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的路径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2016-02-10郑超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非公企业实现路径核心价值观

郑超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的路径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

郑超华

(东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软实力研究所,广东东莞523083)

摘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实现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重要目标任务之一。本文以广东东莞实践为样本,从非公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整体性工作角度出发,探讨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初步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广东东莞;非公企业;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并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主要目标之一,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从人口结构及分布来看,非公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细胞,承载了最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寄托了产业后备军的梦想期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力量之源。因而,牢牢坚守住非公企业这块重要阵地,团结教育好非公企业员工这个重要群体,对于增进社会文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意义都极为重要。

一、非公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趋缓,非公企业发展大受影响,必须借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活动,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主动作为,才能适应并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人才强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之一。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公企业发展的重大实践课题。众所周知,人才兴则企业兴,人才依然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和驱动力。因此,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推动非公企业创新型人才培育,不仅可以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企业人才,而且有利于吸引人才集聚,构筑人才高地,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培育企业精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2]现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只是土地、资本、设备等硬实力的竞争,还包括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软实力竞争,而后者越来越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备要素和思想根基。良好的企业精神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品牌信任感,进而赢得市场,增强企业的影响力。因此,非公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在理论层面上对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进行价值引领,而且可以在实践层面上促进广大员工提升精气神、提高执行力,进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3]非公企业员工较之公有制企业员工,所受的社会主义教育相对较少,各方面素质能力有待大幅提高,因而,非公企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文明素质,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而且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广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促进企业和谐稳定。

二、东莞市推动非公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东莞市非公企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因生产规模、组织结构、经营状况、经济效益、职工人数、党团员人数等情况的不同,其方式也因企而异,但基本上呈现如下做法。

(一)大力争取非公企业主的理解支持

一般而言,对在企业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活动,民营企业主态度较为热烈,愿意配合党政部门开展工作;台港澳企业主大多默认许可,只要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也比较愿意配合;欧美等外资企业主态度较为冷淡,除部分长期立足东莞的企业外,多数企业支持配合较少。对此,为取得活动的理想成效,东莞首先通过对非公企业主做大量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争取获得非公企业主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有的非公企业主甚至以身示范,率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统筹指导作用

非公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具有天然的职责义务做好统筹指导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东莞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龙头作用,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积极组织共青团、工会、妇联等部门,示范带动,齐抓共管,以各种载体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三)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重要载体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东莞非公企业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寓教于乐的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培训、员工守则、技能竞赛、协会沙龙、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当中,有效激发员工参与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的活动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本质,例如建言献策活动体现爱企如家精神、生产技能比赛活动体现敬业精神、质量劳动竞赛体现诚信精神、志愿者活动体现友善精神,等等。

(四)联合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培育践行活动

非公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本身是主体、主角,但若能借助身外之力,也能使培育践行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多个非公企业聚集的工业园区,东莞通过引入社工组织的方式,购买各种企业社工服务,构建“社工+志愿者”的工作体系,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扩大人员参与覆盖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存在的问题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的整体性工作角度出发,以全局的眼光分析、厘清其中的复杂关系,是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时出现问题的首要前提。以东莞为例,纵观非公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整个过程,大致出现如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不统一

一是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企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的内在价值认识不足,工作力度轻重不一,倾向于在公有制企业中开展此项活动,因为“名正言顺”且企业领导支持,而对推进非公企业开展此项活动,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二是非公企业主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主对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认为开展此项活动会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企业管理成本。三是台港澳及外资企业主对此项活动认知程度低,认为该活动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能不开展就不开展。

(二)宣教方式亟需创新

一是“旧的不管用”。传统的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读报纸、放电影、看电视、听讲座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模式作用弱化,已经不适应当前分众化、个性化的员工需求。二是“新的不善用”。新的宣教模式,特别是适应新媒介的“互联网+”宣教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导致出现新旧模式交替空白区域,影响了对年轻企业员工群体的宣教成效。

(三)统筹协调机制不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牵头部门是各级宣传部门,但由于宣传部门缺乏商务、经信、环保、安监、工会等职能部门的“威慑力”,往往遭到非公企业的虚与委蛇。尤其是,基层宣传部门编制少、任务重、缺乏专项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力不从心,极易变为转发通知、走走过场。而工会、妇联、团委等与非公企业联系较为紧密的部门,虽然各自组织了一些活动,但从全局上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活动效果单一,资源分散碎片化。

(四)结合实际不够紧密

一是结合员工思想实际不够紧密,东莞非公企业员工大多是刚刚毕业的高中专生和大学生,入世未深,思想还未成熟定型,多元多变,容易受到社会和网络负面环境的影响,但活动中对其思想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突出紧密。二是结合员工生活实际不够紧密,有的非公企业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存在“为了活动而活动”和“走走形式、做做样子”的片面状况,与企业员工的劳动权益、子女就学、就业服务、健康医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联系不够紧密,出现两张皮现象。

(五)绩效评价有待量化

一是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只有少数非公企业建立起考核量化体系,多数非公企业对建立绩效评价制度认识不够。二是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绩效考核上,当前主要以定性为主、定量则很不够,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域设置个性化指标少,诸如企业安全生产率、劳资关系和谐度、产品质量合格率、员工流动率、员工满意度等可作为活动成效的量化指标,基本没有设置。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非公企业的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鉴于非公企业自身及所属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应采取与机关单位、国有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社会群体相区别的战略,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分步推进、重点突破、重在实效。

(一)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策略差异化

如何让非公企业主认同并支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是当前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非公企业一般数量众多、种类复杂、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实施差异化策略。

1.先易后难。先从规模大、效益好、积极性高的非公企业抓起,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规模以上企业。

2.分类施策。根据企业规模、员工数量、人员结构等因素,进行分类扶持,对非公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对台港澳及外资企业,要在尊重企业主意愿的基础上,有序引导企业积极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些相同或相近元素,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等,将其融入企业经营和管理中。

3.要求有别。对非公企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自觉践行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企业管理者,要给予尊重和信任,使之支持并协助活动开展;对一线员工,鼓励其立足本职工作,在岗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二)创新宣教模式,引导方式多样化

在信息网络环境、分众化群体、思想舆论多元等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探索新的宣教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广大员工面前,使非公企业主和企业员工主动接受、乐于接受。

1.创新宣教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学历层次的企业员工,设置不同的宣教内容,把表面上枯燥生硬的24个字转化为生动活泼、贴近实际的小故事,让企业主和员工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与工作生活、与切身实际密切相关的大智慧。

2.创新宣教方式。针对新生代产业工人,要借用“互联网+”的新思路,运用微信、微博、微影、QQ、博客、飞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利用微电影、微点赞、微视频、微论坛、微动漫等喜闻乐见的传播载体,提高宣传普及趣味性。针对老一代产业工人,要认真总结广播电影、海报简报、宣传橱窗、传单画册、报告会等传统宣传手段的优势和不足,探索进一步贴近企业和员工实际需求的宣传途径,提高宣教实效性。

3.创新宣教平台。充分利用征文、书法、摄影、绘画、唱歌、文体、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比赛活动,激发广大员工的参与热情,充分发动员工自我评选身边的“最美员工”“诚信人物”“技术能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优秀典型,引导广大员工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三)壮大工作队伍,整合资源一体化

在非公企业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涉及面广,群体分化,要充分发挥各类群体作用,整合各类资源,扩大活动影响力,形成整体工作合力。重点建好五支队伍。

1.建好党工团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团组织等党群组织作用,在价值引领上做表率、做先锋。特别是企业党组织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2.建好内训师队伍。充分发展企业内部培训师作用,探索分众化、平民化、生活化的培训模式,层层培训员工。要注重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聚企业员工思想、打造团队协作精神、开展志愿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让企业员工互动交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

3.建好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志愿者、内部协会、兴趣小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员工业余休闲娱乐活动当中,调动广大企业员工志愿服务积极性。

4.建好社工队伍。在产业园区、企业集中区探索建立企业社工组织,发挥企业社工服务周边企业员工作用,搭建企业员工之间交流沟通平台。

5.建好民间团体队伍。发挥好商会、协会沟通企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

(四)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宣教常态化

非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生产经营活动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任何与之相抵触的行为方式,都将不利于企业发展,更难以得到企业主的支持拥护。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工作机制,服务企业科学发展。

1.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党委、宣传、教育、文体、团委、工会、妇联、财政、内资、外资、商会、社工等党政部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组成的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具体工作职责,做到职责分明、协调有序、相互配合,一体研究部署非公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提高工作联动性、科学性。

2.完善后勤保障机制。从法律规章制度层面,加强活动后勤保障,确保人、财、物落实到位。探索通过财政安排、党费划拨等多种方式,实施资金配套或按比例补助原则,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为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3.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坚持正强化和负强化效应的效果评价,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对非公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进行全面的客观地评估,剖析解决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基本规律,改进方式方法。

(五)服务企业发展,实现融合无缝化

“非公企业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只有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社会、致富不忘人民,做到先富帮后富,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实现企业更好发展。”[4]因此,非公企业管理者要支持在企业员工中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融入到企业员工思想当中,促进企业与员工双赢发展。

1.融入企业安全生产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整个企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企业职工的价值实践,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达到员工幸福、企业发展的目标。

2.融入企业精神培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理念、企业制度等相结合,尽可能地在精神内涵层面达成一致。

3.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擎和统领,增进员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和对企业的情感认同,使之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融入企业形象推广中。在企业形象推广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要素,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员工实践社会责任,弘扬和塑造诚实经营、回报社会的企业形象。

5.融入企业道德实践中。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培养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全面提升员工道德素质,构建道德高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3、163.

[4]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9.

责任编辑:许如江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6)02-0071-04

收稿日期:2015-12-13

作者简介:郑超华(1985-),男,广东揭阳人,东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与软实力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基层善治与文化软实力。

猜你喜欢

非公企业实现路径核心价值观
浅议非公企业职工管理的视角与方法
非公企业恶意欠薪犯罪情况调研
关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问题的思考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