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2016-02-10陈方慧陈子晞周悦婷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外伤胸部

陈方慧 王 弋 肖 晨 陈子晞 周悦婷 赵 雪

早期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陈方慧 王 弋 肖 晨 陈子晞 周悦婷 赵 雪

多发伤;胸部外伤;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多发伤是严重创伤的主要类型,也是年轻人主要死亡原因,研究[1]表明,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占10.2%~62.0%,心肌挫伤是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常见的并发症,重者可表现为顽固性心功能衰竭、肺水肿和反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2-3],早期及时诊断,有利于心肌挫伤的治疗,改善预后[4]。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诊断心肌损伤的主要生化指标,但二者均在心肌损伤后6~8h才能检测到[5],且其血液浓度正常参考值差异较大,对于创伤病程小于6h的胸外伤患者,心肌损伤的诊断缺乏特异性。近年来心型脂肪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在诊断心肌损伤尤其微小心肌损伤方面,因灵敏度和特异性高[6],且在血液中出现时间早等特点而作为心肌早期损伤的标记物。笔者通过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与无胸部外伤患者H-FABP水平的比较,评价H-FABP在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中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本院急诊外科就诊,创伤时间6h以内的多发伤患者41例,其中发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5例,死亡6例(死因为严重创伤,排除后期感染、ARDS、MODS的死亡)。其中合并胸部外伤22例(包括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等),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1.36± 15.34)岁;无胸部外伤19例,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47.37±21.25)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意义。均排除非多发伤患者、创伤时间超过6h入院者、伴心源性原因(晕厥、心搏骤停)导致创伤及既往有心血管疾患(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心脏外科手术和血管成形)或已知心律不齐者、病例资料缺失者。41例患者或者家属均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并批准。

2 方法

急诊测定患者H-FABP,并测定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测定患者体温、血压、呼吸、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进行创伤程度评分(ISS)[7]。41例患者在伤后抽取两管静脉血各2mL,一管提取血清检测H-FABP;另一管检测cTnI、CKMB。H-FABP测定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在BECKMAN COULTER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完成(正常参考范围0~5ng/mL)。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正常<0.01μg/L);CK-MB采用速率法(正常参考范围1~25U/L),cTnI、CK-MB在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 VITROS 5600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完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H-FABP及心肌酶比较 合并胸部外伤患者H-FABP明显高于无胸部外伤患者(孕<0.05),两组患者cTnI、CK-MB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FABP及心肌酶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H-FABP及心肌酶比较(±s)

注:H-FA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cTnI:心肌肌钙蛋白;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组别胸部外伤组无胸部外伤组t值孕CK-MB(U/L)35.45±19.06 58.68±63.38 1.5387 >0.05例数22 19 H-FABP(ng/mL)19.12±24.41 6.32±5.61 2.3885 <0.05 cTnI(μg/L)0.19±0.4446 0.15±0.29 0.3319 >0.05

3.2 H-FABP水平与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41例中H-FABP≥12ng/mL 29例,发生休克5例(17.24%),死亡1例(3.45%);H-FABP>12ng/mL 12例,发生休克10例(83.33%),死亡5例(41.67%)。两组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89,孕<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005,孕<0.05)。

3.3 H-FABP水平与ISS评分的相关性 H-FABP≥12ng/mL组与H-FABP>12ng/mL组I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2.83,孕<0.01)。等级相关分析,H-FABP升高程度与ISS评分呈正相关(r=0.9059,孕<0.01),表明多发伤早期H-FABP和ISS评分具有正相关。见表2。

表2 H-FABP水平与患者ISS评分相关性(例)

4 讨 论

H-FABP是一种较特异性的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是心肌含量最为丰富的蛋白质之一,约占心脏全部可溶性蛋白质的4%~8%,相对分子量为15kDa。由于H-FABP相对分子量小,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以及水溶性等特点,导致H-FABP很容易并迅速地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间质,从而进入血液循环。研究[8]显示,在AMI患者发病极早期,胞浆中的H-FABP会迅速释放到血浆中,在1~3h开始升高,6~8h达到峰值,从而直接提示心脏患者的发病情况。本研究选择病程6h内的多发伤患者,显示合并胸部外伤者H-FABP较无胸部外伤者明显增高(孕<0.05);表明多发伤合并胸部外伤患者早期即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诊断中,CK-MB的心肌特异性也较高,但早期诊断阳性率不高,它在AMI发病后3~8h开始升高,9~30h达高峰;cTnI是迄今发现的最特异的心肌标志物,常常在缺血损伤发生后还要延迟几个小时才开始释放,对于早期特别是6h内心肌损伤的诊断意义不大[9-10]。马健[11]对胸痛患者于3~6h与6~12h分别检测H-FABP、CK-MB、cT-nT,结果显示在3~6h中H-FABP灵敏度为82.61%,cTnT灵敏度为13.04%,CK-MB灵敏度为65.22%;在6~12h中 H-FABP灵敏度 89.13%,cTnI提高到67.39%,CK-MB提高到76.09%。还有学者[12]采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AMI,发病3h时H-FABP对AMI诊断的阳性率最高,胸痛发作后24h则cTnI阳性率最高,胸痛发作后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阳性率最高。本研究显示,6h以内的多发伤患者,仅HFABP可作为多发伤早期诊断心肌损伤有效的血清学指标,比cTnI、CK-MB更具有临床意义,通过检测H-FABP可以更早期诊断心肌损伤。同时显示,当H-FABP>12ng/mL时,患者更容易发生休克及其它严重并发症,故H-FABP可以作为多发伤的一个严重性指标,对于多发伤合并心肌挫伤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价值,对指导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多发伤出现心肌损伤以合并胸部创伤者为主,在多发伤引起的心肌损伤患者中,HFABP是可以早期(6h以内)发现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不管有无合并胸部创伤,在早期都要注意心肌损伤的可能,而出现HFABP高的患者往往ISS评分高,病情危重,预后差。

[1]沈伟锋,施小燕,江观玉,等.多发伤患者心脏肌钙蛋白Ⅰ动态变化与创伤评分的关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 (1):19-21.

[2]Rodrtguez-González F,Martínez-Quintana E.Cardiogenic shock following blunt chest traum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0,3(4):398-400.

[3]Castano W,Morales CH,Senior JM,et al.Relationship of echocardiographie and coronary angiographie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to 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3(1):111-116.

[4]彭娜,耿炎,唐丽群,等.心肌肌钙蛋白I在多发伤并合心肌挫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0)): 981-985.

[5]李响,王春梅.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2):136-138.

[6]Georg Haltern,MDa,Sigune Peiniger,et al.Comparison of usefulness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versus cardiac troponin T for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10,105(1):1-9.

[7]陈维庭.正确掌握和使用创伤评分法(AIS-ISS)[J].创伤外科杂志,2011,3(2):81-82.

[8]Chan CP,Sanderson JE,Glatz JF,et al.A superior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rker.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J].Z Kardiol,2004,93(5):388-397.

[9]秦伟国,伍树芝,陈健.血清H-FABP与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117-1119.

[10]徐兰锋.探讨联合检测IMA和H-FABP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3): 17-18.

[11]马健.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诊断心肌损伤的意义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9):1535-1536.

[12]姜健,华建江.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242-244.

(收稿:2016-03-25 修回:2016-05-05)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No.2014KYA167)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杭州 310006)

王弋,E-mail:chenfhui2014@sina.com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外伤胸部
心肌肌钙蛋白T启动子经两步转录扩增系统提高目的基因表达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
橡皮生肌膏在手外伤术后皮肤软组织坏死中的应用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病毒性肺炎流行期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例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起搏器植入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临床意义
研究比较高敏肌钙蛋白T和常规肌钙蛋白T在老年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