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要素探析

2016-02-11赵仁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赵仁龙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要素探析

赵仁龙

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泛借鉴世界政党文明的经验教训,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加以继承和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要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新要求出发,紧紧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条主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局面。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是新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为深刻把握习近平党建思想的丰富内涵,本文拟从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文化底蕴及主观条件等方面,对其形成要素逐一探析。

一、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国内外、党内外客观环境的科学认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自我调适,以顺应时代要求,达成自身使命,进而形成重大的实践和理论创新——习近平党建思想。

当今世界,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但世界仍不安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特别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通货紧缩风险加大,多国政府发生债务危机,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发展引擎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更降低了人们对经济复苏的预期。而美国为维持本国的经济生活水平,利用美元的霸主地位,通过美联储加息来割新兴国家的羊毛,给本来就不景气的新兴国家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一些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同时,美国为维持全球霸主地位,插手世界各国内政,制造阿拉伯之春、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内战等事端。特别是美国将我国视为主要的竞争对手,抛出重返亚太战略,在军事和经济上对我们进行战略遏制和围堵,极大地恶化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总量早已跃居世界第二,国防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升,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仍有几千万人口挣扎在贫困线的边缘。我国经济正面临转型之痛,以前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经济增长建立在巨大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之上,造成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诉求也愈加多元化,如对反腐败的要求,对司法公正的要求,对政治参与的要求,对上学、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等。

中国共产党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大国的长期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共睹,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和合法性。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严重,基层组织软弱涣散,脱离基层群众、漠视群众利益,贪污腐败案件层出等,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执政基础。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成为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

二、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思维是习近平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他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一)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主心骨。但在建党初期,由于未能把马列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盲目照搬苏共经验,革命事业一度遭受挫折。毛泽东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和革命实践,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革命事业迅速发展。之后,毛泽东继续将中国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结合中国实际,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第二个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取得不断胜利。

(二)苏共的党建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世界众多无产阶级政党中,列宁领导俄共(布)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俄国实际相结合,指导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成为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面对史无前例的事业,在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列宁党建思想,这对我党自身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比如,列宁非常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认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3]列宁深刻认识党的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党没有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如果我们党没有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心全意的拥护,就是说,没有得到工人阶级中所有一切善于思考、正直、有自我牺牲精神、有威信并且能带领或吸引落后阶层的人的全心全意的拥护,那么布尔什维克别说把政权保持两年半,就是两个半月也保持不住。”[4]

列宁非常重视集体领导和制度建设,但在他之后,苏共愈加走向专制主义,愈加丧失理想信念,愈加脱离群众,愈加贪污腐败,形成利益群体,严重破坏了党的建设。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拥有2000万党员的大党,在一夜之间突然倒塌,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之呐喊。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殷鉴不远,值得我们深思。

(三)世界主要政党的经验教训

当今时代是政党政治时代,世界各国政党都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执政党、参政党、反对党的角色,在自身建设方面也有诸多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西方政党历史悠久,在党内运作和党外合作方面颇有经验。习近平就指出,“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是有严格约束的,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大家注意看就知道,西方国家议会投票,往往是政党壁垒分明,一个党的议员要不就是都反对,要不就是都支持。”[5]

三、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创新发展,后者为前者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基本支撑和具体遵循。[6]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95年来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在谈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时,强调四个“不能”: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做过时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不能采取浅尝辄止、蜻蜓点水的态度。

(二)注重思想建党

注重思想建党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强调党员要从思想上建党,将组织上入党和思想上入党相统一。在革命初期,党员的阶级成分复杂,各种思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党员干部,对此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7]而当时有些党组织对此不是特别重视,“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8]因此,他非常重视思想教育,将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并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阐述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习近平继承了我们党注重思想建党的传统,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他多次语重心长的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9]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

马克思认为只有建立从基层到中央的自下而上组织体系统,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统一整体,实现党的统一领导,确保党的意志的贯彻;并倡导民主制建党原则,坚持民主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发展为民主集中制,毛泽东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观点就是:将支部建在连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宗派主义,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建成组织上巩固、有战斗力布尔什维克党。[10]民主集中制成为我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胜利保障。文革后,在总结教训时,邓小平指出,党的组织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党的各项制度和国家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变化。习近平继续坚持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并强调党纪党规的重要性,指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还提出要尊崇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和“总规矩”。他进一步指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任何人不得妄议中央。

(四)保持优良作风

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总结了24年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的理论,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我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在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毛泽东也一直告诫全党同志要保持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形势下,习近平要求我们要继承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他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1]2013年初,提出“中央八项规定”,转变作风从中央做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解决“四风”问题,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在全党自上而下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成效显著。

(五)坚持制度建党

随着党的成长,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2]邓小平非常重视党的制度建设,着力推动干部制度改革,并率先垂范主动提出退休以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党的制度建设在江泽民、胡锦涛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完善,习近平更加注重制度建党的重要性,认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特别是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突出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四个自信”,其一是文化自信,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根”和“魂”,习近平党建思想根植其中,极具文化底蕴,尤其是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我国素有民本思想的传统,习近平非常重视以民为本,并将其与党的作风相联系。他常引用“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这句话,强调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有顺应人民的意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真正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

以民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一种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不乏担当精神,从宋代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明末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清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在2006年在浙江省委书记任上,习近平写过一篇名为《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文章,引用古语“为官避事平生耻”,强调敢于负责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精神状态。十八大以来,他更多的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治国即治吏”。毛泽东曾说过:“政策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习近平非常重视如何抓住这“关键少数”,他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3]他引用王守仁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求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引用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以民为本、密切联系群众;引用《尉缭子》的“不实在于轻发”要求领导干部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引用王安石的“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要求领导干部修身养性、为政以德。在多个场合提到家训的重要性,要求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家风,管好身边的人。特别是在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注重借鉴历史的智慧。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五、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主观因素

一个伟大思想的诞生,固有其必然的客观因素,但也离不开其个人的主观努力。习近平的人格品质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正是习近平党建思想形成的重要内在因素。

习近平出身革命家庭,其父习仲勋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被毛泽东称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领袖”。父亲的信仰和品格,直接影响了习近平的一生,让他在下乡的困难岁月里,也保持自己的信仰,并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之处。在习仲勋88岁寿辰时,习近平深情地写道:“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14]表示要学习父亲对共产主义信仰执著追求。在习近平看来,只要拥有崇高信仰始这一强大精神支柱,只要拥有人民群众这一坚实执政基础,就能无往而不胜。因此,自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理想信仰的重要性,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的“钙”。

在16岁的时候,习近平自愿来到陕北的梁家河村,那时他曾一度彷徨,但当他在22岁离开这片黄土地时,已经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为人民做实事”。自此以后,他坚持“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自十八大以来,在他的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就是“人民”,而他进行的改革也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的成果,有更多的获得感。正是怀着对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将工作一步步推到实处。为了了解群众的需求,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展开调查研究。1978年8月,习近平还在清华大学读书,就跟随父亲到广东省惠阳地区调查研究,学习如何到群众之中去。在宁德时还倡导“四下基层”,即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十八大后,他要求: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

清华大学毕业后,习近平先后到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1982年他又主动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到河北正定县工作。从那时起,他先后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等地任党委副书记、书记,后任福建省委、浙江省委、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直至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最基层的村党支部,到县委、市委、省委,再到中央,习近平的工作经历涵盖了我党各级党组织,足迹更是从东到西、从南至北,有发达的东部沿海,也有中西部地区。这种多岗位、多地方、多层面的历练,使他能更深入的了解全国各地各级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更积累了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提升了党建工作能力,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感性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习近平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善于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他勤于读书,在下乡插队时,他抓住一切时间来学习,村民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爱读书”;更善于思考,他讲道:“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我是在插队落户时便耳闻目睹,叹为观止的。直至现在,其锲而不舍的情景仍每每浮现在眼前,我从中领略了不少生命和运动的哲理。……我推崇滴水穿石的景观,实在是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15]他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后来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班学习,获得博士学位。正是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其拥有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他非常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学习,在《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等文章中,他阐释了辩证唯物主义主要原理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挖掘这些原理对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现实指导意义。1983年,习近平写了《尽快实现党风根本好转》,关注党的作风建设问题,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他写出了众多的党建报告、文章、评论等,全面、系统地对党的建设进行思考和理论的升华。在《知之深爱之切》《摆脱贫困》《赶在实处走在前列》《之江新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中,有大量的篇幅是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论述。这些论著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十八大以前的论著是理论源头和初始形态,十八大以后的论著是发展和完善。习近平自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其多数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他就任总书记之前讲话和著述中都能找到原点,这体现了其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和前进性。

当然,前面只是结合习近平的经历简要的论述其理想信念,习近平党建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其人格品质。在福建时,习近平就讲过,“人民把我推到这个岗位上,倾听人民呼声,为人民谋福利是我的职责。但是,对于许多的议论和评说,一方面要学会闻过则喜,一方面又不要刻意受其左右。”[16]正是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内敛厚重的品格,让习近平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定、很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

总之,习近平党建思想是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泛借鉴世界政党文明的经验教训,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加以继承和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2][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35-36.4.367.

[3]列宁全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84.24.

[4]列宁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84.4.

[5]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3.

[6]韩强.习近平党建思想的理论和文化渊源研究[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6(4).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875.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85.

[9]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6-13.

[10]岳雪侠.习近平党建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28.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3.333.

[1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

[14]齐心.忆仲勋——纪念习仲勋同志100周年诞辰[N].人民日报,2013-10-18.

[1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43-44.

[16]陈鹏.勤奋真诚坦然尽责——习近平谈做官与做人[J].时代潮,2000(8).

(责任编辑 胡爱敏)

赵仁龙,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博士(邮政编码 250100)

D2-0

A

1672-6359(2016)05-0009-0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