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院校实习、毕业生调查
2016-02-10庞淑珍晁青郜宪林
庞淑珍,晁青,郜宪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高职医学院校实习、毕业生调查
庞淑珍,晁青,郜宪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调查报告;毕业生;医学
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高职临床医学教育其根本任务是面向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融知识、素质、能力于一体的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1]。体现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岗位,故对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现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差尤为突出。这也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失业率占所有毕业生前10名的原因之一[2]。如何提高高职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实习学生、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及临床带教教师、实习基地负责人、毕业生工作单位负责人的调研,了解我校临床专业课程设置、毕业生职业能力及人文素养情况,反馈学校理论与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思路。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015年7月—2016年5月在医院实习学生;2012—2014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带教老师或实习基地负责人;毕业后工作单位负责人或科主任。通过发放纸质问卷或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实习生的实习单位均是二级及以上医院,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百分比为70.5%,且在单位工作时间大于等于半年。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
1.2 调查内容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内涵要求,结合本地对高职医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自制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实习生和毕业生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实习基地负责人对实习生的评价的调查、毕业生工作单位负责人或科主任对毕业生职业能力评价的调查,并让被调查人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描述统计。
2 结果
2.1 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2份。从表1可以看出,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调查显示,认为专业课安排合理及基本合理的在90%以上,认为公共基础课设置不合理的占31.0%,选修课设置不合理占28.9%,主要反应在公共基础课课时所占比例较多,选修课科目偏少或实用性差,建议增加医患沟通、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在校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设备配备认为不合理分别占42.6%、37.4%和31.5%,主要反应理论授课课时较多,实验、实训课时少,有的实训器材陈旧等。认为不合理所占比例较高的是网络教学开展情况,最高的是自主学习和课堂授课分配。认为网络教学覆盖面窄,课堂上没有消化的课程想通过网上课程重温,实训视频网络覆盖面窄等,课堂授课时间太多,没有自主时间去加强自己的劣势学科及对动手能力的训练。
表1 实习生、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调查表
2.2 临床带教教师、实习基地负责人对我校实习生评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实习生的职业道德及组织纪律性比较好,基础知识要比专业知识掌握的好,将近一半的学生医患沟通能力为一般和差,学生最欠缺的是动手能力,一般和差的占71.7%,这也反映出实训教学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加大实习前综合实训的力度尤为重要[3]。
表2 对实习生评价调查表(n,%)
2.3 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90份,收回有效问卷78份。从表3可以看出,毕业学生在职业道德、组织纪律性和事业心与责任感上表现比较好,医患沟通能力和对常见病、多发病处理能力很好与较好的占70%以上,一般和差比例较高的是动手能力和急危重症初步处理能力,最高的是创新能力,接近80%。创新能力来源于临床实践。本调查反映出实训实践教学、应急演练的不足。“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直接反映我们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表3 对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调查表(n,%)
3 讨论
本次调查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对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认为公共基础课课时所占比例较多,选修课科目偏少;课堂理论授课课时较多,实验、实训课时不足;网络教学开展情况欠佳等。认为不合理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自主学习与课堂授课分配,因自主学习时间少,没有时间加强自己的劣势学科及对动手能力的学习及训练。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及组织纪律性都得到带教老师、单位负责人的认可,但实习生和毕业生动手能力均较差,毕业生急危重症初步处理能力差,对毕业生反应最差的是创新能力,与崔建峰等[5]调查的相符。创新能力差也间接反映实践教学的不足。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
过去的几年,我校针对毕业学生普遍出现的职业能力差的现象不断改善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但仍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适应医学的发展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针对调查结果,学校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1)在入学教育课上向学生深刻阐明本专业的性质及培养目标,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2)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课时,增加专业课课时所占比例,扩大选修课范围。(3)压缩课堂授课课时,增加自主学习时间。(4)强调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编写《诊断学实训指导》、《临床案例与基础问题》等用书。(5)病理学、解剖学等课程与临床课的实践教学部分整合,录制教学查房录象,做到基础与临床的统一。(6)强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能反映实践教学效果的综合实践能力。(7)完善、推进信息化教学,录制实训教学、医院教学查房录像等网络共享课程,有针对性地引进慕课[6],让学生在自主时间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做一遍”。对实用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要强化基础课与临床课的结合[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首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实践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典型病例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激发学生临床实践欲望和积极性,这需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渗透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强化临床操作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基层医疗工作中常用的临床操作能力一定要熟练掌握。德国斯普朗格职业教育思想认为,职业教育终究是自我教育,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在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把职业、技术教育揉合进去,不仅关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技能价值的理解和内化[8]。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面向农村、社区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1]简亚平,陈晓育,李祖祥,等.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临床能力内涵要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74-75.
[2]陈磊,陈志航,龚幕辛,等.高校毕业生追踪调查现况与思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118-119.
[3]董静,马向阳,崔福江,等.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实践技能综合训练课程改革与实[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43-144.
[4]罗树坤,赖洪燕,叶永玲.毕业生素质能力及用人单位人才规格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71-72.
[5]崔建峰,刘艳霞,张欣,等.医学院校毕业生的追踪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21-123.
[6]赵岩.慕课对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9-10.
[7]牛林徽,方正.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41-142.
[8]庞世俊.斯普朗格职业教育思想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 11(1):101-.05.
G715
:A
:1008-4118(2016)04-0089-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6.04.031
2016-10-26
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课题编号:YJKT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