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2016-02-07张大鸿肖生顺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调气细菌性痢疾汤合

张大鸿,肖生顺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西营镇中心卫生院,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观察

张大鸿1,肖生顺2

(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西营镇中心卫生院,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武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 武威 733000)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治疗,西药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d。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96.7%、西药组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中药组明显短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白头翁汤合芍药汤治疗效细菌性痢疾疗效肯定。

细菌性痢疾;白头翁汤;芍药汤;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治疗细菌性痢疾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中药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6~7.5岁,平均4.5岁;大便均有志贺菌生长,其中中毒性菌痢5例;病程3h~1d。西药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5~7.3岁,平均4.3 岁;大便均有志贺菌生长,其中中毒性菌痢4例;病程3h~1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症状诊断疗效标准》[1]中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拟定诊断标准。①有流行病学史、不洁饮食史;②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③粪便检查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④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痢疾诊断标准和证候分类热毒壅盛型;②家属知情同意并签书面证明。

2 治疗方法

中药组:①证属湿热蕴滞,热毒壅盛,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治以清热解毒,调气和血,凉血止痢。以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药用白头翁12g,黄连6g,黄柏6g,秦皮9 g,芍药9g,当归9g,木香4g,槟榔9g,大黄3g,甘草6g,肉桂1.5g,水煎服,每日1剂;②证属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以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白头翁6g,黄连2g,黄柏1.5g,青皮3g,石膏10g,芍药6g,当归6g,木香1.5g,槟榔3g,大黄2g,甘草6g,金银花6g,丹皮4g,玄参 4g,生地4g,钩丁6g,羚羊角1g研末冲服(或服紫雪丹),水煎服,每日1剂。

西药组:①抗感染给予头抱西丁注射液,每日80mg~160mg/kg,分3~4次溶于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②控制高热与惊厥给予物理降温,加1%温盐水1000mL流动灌肠,或酌加退热剂;采用冬眠疗法,氯丙嗪和异丙嗪1~2mg/kg,肌注,2~4小h可重复1次,共2~3次。必要时加苯巴比妥钠盐5mg/kg肌注;或水合氯醛每次40~60mg/kg,灌肠;或安定每次0.3mg/kg,肌注或缓慢静推。③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

两组疗程均为7d。

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大便连续培养3次阴转情况,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血象、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连续3次阴性。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大便镜检正常,培养致病菌阴转或未阴转。无效:症状大便镜检无改善。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d,±s )

注:与西药组比较,△P<0.05。

组别 n 退热时间 腹疼消失时间 止痢时间 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中药组 3 0 1 . 3 ± 0 . 4 1 . 3 ± 0 . 3 2 . 4 ± 0 . 5 4 . 3 5 ± 0 . 5西药组 3 0 2 . 9 ± 0 . 7△2 . 1 ± 0 . 5△3 . 8 ± 0 . 8△6 . 2 5 ± 0 . 7△

6 体 会

细菌性痢疾属中学“痢疾”范畴,古称“肠辟”、“滞下”。主要是湿热蕴滞,热毒壅盛,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或热毒壅盛,壅滞肠道,燔灼气血所致。证属湿热蕴滞,热毒壅盛,熏灼肠道,气血壅滞。治以清热解毒,调气和血,凉血止痢。证属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白头翁汤是《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由白头翁 、黄连、 黄柏、秦皮组成,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方中白头翁清血分之热毒为君,辅以秦皮泻热而涩大肠,黄连、黄柏清热燥湿、坚阴厚肠以止痢。然其调气和血不足,刘河间曰“调气则后重除,和血则便脓愈”,故合以功擅清肠化湿,调气和血之芍药汤。芍药汤出自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由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组成。具有清热燥湿,调气和血之功效。方中黄连、黄芩苦寒而入肠道,清热燥湿解肠中热毒为君药。大黄苦寒通里,泻热凉血,既可助芩连泻火燥湿,又可荡涤湿热积滞,为臣药。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而调和肝脾,当归柔肝活血,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肉桂辛热以制苦寒药物伤阳、碍湿之弊,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两方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调气和血之功。感染疫邪热毒,热毒内淫心营者加玄参、生地、钩藤、羚羊角以清热解毒,开窍镇惊。全方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的治疗原则。法与证符,方与症合,故诸症消失,身和痢止。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15.

R256.391.64

B

1004-2814(2016)12-1160-02

2016-08-22

肖生顺

猜你喜欢

调气细菌性痢疾汤合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某市暴雨洪涝对细菌性痢疾发病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从炎症/免疫反应调节浅析调气活血药物抗肿瘤效应的机理
头孢哌酮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分析
血清白细胞介素及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变化研究
生气莫如调气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78例临床观察
经方配伍中调气法的应用规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