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体会

2016-02-11王家斌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三农城乡

王家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的体会

王家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三农”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民和农村的小康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全面贯彻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等战略构想及措施,努力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为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注入强劲动力。

习近平;三农;思想;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长期扎根基层,对老百姓有着深厚情感,对我国“三农”有着更多的切身体会和思考,农村治理能力卓越。担任总书记以来,更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既具有丰富内涵又与时俱进能体现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的“三农”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思想,对于促进富裕农民、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明确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1]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从我国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制度体制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尤其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这些都是当前农村突出的短板,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幸福生活,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更会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建设美丽农村,美丽中国。

经济新常态下,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部署,进一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业城乡关系。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农村,党和政府要力争让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诸如义务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都能逐渐缩小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和政府要切实在谋篇布局、顶层设计上下大功夫,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

2012年12月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即“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长期以来,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努力奋斗的共同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也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三农”,从人口方面看,当前,我国有6.18亿农村常住人口,2亿多农民工,农民占了全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167元,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当下的中国,农村在产业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很多方面与城市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如果占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5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中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明确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责任和举措,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战略路径。2015年10月30日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意味着未来的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将向农村地区倾斜,为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制度上提供财力和物质支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目标,做强农业,美丽农村,富裕农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劲动力。

二、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进程

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要坚持规模适度,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目前,农业种植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公顷,农户单打独斗,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生产,同时阻碍了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加工和营销,最终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在耕地面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证粮食产量实现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连快?正确引导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实现由分散生产到联合生产,由分散经营到联合经营是一条必由之路。21世纪是现代农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现代农业应该重点发展规模农业,规模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劳动力成本,同时依靠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农业还具有集中、连片、集约、高效等优点。结合我国各地具体实际情况,如何更好的发展规模农业,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坚持完善和发展农村承包经营制度,并不是顽固地坚持农户土地分散经营,让农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事实上,家庭承包经营不但符合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应的客观规律,而且迎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更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规模化不谋而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认识给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必须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不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关乎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走产业化、规模化的道路,要进一步加快推动土地确权,促进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解决有人缺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让农民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明确自己依法享有土地承包权益,鼓励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土地托管或者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经营自己的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不断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加快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联合发展。

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规模经营多元化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靠人才,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立体复合型(横向+纵向、异质+多元)概念,横向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纵向具有异质性与多样性等特征,其实践形态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5]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禀赋、市场需求、体制制度等具体实际都有所不同,不能违背规律而盲目的推进农业规模经营。21世纪的农业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离不开综合素质较高的职业化农民和新型农业人才。必须改造传统农户,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等优秀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使他们具备更高的融资经营能力,高新技术推广使用能力,市场开拓和推广能力以及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加工和营销的能力。

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就会拥有更充足的资金、人力、技术等因素来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力。通过发展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供应农药、化肥、机耕、品牌和销售,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采取“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技术服务+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户)”的运行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规模化的服务,不断丰富农村的创业平台和创业机遇,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大学生和优秀企业家到农村创业,返乡创业,扎根三农,服务三农。更加有效地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农产品大规模经营,让广大农民群众踏上致富快车道,奔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的传递

科技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11件农事之一,他表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依靠科技进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到建党100年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华儿女凝心聚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梦想。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当前还面临着农药化肥过度使用,耕地质量退化,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扶贫人口基数大等诸多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必须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用教育阻断代际贫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必须紧紧依托农业技术的集成化,机械装备的现代化,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扶持农村教育,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才能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地解决人口与发展的矛盾问题,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直接决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研发的科技成果要多措并举全面及时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通过积极建设示范基地向广大农户进行科技成果演示,让农户在农业实践中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性。政府部门和广大农业人才主动作为,率先垂范深入基层,通过刊登报纸、网络视频以及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放映等方式对农业科技新成果进行详细的解说和推广,对农民进行及时的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带领广大农民走向科技致富的快车道。用科技给农业打造一双强大的翅膀,用翅膀带上梦想飞翔,一往无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广大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和边远贫穷地区是最薄弱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7]“扶贫必扶智”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毫不动摇地发展乡村教育,推进教育兴农,使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享受机会公平。一方面,要全面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优先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不断提高本土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和校长与乡村轮岗交换,努力打造一支甘于奉献,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统筹推进职业教育,加强劳动技术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8]通过善于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扶持,培养新型农民超前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此外,国家加大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善广大农村的教育软件硬件环境。

[1]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前进,2013(12).

[2]新华社.习近平在河北慰问困难群众并考察扶贫开发工作[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12-12-30.

[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EB/OL].新华网,2013-12-24.

[4]习近平在吉林调研时强调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EB/OL].新华网,2015-07-18.

[5]王国敏,杨永清,王元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战略审视、逻辑辨识与制度保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

[6]习近平牵挂的十一件农事[EB/OL].新华网,2014-12-23.

[7]新华社评论员.扶贫必扶智 梦想飞更远[EB/OL].新华每日电讯,2015-09-09.

[8]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EB/OL].中研网,2014-06-23.

(责任编辑 刘晓明)

王家斌,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邮政编码 100083)

D2-0

A

1672-6359(2016)05-0015-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6RW008)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研究”(2016RW00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三农城乡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城乡涌动创业潮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