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编寄语

2016-02-08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馆校体验式博物馆

主编寄语

2016年11月10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的首个“国际科学中心和博物馆日”。这一“国际日”的产生,表明了科技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同时它也提醒世界各国社会和政府关注科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激励科技博物馆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公共科技文化服务做出更多努力。

在首个“国际科学中心和博物馆日”,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2016年年会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本届年会以“面向未来的教育创新——自然科学类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主题。350多年来近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对于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是博物馆发展的最大动力。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修改的博物馆定义首次将教育列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近年来,我国部分科技博物馆高度重视教育活动的开发与实施,提升了科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益,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在本次年会上,各地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的执着探索、成功经验与学术研究的成果得到了集中的展现。

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是博物馆最基本、最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它不仅与展陈共同成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最重要载体,而且是展陈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必要途径,本期学报“专题研讨”栏目就围绕这一主题刊登了4篇论文。其中,《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市场思维的“馆校结合”解决方案》一文,介绍了重庆科技馆将自身科学教育资源特点与学校课程内容相结合,开发多样化、系列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用“产品+服务”的方法满足了各方用户的需求,彻底改变了“馆校结合”的“馆热校冷”局面,为各地科技博物馆有效推进“馆校结合”提供了解决方案。正因为其突破性成果的示范意义,重庆科技馆“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荣获了“第三届全国科普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特别奖。

继本刊第二期、第三期各刊登了1篇有关博物馆体验式学习的论文之后,本期再次刊登了2篇有关体验式学习的论文。虽然关于博物馆展示教育具有体验式学习特点的表述早已有之,但我国关于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并不多。上述4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博物馆中的体验式学习,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不仅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博物馆体验式学习的特点,而且对于如何设计开发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展示和教育活动颇有启发意义。同时,这4篇论文也使我们看到,关于博物馆体验式学习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还远未终结,博物馆为什么要开展体验学习、需要什么样的体验式学习、如何开发体验式学习项目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索。

由此我们还想到:关于科技博物馆中的“做中学”“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多感官认知”等,也都是业界自诩已久、但又长期缺乏深入研究、对展示教育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的领域。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开展此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研究,而且这种期待甚殷、甚切。

猜你喜欢

馆校体验式博物馆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博物馆
试论馆校合作
馆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以故宫“陶瓷”主题课程为例
“馆校结合”中的两个“三位一体”——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基本策略与项目设计思路分析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