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25个月小儿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前后的护理
2016-02-11周瑞
周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一例25个月小儿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前后的护理
周瑞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 300052)
小儿;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护理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hemangioma,CCH)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血管畸形,起源于中胚叶细胞的胚胎残余组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病灶从数毫米到数厘米不等,多发生于小脑,偶见于脑干和脊髓[1]。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癫痫发作、头晕、头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外科手术切除是CCH的首选治疗方法,其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以颅内出血为重,因此做好CCH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十分重要。我科于2016年1月26日收治1例月龄仅为25个月的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的患儿,于2016年1月28日全麻下行右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伴血肿切除术,术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于术后第36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儿,男,25个月,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月”入院。患儿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哭闹头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见明显血性物质,患儿出现站立不稳,急送患儿于外院就诊,头部CT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出血,脑积水,头MR平扫及增强提示:颅内多发血管畸形,右侧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伴血肿,脑积水,脑DS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于外院行右侧ommaya囊植入术,每天2次抽吸脑脊液,量约25 mL。患儿发病后,未出现四肢抽搐,无口吐白沫等癫痫发作症状,无大小便失禁。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收治我科。入院时患儿神志清楚,查体 T 36.4℃,P 120次/分,R 19次/分,BP 71/57 mmHg(1 mmHg=0.133 kPa)。患儿自动睁眼,对答不配合,四肢可动。头围52 cm,前后径约28 cm,左右径约32 cm,双侧瞳孔左:右=2.5:2.5 mm,对光反应(+),眼球运动自如,未及眼震及复视,落日征阴性,未有明显头颅破壶音,粗测视力、视野正常,鼻唇沟无变浅,口角不偏,伸舌不配合。颈软无抵抗,四肢可动,肌力粗测正常,双侧肌张力未见明显增高或减低,腱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共济检查不配合。实验室检查:除血浆D-二聚体817 ng/mL高于正常值,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术前检查未见手术禁忌,于2016年1月28日全麻下行右小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伴血肿切除术。术中行PICC置管,保留伤口引流管。术后通过严密观察患儿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经Ommaya囊穿刺抽
取脑脊液等治疗,患儿病情稳定,无头痛及恶心呕吐症状,可自行站立,体温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 mm,光反应(+),眼动各方向活动自如,角膜反射正常,双侧额纹对称,鼻唇沟不浅,伸舌居中,双肺呼吸音粗,未见明显干湿性啰音,后颈部皮下积液较前未见明显增加,四肢肌力粗测正常,肌张力无明显增高或减低,腱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于2016年3月4日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严密观察患儿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 定时巡视病房,检查患儿的意识及瞳孔情况,做好记录,严格交班。患儿术前意识清楚,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并未发生变化。小儿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语言功能上已具备发音,理解语言的能力,表达语言方面欠佳。该患儿符合上述情况,可以以简单的单字,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且通过手势指定,来表达具体部位不适,并辅以疼痛面部表情评估表来判断疼痛分数的增减。进而护士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发生病情变化。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介绍该疾病不良进展的表现,以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1.2 0mmaya囊局部护理 患儿于外院行ommaya囊植入术。每日观察局部皮肤的色泽、温度、张力情况,未见皮肤红肿,压痛,且皮温正常。每日检查Ommaya囊的位置,无菌敷料是否妥善覆盖。指导患儿家属,避免患儿搔抓,以免感染[2]。在患儿家属的配合下,未有敷料脱落的情况发生。
2.1.3 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对陌生环境及人适应性差,易烦躁不安、激动、恐惧、焦虑、哭闹,不配合治疗,护士积极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与患儿家属一同耐心安抚患儿,根据患儿喜好且保持临床治疗原则情况下,灵活变通的为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比如与患儿一起做游戏,以尽快消除陌生恐惧感,达到最大程度的配合治疗。而鉴于患儿的术后静脉补液治疗需求,积极与患儿家属沟通行PICC置管的重要性,以及常规术前准备,如术前6 h禁食水,给予术前针,术后返回我科无陪伴的重症监护室等,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配合护理工作的完成,既得到家长的理解[3],又有助于其增强手术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患儿术毕,术后麻醉未醒,带气管插管返回我科重症监护室,使其去枕平卧,头偏一侧,并以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为SIMV模式:潮气量100 mL,压力15cmH2O,频率20次/分,FiO250%,PEEP2cmH2O。T36.2℃,P 150次/分,BP 133/96 mmHg,SpO294%。于1月29日00:00患儿麻醉苏醒,自主呼吸恢复,重新设置呼吸机参数,呼吸机参数为ASV模式:潮气量100 mL,压力25 cmH2O,频率20次/分,FiO240%,PEEP 2 cmH2O。T 38℃,P 150次/分,R 25次/分,BP 106/89 mmHg,SpO297%。患儿自主呼吸良好,于01:00停呼吸机,气管插管下辅以氧气导管,氧气流量3 L/min,T 38.2℃,P 140次/分,BP 123/86 mmHg,SpO299%。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数值,均波动在95%以上,为避免气道受损,于1月29日07:00拔除患儿气管插管。拔管后,给予患儿双鼻导管氧气吸入,持续低流量吸氧3 L/min至术后第10日,有助于脑部供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轻术后头痛等水肿状况。
2.2.2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术后24~48 h内是术区出血、脑水肿、电解质紊乱、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高发时间,因此让患儿平稳地度过该阶段是围手术期关键[4]。术后严密监测意识、瞳孔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不适,及时对症处理,避免脑疝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患儿术后麻醉苏醒后意识清楚,未有意识障碍发生。6 h内发生呕吐1次,黄绿色液体,量约10 mL,医生查体后,考虑为术后麻醉药反应。术后3日均因进食后而发生1次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考虑术后胃肠道反应,给予奥美拉唑药物对症治疗。未发生如脑水肿高颅压而造成的喷射状呕吐。定时监测电解质水平,术后3日每日晨采血监测钠钾水平,1月29日晨血钾2.5 mmmol/L,对症给予静脉补钾2 mL,4 h后复测血钾水平正常。
2.2.3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装置清洁、通畅,避免引流管发生受压、打折、牵拉等[5]。保持头部伤口敷料干燥,定时观察,患儿未发生伤口渗血的情况。患儿伤口引流管内持续有陈旧血性液引出,准确记录,做好交接汇报。术后第1日引流量约210 mL,术后第2日引流管内陈旧血性液体颜色变浅,引流量约290 mL,于术后第3日拔除伤口引流管并行伤口换药。
2.2.4 疼痛管理及心理护理 患儿麻醉苏醒后哭闹,护士加强巡视,及时耐心的安抚患儿,以讲故事、送玩具、播放动画片等转移患儿注意力,减轻不安情绪。
2.2.5 导管的维护 术后患儿有引流管、PICC导管、尿管,以幼儿约束带进行保护性约束,定时松解约束带,观察皮肤情况,避免患儿躁动而造成的皮肤损伤。
3 小结
本病例中患儿年龄小,不能像成年人一样有效的进行手术宣教及相关配合,而且也常无法准确的表达。所以严密耐心的病情观察,针对患儿年龄特点进行耐心沟通,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适时的给予心理护理,得到患儿及家属的配合,促进其早日康复。
〔1〕舒群英,吴曦,罗玲,等.一例海绵状血管瘤破裂引起自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昏迷72天恢复意识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8(8):324-325.
〔2〕杨华.一例新生儿脑积水行右侧侧脑室头皮下储液囊植入术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4,22(6):544-545.
〔3〕赵勇.心理护理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围手术期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4,(36):293-294.
〔4〕苏殷.56例儿童脑肿瘤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J].全科护理,2015,13(13): 1127-1228.
〔5〕王青,蔡正荣,踪会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55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北方医学,2012,9(3):123-124.
(2016-03-16收稿,2016-07-28修回)
文献标志码 DOI:10.3969/j.issn.1006-9143.2016.05.045 文章编号1006-9143(2016)05-0452-02
周 瑞(1986-),女,护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