开放时期的我党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

一、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背景

1.国内背景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

虽然“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遭到了全盘否定,但是,由于“左”的思想的深刻影响,党和国家的工作仍然处于徘徊局面,受到严重阻碍。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天,《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历时三年多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启了思想解放运动。真理标准的讨论澄清了思想是非、理论是非、路线是非,使我党我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国际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而我国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因此,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仅以日本为例,二次世界大战后,我国和日本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到了1978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6.9倍。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领导人判断,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已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将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国际局势的这一变化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睦邻友好政策,积极发展同邻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发展和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争取了持久和平的国际环境。

3.新闻舆论背景的主要特点

第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标准,为新闻舆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强调全面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闻舆论工作确定了正确的宣传方向。

第二、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世界各国注重加强合作,国力不断增强。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重大失误。

第三、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0世纪后半期,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纷纷把重心转到了搞好本国的经济上来,战争的威胁越来越小。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论述

1.邓小平同志的主要论述

第一、关于新闻在领导工作中的重要性。1950年5月16日,他在《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开会是一种领导方法,是必需的,但到会的人总是少数,即使做个大报告,也只有几百人听。个别谈话也是一种领导方法,但只能是‘个别’。实现领导最广泛的方法是用笔杆子。用笔写出来传播就广,而且经过写,思想就提炼了,比较周密。所以用笔领导是领导的主要方法。……首先还是要领导同志亲自写,新闻工作同志主动帮助,有计划地组织稿件。这样就可以逐步解决领导机关、领导同志运用报纸、领导报纸的问题。”[1]

第二、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他指出,“领导同志和办报同志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当地新闻上,要大量刊登本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报社要时时和领导取得联系,根据本地当前任务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报道方针。”[2]

1980年12月底,中央决定对经济发展进行调整。邓小平很重视新闻宣传部门对这次调整的配合,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特别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宣传工作,已经作为保证这次调整的顺利实现、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项极端重要的任务,摆在全党同志面前。”[3]正是因为宣传到位,从而保证了调整的顺利实现。

第三、关于新闻舆论的实事求是原则。他反复强调宣传工作“要拿事实来说话”的原则,强调新闻宣传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事实才能说服人。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我们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4]他在这里不仅强调了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正确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警示了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在对比中突出了要始终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第四、关于新闻舆论的群众性。他强调:“我们的宣传,要防止在群众中造成各种不符合实际的印象。”[5]他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6]在1950年5月召开的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指出:“任何政策如果只同干部见面,不同群众见面,是不能发生效果的。”他指出,“社会上很多人看报,看共产党什么态度,人民政府政策如何,要从报上找自己需要的东西,解决自己的问题。正因为干部群众都重视报纸,我们就要很慎重。”[7]

1979年9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社论《切实解决上访问题》,其本意是要求各级党政部门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但是由于文章中对到哪里解决问题没有讲清楚,结果导致了大批上访人员涌向北京。面对这种情况,10月22日,《人民日报》再一次刊发社论《正确对待上访问题》,明确提出各地党政机关要就地解决问题。文章发表后,各地到北京上访的人数大大减少。这两篇文章以及引发的问题引起了邓小平的关注和思考,1979年11月,他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副部级以上干部会上的报告中特意总结指出:“《人民日报》对上访问题发表过两篇文章,时间相隔不久。第一篇是九月十七日,文章一出去,上访人员呼噜呼噜地都上来了;第二篇是十月二十二日,文章把道理讲清楚了,上访人员很快就减少了。”[8]他进一步提出:“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跟上,包括我们的舆论工具也要跟上。每个地方、每个单位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主动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做好工作。”[9]

第五、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他指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现在不是讲什么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讨论吗?可以讨论,但是,在什么范围讨论,用什么形式讨论,要合乎党的原则,遵守党的决定。”[10]他强调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央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以前,必须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的意见。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11]这是小平同志关于新闻事业“党性”问题原创性的具体体现。

1981年初,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党的各级新闻机构,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宣传党的领导、党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和无限前途,宣传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最崇高的使命和荣誉。总之,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12]1981年7月,邓小平在同中央宣传部门负责同志的谈话中再次指出了思想理论战线存在的涣散、软弱等问题,提醒当时已经出现了有人大肆攻击四项基本原则却没得到制止、同党唱反调的人被欣赏、有的党员不讲党性而搞派性等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和党的领导、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严重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对党的领导”。[13]

第六、关于新闻舆论对政策宣传的把握。邓小平十分关注媒体对政策的把握,1985年他看到媒体上提倡先富起来的人捐钱修路,他指出:“决不能搞摊派,现在也不宜过多宣传这样的例子,但是应该鼓励。”[14]显然,如果大肆宣传这类事情,很可能造成一些人不敢富起来,对社会将产生不利的导向。

对于一些存在分歧且一时难于统一的重大政策、理论问题,邓小平主张不要在媒体上争论。他说:“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15]一个“允许看”,一个“不争论”,不仅赢得了时间,也保证了社会在稳定中前进。

1986年底至1987年初,针对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学潮,他指出:“处理学生闹事是一件大事,领导要旗帜鲜明,群众才能擦亮眼睛。《人民日报》三篇文章写得不错,《北京日报》社论《大字报不受法律保护》写得也不错……正因为态度鲜明了,给积极分子鼓了气,中间群众才能站过来。领导态度坚决了,就闹不起来了。”[16]

第七、关于舆论监督。1957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共产党要接受监督。”[17]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由于新闻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可以迅速地公开传播并且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新闻舆论监督必然会成为一种有效的群众民主监督形式。“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18]

第八、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性。邓小平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著名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吹响了解放思想的冲锋号。1980年5月,他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的谈话中特别指出:“我们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要求各地都照着去做。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19]“在宣传上不要只讲一种办法”的要求就是对新闻宣传单位和编辑、记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奉献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看的好作品的希望和鼓励。

邓小平多次批评形式主义,要求媒体要讲新话。1992年,他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20]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努力改进的方向。

2.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主要内涵

第一,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认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舆论,成为国家安定团结的思想中心;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实施舆论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党的事业的一条重要战线。

邓小平指出:“为了实现安定团结,宣传、教育、理论、文艺部门的同志们,要从各方面来共同努力。……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24]新闻舆论工作促进安定团结的观点,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新闻观的核心,成为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点。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党委实施领导意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最有力的渠道和方法。邓小平指出,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的作用大得很。党和政府实施领导有多种办法,写决议、发指示,但只能传达到较小的范围。作用最大的是写文章登报纸,写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这在贯彻领导意图上,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第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邓小平要求,党和国家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展开,为推进改革开放服务。他在198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宣传工作搞得好不好,对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能否稳定关系很大。新闻舆论工作要围绕整个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展开,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他强调:中国的事情“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今后的宣传工作,要能够适应经济形势和政治形势的要求,能够有助于而不是有碍于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25]

新闻舆论要引导人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奋斗。党报要为国家发展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这样才能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这是贯穿邓小平新闻和宣传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也是所有党报乃至所有新闻媒体应该永远牢记的责任所在。[26]

第三,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邓小平要求以党报党刊编辑记者为主体的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从大局出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有不同意见则按照党内正常的途径反映。他指出,必须肃清由“四人帮”带到党内来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以及党内新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潮。宣传四项基本原则,要积极主动,理直气壮,同时又要有说服力。要讲清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坚持党性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

1980年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中央决定了的东西,党的组织决定了的东西,在没有改变之前,必须绝对服从,必须按照党的决定发表意见,不允许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任意散布不信任、不满和反对意见,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27]报纸进行新闻报道时一定要把握好党的政策。这些论述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性原则的具体化要求,也是邓小平新闻改革思想中贯穿始终的指导原则。

第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这是唯物主义。不然,我们开会就只能讲空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也就是实事求是。

他指出,发言和写文章,都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势压人,强词夺理,都要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他多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拿事实说话”,[28]“要根据新的丰富的事实做出新的有充分说服力的论证”。[29]指出“我们的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注意这个问题。”[30]为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指明了方向。

第五,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新闻宣传工作中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是邓小平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针对一些低级庸俗和有害的精神产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反对“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强调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同时,邓小平又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他深刻地指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31]坚决反对“一手硬”“一手软”,[32]要求新闻舆论工作既要抓社会效益,也要抓经济效益;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抓经营管理。

第六、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是非标准明确,勇于批错纠错。他在1950年召开的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指出:“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有时还要有意识地作好坏对比。这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才有力量,才说明是为了改进工作,而不是消极的。”[33]在当时新闻宣传单位很少开展批评报道的背景下,邓小平这些话鼓励了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解放思想。同时,他强调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正错误、推动工作,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并针对新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错误思潮多次进行旗帜鲜明的批评,要求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是非标准明确,面对错误思潮要勇于批错和纠错。批评了有些人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会妨碍解放思想的错误观点。

第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求变。在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中,强调党性原则和倡导解放思想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在198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鼓励大家要解放思想,要坚持“双百”方针,把思想解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深化了人们对解放思想的认识,这对于新闻宣传单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2年,邓小平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多次批评形式主义,要求媒体要讲新话。邓小平指出,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在新闻宣传中,和在经济工作中一样,劲可鼓不可泄,但要强调一点,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不是鼓虚劲。

三、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时代特征

1.新闻舆论思想的导向和动员作用

新闻舆论导向是我党对思想宣传工作部门和新闻单位提出的政治方向要求。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新闻舆论具有广泛性和群众性,可以迅速地公开传播并且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因而新闻舆论必然成为一种有效动员群众的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多种复杂的社会舆论,邓小平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加强引导,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确保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确保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使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当好党和国家忠实可靠的喉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工作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为引导和动员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解决热点、难点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2.新闻舆论的基本目标

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必须随之相应转变,因此,这一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围绕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的中心,实现新闻舆论工作重心的转变。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方向,使新闻舆论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正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

3.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党的十三大总结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励精图治,进行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没有强大的新闻舆论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改革愈是深入,就愈需要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支持,需要党的新闻舆论把握宣传基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改革开放背景下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

1.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舆论思想是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我党的新闻舆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是在我党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内乱,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而实行改革开放中产生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邓小平的新闻舆论思想正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而形成和发展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以中国特色新闻舆论思想为引领,创造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新的新闻舆论环境

新闻舆论思想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以中国特色新闻舆论思想统领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使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新闻舆论报道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创造为改革开放服务的新的新闻舆论环境。

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引领下,我党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明确党的新闻舆论要与以“阶级斗争为纲”划清界限;党的新闻舆论要转移重心,使之符合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需要;要通过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为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扫清思想障碍,凝心聚力,共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新闻舆论在改革开放中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3.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基本经验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新闻舆论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成果。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新闻舆论思想,对新时期新闻舆论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他领导了“拨乱反正”,推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并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国两制”、“两个文明建设”、“三个有利于”等重要论断,形成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也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原则,是新闻舆论活力的源泉。

邓小平的新闻舆论思想在改革开放实践运用中,取得了如下的基本经验:

第一,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新闻舆论事业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是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他站在党和国家的全局来看新闻舆论工作,认为新闻舆论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绝对领导,才能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他强调“只有全党严格服从中央,党才能够领导全党员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任务而战斗”,“这是党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34]

第二,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文革”结束后,我国全面进入拨乱反正时期,新闻舆论工作也不例外。随着党和国家经济建设中心的确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新闻舆论顺利的实现了围绕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成为新闻舆论的重中之重。

第三,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也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支持,无论怎样正确的政策,都只能是美好的设想,难以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因此,邓小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在使人民群众能够完整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同时,还要注意贴近群众,反映群众的需求。

第四,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国家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国家之祸。新闻舆论阵地没有真空,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去占领,必然被各种错误的思想舆论占领。我们应当正确地发挥新闻舆论的引领作用,为党和人民造福。

[1][2][7]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65.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113-11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6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68.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28.

[9][24]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229.

[10][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55.

[11][3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72.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91.

[1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5.

[1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9.

[16]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97.

[17]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270.

[18][33]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4:150.

[19]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316.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81.

[21]胡耀邦.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胡耀邦文选[C].人民出版社2015:89.

[22]理论动态,第70期(1978年6月30日.

[23]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5/70486/70493/ 4792271.html

[25][27][2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6]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97.

[28][30][31][3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白 林)

A849

A

1008-5955(2016)04-0105-05

2016-10-27

罗晓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期刊社副编审。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舆论改革开放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