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learning 3.0:内涵、挑战与生态框架*

2016-02-09上超望尹爱青吴圆圆段智辰周孟

现代教育技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习者信息化环境

上超望尹爱青吴圆圆段智辰周孟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E-learning 3.0:内涵、挑战与生态框架*

上超望1,2尹爱青1吴圆圆1段智辰1周孟1

(1.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9)

E-learning3.0实现了随时随地的连接和学习,为学习与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E-learning3.0的历史变迁和E-learning 3.0与Web 3.0的关系,对E-learning 3.0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E-learning 3.0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E-learning3.0的生态框架,分析了其生态框架中各要素的功能与层级关系,旨在为数字教育的协调发展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E-learning3.0;内涵;生态框架;协调发展

引言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承载、传播与呈现的水平,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这种新的技术应用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从形式到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化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是“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1]。

E-learning又称电子学习或基于技术的学习,它改变了教育与学习的本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效率[2]。目前,网络技术正朝着更加注重便捷性、聚合化和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新的Web技术不断推陈出新,Web 3.0时代已然来临。Web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会给E-learning带来理念的变革和创新,E-learning的形式、内涵和方法均在发生巨大的变化。2013年,英国百年名校普利茅斯大学的Wheeler教授[3]在文章“Learning 3.0 and the Smart eXtended Web”中首次提出“E-learning 3.0”的概念,揭开了教育界相关“E-learning”新发展的面纱。

生态学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与持续性,重视环境中各因素的和谐互补与协同进化,这恰好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物联网、大数据和泛在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改变着教育的运作模式和生态环境[4]。构建个性化、智能化、开放化的学习生态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借鉴教育生态学的观点,讨论了E-learning 3.0的内涵、挑战与生态框架,从而为构建自主、个性、交流、互补的生态学习方式和数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E-learning 3.0的发展及其内涵

1E-learning的历史变迁

E-learning在早期曾被称为“电子学习”(Electronic Learning)或“基于技术的学习”(Technology-based Learning)。2000年6月,在美国召开的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ET-CEO论坛上,E-learning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并被定义为数字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E-learning 1.0是E-learning进化发展过程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理念,在电子书、计算机培训(Computer-based Training,CBT)和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等应用支持下,关注使用互联网技术代替面授教学,其主要特点可简要概括为学习资源的“单向服务”,学习是被动的、教学内容是单向传递的。E-learning 2.0是对E-learning 1.0的继承和发展,在Web 2.0技术支持下,基于建构主义的理念,社会网络和一些社会学工具等融入E-learning系统中,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重视学习内容的分享与创作,学习是活跃的。Web 3.0理念的出现,云计算、大数据、3D可视化等的应用,使得我们进入面向E-learning 3.0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网络呈现多节点与多向性并且是基于语义的知识表征,是一种更加开放、个性、智能、融合性的学习[5],可实现师生、生生等多元群体互动,核心特点可概括为学习服务的“主动引导、智慧支持、以人为本”,协助学习者更深更好地理解学习过程本身。E-learning 3.0的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图1 E-learning 3.0的发展历程

2E-learning3.0与Web3.0的关系

综合分析Web 3.0和E-learning 3.0的特征,可以看出:Web 3.0和E-learning 3.0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相符合的。两者的基本思想都是基于用户行为、习惯和信息的聚合而构建和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精准定位和跨平台的立体交互,显著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那么,E-learning 3.0能否就简单解释为Web 3.0在学习系统中的应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本研究认为,在构建基于Web 3.0的E-learning系统中,E-learning中真正需要的是“Learning”,而不是“E”;教育信息化建设努力的重点不是“信息”,而是“化”。E-learning 3.0不是披着教育的外衣去实践技术决定论的结果,而是在根本改变传统学习模式的基础上,从人本教育的本质思考教育领域中新技术的应用,以提升人的素质为最终目标,利用Web 3.0相关技术,兼容不同学习情景、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合理定制和融合网络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支持,通过知识吸纳、内化、创新、外化、反馈等过程实现有效学习的发生。

3E-learning3.0的内涵解读

目前关于E-learning 3.0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从对E-learning 3.0的相关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特点是:○1新的技术支撑环境,如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虚拟技术、体感技术、学习智能分析技术等;○2新的学习空间,利用新技术实现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多维度、跨空间融合,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3新的价值取向,在致力教育机会均衡保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人本化、个性化、创新化、终身化。

经过以上综合分析,本研究对E-learning 3.0的内涵作如下界定:E-learning 3.0是数字学习和Web技术融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它在彻底变革传统学习模式的基础上,通过Web 3.0技术所提供的理想学习环境,将学习所关注的焦点从“学什么”转变为“怎么学”,为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提供资源与智能解决方案,建构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互补融合”的生态学习方式,促进技术向教育本质的回归,是一种更加开放的自组织学习。

二E-learning 3.0的挑战

E-learning 3.0不断与传统学习方式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为促进信息技术新环境下的教与学的方法论体系的升级和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E-learning 3.0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

1学习观需要适应知识传播模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产业链开始重组,知识霸权被解构,知识的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6]。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罗斯[7]认为,学习变革起始于知识传播环境的变革,学习主体和环境之间通过双向建构、交互,使教育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自组织系统。E-learning 3.0时代的知识传播表现出五方面的基本特征:碎片化、情境性、去中心化、过程性和时效性,学习环境更加便捷与智能,学习资源更加开放与共享,技术的选择也更加丰富多样。人们往往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抱以很高的期待,过于关注环境“E”和“3.0”而忽视主体“Learning”,导致E-learning系统内部的内生性的发展需求和愿望难以被有效激发。E-learning 3.0不是简单的技术更新换代,而是教育变革的思路。如何理解教育理论、新技术应用与数字化教育系统设计之间融合性的生态协同关系,适应知识传播模式变革,是E-learning 3.0发展必须面临的挑战。

2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发展与创新

南国农[8]认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在关注‘建’的同时,更要关注‘用’的理念,‘用’技术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价值的产生,是教育信息化追求的目标,这就需要好的质量保证体系的支持。在传统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学习者通常只是教育的被动接受者,未能真正参与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教育质量的约束力十分有限。弗里曼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认为,组织行为的合理化是在明确和保障利益相关者自身权利的基础上,各自寻求发展而相互合作的结果[9]。E-learning 3.0强调以人为本、全向交互、个性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深入其中。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学习环境下,需要发挥学习者在其质量保证体系中应有的作用,让学习者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参与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实施,E-learning 3.0还需要不断创新。

3E-learning的规范化与安全问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实现了网络之间的连通,以及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实现多终端设备和跨平台间的无缝连接与切换。网络环境越来越开放,开放的标准、开放的架构、开放的资源等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机会,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系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网络的全球化与统一化,原先的标准会出现很多不兼容,缺乏统一的标准,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同时环境的开放与数据的共享也意味着个人的信息与数据足迹逐渐面临安全与隐私问题,网络的复杂、庞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将可能加速个人隐私的失控。这会严重阻碍网络发展与教育创新的进程,旧的标准和协议需要改进,同时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体系,规范E-learning 3.0的发展。

三E-learning 3.0的生态框架

“生态”强调有机体与环境间的整体和谐、平衡互补与共同进化,并且这种整体与多样化的思想逐渐渗透于多个学科领域中。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工程,需要开放的思维与全球的视野,需要智慧与创新[10]。在E-learning 3.0中,逐渐形成了泛在的、多样性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根据生态学视角分析教育信息化系统,用一种联系与发展的眼光分析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有助于推进教育信息系统的互利共生。

1E-learning3.0生态要素

E-learning 3.0的学习环境构成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系统,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通过探索、分析、实践、创造等完成学习任务。E-learning 3.0的生态系统由多种生态要素构成,所以首先应该了解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然后分析系统中各要素的关系与系统的整体结构特征。

根据对E-learning 3.0的生态系统进行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构成E-learning 3.0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有多个方面,包括核心要素、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和学习支持,形成一个四层级的开放化、协作化和个性化的生态学习系统[11]。E-learning 3.0的生态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E-learning 3.0的生态框架

2基于层级的E-learning3.0生态阐释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E-learning 3.0的学习过程是学习群体借助学习载体进行知识传递与交互的动态过程。E-learning 3.0生态系统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各个要素都应承担相应的作用,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性与整体性的生态结构。

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介是E-learning 3.0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起着支配作用,构成系统的第一层级,其它要素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而展开的。其中学生群体与教师群体是生态系统的学习群体,是核心要素的主体,海量丰富的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多样化的学习媒介以及各种学习终端的使用使得学习变得更加顺畅与轻松[12],促进学习发生的时效性与持续性,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利于创设多种任务情境,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习群体间的之间的双向交互、协作与共享。

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创新的教学模式、健全的教育机制、安全的标准规范是E-learning 3.0生态系统的学习条件,构成系统的第二层级。学习者可自主定制学习计划,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资源与服务,也可以通过智能推送方式获得适合的资源和服务,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并做好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质量保障建设的完善,在学习环境开发与共享的同时,建立统一的网络标准与规范,保护学习者的数据安全与隐私,激发学生参与并更专注于学习,形成一个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可学和智能融合的生态系统。

需求驱动、情境识别、主动引导、以人为本、智慧支持和全向交互是E-learning 3.0生态系统的学习环境,构成系统的第三层级。学习基于需求驱动,通过学习者的地理位置、学习行为、学习需求等进行情境识别,提供给学习者所需的资源与服务,主动引导学习者参与,与学习共同体等实时互动,并得到及时反馈与评价。以人为本创造一种真实、愉悦的学习情境,形成多组织部门运营、管理、监控与多种智慧技术支持的开放、融合的多元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全方位的交互与深度学习,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协同创新发展,达到资源的最优化与效益的最大化。

E-learning 3.0生态系统的学习支持包括技术与理论的支持,构成系统的第四层级。其中技术支持有云计算、大数据、语义网络、3D可视化、学习分析技术和Linked Data等,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和智能处理,拓展了教育服务与资源的共享性,促进了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并优化了学习环境,提高了教育决策和管理。此外,还有多种理论如情境认知理论、复杂性理论、联通主义、教育传播理论、生态学、分布式认知理论等的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的本质是以个体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强调从整体性、多元性、开放性与适应性的角度来审视学习,E-learning 3.0生态环境设计利用丰富多样的技术手段,使得学习环境更加整合与开放,帮助学习者与环境之间建立关联,为有意义学习提供支持与条件[13],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方式,以期优化教学。

E-learning 3.0生态系统各层级的要素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系统各要素之间进行紧密联系、协作并且动态调节,才能推动个体发展、互利共生,形成一个开放化、智能化、联通化、协作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学习环境,实现系统的整体平衡与协调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

E-learning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延伸。当前,E-learning正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全新的图景,从突出学习过程“参与”的E-learning 2.0向强调“主动引导、智慧支持、以人为本”的E-learning 3.0飞跃。

本研究提出了E-learning 3.0面临的挑战,并构建了E-learning 3.0的生态框架,分析了框架中各要素的功能与层级关系,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E-learning 3.0,并促进教育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质量是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线,E-learning 3.0要在终身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必须拿出它的实证,展示它的质量,而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其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而这,将是后续研究所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OL].〈http://www.edu.cn/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shtml〉

[2]张琪,杨玲玉.e-Learning环境学习测量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眼动应用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68-73.

[3]Wheeler S.Learning 3.0 and the smart eX tended web[A].Intelligent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 puting& information systems(ICICIS)[C].Cairo,Egypt:EBSCOhost,2013:31-34.

[4]杨现民,余胜泉.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支撑技术[J].中国电化教育,2015,(1):77-84、130.

[5]Hussain F.E-learning 3.0=E-learning 2.0+Web 3.0?[OL].〈http://www.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542649〉

[6]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7](美)古德,布罗斯著.陶志琼译.透视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1-86.

[8]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9](美)弗里曼著.王彦华,梁豪译.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51-156.

[10]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11]郑绍红.微学习:内涵,理念及生态结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2-18.

[12]郭晓珊,郑旭东,杨现民.智慧学习的概念框架与模式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8):5-12.

[13]武法提,李彤彤.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7):39-45.

编辑:小西

E-learning 3.0:Connotation,Challenges and Ecological Framework

SHANG Chao-wang1,2YIN Ai-qing1WU Yuan-yuan1DUAN Zhi-chen1ZHOU Meng1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China430079; 2.Key Laboratory of Adolescent Cyber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Wuhan,Hubei,China 430079)

E-learning 3.0 has achieved the connection and learning at anytime and anywhere,which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learning and education.With the historical changes of E-learning 3.0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arning 3.0 and Web 3.0,this paper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E-learning 3.0,discussed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E-learning 3.0,and proposed an ecological framework of E-learning 3.0 based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dea.Moreover,the function of each element of this ecological framework and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were analyzed,expect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digital education.

E-learning 3.0;connotation;ecological framework;coordinated development

G 40-057

A【论文编号】1009—8097(2016)12—0018—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6.12.003

本文为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数字水印的网络视频教学资源版权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4YJA880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超望,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学习、智能知识服务,邮箱为scw@mail.ccnu.edu.cn。

2016年4月21日

猜你喜欢

学习者信息化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