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长征情报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2016-02-10靳道亮

军事文摘 2016年19期
关键词:渡赤水情报信息情报工作

黄 伟 靳道亮

红军长征情报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黄 伟 靳道亮

专题—长征精神永传承

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进行的万里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光辉篇章。

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继承长征精神,不忘革命先烈的初心和血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长征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红军长征的情报保障工作颇有建树,在情报收集、分析、利用和执行等方面存在诸多优势,情报的准确性、深入性和预见性极强,凸显了情报工作战斗力效能转化优势。出色的情报工作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对此,毛泽东曾说:“我们和蒋介石打仗,我们是隔着玻璃杯押宝,看得准,赢得了。”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红军在长征中情报工作的确出色。红军在装备与侦察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如何成功夺取情报工作的主动权,又如何将情报信息转化为战斗力效能?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今天打赢现代化信息战争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出色的情报工作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

长征胜利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红军在长征中全面掌握战场和对手的情报,并形成了相对优势。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情报工作,进而在长征中,充分发挥情报战斗力效能,确保了长征战略转移的最终胜利。

党中央高度重视情报工作。

我党的情报工作始于19世纪20年代,是在周恩来领导下建立的。早期情报工作对党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推进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央苏区亦或在长征途中,党中央和毛泽东都非常重视关心中央红军的情报部门和技术人员。卓越的情报工作为毛泽东始终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奠定了基础,促成毛泽东运动战具体样式和具体战术的形成,客观上使红军扬长避短,规避了敌强我弱的劣势,保证了红军克敌制胜。在没有无线电联络和电讯广播时,毛泽东一度利用报纸作为军事情报的获取源。红军的情报主要是通过派人去侦察和搜集报纸获得。长征途中每到一地,红军都有专人把战士们找到的各种报纸收集起来,送到红军总部。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使用无线通讯手段不仅在密电码破译功效上达到了高潮,而且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对战略指挥的辅助作用。从运作的策略看,毛泽东亲自管破译科,对外绝对封锁破译密码的消息,敌人长期以来并不知道红军已能破译他们的密码,此事对内也进行严格保密。正是由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谍报工作深入敌深层,获得了大量有关敌人战略意图、兵力部署的情报,对红军跳出敌人的层层包围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河时,负责情报工作的是周恩来、刘伯承、叶剑英、李克农、陈赓、曾希圣、王铮等,他们对敌情了如指掌。红军总部还于1935年2月10日特地发布了《关于优待技术人员问题的指示》,以保证技术人员的生活。为表彰电台科技人员的汗马功劳,毛泽东曾先后两次为他们题词,一次是“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另一次是“你们是革命的鲁班石”。红军建立了较为严密的情报工作体系和手段,书写了我军情报史上光辉的一页。

四渡赤水纪念馆

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

情报工作为红军长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保证。长征从开始到结束,整个战略决策的正确与主动权的夺取,都是建立在全面、准确的情报基础之上。红军决定开始长征,就是因为掌握了国民党军队兵力部署的全部情况。1934 年10月7日,红军得到国民党准备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的情报,临时中央经过对敌人“铁桶计划”和当时敌我态势的分析,深感中央根据地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于是紧急做出决定,发布了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使蒋介石精心打造的计划完全落了空。湘江之战后,国民党军队已经在湘西设下口袋阵,企图把我军围歼于去湘西的途中。在得到敌人的战略企图后,毛泽东、周恩来便以破译的敌军电码为根据,主张进入敌军力量空虚的贵州,这才使中央红军避免了全军覆没。红军进入贵州后,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我军包抄进逼,企图消灭我军于乌江西北的川黔边境地区。为了打破敌人的计划,中共中央原定在川南宜宾至泸州段北渡长江,与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合。但得到蒋介石重兵合围红军的情报后,毛泽东根据敌军兵力部署与调动的具体情况,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改变了原来北渡长江的路线。随后,我军兵临贵阳,直指昆明,胜利渡过金沙江,完全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歼灭红军于川黔边境的阴谋,取得了长征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胜利。从渡江北上的战略抉择到巧渡金沙江实现战略转移的过程,红军都是在随时掌握敌军兵力部署的情报信息基础上实现的。甚至长征最后落脚点的选择,也同红军对情报信息的充分收集与利用有关。红军到达哈达铺后,通过地下渠道获取了一份天津《大公报》,使党中央、中革军委对时局和陕北的情况有了最新的了解,从而坚定了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确定在陕北的决心。不难看出,红军在整个长征中战略转移方向的不断调整变化,并落脚陕北,始终都同红军全面掌握战场和对手的信息并形成相对优势紧密相关。

长征线路图

情报工作为红军长征实现战场的机动灵活创造条件。准确的情报信息对战场上部队的机动灵活十分重要。在掌握敌方军队部署的情况下,部队可以提前进入预定地点,从而获取战场决策和作战行动的优势。红军长征中依靠情报实现战场机动的案例不胜枚举。四渡赤水就是红军运用对敌情的充分掌握,成功实施的一次典型的战略性运动战战役。此役中,红军之所以能够纵横驰骋于黔、川、滇边界地区,在敌人重兵之间巧妙穿插,把蒋介石的军队调来调去,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完全是建立在情报信息准确、及时的基础之上。如二渡赤水,是因为红军破译了龙云的《作战方略》电令,得知敌人正企图围歼红军于长江以南、横江以东、叙永以西地区。军委分析了形势,认为敌人包围圈最薄弱的是黔军王家烈部,因此,才出其不意,二渡赤水,向黔北地区进攻。中央红军由此从敌人的空隙穿插出来,将十倍于红军的敌人抛开,争取到了作战的主动权。三渡、四渡赤水,也同样是因为明悉了敌人作战意图后,实行了机动灵活的战术。在渡金沙江时,情报的充分运用也起了关键作用。红军在离金沙江还有3天行程时,敌人追兵离红军只有1天的行程,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红军得到情报,敌军师长为了保存实力,在原地等了1天, 又向回走了1天, 这样就和红军的距离差了6天,于是红军就有时间把一军团从龙街渡、三军团从洪门渡都调到皎平渡顺利渡江。由此可见,当年红军对战场变化了解得非常清楚,确实是全面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情报信息。长征中,红军正是通过情报信息成倍地提升了各战斗力要素的效能发挥,实现了控制战场和战争的进程和主动权,而这正是长征战略转移成功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情报工作为红军长征各方面军的互相配合作出贡献。长征的胜利是各方面军互相配合、整体力量发挥的结果,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信息传输和完全的信息共享。长征中,红军已经实现了战争和战场在不同时空条件即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军事信息资源进行联合共享和效能集成。为了加强各部队的联系,中央设立通讯局,负责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与红军各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大半年时间内,同红四方面军一起实行了接力式破译。红一方面军的大部队白天行军,无法截获敌电台的通信信号,红四方面军就在白天截获敌台信号将其破译出来,天黑后,红一方面军的电台到达宿营地,红四方面军的电台马上把截获内容发给红一方面军。接着,红一方面军的电台在夜间工作截获国民党军夜间的电报通信,并发给四方面军。红一、红四方面军相隔数千里仍保持着相互配合,才确保了长征中几乎不间断地截获敌军全部电报与军事信息。四渡赤水中,中央红军天天行军,很紧张,红四方面军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为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取得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各方面军互通情报,不仅加强了中央军委对各地红军的联系,也使各方面军互相配合,发挥了整体作战的能力。如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转战黔滇,处于国民党军前堵后追的非常艰难时刻,红四方面军曾发动了历时24天的“嘉陵江战役”,歼敌12个团1万余人,有力地牵制了敌军,策应了中央红军北上安渡金沙江。而红一方面军对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也进行了积极策应。中央军委不仅于1936年7月底派出红28军南下策应,而且大力做国民党东北军的工作,使其不拦阻二、四方面军北上;中央红军西征野战军攻向甘肃、宁夏,连战连捷,历时两个半月,歼敌2000余人,吸引了大批国民党军,也对二、四方面军北上起了掩护作用。红军各方面军正是通过共享化、集成化的军事信息资源的战斗力效能转化促进了各种作战力量和作战资源的联合联动,达到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效果。

红军情报工作的时代启示

红军长征过程中使用过的电台

总结红军军事情报工作的规律,回顾红军创造性地应用无线电通信和侦察技术的历史,对我们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打赢信息化战争,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我军战斗力的精神源泉。信仰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争制胜之源。任何一支军队都有精神力量来源。在我军诸多精神因素中摆在首位的始终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军魂。红军长征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情报工作能够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当今,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时代迈进信息时代,现代战争已演变为信息化战争,而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技术和装备的对抗,更是精神和意志的对抗。在一定程度上,战斗精神已经成为双方对抗的一个焦点。在新时期部队战斗力标准中,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仍然是我军第一战斗力。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使强军之魂始终占领思想主阵地,才能有效凝聚起理想信念源源不断的强大合力,从而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能力,确保任何时候都能打得赢、不变质。

不断追踪利用新技术,开拓“信息制胜”新领域。长征中,党的领导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能够敏锐地瞄准当时的先进技术,对无线电工作负有远见卓识,提前培训无线电工作人员,在战时就推广运用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手段,这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在对国民党的军事斗争中胜利的关键。战争胜利的支撑在于颠覆性技术创新。如今,信息技术、新材料、军事航天等飞速发展,获取情报信息的能力极大提升,信息保密、信息防御、信息欺骗的能力也相应提升,以网络攻防战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战已经成为新的战争形态。网络武器装备发展速度惊人,无论是网络进攻,还是网络防御,都必须与技术及装备发展速度和特性相匹配。在网络作战领域,一旦新的革命性技术被引入,就会极大地开拓信息制胜的空间。重大技术突破可能使“技术决定战术”进一步发展为“技术决定战略”。

充分重视人的主导作用,实现技术优势的效能转化。情报工作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绝不能仅仅凭借监听设备和其它形式的信号源。综观长征中的情报侦察工作,虽然红军各级侦察情报机构不够健全,侦察装备器材奇缺、落后,侦察手段少,但是由于党中央和各级红军指挥员对侦察情报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长征中特殊的敌情、地形条件下,红军各个侦察机构的广大情报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定的政治信念,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各种情报搜集手段,开展对敌侦察,最终取得了超乎寻常的成就。如今,情报侦察技术虽然在不断改进,情报获取手段和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使情报信息来源不断扩大,情报信息数量也大幅增加,但人在情报战中所起的作用依然十分重要。大数据的兴起,造成信息的价值密度降低,零散、原始、复杂的数据真假难辨,呈现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不论多么先进的技术侦察手段,都要凭借情报人员自身具备的丰富的知识素养、敏锐的洞察力、高超的思辨能力、娴熟的分析技巧和细致的工作态度,才能在波谲诡秘的情报战中,发掘出有价值的事实,才能将技术手段的优势转化为情报优势。可见,加强人力情报能力与手段,实现人力情报与技术情报的更高结合,实现人力情报与其他情报系统的融合,是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夺取军事情报优势的重要一环。

责任编辑:彭振忠

猜你喜欢

渡赤水情报信息情报工作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唐光平摄影作品欣赏
——美丽赤水河
四渡赤水:红军为何变得这样灵活机动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对公安情报信息意识的思考
四渡赤水
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的创新发展
敬拜红军四渡赤水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