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培育、创新:四川共青团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2016-02-10团四川省委
文 | 团四川省委
政策、培育、创新:四川共青团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探索与思考
文 | 团四川省委
近年来,四川各级团组织积极发挥群团组织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充分整合团内外各类资源,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青少年事务管理和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探索。
主要做法
主动争取政策突破。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团省委作为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多次向省委汇报相关情况。牵头起草的《关于支持群团组织参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讨论稿)》,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等亲自参与文件讨论。经讨论明确,支持群团组织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同时指出,要以群团转型为重点,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加大群团组织购买社会服务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做好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坚持以需求和基层为导向,探索参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目前,相关政策正在进一步推动出台中。
依托团属社会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成立了由团省委为主管单位两个社会服务机构:四川协力公益发展中心和四川启明星青少年活动发展中心。依托青年志愿者协会、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上述两个中心,承接政府购买项目。如四川协力公益发展中心自2014年起,承接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运行服务,该中心由省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协调小组建立,团省委担任轮值主任,每年提供政府购买资金60万左右。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在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获得了25万的中央财政支持。启明星青少年活动发展中心,在2016年暑假争取到了全国关工委12万的政府购买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省内800余名留守学生的“党史国史”教育夏令营活动等。
依托群团中心对外发布项目。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是四川政务改革的创新亮点,团省委深度参与并联合其他群团组织对外发布社会服务项目。中心成立以来,共划拨资金4800余万元,购买就业创业、留守学生关爱、困难群体帮扶等服务项目总计162个。其中,由共青团发布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共计1100余万元。
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流程。
为促进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有序有效落地,省群团中心对群团组织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项目编制了采购流程:省级群团组织编制项目预算、争取项目财政资金,开展设计项目,并委托群团中心发布项目。项目发布后,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自由投标,群团中心组织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协助开展项目中标公示及签约等工作。签约完成后,项目资金直接拨付给中标社会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群团中心协助发布单位管理、跟踪、督导项目开展情况,并完成项目评估等后期工作。
工作成效
经过探索,四川共青团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初步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整合了财政、群团资金,有效撬动了社会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格局。二是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有效指导和引领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三是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服务,一方面引导社会组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实际需求开展服务,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社会组织的吸引、凝聚,使之成为共青团组织延伸手臂、增强活力的有效载体。
工作启示
主动争取政策支持是长远之计。共青团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要在党委政府政策的大框架下,主动为青年社会组织争取各种层面的支持。一是要争取清晰的职能定位,对共青团“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承担青少年事务管理”的职责进行准确定位,为青年社会组织指明发展方向。二是要争取承接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更多领域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仅限于青少年事务。三是要争取购买的优先权,在社会力量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购买优秀青年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
培育凝聚青年社会组织是重要内容。根据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流向分布的新变化,进一步培育更加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扩大共青团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舆论覆盖和阵地覆盖。一是要加大服务阵地建设力度,完善县、乡一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规范青年社会组织进入退出、内部运营、孵化培育等机制,建好街道、社区服务站(点),向下延伸工作触角。二是要拓宽培育领域,根据社会发展特点,着重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加大经济发展类、公共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兴趣爱好类等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力度。三是与民政等部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合作机制,进一步争取资金支持,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
突出项目创新是持续动力。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规律,坚持创新,打造政府关注、社会关心、青年需要的优秀品牌项目。一是要打造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为项目创新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要提高项目设计的科学性,积极整合资源,兼顾实效性和趣味性,提升服务吸引力;三是要做好服务产品的黏性设计,尝试打造服务“生态链”,使服务更具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