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增强践行“四讲四有”的自觉性
2016-02-10夏良
夏良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云南 楚雄 675000)
切实增强践行“四讲四有”的自觉性
夏良
(中共楚雄州委党校,云南 楚雄 675000)
“四讲四有”是党中央提出的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主要标志和显著特征。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应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落实党校姓党原则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践行“四讲四有”的自觉性,争做合格党员。
党校;党性教育;“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行为标准
“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是新形势下合格党员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党章对共产党员的要求,为共产党员行事做人提供了时代标准和行为标尺。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和广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应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坚持党校姓党,自觉以“四讲四有”标准做合格党员。
一、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政治上的“明白人”,简单地说,就是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就党校人而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就是要坚持党校姓党原则,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清醒头脑,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切实履行好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职责。
(一)打牢学习这个基础
做合格党员,首先要政治合格,而做到政治合格,基础在学。只有把学习教育必学的篇目学深悟透,才能在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党校姓党要求党校不仅要抓好自身的学习,还应担负起示范带动、领学促学之责,引导党校学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通过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高政治觉悟。
1.领导带头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一大鲜明特点和成功经验,就是从中央到部门和地方主要领导严要求、作表率、亲自抓。这也是这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各级党校领导干部应主动向中央和省州党委看齐,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当标杆、作示范,上级为下级作表率,班长为班子成员作表率,一级带着一级学,一级做给一级看。
2.从严要求学。标准决定质量,只有高标准才能高质量。学习教育,要贯穿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以严和实的精神高质量开展好自学、集中研讨、讲党课、查找问题、开展批评等,确保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带着问题学。教育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教育。应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聚焦问题、对准问题,把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弄清问题性质,找准症结所在,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二)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也是做政治“明白人”的前提。共产党员只有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才能做到对党忠诚,做到政治上明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理想信念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决定性作用。有的党员平时总认为理想信念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虚的、空的,感觉共产主义理想太远,马克思主义太空,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没有真正做到真诚执著地追求,没有满怀信心地进取,没有矢志不移地奋斗。殊不知,党员干部出现以权谋私、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等问题,其深层的思想根源在于理想滑坡、信念动摇。这对一个党员干部来讲,是最致命的,也是最危险的。作为党校的党员干部,更应时刻拧紧思想阀门这个“总开关”,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立根固本、不忘初心。
(三)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2]对党忠诚是对一名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只有坚持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然而,少数共产党员甚至是党员领导干部,党的意识淡化、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甚至同党离心离德。作为党校人,特别是作为党校的党员干部,无论是在学习中、讲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党校人身份,时刻敢于亮出自己的党员身份,真正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只有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强化身份意识,牢记自己的身份,与党同心、与党同行,勤勉工作,我们的党校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二、严守纪律,严明规矩,做纪律上的“规矩人”
守纪律、讲规矩是党性坚强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讲规矩、有纪律,需要党性观念的持续锤炼。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就应引导党员教职工带头锤炼党性,争做纪律合格的“规矩人”。
(一)懂规矩,划出红线,明确界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国自古就讲规矩。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党员干部用规矩、守规矩,前提是要懂规矩,而懂规矩的前提是学习规矩。党员干部应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党章党规党纪。同时,认真学习各级各部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形成的规章制度。通过全面深入的学习,掌握其中的具体内容和精髓,从而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线。
(二)守规矩,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党章党规党纪的生命在于执行。党员干部应把守规矩当成一种自觉,按党性原则办事,按政策法规办事,按制度程序办事,绝不胆大妄为、胡作非为。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多方面的,而在党的所有纪律和规矩中,最重要、最根本、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此,我们应从党章入手,把学习、遵守和维护党章作为争做合格党员的第一要求,深入学习党章,进一步认识党章、了解党章,自觉把党章作为根本的行为准则,切实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党校是最讲规矩、最讲纪律的部门,党校教职工做到讲规矩、有纪律,第一,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上,必须头脑清醒,站稳立场。第二,要结合党校实际,不断建立完善自己的规矩,让教职工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三)知敬畏,敬重规矩,畏惧规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3]党员干部应心存敬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敬畏党纪国法、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敬畏群众,严谨持重、毫不懈怠地运用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去为人民谋利益。一名党员干部如果不知敬畏,对党纪国法没有敬畏之心,必然会与党离心离德直至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对人民没有敬畏之心,必然会走向人民的对立面。正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畏者无所不为。
三、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做品德上的“高尚人”
加强道德品行修养,是党员干部的人生必修课,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核心问题。党员干部应切实加强道德品行修养,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争做讲道德、有品行的合格党员。
(一)正心:锻炼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修身先正心。《大学》一书中指出:“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4]古人修身都能做到端正心思,更何况是党员干部。作为党员干部,就应锤炼道德意志,筑牢道德防线,坚决顶住各种诱惑,努力做到不为权力所累,不为金钱所惑,不为名利所缚,不为美色所诱,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克己:提升道德境界
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先进分子。《党章》要求共产党员“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这就是共产党员的道德境界。然而,眼下一些党员干部道德境界不高的问题,说到底,是道德认识不到位,道德内化不自觉,道德修炼不彻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求党员干部没有一点缺点错误,但关键的是要“克己”,克服自身的缺点,克制自己的私心,对自己要求严格。这是修身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克己修身,就应按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对照党规党纪,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认真查找在做合格党员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逐一抓好整改,从而提升道德境界。
(三)慎独:坚定道德信念
“慎独”是古人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也是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一种修养境界。可以说,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有的党员干部做不到“慎独”,有的甚至做“两面人”、搞“两面派”,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人前一个样,人后不一样;领导面前一个样,下属面前一个样。等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放松自身修养,道德信念不坚定,“慎独”意识不强。制度的监督是有限的,在制度监督的同时,也需要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因此,党员干部应慎独慎微,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做到防微杜渐。
四、牢记宗旨,敢于担当,做作风上的“老实人”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是每一位党员入党时立下的誓言。当前,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清晰,关键是抓好落实。
(一)树正气,公道正派
正气,是指光明正大的风气,是坚定不移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党员只有心中有正气,才能坦荡做人、踏实做事、谨慎用权、大公无私;才能讲党性、顾大局、敢于担当。公道正派,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质。有的党员干部之所以是非不明、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正气不足。正人先正己。党校教职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把公道正派作为一种追求、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始终保持公道正派的政治本色,面对诱惑心如止水,面对名利泰然坦荡。要求学员做到的,党校教职工必须先做到;要求学员不做的,党校教职工坚决不做。
(二)树志气,乐于奉献
党校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教学、科研活动,为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奉献党校力量、发挥党校作用。党校教职工要热爱和忠诚党校干部教育事业,自觉把学习研究和宣传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价值追求,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讲不好课、出不来成果就吃不好、睡不着的职业品格,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科研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是过多计较个人职务、个人报酬、个人待遇。
(三)树勇气,敢于担当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美德、一种勇气、一种工作作风。当前,党校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好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党校发展新跨越,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强化担当意识,积极主动作为。为此,党校教职工应强化担当的意识,树立担当的勇气,敢于直面党校目前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迎难而上,攻克难关,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推动党校事业新发展,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党校人的光荣使命。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95.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4]张岱.四书遇[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13.
责任编辑:刘建文
D261.4
A
1671-2994(2016)06-0090-03
2016-10-26
夏良(1962-),男,云南楚雄人,中共楚雄州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