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和发展研究

2016-02-08季光辉

公共财政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票据商业银行发展

季光辉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和发展研究

季光辉

票据业务作为一项传统的银行资产业务,近年来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建设和商业银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票据风险事件多发、频发和突发等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给我国商业银行合规经营带来很大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票据业务发展新态势,分析症结所在,提出了促进票据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商业银行 票据业务 票据风险 发展建议

作者季光辉,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行(济南 250001)。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新态势

票据市场是指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恢复办理商业汇票业务以来,票据市场逐渐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快速发展,呈现了高速发展和大案频发、突发并存的新发展态势。

(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高速发展,在社会经济和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票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全面上扬态势。据统计,各家商业银行累计签发商业汇票从2005年末的4.45万亿元,猛增到2015年末的22.4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8.05%;承兑汇票余额从2005年末的1.95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末的10.3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8.6%;2015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2%;期末贴现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56.9%;2015年我国票据承兑余额和承兑发生量分别为10.4万亿元和22.4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20.4倍和17.5倍;票据贴现余额和累计贴现量分别达到4.6万亿元和102.1万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5倍和55.8倍,相当于当年货币市场总体交易规模的19%。票据业务已经成为货币市场重要的交易产品和金融机构重要的利润来源。

(二)票据业务“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呈现风险事件多发、频发和突发的态势。2015年以来,受到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票据市场各类参与机构的共同影响,伴随着外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在传统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基础上,“黑天鹅”事件不断发生,票据行业的灰色地带逐渐暴露。主要特点如下:

1.严厉监管措施下仍大案频发。针对银行票据市场的混乱局面,监管机构已多次出手规范,票据监管也在逐步趋严。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监管层出台多项文件(见表1),严控票据风险。在2015年12月31日,银监会就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要求各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2016年4月底更是加大了监管的力度,央行联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强化票据业务内控管理,坚持交易真实性要求,严禁资金空转,严格规范同业账户管理。在严厉的监管政策下,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仍然风险频发,据有关媒体报道:自2016年年初以来,农行北京分行、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等均发生票据风险事件。从已公开的票据事件看,2016年票据涉案资金已超过100亿元。

2.风险从传统纸票领域转向新兴电票领域。2009年11月,由央行建设并管理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建成运行。据介绍,该系统优势之一就是降低票据业务的操作风险:接入ECDS之后,从出票、保证、承兑、未用退回、背书、质押、解除质押、贴现、提示付款、逾期提示付款、追索到同意清偿,票据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因此,电子商业汇票的操作风险基本上只与电脑系统运行有关,纸票易被仿制、变造等风险不复存在。但是2016年7月份,一向以“安全”著称的电子票据也曝出巨额风险事件,令行业内外震惊。如有媒体报道,骗子用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的证明文件、公章等在工商银行河北廊坊分行设立同业账户,通过工行电票系统代理接入,开出13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并以高于市场利率转贴现至恒丰银行的事件。

表1 2011年以来关于票据业务的监管文件

3.风险从票据中介传导和转嫁至商业银行。理论上,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应当为实体经济中的企业和各金融机构,承兑、直贴业务的参与双方为企业和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转贴现、回购和再贴现业务的参与双方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或央行。而伴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各类金融机构之间、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运作模式和交易方式已发生显著变化,较为突出的现象为票据中介作为主体参与到票据业务链条之中。但是,与监管严厉和相对规范的金融机构相比,缺乏监管的民间票据中介机构鱼龙混杂,少部分票据中介打着票据买卖的旗号,伪造交易背景资料骗取银行承兑或贴现,甚至铤而走险,从事非法集资、股票配资、合同诈骗、控制同业账户等违法行为,极易对票据买入行、业务合作行的票据安全性、资产安全性和交易安全性造成风险隐患与转嫁,风险管控的难度和复杂性进一步提高。

4.票据业务创新引发新的潜在风险。在“互联网+”热潮方兴未艾和民间金融创新意识提升的背景下,部分商业银行加快了互联网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可能存在跨市场客户资质缺失、新业务运作模式不了解,资金支付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频发原因探析

票据业务在国内已开展30多年,本是银行一项传统资产业务,可为企业和银行融资提供较大便利。如目前使用较多的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在购货资金不足时,可通过银行给供货方开具承兑汇票,用于贴现或者转贴现,成为企业或者银行提前获取流动性的工具。不过,由于当前经济放缓、资本市场低迷、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银行内控管理不到位、参与主体增多、票据本身创新发展等多因素影响,各种隐性风险逐渐显现。

(一)经济持续走低背景下市场风险扩散影响。近几年,受全球及国内经济下行大环境影响,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部分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较为严峻,部分企业和金融服务性质的中介公司资金链趋紧,到期债务履约能力存疑,并有资金链断裂和票据逾期的现实风险。此外,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导致违规、违法资金进入股市后被严重套牢,此前被资金充裕所掩盖的不规范行为逐渐暴露,使得2016年的票据风险集中爆发。

(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不到位。从2016年发生的票据案件来看,主要因少数银行机构的票据业务内控薄弱、有章不循、制度失效。一是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一方面缺乏岗位的制约制衡,特别是对合同签署、票据审验、保管、出入库、同业账户管理等关键环节,管理松散;另一方面定期轮岗、强制休假等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造成银行人员发生道德风险,产生“窝案”。二是内控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对员工的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内部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部分商业银行机构的主动违规行为。对于银行而言,票据业务可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做大资产负债规模,因此少部分银行在热衷开展相关业务的同时,往往对贸易背景证明资料审查不严。在银行同业之间,票据业务已经成为潜在的信贷规模“调节器”,包括通过“假买断、假卖断”帮其他银行代持信贷规模,以及利用“卖断+买入返售+买断”的模式增减信贷规模,更有甚者,利用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通道,违规办理票据业务。

(三)票据中介良莠不齐导致票据风险传导和转嫁。部分金融机构与票据中介联系密切,票据中介已渗透至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全过程之中,而票据中介对于票据市场融资性票据的掌控也已达到较高程度。有行业推算数据显示,在票据市场中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估计占到总成交量的30%左右,按照2015年票据累计贴现额计算,经过票据中介撮合而成的交易量约为36万亿元左右。票据中介尤其是部分不规范的票据中介对于票据业务链的参与使得部分业务规避真实贸易背景要求,且种种不规范的操作大大增加了信用、流动性及操作性风险。

(四)票据业务日趋复杂伴随产生新风险。随着票据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创新浪潮的兴起,票据业务跨界、跨市场、跨区域的经营特点愈发显现。一是票据经营模式日趋呈现多元化经营、多方位发展、多样化产品的特点。表现为持票生息向持票生息与周转获利并重转变,贴现、转贴现传统业务为主向传统业务与资管、理财新兴业务并举转变,单一融资产品发展向融资、托管、交易咨询、信息服务多元化产品发展转变。二是市场参与主体更趋多元化。对于传统票据市场主体银行而言,受金融监管趋严、流动性和资本占用率等因素约束,一些大型股份上市银行的票据业务市场占比有所下降,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村镇银行日渐成为票据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这些新兴经营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管理状况和风险偏好参差不齐,对票据业务关键风险点的把控缺乏经验,制度建设可能存在缺失,潜在信用风险和合规风险不容忽视,极易通过票据交易链条渗透扩散。同时,越来越多的信托、证券、保险、资管、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涉足票据市场创新领域,参与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互联网票据、票据理财、票据资管、票据收益权转让等类票据产品层出不穷,可能存在跨市场客户资质缺失、新业务运作模式不了解,资金支付管理、风险识别与风险定价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带来新的风险隐患。

三、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新机遇

(一)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中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由于票据同时具有实体经济融资以及流动性拆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等多层次金融市场属性,票据市场已成为货币市场中与实体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子市场。一方面,如前所述,近几年票据市场规模呈现全面上扬态势,市场规模的扩张,为票据买卖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以及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都为票据业务参与经济发展和适应金融趋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票据市场更趋规范,票据业务依然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二)加快发展票据业务符合国家加强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导向。在面临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和商业银行经营压力的条件下,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方针指导下,信贷投放将不再延续过去的粗放增长模式,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票据业务作为市场活跃、运作灵活且衔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短期货币市场金融工具,能够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票据贴现规模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因此,各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票据业务在经济和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银行承兑汇票与商业承兑汇票、纸质票据电子化与电子票据的发展,充分利用其支付结算功能、投资与融资功能、信用增级和支持功能,以及期限较短、灵活性较高和参与主体较为丰富的特性,不断丰富和完善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促进,推进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的健康、稳健、可持续发展。

(三)票据业务发展优势和战略价值已得到商业银行的高度认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转型压力,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和利差的持续收窄,也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虽然票据贴现具备信贷功能,但它却不受信贷利率管制,票据贴现利率是由金融市场决定的市场化利率,进入银行间市场交易,与债券交易等性质相同。因结算需求产生票据,到贴现表现融资功能,再到银行间互通有无,票据承担了结算工具、银行负债、融资工具、银行资产四重角色,票据业务是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发挥资金优势、加快经营转型的有效选择。据测算,2015年票据产品链创造的利润达2000亿以上,约占当年银行业整体利润的13%以上,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

(四)电子票据的快速发展为降低展业成本、防范业务风险、做大业务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央行电子票据系统已经上线6年,经过不断实践和应用,电子票据业务占比逐步提升。据央行201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电子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的增速分别达到了82%、182%和340%,全年电子票据交易量占比将达到30%左右,电子票据逐步替代纸质票据已是必然趋势。电子票据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商品贸易效率和票据交易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和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央行票据交易所的筹备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即将形成,市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为做大票据业务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四、完善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从票据市场层面上要通过强化监管、完善法制、建立平台等多措并举,进一步优化票据市场发展环境。

1.加强票据市场参与主体特别是票据中介的规范管理。针对票据中介乱象,监管部门在2016年126号文已经指出:严禁银行与非法“票据中介”“资金掮客”开展业务合作,不得开展以“票据中介”“资金掮客”为买方或卖方的票据交易。这基本将票据中介风险排除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体系外。但也不能完全否定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是应该从监管角度对票据中介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一是可以通过探索票据中介机构的准入标准化和经营专业化来规范票据中介的组织形态;二是可以通过实行统一行政监管、差别化监管和隔离监管以及自律组织规范等方式来对票据中介机构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

2.尽快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和交易市场。目前,票据业务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传统的点对点、单笔询价、送票清算等业务模式已严重影响了票据市场发展步伐。票据业务信息披露规范也未完全建立,导致票据市场和票据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披露不完全的现象,使得票据市场运作效率和市场作用的发挥受到影响,且存在规避监管和产生业务风险的可能。因此,央行筹建票据交易所,主要面向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民间经纪和个人投资者等,可实现与央行征信、清算、电票、商业银行与企业、金融同业等关联系统的功能互通和数据共享,成为服务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信息快而准、功能齐而全、服务精又好的综合化平台,这项工作应加快推进。

3.鼓励并推动电子票据业务发展。票据的终极风险是人为道德风险,而加强风险监管和系统控制,减少人为虚增环节,也成为控制票据风险的症结之所在。针对多家银行发生的虚假票据等违规案件,中国人民银行近期要求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商业汇票应全部通过电票办理的举措值得借鉴。电票至少可以从三个角度有效解决效率和票据风险问题:首先是操作风险更低,从监管的角度来看,电票的普及也为整个票据流转的过程提供监管便利;其次是系统风险更低,能杜绝票据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第三是信用风险更低。电票普及后,由于出票人不良信用会被系统记录,信用环境可以更好,风险套利的行为也会大大减少。

(二)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要通过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创新促进转型、提高票据信息化水平等方式,力促票据业务健康规范发展。

1.高度重视票据业务风险,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商业银行应当树立并强化合规经营、风险防控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在整个业务流程当中,前、中、后台都应当高度重视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在做好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发展业务,平衡好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关系,尤其是要注意票据业务收益的当期性和风险的滞后性这一重要特点。此外,要加强票据业务管理和具体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和提升,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鉴别能力。

2.强化风险管控,确保票据业务规范操作。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是确保合规发展的基础。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内控管理首先要做好人的管理。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方可筑牢风控基础。二是强化执行是防控风险的关键。再好的制度,如果仅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未能放在心上、落在手上,就只能是摆设。只有深化落实“机制管人、制度管事”,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制约、狠抓落实,才能有效防控业务风险。三是加强对一线操作管控、条线尽职监督和内控审计检查,通过多岗制约、多维制衡、多方监督,实现对业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控制和化解。

3.加强业务创新,力促票据业务转型发展。随着票据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创新浪潮的兴起,当前以商业银行为单一投资主体的现状难以满足票据市场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票据创新已不再局限于对产品和业务模式的改进,未来中国银行业也将进入大资管时代,而票据资管业务可以摆脱信贷规模的约束,在当前“资产荒”背景下具有资产质量高、收益可适等特点,预计将来会有更大发展空间和相关模式创新。商业银行应联合证券、保险、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鼓励和参与票据产品创新,包括现阶段热议的托管平台、报价平台、交易平台、支付清算平台、资管转让平台以及市场上已经开始探索的区块链票据业务模式等。

1.赵亚蕊:《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西南金融》2016年第9期。

2.肖小和、张蕾、王亮:《新常态下票据业务全面风险发展趋势与管理研究》,《上海金融》2015年第6期。

3.中国工商银行杭州金融研修学院课题组:《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4.王红霞、曾一村、汪武超:《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跨界创新与融合发展》,《上海金融》2016年第3期。

(责任编辑:梁洪波)

Research on Risk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mercial Bank Bill Business Under the New Normal

Ji Guanghui

The bill business, which is a traditional assets business of bank, has achieved a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t not only has positive influences in the economy and commercial banks, but also has multiple, frequent and sudden risk events, which give many challenges to the compliance management in commercial bank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bill business, f nds out its crux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bill business.

commercial bank; bill business; bill risk; suggestions

猜你喜欢

票据商业银行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2016年11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10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6年9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2015年8月底中短期票据与央票收益率点差图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