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青团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2016-02-10叶学丽

中国共青团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共青团中央团中央共青团

文 | 叶学丽

视野

共青团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文 | 叶学丽

共青团的体制改革是伴随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前行的,尽管发生了东欧剧变和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但从总体看共青团体制改革是成功的。近三十年来,改革总体设想中有的内容得到延续,有的改革成果仍在坚持和施行,有的内容则缓步推进,有的内容不再被提及。改革为团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共青团体制改革有以下几点经验。

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团中央在酝酿和探索团的体制改革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青团组织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主要是:在与党的关系上,有的把党的“领导关系”,改为“伙伴关系”,或“联盟关系”,或“指导关系”;在性质上,有的明确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旗帜,改换了名称,有的提出不再起青年组织中的核心作用;在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上,有的放弃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的解散共青团,取消严密的组织制度,搞松散的社团性组织,有的导致组织分裂,团员的数量锐减;在社会职能上,单一化、绝对化,只强调代表青年利益,放弃对党、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情况也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共青团产生影响。中国共青团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宋德福在共青团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明确地指出:“研究团的体制改革,是不是应该有这样五个不忘:一是不忘党章、团章中规定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二是不忘党的十二届七中全会通过的《政治改革总体设想》中明确的,共青团仍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三是不忘共青团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四是不忘从国情、团情出发,同政治体制改革部署相衔接,同本地区本单位改革步骤相协调。五是不忘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改革要注重试验,鼓励探索,注意找到切实的过渡措施和办法,做到循序渐进’。因此,目前讲的团的体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团的各种制度,而不是改变团的性质;是明确团的社会职能,而不是取消团的根本任务;是理顺党团关系,而不是摆脱党的领导”。

在1991年宋德福在共青团基层组织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团的自身改革是共青团体制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其目的是把共青团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组织严密、充满活力的坚强集体。团的自身改革必须在坚持团的性质这个大前提下进行,任何改变或偏离团的性质的做法都只能给团的事业造成危害。”

在事关共青团体制改革全局的问题上,团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原则,使团的体制改革朝着正确方向进行。

经过几年的努力,共青团在完善社会职能、调整组织结构、改进活动方式、扩大工作领域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没有出现大的偏差,关键在于把握了团的性质,掌握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

团的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想使这项工程成为优质工程,就必须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团的体制改革一开始,团中央就提出了“单项突破,多层推进,综合配套”的要求。单项突破就是有侧重点、有针对性地选准团的改革的突破口,从业已成熟的问题入手,从困扰团的工作的主要矛盾入手,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如团员证制度就率先实行。多层推进就是在改革进程中,按照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要求,分层推进,逐步形成规模效应。综合配套就是在改革的布局中,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在改革的实践中把各项改革内容逐步融进来,有机结合起来。团中央还提出“总体布局,试点先行”的指导方法,确定28个单位作为全团改革的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率先行动,大胆稳妥地进行探索和试验,走在全团的前面。在此基础上团中央逐步向面上铺开,向深入扩展,使改革逐步递进,持续发展。

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

改革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相应的政策支持,改革的协调发展需要有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团中央在团的体制改革中制定了一批与改革相配套的上下贯通,内外衔接,纵横交错的青年工作政策。

一是列入国家法律体系的政策。如由团中央牵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召开的全国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并于1992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全国同时还有不少省、区、市也制定并通过了相应的地方性青少年保护法规。这些法律化的政策更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权威性。

二是争取党和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发红头文件。比如中共中央组织部先后转发的团中央书记处《关于加强团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报告》《关于干部管理权限下放后团干部配备和管理问题的报告》《关于认真做好推荐优秀团员做党的发展对象的报告》,特别是1989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 这些文件的所规定的政策,为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供了尚方宝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

三是与党和政府部门联合制定文件。如《共青团中央、财政部关于修改、补充企业团组织通过业余劳动提取活动经费的部分规定的通知》《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共青团中央、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关于共青团发展第三产业、兴办经济实体有关问题的规定》《共青团中央、农业部关于印发<乡镇企业共青团工作条例(试行) ><国营农场共青团工作条例(试行) ><牧区共青团基层工作条例(试行) >的通知》《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关于实现团校教育正规化的意见》《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全国少工委关于中学少先队工作的若干规定》,这些联合制定的政策为共青团开展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持。这三类政策是侧重于团的外部政策。

侧重于团的内部政策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有综合的,也有单项的。综合政策有:《共青团中央关于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共青团中央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 >的意见》《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做好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权益工作的意见》。单项的有《团的各级代表会议、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团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选举规则》《团的基层组织选举规则》《关于团的中央和地方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卸职、递补制度实施细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证管理暂行条例》《团的基层专职工作者试行条例》《共青团基层兼职工作试行条例》《团的基层专职工作者试行条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建设纲要》等。

配套的青年工作政策为共青团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团的建设与改革并举

团的改革和建设都是推动团的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二者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团中央注意在改革中全面加强团的建设,在建设中实现团的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0年2月,团中央在广西南宁召开共青团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了90年代团的基层整体化建设的新构思。宋德福作了《团要管团与团结青年》的重要讲话,提出通过团要管团去解决组织松散的问题,通过团结青年去解决脱离青年的问题。1990年8月,在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团中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变化情况,提出了农村团支部建设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思路。1991年7月,团十二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划要点》,提出了以基层整体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为目标的团的基层建设与改革的工作规划。1991年7月,在吉林榆树召开的共青团基层工作会议上,宋德福发表了《共青团建设与改革的若干基本问题》的重要讲话,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团的基层建设的十一条基本经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建设纲要(试行)》,规范了团的基层建设,为建立团的基层建设的稳定运行机制打下了基础。

由于团中央做到改革与建设相协调,使团的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推动共青团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1991年团十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共青团“八五”期间建设、改革、发展的规划要点》,对继续贯彻《共青团体制改革的基本设想》,有领导、有秩序、有计划地推进团的体制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

要坚持团的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和与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同步协调的原则;要从现有条件出发,从业已成熟的问题做起,单项突破、多层推进、综合配套;要分层次逐步落实团十二大提出的八个方面的体制改革任务。“八五”期间,要在团内民主建设、团的组织制度改革、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团的活动方式改革、团的经费基地建设等五个方面有新的进展,并逐步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改革与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要加强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沿海开放地区团的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改革探索。按照总体布局、试点先行的要求,继续抓好团的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注意把成功的做法政策化、制度化。

共青团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这次共青团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副馆长)

猜你喜欢

共青团中央团中央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八)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群星当年耀黄湖
——共青团中央黄湖“五七”干校系列传记(之五)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再见,团中央
水利部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全国水情教育规划(2015—2020年)》
团中央举办首次“ 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