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分析
2016-02-07兰树华黄丽燕王树青
兰树华,黄丽燕,王树青
(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论 著
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分析
兰树华,黄丽燕,王树青
(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2)
目的:观察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9例用局部穴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组38例用局部穴刃针疗法。观察评估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肩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肩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局部穴;刃针疗法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2.5%~70.0%[1]。肩手综合征通常在脑卒中后1~3个月出现,临床表现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肢体或手指肿胀等,又称之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2]。近年来,笔者用局部穴刃针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7例,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我院脑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39~75岁,平均(65.28±8.37)岁;病程14天~7个月,平均(34.91±14.66)天;脑梗死25例,脑出血13例。治疗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9~75岁,平均(65.12±10.28)岁;病程14天~7个月,平均(35.41±16.90)天;脑梗死23例,脑出血1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参照《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4]中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而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分期标准制定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5]。②年龄39岁以上,75岁以下;③首次发病,且病程为脑卒中后14天~7个月;④分期Ⅰ-Ⅱ期;⑤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⑥肩关节至手部局部无外伤、感染;⑦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肩手综合征,譬如心肌梗死、颈椎病、肺疾病、肩关节疾病等等;②生命体征不平稳,合并严重感染及心、肝、肾等脏器的严重疾病患者;③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及房颤等引起的卒中患者;④既往有晕针病史;⑤肩关节至手部外伤骨折及皮肤损伤、感染;⑥有痴呆、精神病或癔病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⑧治疗不配合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予常规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清除氧自由基、降脂、降血压等,但禁止使用相关止痛类药物(包括内服及外用药物)。
对照组加行普通针刺疗法,治疗组加行刃针针刺疗法。两组穴位均取肩三针(肩前、肩髎、肩贞)、手三里、曲池、八邪穴、阿是穴。
对照组肩三针(肩前、肩髎、肩贞)、手三里、曲池、八邪穴、阿是穴用单手持针刺入(肩三针采用合谷刺法),针感明显后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
治疗组左手拇指、食指捏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其余三指按压在进针穴位附近皮肤以固定,针具选用北京特色东方医药研究院生产的神轩牌RZ系列一次性刃针(京药监械生产许20050113号)III型,刃针直径为0.5mm,针身为40mm)。用右手食指快速拍击刃针尾部,使针尖直达皮下。然后缓慢将针身与肢体长轴平行刺入直达肌肉附着处,沿肌纤维方向分离3~4次,再沿着肌纤维垂直方向小面积松解3~4次,以免损伤周围组织,即出针,按压针孔3~5min。保持针刺穴位干燥、洁净。2天1次,6天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BI分级法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
上肢运动功能评价[6]:采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共量表(FMA)评价患侧上肢功能。
肩关节疼痛评分[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VAS标尺的长度为10cm,一端为0,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表示极痛。让患者将自己的疼痛的感受表示在该尺的适当位置,即得出相应的VAS值。
安全性指标检测:观察生命体征(T、P、R、BP)、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肩关节至手部皮肤破损疼痛情况。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根据Fuge1-Meyer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7]。显效:肩关节疼痛消失,主、被动运动基本正常,手浮肿消失,无手部小肌肉萎缩。有效:肩关节疼痛减轻,活动轻度受限,手浮肿明显减轻,无手部小肌肉萎缩。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手部小肌肉萎缩逐渐加重。
5 治疗结果
研究过程中共剔除3例。其中未达疗程不愿继续治疗两组均有1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使用止痛药1例。
两组FMA、ADL、VAS评分见表1。
表1 两组FMA、ADL、VAS评分比较 (分,±s )
表1 两组FMA、ADL、VAS评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9 . 1 6 ± 6 . 0 8*4 2 . 9 6 ± 6 . 0 7*△组别 V A S评分 A D L评分 F M A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4 . 5 1 ± 1 . 1 4 4 . 6 1 ± 1 . 1 7 2 . 3 7 ± 0 . 9 7*1 . 9 1 ± 0 . 8 8*△4 8 . 0 2 ± 1 1 . 1 9 4 6 . 9 2 ± 1 1 . 7 8 6 2 . 4 2 ± 1 1 . 3 3*7 1 . 5 8 ± 1 1 . 5 2*△2 6 . 4 6 ± 5 . 7 2 2 5 . 5 1 ± 5 . 4 7
两组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三大常规、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变,两组观察期间未见特殊不良不适症状,肩关节至手部皮肤无破损、无异常疼痛不适。
6 讨 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属中医“痹证”、“痿证”范畴,多由阴阳失调所致。
研究表明[8],针刺能改善脑缺血区血供、调节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因子、控制炎症反应、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阻滞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调控神经生化反应、拮抗氧自由基的损害。肩三针(肩前、肩髎、肩贞)均位于肩部,肩部及上肢病证近部取穴的常用腧穴,针刺肩三针穴可疏通肩部气血经络,消肿止痛。手三里、曲池均位于上肢部位,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腧穴、合穴,针刺手三里、曲池可补养气血、疏通经络、减轻疼痛。肩手综合征患侧肢体肿胀常发生于肢体末端,八邪穴位于手背手指指缝下方。针刺此穴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末梢血管的血液循环,进而减轻肢体肿胀。而且可以刺激神经末梢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及缓解疼痛[9-10]。阿是穴可起到调节局部经络气血,舒筋活络止痛之功效。刃针与普通针刺不同之处,能够扩大针刺范围,快速激发经气,起到调控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切割筋膜,解除过大的牵拉力和挤压力,缓解神经的压迫,恢复正常的力平衡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11]。
局部穴刃针疗法具有疗效明显、安全、操作难度低、患者容易耐受的优点,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1] 南登昆.康复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8.
[2] HANSSON GK .Inflammation,atherosclerosis,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5,352(16):1685-1695.
[3] 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学杂志,1996,26(6):379-380.
[4]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44-1745.
[5] 缪鸿石,朱镰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15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83-84.
[7] 徐哲,卢淑莲,刘洋.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3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24.
[8] 朱庆,倪光夏.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实验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61-63.
[9] 张平,刘建忠.八风、八邪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体会[J].福建中医药,2010,41(6):29-30.
[10] 廖战军.采用针刺八邪穴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5):26-27.
[11] 田纪钧.刃针疗法(2)-刃针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理[J].中国针灸,2005,3(25):201-202.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edgewise needle on local acupuncture points in treating 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 Method:74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9 cases were treated by common acupuncture on local acupuncture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3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edgewise needle on local acupuncture points as the treatment group. Fugl-Meyer score,shoulder pain score,daily life ability and safety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After the treatment,Fugl-Meyer score, shoulder pain score and daily life ability of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P<0.05),b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Edgewise needle on local acupuncture points is safe and effective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Local point;Cuttingneedletherapy;Shoulder-hand syndrome
R245.319.33
B
1004-2814(2016)12-1148-02
2016-07-22
王树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