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还是屏媒?
——数字时代儿童阅读的选择*
2016-02-09张义宾周兢
张义宾 周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纸媒还是屏媒?
——数字时代儿童阅读的选择*
张义宾 周兢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传播冲击、改变着纸媒阅读,引起纸媒阅读与屏媒阅读的争论。从形式来看,纸媒与屏媒在文本属性、媒体特征、载体信息属性以及交互性方面存在区别;从价值来看,屏媒促进了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但纸媒仍然存在优势。文章以“读写生态模式”和“集装箱模式”理论重新审视了数字时代的阅读生态,并基于对阅读生态丰富性和动态性的思考,对当前的屏媒阅读实践进行了反思。
屏媒;纸媒;数字阅读;儿童
引言
阅读是指理解书写或印刷符号的能力,是读者使用符号引导自己激活记忆中的信息,然后运用被激活的信息构建对作者所传达信息的合理解释[1]。在纸质材料表面开展的阅读活动就是纸媒阅读,是最常见的阅读活动形式。
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与传播提升了屏媒(电视、传统电脑、平板电脑、电子书、手机、XBOX等)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接触屏媒。0~6岁婴幼儿电子媒体使用现状的调查显示,99%的家庭中都有电视机,50%的家庭拥有电视机的数量在3台及3台以上;接近四分之三(73%)的家庭都有电脑,4~6岁儿童使用电脑的比例达到70%,而且每天使用电脑的4~6岁儿童达到了四分之一;此外,儿童每天与屏媒接触的平均时间在2小时左右,受其影响,儿童花费在传统阅读上的时间大约39分钟[2]。伴随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已逐渐倾向于娱乐休闲化,而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书阅读等屏媒阅读开始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选择屏媒阅读,美国约有2.8%的成年人只选择屏媒阅读[3]。可见,屏媒的大量应用与传播已然成为个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甚至改变着传统的纸媒阅读方式。那么,是选择屏媒阅读还是选择纸媒阅读?数字时代儿童的阅读该何去何从呢?
一纸媒阅读与屏媒阅读:孰优孰劣?
1形式之争
纸媒阅读与屏媒阅读之争,最基本也是最原初的焦点在于阅读承载的媒体即纸媒与屏媒的区别上。屏媒和纸媒都是承载信息的媒介,其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文本属性。纸质媒体不得不依赖于纸本而存在,而屏媒则以电子读本取代了纸质读本,这种变化不仅是媒介载体的变化,而且是一种文化和文明形态的生成。诚如古代中国媒介文明演进,从陶刻石刻到甲骨文,从青铜器到竹木简,从绢帛书到纸张的发明,无不留下一段独特的文化史。屏媒的发展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传统研究中使用的屏幕为阴极射线管(CRT)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现已废弃并逐渐被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TFT-LCD)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高的背景亮度,这些技术的进步已经对阅读成绩和质量的提升及改进提供了足够的支持[4]。
(2)媒体特征。传统纸质媒体多以图片、文字或者图片加文字的形式存在,而屏媒完全融合了纸质文本、广播文本和电视文本的媒体特征,融合了文字、声音与影像符号,具备超符码性[5],而数字设备的引入使得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阅读过程本身变成多模态的、多媒体的和多感官的[6],这使得阅读更加富有立体感。
(3)载体信息属性。与纸媒时代媒介载体信息的单一性、有限性、静止性相比,屏媒既是一个信息之间的超级链接界面,又是一个信息的储存、生产和发布平台。超链接性也可看作非线性,这使得屏媒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图书的出版和流通变得更加容易。技术可移动性的增强使得很多小的设备如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多模态的文本时代,文本呈现在非常小的屏幕上,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可否认的是,电子书易于流通性使得电子书的版权受到冲击,其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7]。
(4)交互性。交互性是屏媒的属性,也是“屏媒时代”最重要的阅读特征。但有研究认为,尽管电子书能够将视频等资源整合其中,但电子书并没有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与过去身体的联系——传统图书给予的物理刺激是电子书无法提供的,甚至有人说,电子书是看似没有灵魂的大脑[8]。在阅读中添加批注或者注释,是我们纸面阅读常用的方式;尽管有的屏媒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添加批注或者注释的功能(如Kindle),但这种方式并没有完全过渡到屏幕阅读中,而且屏媒的批注方式与传统纸媒的批注方式存在显著的不同。此外,由于数字文本缺乏留白,超文本(Hypertext)的使用使得评估文本长度变得很难[9],所以读者很难重新找到已经阅读过的文本中的信息。
2价值之争
屏媒的普及和发展提升了有关屏媒与纸媒之于人类发展意义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发现屏媒阅读较之于纸媒阅读存在劣势。如Gould等[10]发现,纸媒校对的成绩要比在屏媒进行的校对快20~30%;Wilkinson等[11]的研究也发现,纸媒校对比起屏媒更快、更准确。而且,采用屏媒工作的人的幸福度偏低,大多数的抱怨来自于屏媒产生的眼部问题和肌肉骨骼痛[12]。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屏媒发展不成熟的80、90年代,随着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上述现象已经不复存在。针对CRT和TFT-LCD两项技术的对比研究发现,后者在视觉成绩以及个体偏好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后续研究进一步对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阅读与纸媒阅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屏媒阅读和纸媒阅读在校对成绩上相当;但调查揭示纸媒因较少的眼部问题和疲劳、更为舒适的阅读姿势、可移动性、做注释或笔记的便利性以及手握物体的感觉等而更受实验人员的青睐;这些优势在平板电脑中都可以实现,因此研究者也提出推广平板阅读取代传统屏幕[13]。屏媒阅读速度慢,特别是发展深度阅读能力时,除了要考虑人因工程学因素如屏幕分辨率,还需要更多工作记忆的投入[14]。
深度阅读是增进对阅读内容理解的复杂过程,包括推理、演绎、类比、批判性分析、反思等过程[15],深度阅读的前提是文本理解。文本理解是一个复杂的需要记忆加工的过程,是将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的过程[16]。很多研究表明,屏媒阅读会给深度阅读带来很大的影响,屏媒阅读的文本理解水平要低于纸媒阅读[17]。屏媒阅读者注意力不集中,更多采用普通扫描和主题扫描的形式进行阅读,阅读者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浏览、扫描、搜寻关键信息、一次性阅读、非线性阅读、选择性阅读上,而深度阅读以及集中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18]。可见,注意力分散是对屏媒阅读者的一大挑战。因此,屏媒阅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很多屏媒阅读者也发展出了应对注意力分散的策略[19]。
有研究表明,采用纯文本呈现的屏媒阅读也可以有很高的理解水平[20]。可见,屏媒阅读本身并不是“浅阅读”,但屏媒阅读方式的确容易导致“浅阅读化”,而且“读屏”始终不符合人们的传统阅读习惯,容易引起视觉疲劳,进而影响屏媒阅读的效果;但有研究者提出,儿童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他们能够很容易地适应屏媒阅读,对儿童而言,并不存在从纸媒向屏媒转换的困难[21]。
屏媒的特点在于更多地采用视觉呈现、音效、讲述、动画、印刷特征、交互性等,这并不会对早期儿童读写技能的获得带来干扰。事实上,视听结合的呈现方式能够有效将儿童阅读的注意力聚焦到图片和文字上,使得儿童更容易集中,增强了记忆的效果[22]。不同形式的屏媒都会对儿童的读写产生有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处境不利的读写障碍儿童可以从由电子书所创设的多媒体阅读环境中受益,其语音意识、音素辨认和词汇都得到了显著提升[23]。电脑也是非常有效的书写工具[24],为儿童提供了参与写作、绘画、游戏、搜寻信息的机会[25]。而平板电脑因其高交互性、高触控性的特征作为深受年幼儿童喜爱的电子产品,会给儿童的早期读写带来帮助[26]。2岁左右的儿童就可以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游戏、创造和问题解决[27]。研究显示,儿童能够获得平板电脑的机会与书面语知识的发展成正相关,儿童使用平板书写的频率与书面语意识、声音知识和书面语知识都具有积极的相关[28],平板的使用使得从纸媒到屏媒的过渡更加自然,能够有效支持儿童的词汇学习[29]。由此可见,技术进步驱动下读写工具的丰富性使得儿童的经验较之前大不相同,数字技术也在塑造年轻人的早期读写经验,儿童需要使用不同的读写工具掌握不同的读写技能,读写形式超过了传统的词汇、图片,视频、声音等也成为数字时代读写的重要内容。
屏媒是否会对亲子共读产生影响呢?Moody等[30]发现,纸媒对共读过程中的关系建立更有优势,而交互程度较高的屏媒则在吸引儿童参与、增加身体互动方面存在显著优势。在成人主导的电子书共读中,儿童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更长;在纸媒共读中,成人与儿童之间则会产生更多谈话的倾向。尽管屏媒的发展产生了更多利于儿童发展的效果,但儿童的成长是离不开纸媒阅读的,这对于亲子关系的建构、注意力的发展以及脑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31][32]。
综上所述,屏媒的产生和出现的确带来了与纸媒不同的经验,促进了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纸媒与屏媒的差异应该聚焦到内容上,即媒体承载的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方式、亲子之间的互动等,而非承载形式本身。当然,如何看待纸媒和屏媒,也与家长、儿童甚至教师的阅读偏好和习惯有关——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建构的主题。
二数字时代阅读生态的再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持续进步,信息传播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包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已经进入学校教育中,并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读写(Digital Literacy)也成为许多国家全国课程的核心部分。2006年,挪威颁布了义务教育改革方案《知识推动改革》(Know ledge Promotion Reform)。该方案将数字读写作为阅读和书写的5项核心技能之一,很多国家也将数字读写作为21世纪必备的10项核心技能之一纳入课程之中[33]。那么,该如何看待数字时代的儿童阅读呢?
数字时代的到来影响了读写研究,这一阶段研究中的关键词由Literacy变成了复数形式的Literacies,读写的范畴得到了拓展。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读写具有三个重要的特征:操作性、文化性和批判性——操作性体现在书面语的可解码性和可编码性;文化性是指读写作为一种文化实践,能够在意义建构中体会具身于文本中的文化内涵;批判性则强调个体阅读时对各种类型文本的批判性参与、对权威的询问。这三个特征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动态影响着个体读写实践活动[34]。基于此,Colvert[35]提出了数字时代读写的生态模型理论(如图1所示)。该模型指出,儿童的读写生态由微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组成。其中,微观环境即儿童本身,儿童是有兴趣、有能力的意义建构主体,在数字时代,儿童应该建立起身份认同,明确其所处的社会阶层、语言以及种族背景;中观环境指的是超越儿童的更为广泛的来自家庭、同伴和社区的影响,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环境——非正式的环境是指俱乐部、博物馆等,正式的环境指的是教室,涵盖教师以及教室资源[36][37];宏观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和国家等因素,如国家教育政策对幼儿园读写教学的影响[38]。
图1 儿童的数字读写生态模式图
研究者也对读写生态模式提出了批判:生态模式强调平衡和一致性,但技术的使用是更不拘一格的、移动迅速的且多层次的。Carrington[39]提出了“集装箱”这一概念,来解释媒体超系统的多层次和多中心性。她认为,尽管生态模式旨在寻找一种所有部分之间的集中趋势,“集装箱”则为不平衡、不匹配和不间断的重新配置留下空间。新读写研究超越了传统的教学环境,将儿童和成人的日常读写生活也纳入其中。将儿童置于不同的社会场合和社会实践之中,使儿童将读写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家庭和社区活动的一部分,作为多元读写生态的一部分。
不论是读写生态模式理论还是“集装箱”理论,都在强调读写生态的丰富性和动态性。在线阅读、书写和交流的能力必然对儿童的未来产生影响[40],这仍然需要大量的针对早期儿童数字读写和多模态读写实践的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的支持。
三数字时代的读写实践——理性选择,合理规划
数字读写时代已然到来,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触到屏媒。数字技术在为阅读带来大量教育类信息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潜在的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导向,这对于儿童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调查显示,72%的家长认为屏媒对于儿童的教育是有帮助的,而只有5%的家长认为屏媒会给儿童成长带来更多伤害[41]。尽管家长发现儿童会模仿电视的情节,但很多家长更期待看到更多好的模仿,而不是模仿攻击性行为[42]。
社会变得数字化,成人也会使用电子书来拓展儿童有关文化的观念。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 f Young Children,NAEYC)指出: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获取技术工具的机会来探索和实验。对成人和儿童而言,电子书阅读都是高度参与和愉快的学习经验[43][44]。电子书可以为孩子提供与纸媒不同的互动方式,儿童可以将听觉线索和视觉线索整合到理解之中。
那么,如何来选择电子书呢?电子书的种类繁多,从简单的图片文本到多媒体互动式的数字文本。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以其高交互性、手持性、可翻页等优势,成为了最好的电子书阅读媒介。
多媒体电子书的产生,部分替代父母完成了与儿童的对话和互动。但由于多媒体电子书的质量堪忧,对儿童语言和读写发展的支持不足或不适宜,可能会产生负面效果。尽管电子书中存在的音乐或者动画等是否会对儿童的阅读效果带来负面影响尚未得到研究的证据和支持,但儿童使用电子书时需要成人的把关和陪同这一点毋庸置疑。对成人而言,在使用电子书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电子书的连读模式,此外,电子书的自动播放故事功能应该合理而恰当地使用,成人应该更多地扮演起朗读者的角色,并激发儿童的思考和创造,这一过程会为儿童提供意义建构的空间(Meaning Space)[45]。在使用屏媒如电子书阅读中,需适当地在屏媒中加入儿童发展所需要的词汇,增加阅读材料的选择性;同时,在屏幕之外提供更多的阅读指导[46]。
到目前为止,欧洲的政策文本以及课程框架倾向于自主制定数字读写的框架,重点聚焦在为儿童提供统一的和普遍意义上的数字媒体来开展读写。美国儿科协会提出,对于两岁及两岁以上的孩子,提供孩子与屏媒互动的时间为每天不超过2小时;而两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接触屏媒[47]——这可能与屏媒时代过多的认知负载有关。有研究发现,对儿童而言存在由于观看视频引起的“视频致呆”(Video Deficit)现象[48]。总之,屏媒阅读的机遇和风险并存,在未来的很长时期内,屏媒与纸媒的争论还将继续。
[1]Fischer SR.A history of reading[M].Reaktion Books,2004:12.
[2][41][42]Rideout V J,Vandewater EA,Wartella EA.Zero to six:Electronic media in the lives of infants,toddlers and preschoolers[OL].〈http://101.96.10.65/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82302.pdf〉
[3]麦敏华.发现数字阅读之美[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8):98-101.
[4][12][13]Kopper M,Mayr S,Buchner A.Reading from computer screen versus reading from paper:Does it still make a difference?[J].Ergonomics,2016,(5):615-632.
[5]何平华.从“纸媒”到“屏媒”:现代编辑的视觉素养论[J].编辑之友,2013,(12):42-45.
[6][34][38]Sefton-Green J,Marsh J,Erstad O,et al.Establishing a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digital literacy practices of young children[OL].〈http://digilitey.eu/wp-content/uploads/2015/09/DigiLitEYWP.pdf〉
[7][8][21]Lichti L.Affect of e-books on reading[OL].〈http://diginole.lib.fsu.edu/islandora/object/fsu:204479/datastream/PDF/download/citation.pdf〉
[9][16]Rouet JF.The skills of document use:From text comprehension to Web-based learning[M].Psychology Press, 2006:23-28.
[10]Gould JD,Grischkowsky N.Doing the same work with hard copy and with cathode-ray tube(CRT)computer terminals[J].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1984,(3):323-337.
[11]Wilkinson R T,Robinshaw H M.Proof-reading:VDU and paper text compared for speed,accuracy and fatigue[J]. Behaviour&Information Technology,1987,(2):125-133.
[14][18]Cull B W.Reading revolutions:Online digital text and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 academe[OL].〈http://www.downes.ca/post/55635〉
[15]Wolf M,Barzillai M.The importance of deep reading[J].Literacy,2009,(2):32-37.
[17]Ben-Yehudah G,Eshet-Alkalai Y.The influence of text annotation tools on print and digital reading comprehension[C].Proceedings of the9th Chais Conference for Innovation in Learning Technologies,2014:28-35.
[19]Noyes JM,Garland K J.Computer-vs.paper-based tasks:Are they equivalent?[J].Ergonomics,2008,(9):1352-1375.
[20]Freund L,Kopak R,O’Brien H.The effects of textual environment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Implications for searching as learning[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6,(1):79-93.
[22]Verhallen M JA J,Bus A G.You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visual attention to illustrations in storybooks[J].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2011,(4):480-500.
[23]Kegel C A T,Bus A G.Online tutoring as a pivotal quality of web-based early literacy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2,(1):182.
[24]Yost N.Computers,kids,and crayons:A comparative study of emergent writing behaviours[OL].〈http://crpit.com/confpapers/CRPITV34Yost1.pdf〉
[25]Downes T.Children’s and families’use of computers in Australian homes[J].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2002,(2):182-196.
[26]Neumann M M,Neumann D L.Touch screen tablets and emergent literacy[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14,(4):231-239.
[27]Tahnk J.Digital milestones:Raising a tech-savvy kid[J].Parenting Early Years,2011,(25):78-84.
[28]Neumann M M.Young children’s use of touch screen tablets for writing and reading at home:Relationships with emergent literacy[J].Computers&Education,2016,(97):61-68.
[29]Roskos K,Burstein K.Descriptive observations of e-book shared reading at preschool[J].Journal of Literacy and Technology,2012,(3):27-57.
[30]Moody A K,Justice L M,Cabell SQ.Electronic versus traditional storybooks:Relative influence on preschool children’s eng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J].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Literacy,2010,(3):294-313.
[31]Ohgi S,Loo K K,Mizuike C.Frontal brain activation in young children during picture book reading with their mothers[J].Acta Paediatrica,2010,(2):225-229.
[32]Son S H C,Tineo M F.Mothers’Attention-getting utterances during shared book reading:Links to low-income preschoolers’verbal engagement,visual attention,and early literacy[J].Infant&Child Development,2015,(4):259-282.
[33]Binkley M,Erstad O,Herman J,et al.Defining twenty-first century skills[M]//Griffin P et al.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Netherlands:Springer,2012:17-66.
[35]Colvert,A.Ludic Authorship:Reframing Literacies through Peer-to-Peer Alternate Reality Game Design in the Primary Classroom[D].London:University College of London,2015.
[36]Dyson A H.Rewriting the basics:Literacy learning in children’s cultures[M].Australian:Hawker Brownlow Education,2013:1-178.
[37]Dyson,A H.Child cultures,schooling,and literacy:Global perspectives on composing unique lives[M].New York: Routledge,2016:167-180.
[39]Carrington V.An argument for assemblage theory:Integrated spaces,mobility and polycentricity[M].Burke A, Marsh J.Children’s Virtual Play Worlds:Culture,Learning and Participation.New York:Peter Lang,2013:200-216.
[40]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Integrating literacy and technology in the curriculum:A position statement[OL].〈http://www.unf.edu/~tcavanau/presentations/elearn/New Lit2005/〉
[43]Labbo L D.“Let’s do the computer story again,Nana”A case study of how a 2-1tear-old and his grandmother shared thinking spaces during multiple shared readings of an electronic story[M].Bus A G,Neuman SB.Multimedia and Literacy Development:Improving Achievement for Young Learners,New York:Routledge,2008:196-210.
[44][45]Smith C R.Click and turn the page:An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storybook literacy[J].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2001,(2):152-183.
[46]Roskos K A,Sullivan S,Simpson D,etal.E-books in the early literacy environment:Is there added value for vocabulary development?[J].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2016,(2):226-236.
[47]Brown A.Media use by children younger than 2 years[J].Pediatrics,2011,(5):1040-1045.
[48]Anderson D R,Hanson K G.From blooming,buzzing confusion to media literacy: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viewing[J].Developmental review,2010,(2):239-255.
编辑:小西
Paper or Screen Media——The New Choice for Children’s Literacy in Digital Age
ZHANG Yi-bin ZHOU Jing
(Faculty of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China 200062)
The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impacting and changing traditional ways for reading,resulting in debate between paper media and screen media.Seen from the form,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text properties,the characteristic of media,the properties of carrier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and seen from the value of them,screen media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literacy as paper media does.Based on literacy ecological framing and assemblage theory,this article re-scans the ecology of literacy in digital era,and make aa reflections on present screen media literacy practices.
screen media;paper media;digital reading;children
G 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6)12—0024—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6.12.004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课题“学前儿童语言监测指标体系及工具研究”(项目编号:2016-02-005-BZK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义宾,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邮箱为zyb_1989@out look.com。
2016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