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
2016-02-08张莉林丽雅
张莉,林丽雅
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
张莉,林丽雅
目的:对赛前专项训练进行监控,为提高专项训练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22名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的监控,阶段训练后评价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结果:1)3种教赛负荷强度不同。2)全场抢7分训练课的全场平均心率为155.1b/min。3)攻防转换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56.9b/min。4)300m×4间歇跑的乳酸峰值达13.77~16.26mmol/L。5)专项综合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20.3b/min。6)阶段训练后,队员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显著提高。结论:1)教赛3达到比赛强度。2)全场抢7分能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3)攻防转换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攻防转换速度有较好的作用。4)300m×4间歇跑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的作用。5)专项综合训练课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6)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手球;训练手段;心率;乳酸;无氧能力
随着世界手球运动的发展,手球比赛在保持强对抗的同时,不断向高速度、快节奏发展,这种发展趋势对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知道,赛前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使运动员获得符合专项比赛特点的能量代谢能力,其主要特点就是大强度专项训练,本文对男子手球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监控,分析训练课的强度特点、训练手段的作用,并在阶段训练后进行训练效果的评价,为教练员优化训练手段,提高运动员赛前专项无氧代谢能力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11名广东男子手球运动员和11名国家队男子手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表1 运动员基本情况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阶段训练前,分别对广东队男子手球运动员和国家队男子手球运动员进行Wingate30s无氧功测试,通过与国家队的比较,结合广东队员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分析广东队员无氧能力特点和主要问题;在赛前4个月的训练中,对广东男子手球运动员7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的监控,以男子手球比赛强度特点为依据,结合训练课目的,对每种手段的作用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在阶段训练前后,对队员30s无氧功和不同距离跑动能力进行测试,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2.1 无氧能力测试
阶段训练前分别对11名广东队和11名国家队运动员进行Wingate30s无氧功测试。
测试方案:
1)测试前2天,运动员无大强度训练,各项生化指标处于正常水平。
2)采用Monark894E功率自行车,根据公式:Wingate负荷阻力(N)=体重(kg)×0.09(男)确定队员无氧功的运动负荷。
3)测试前进行10min的准备活动,心率降至100b/min后开始测试。测试队员在功率自行车上以最快速度全力蹬踏30s。测试运动后3、5、7、9min指尖血乳酸,测得乳酸峰值。
4)测试指标: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疲劳指数、血乳酸。
5)测试仪器:乳酸采用YSI-1500血乳酸测试仪进行检测。
1.2.2 不同距离跑动能力测试
11名广东队员在阶段训练前后分别完成30m、100m、400m测试,记录成绩。
1.2.3 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测
对赛前不同专项训练手段进行心率和乳酸监测。
1)教学比赛
教赛1:打2局,每局30min,每局间隔10min。对9名队员进行全程心率监控。
教赛2:打3局,每局30min,每局间隔10min。对9名队员进行全程心率监控。
教赛3:打6局,每局15min,每局间隔2-5min。对9名队员进行全程心率监控。
2)全场抢7分:一堂课共6局,每局以抢到7分结束,每局间隔2-7min。记录7名队员整堂课的心率。
3)攻防转换:整堂训练课包括,一节全场2对2、三节全场3对3、四节全场4对4三种高强度攻防转换练习,每节间歇2-6min,训练过程中强调速度和跑动能力,训练课具体情况如下:
第1节:全场2对2,打30球,用时10min
第2节:全场3对3,打20球,用时9min
第3节:全场3对3,打20球,用时11min
第4节:全场3对3,打20球,用时11min
第5节:全场4对4,打7球,用时6min
第6节:全场4对4,打7球,用时8min
第7节:全场4对4,打7球,用时9min
第8节:全场4对4,打7球,用时6min
记录7名队员整堂课的心率,并在第2、4、6、8节后即刻及第8节结束后2min采指血进行乳酸测试,取乳酸峰值。
1)300 m×4间歇跑训练:该训练在田径场完成,4名队员15min准备活动后,进行4个300m,每个300m间歇4分钟,强度要求如下,第1个300m要求个人最大强度的85%,第2、3、4强度逐渐增大,第4个300m达到个人最大强度。分别在第1、2、3个300m后2min采指血测血乳酸,第4个300m后2、4、6min采指血,测得乳酸峰值。同时在每个300m后即刻测心率。
2)专项综合训练课:整堂训练课共四个部分,分别为阵地攻防、脚步练习、全场抢分、(20m×3)×6。监测8名队员整堂课的心率变化。
1.2.4 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的评价
对11名广东队员阶段训练前后的Wingate 30s无氧功测试和不同距离跑动能力测试分别进行比较,评价阶段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效果。
1.2.5 测试仪器
心率监控采用芬兰SUUNTO团队心率无线遥测系统,乳酸监测采用YSI-1500血乳酸测试仪。
1.2.6 统计方法
表2数据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表8、表9数据统计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阶段训练前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测试结果
从表2可以看到,国家队、广东队运动员的最大功率绝对值、相对值和运动后的乳酸峰值都低于欧洲国家队和世界级手球运动员水平,广东运动员的最大功率绝对值、平均功率绝对值和疲劳指数与国家队相比又明显较差。
2.2 不同专项训练手段心率和乳酸监测结果
2.2.1 教学比赛
由表3可以看到,3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教赛3>教赛2>教赛1。
表4显示,队员全场平均心率为155.1b/min,最大心率达182.9b/min,
2.2.3 攻防转换练习
表5显示,该训练课队员平均心率为156.9b/min,最高心率达到183.4b/min。
表2 我国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30秒无氧功测试结果及与世界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的比较
表3 男子手球运动员教学比赛心率监测结果(心率:b/min;n=9)
表4 男子手球运动员全场抢7分中的心率监测结果(心率:b/min;n=7)
2.2.4300m×4间歇跑训练
表6显示,在300m×4间歇跑训练中,队员的乳酸峰值在13.77~16.26mmol/L范围。
2.2.5 专项综合训练课
表7显示,整堂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仅为120.3b/min,最高心率为172.8b/min。
2.3 阶段训练前后队员W i ngat e30s无氧功测试结果的比较
表8显示,阶段训练后队员的最大功率、平均功率与训练前相比均显著提高。
2.4 阶段训练前后队员不同距离跑动能力测试结果比较
表9显示,训练后队员30m、100m成绩较训练前显著提高。
3 讨论与分析
3.1 现代手球比赛的负荷特征
国内有学者从手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特点对比赛的负荷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2-3],一场手球比赛,运动员快速跑的总距离为1 256m,最高为2 091m,人均10m以内的快速移动距离为115次,人均10m以上距离的快速移动为48次,比赛跑动特点是:位移距离短,次数多,方向和速度变化多。也有学者从心率的角度对手球比赛的负荷特征进行了研究,赵刚的研究发现[4],心率>170b/min的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占比赛时间的27%,比赛平均心率为164.17b/min,最大心率达179.78b/ min。该研究观察到,比赛中高比赛心率时的技战术行为主要体现在快速运球、突破、射门、进攻跑动与防守跑动等,而这些高强度、高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又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高水平无氧代谢能力是优秀手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重要机能条件,这就要求运动员在赛前训练中必须突出以强度为核心的专项无氧能力训练。
表5 男子手球运动员攻防转换练习中的心率和乳酸监测结果(心率:b/min;血乳酸:mmol/l;n=7)
表6300 m×4间歇跑训练乳酸、心率测试结果(心率:b/min;血乳酸:mmol/l;成绩:s)
表7 男子手球运动员专项综合训练课心率监测结果(心率:b/min;n=8)
表8 男子手球运动员训练前后Wingate30s无氧功测试结果
表9 男子手球运动员训练前后跑动能力测试结果(成绩:s)
心率和乳酸是评定运动强度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常用指标,最大心率是最大负荷程度的反映,全场平均心率可以更准确地评定训练负荷强度[4]。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4-10],手球比赛时运动员的平均心率在152-172b/min之间,对文献资料观察后发现,手球比赛心率基本在160b/min上下波动。据此,本文在分析评价不同训练手段强度负荷时,以160b/min的心率作为比赛强度心率进行对比分析。
3.2 广东男子手球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点
当前,世界强队在高水平比赛中都呈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快”,具体表现为攻防转换速度快,进攻速度快,集体回防快,快速反击和追击次数多且高效[11]。国内比赛反映出,反击快攻已成为手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在比赛中起着关键和决定作用[12-13]。反击快攻正是防守球队利用速度,进攻到前场,在时间、人数、空间和位置上形成优势和主动,从而进行攻击的一种进攻战术。由此可见,无论是世界强队比赛,还是国内比赛,“快”已成为当前手球比赛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手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优秀的无氧能力。由表2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与世界优秀手球运动员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广东运动员的无氧能力又明显低于国家队。对各项测试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广东队员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的相对值都与国家队非常接近,但因国家队队员的体重明显大于广东队,所以国家队运动员的整体无氧能力高于广东运动员。我们知道,高强度对抗是手球项目的本质特征,这种对抗性体现在身体接触多,拼抢凶猛。国家队队员在身高和体重方面与广东队相比有较大的优势,比赛中身体对抗能力必然强于广东队,这提示我们,在与这类强队比赛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以速度为核心的技巧型打法。当前,防守反击战术已成为手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广东队的反击战术特点是紧逼抢断整体反击战术,这就要求我们的队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具有优秀的无氧代谢能力,但这方面我们与优秀队伍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应该是广东运动员今后要加强的地方。
3.3 不同专项训练手段强度特点分析
3.3.1 教学比赛
教学比赛是日常实战模式训练的常用手段之一,其目的是“以赛代练”,也就是说从强度的角度来说,只有教学比赛的负荷强度与真正比赛的强度要求相一致时,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平时训练中,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队伍没有很多机会与强队进行教学比赛,如何在与实力较差的队伍开展教学比赛时也能起到以赛代练的目的,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对不同形式的教学比赛进行了心率监控,按照从实战出发的要求,对监控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教练组根据监控结果及训练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比赛形式,力求教赛强度达到甚至超过比赛强度。
1)教赛1
该教赛的形式与正式比赛是完全一样的,由表3可以看到,队员全场平均心率仅140.6b/min,远远低于160b/min的比赛心率;队员全场心率达到比赛心率的累计时间平均为19min56s;9名上场队员中只有2名队员的全场平均心率达到比赛心率。全场平均心率和达到比赛心率的累积时间反映的是比赛整体负荷强度,从上述数据分析来看,整场比赛没有达到实战的强度要求,没有起到以赛带练的目的。我们分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比赛对手实力较弱。有研究显示,运动员在国内锦标赛的全场平均心率低于对手较强的国际邀请赛,说明比赛时的心率与参赛对方的强弱有着明显的关系。这场比赛的对手是实力较弱的广东二队,整场比赛的对抗强度较低,因此队员在比赛中达到大强度负荷也比较少。二是教练对该场教赛的得分要求不够高,这就导致队员比赛中拼抢和奔跑都不够积极。我们的建议,一是每场比赛在得分数量和速度上提出明确要求,以期提高比赛强度。二是可以通过增加比赛局数来增加队员的上场时间,从而增加队员在比赛中承受有效强度刺激的时间。
2)教赛2
针对教赛1反映出来的比赛强度低、比赛强度刺激累积时间短这两个突出的问题,教练组采取了改进措施,一方面将原来一场比赛的2局改为3局,每局仍为30min,其目的是通过增加队员的比赛时间来增加队员承受比赛强度刺激的累积时间。另一方面在比赛中强调和提醒队员的攻防速度,目的是通过速度要求,增加比赛强度。由表3可见,第1局和第3局接近比赛强度,但第2局平均心率明显降低。结合队员的表现来看,队员在第1局场上表现比较积极,平均心率接近比赛强度。第2局中,可能是为了适应90min的比赛,队员拼抢球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在奔跑速度上也明显有所保留,这反映在第2局的平均心率明显降低。第3局中,教练在比赛过程中不断提醒、督促队员加快攻防速度,队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平均心率达到国内比赛强度。从整场比赛来看,教赛2的全场比赛平均心率与教赛1相比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实战强度,全场心率达到比赛心率的累积时间比教赛1增加了6min,这可能是因为比赛时间增加了30min。综合来看,教赛2的整体负荷强度高于教赛1,但与实战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
3)教赛3
为了让教赛达到实战强度,在教赛3中我们将每场比赛改为6局,每局15min,间隔时间缩短到2-5min,总的比赛时间仍为90min,同时在比赛过程中强调得分数量和速度。这样修改的目的,一是想通过保持90min比赛时间不变,从而保证队员承受大强度负荷的训练时间,二是通过缩短每局时间增加每一局的比赛强度。从表3我们可以看到,队员在每局比赛的平均心率全部大于160b/min,全场比赛平均心率由教赛2的148.2b/min提高到164.4b/min,在总的比赛时间仍为90min的情况下,全场心率达到比赛心率的累积时间由教赛2的26min提高到36min,说明教赛3的强度负荷明显增加。此外我们发现,教赛3中各指标的标准差也是最小的,说明9名队员在教赛3中承受的整体负荷更接近,这也反映在上场队员的全场平均心率全部达到比赛强度这一点上。同时我们注意到,在比赛强度增大的情况下,队员在教赛3中的最高心率反而有所下降,这表明队员的身体机能增强了,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性提高了。由此可见,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教学比赛3的强度负荷达到了实战要求。这提示我们,在教学比赛中,当比赛对手实力较弱时,可以通过减少每局时间、强调得分速度来增加训练强度,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局数来增加总的比赛时间,从而增加队员承受比赛强度负荷的累积时间,起到以赛代练的目的。
3.3.2 全场抢七分
全场抢7分就是模拟比赛时的强对抗条件,每局以进攻方抢到7分结束。这一手段的训练目的是提高运动员在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之所以抢7分,主要是增加进攻速度,提高训练强度。由表4我们看到,7名队员中5名队员的整堂课平均心率达到或接近比赛强度水平。对队员的个体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队员GDP整堂课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分别均明显高于其他队员,我们分析这可能与该名队员在训练中的位置有关。队员GDP在此训练课中担任中锋,中锋队员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球队的枢钮。进攻时,中锋是主要的內线得分者,防守时,中锋又是球队的主要防守屏障,这就要求中锋队员既要有很强的攻击能力,又要有超强的防守对抗力能力。赵刚[4]观察到,手球比赛中防守队员的全场平均心率高于组织位置运动员。Póvoas[14]的研究显示,后场队员(指防守时的內锋和中锋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心率、心率峰值及大于80%最大心率的时间总量均显著高于边锋运动员,这说明,比赛时后场队员的无氧运动强度明显高于边锋。Krüger[15]发现,后场队员和边锋队员比赛时的平均心率都是最高的。这些研究显示,中锋在比赛中承受的负荷强度是非常大的,这可能是中锋队员GDP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明显高于其他队员的主要原因。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在进行专项无氧能力训练时,应针对不同位置运动员的比赛负荷特点,在强度上进行针对性训练。总的来看,该手段对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是有帮助的。
3.3.3 攻防转换练习
当前,世界强队的高水平比赛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攻防转换速度快。张冰雨[12]对11届全运会男子手球决赛前4名队伍的攻防技术统计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本次比赛的共同特点是进攻节奏加快,进攻次数增加。郎正平[16]对2 000年第7届亚洲女子手球锦标赛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每场比赛反击快攻的次数不断增多,攻防转换速度也大大加快。由此可见,提高攻防转换速度、打好反击快攻在比赛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日常训练中,攻防转换练习是提高队员攻防转换速度的主要训练手段,是技术加体能性训练,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连续快速攻防转换的能力。攻防转换训练课通常采用全场2对2、全场3对3、全场4对4这3种练习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难度,提高训练强度。由表5可见,3部分攻防练习,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全场3对3>全场4对4>全场2对2。本堂训练课队员全场平均心率达到实战强度,该训练课对运动员的比赛强度刺激时间也是比较长的,达29分34秒。此外,队员在训练课中的乳酸峰值达到10.5mmol/l。Mark[17]在研究中发现男子手球运动员比赛结束时乳酸平均达到10.3mmol/L。综合来看,该训练课达到了比赛强度水平。徐明[18]的研究发现,在攻防训练中,国家男子手球运动员的乳酸可以达到14.65~13.35mmol/L,结合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大量采用全场3对3、全场4对4的高强度攻防练习对运动员提高专项速度耐力、发展攻防转换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3.3.4300 m×4间歇跑训练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显示,手球运动员比赛时的血乳酸峰值在8.6-10.8mmol/L,F Rannou[1]对世界级男子手球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进行Wingate 30s无氧功测试后发现,手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与短跑运动员极为接近,测试后的乳酸峰值达15.30mmol/L。上述研究表明,手球项目对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300m间歇训练跑是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发展运动员速度耐力的常用方法。表8的监测结果显示,队员完成4个300m后,乳酸水平都有明显的累积效果,乳酸峰值在13.77-16.26mmol/L。4名队员中,S××每个300m的成绩都是最好的,乳酸峰值水平也是最高的,说明该队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强,速度耐力最好。L××乳酸峰值达15.27mmol/ L,但每个300m的成绩都是最差的,说明该队员无氧做功能力与其他3名队员相比水平较差。训练中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和每个300m的强度是确保训练质量的关键。总的来说,300m×4间歇跑训练手段对提高该队员糖酵解供能能力和乳酸耐受能力有较好的作用。
3.3.5 专项综合训练课
由表7可以看到,专项综合训练课中,全场抢15分训练强度最大,脚步练习强度最小,整堂训练课的平均心率为120.3b/min,最高心率为172.8b/min,反映出该训练课的整体负荷强度很低。我们分析,其主要原因与各部分训练内容的不同训练目有关。阵地攻防训练注重的是技战术配合能力,对抗强度较低,脚步练习主要是提高队员的脚步灵活性,这两部分内容都以技术训练为主,训练强度较低。当今世界强队比赛中,运动队在强对抗条件下体现出的整体攻防能力和技战术能力与比赛成绩显著相关。因此,提高运动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的技战术能力才应该是我们训练的主要目的,而赛前这种低强度专项技战术训练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全场抢分的训练目的是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的快速得分能力,强调的是较大的对抗强度和得分速度,这就要求有比较高的训练强度。但在该训练课中,虽说全场抢分是强度最高的训练内容,但其平均心率也仅为138.5b/min,结合训练表现来看,这主要是由于队员对教练的训练要求贯彻力度还不够,具体表现为防守队员对抗不强,使得进攻队员得分比较容易,这就造成训练强度不高,与实战强度有较大差距。总的来说,赛前这种低强度专项综合训练课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
3.4 无氧能力训练效果的评价
由表8可以看到,经过4个月的专项训练,队员的最大功率提高了10.34%,说明爆发力增强了;平均功率提高了5.08%,疲劳指数在最大功率明显提高的情况下较训练前变化不大,说明队员的速度耐力也有明显改善。队员无氧能力的提高也反映在训练后跑动能力的变化上,表9显示,队员30m、100m、400m跑成绩与训练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30m、100m成绩提高较为明显,训练后的30m成绩达到国外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水平(4.09±0.12s)(数据引自Michalsik LB等,2015),说明队员的爆发力有很大改善,这与队员阶段训练前后无氧功测试结果的变化也是吻合的。此外,队员专项无氧能力的提高还表现在实战中快速攻防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随后的锦标赛上,平时训练中强调的这种连续快速攻防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特别是几场关键比赛,反击快攻对致胜起了决定性作用。在对上海队比赛中,广东队快攻9次,成功8次,对天津队比赛中快攻8次,成功8次。综合各指标来看,经过一个阶段的专项大强度训练,队员的无氧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说明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该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1)3 种形式的教赛中,只有教赛3达到比赛强度要求,起到了以赛代练的目的。提示,在教学比赛中,当比赛对手实力较弱时,可以通过减少每局时间、强调得分速度来增加训练强度,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局数来增加总的比赛时间,从而增加队员承受比赛强度负荷的累积时间,起到以赛代练的目的。2)全场抢7分是提高队员强对抗条件下快速得分能力的有效办法。3)攻防转换训练对提高队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耐力,发展队员全场快速攻防转换能力有较好的作用。4)300m×4间歇跑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糖酵解供能能力有较好的作用,训练中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和每个300m的强度是确保训练质量的关键。5)专项综合训练课训练强度较小,不利于运动员发展强对抗条件下的技战术能力。6)赛前大强度训练对提高队员的无氧能力有比较好的作用。
[1]F RANNOU,J PRIOUX,H ZOUHAL,A GRATAS-DELAMARCHE,P DELAMARCHE.Physiological profile of handball players[J].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Sep2001.
[2]傅银鹰,田章飞,周娟.试论青年女子手球训练的特点和规律[J].四川体育科学,2008(4).
[3]李强.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比赛跑动能力研究——以男子曲棍球、手球、篮球、足球为例[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1.
[4]赵刚,张英成.同场对抗球类项目比赛心率特征研究——以篮球、足球、曲棍球、手球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5]曹建民,张爱芳,徐晓阳,等.女子手球比赛时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负荷指标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3).
[6]Chelly MS,Hermassi S,Aouadi R.Match analysis of elite adolescent team handball players[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1 Sep;25(9).
[7]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8]石天山.北京男子手球运动员教学比赛中生理负荷特征的研究[D].山西:山西大学,2009.
[9]Michalsik LB,Madsen K,Aagaard P.Physiological capacity and physical testing in male elite team handball[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2015 May;55(5).
[10]丁轶建,徐希.中国女子手球队员正式比赛能量代谢特点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4).
[11]李典.第30届奥运会男子手球比赛各运动队攻防能力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5).
[12]张冰雨.我国男子手球攻防技术特点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
[13]郭艳辉.对男子手球比赛中防守反击战术效果的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8(3).
[14]POVOAS SC,ASCENSAO AA,MAGALHAES J.Physiological demands of elite team handball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laying position[J].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4 Feb;28(2).
[15]KRUGER K,PILAT C,UCKERT K.Physical performance profile of handball players is related to playing position and playing class[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2014 Jan;28(1).
[16]郎正平.反击快攻是手球比赛进攻的主要形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17]Mark Loftin,Peter Anderson,Lusy Lytton.Heart rate response during handball singles match-play and selected physical fitness components of experienced male handball players[J].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1996.
[18]徐明,郭希涛,肖娅娜.男子手球运动员专项训练时的机能变化[J].成都体育学院学,1999(2).
[19]张莉,林丽雅.优秀男子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6(1).
Evaluation of Special TrainingMethodsinEliteMaleHandballPlayersbefore Competition
ZHANG Li,LIN Liya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onitor the heart rate and blood lactate in professional handball players during the different exercises.Methods:22 elite male handball player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All participants performed Wingate anaerobic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special anaerobic training. Guangdong handball players were test on 30-m and 100-m sprint,400-m runn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period of special training.Heart rate and blood lactate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seven different special exercises. Results:1)The intensities were different during the different forms of teaching competition.2)The average heart rate during the seven points exercise were 155.1b/min.3)The average heart rate during the defense conversion exercise were 156.9b/min.4)Peak concentration of blood lactate during the 300m×4 interval training was 13.77~16.26mmol/L.5)The average heart rate during the comprehensive exercise were 120.3b/min.6)After the period of training,peak power,mean power in Guangdong male handball play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before.Conclusions:1)The intensity of teaching competition 3 m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rmal competition.2) Seven-point exercise wa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fast scoring ability.3)Defense conversion training wa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increase the speed of defense conversion.4)300m×4 interval training had better effects 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glycolytic energy supply.5)The comprehensive exercise had no better effects to develop the skills under conditions of strong confrontation.6)High-intensity special training before match had better effects on improving anaerobic capacity of handball players.
handball;training method;heart rate;blood lactate;anaerobic capacity
G804.22
A
1003-983X-(2016)12-1064-07
2016-11-24
张莉(1968-),女,湖北武汉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运动生化.
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3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Guangdong Guangzhou 51066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