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例

2016-02-07万怡

财务与金融 2016年2期
关键词:利润率业绩样本

万怡

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为例

万怡

在当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研发活动对企业生产与发展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研发投入为企业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随着近来各国各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上投入的加大,人们关于研发投入所获得的效果的关注也在增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将现有研究划分为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没有影响三个方面,并对其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此外,文章选取了24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2010年~2013年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通过相关实证分析,对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加以验证,得出了相应的结论,针对结论提出了建议。

研发投入 企业业绩 实证研究

一、引 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研发活动对企业生产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研发支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0年研究经费支出达7062.6亿元人民币,2011年为8687亿元,2012年为10298.4亿元,2013年达到11846.6亿元,以年均18.86%的增速上升 。以2011年为例,其研发投入总额中,约71.7%的研发经费源于企业 。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研发投入的关注,其中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能够帮助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创造企业的超额收益;而另一方面,企业研发投资活动在高收益的同时也对应着高风险,因此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在当今激励的市场竞争面前,研发投入为企业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高科技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研发投入的效率与效果成为影响并决定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就企业业绩而言,在增加研发投入后,会对企业业绩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其程度和路径又是如何?为实证检验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2013年在美国上市的24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作为样本。

二、国内外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

在日益开放的竞争市场面前,各国各行业的企业通过自身的观察与实践,已经对科学技术研发对企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此相关的研究也获得了许多启发性的结论。关于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相关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角度: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有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影响不显著。

(一)研发投入会提升企业业绩

在证明研发投入能够提升企业业绩的相关研究中,Albert Hu和Jefferson(2005)建立了三个方程:研发投入函数、生产函数和利润函数,研究了研发经费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结果证明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是显著的,但是不同行业的显著程度不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延显著性会越来越小;王化成、卢闯(2005)分析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3940个公司年样本,以会计利润作为业绩的替代变量,研究1998年至2002年间企业无形资产投入与企业未来业绩的关系,发现无形资产与企业未来业绩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但其产生的正向贡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梁莱歆、张焕凤(2005)通过随机抽取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披露了研发支出数据的72家公司的2001年研发投入与2002年至2003年间产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分析,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但研发投入的产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程宏伟等(2006)研究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与业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证明研发投入对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影响是正向的;周艳、曾静(2011)通过研究我国沪深两市披露R&D投入信息的上市公司在2002年至2009年间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利润间的关系,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经营利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滞后效应明显存在;陈海声、曹梁斌(2012),将在2003年至2008年间披露了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选作研究样本,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当期企业业绩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显著。

(二)研发投入会降低企业业绩

在证明研发投入能够降低企业业绩的相关研究中,冯·布朗(1999)通过研究发现,美国、欧洲及日本在1978年至1990年间的30家电子电气公司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及利润的关系如下:研发投入分别增长了3~5倍的背景下,其总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仅有10%,且研发活动投入更多的话可能使绩效变得更差;郭斌(2006)通过对2002年我国软件开发企业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企业利润率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陆玉梅,王春梅(2011)研究分析了99家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在2005年至2008年间的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在当年存在负向相关性。

(三)研发投入不会显著影响企业业绩

在研究证明研发投入不会显著影响企业业绩的研究文献之中,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在2006年考察了全球1000家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财务绩效,发现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与研发投入较小的企业、甚至不进行研发的企业,在财务绩效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朱卫平、伦蕊(2004)通过分析2003年度广东省F市17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投入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发现我国处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之中,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与企业的业绩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王君彩、王淑芳(2008)将我国2004年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上市的54家公司在2004~2006年度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业绩并不受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即二者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同时企业业绩受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着滞后性;黄禹、韩超(2013)通过研究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20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影响,发现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明显关系,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并没有把研发投入有效转化成企业绩效。

(四)导致现有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

总结支持各观点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主要是利用企业财务指标来衡量企业业绩,通过研究研发费用与各财务指标的关系,从而得出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而在相关文献中,研究证明研发投入对业绩有正向影响的居多,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在于影响是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认为,上述文献中研究结论不一致产生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下列三个方面:一是样本的选择存在差异,部分学者选择多个行业作为样本,部分学者只以单个行业的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且行业的差异也可能会带来税收优惠的差异,因为国家给予不同行业以不同的税收优惠,比如高新技术行业就在税收上具有很大的优惠;二是在研究时间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差异,由此可能造成即使变量选择的很相近,结论却不一致;三是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够充分的问题,许多企业并没有根据研发活动的进行阶段将其分类,因为现有研究也多是将研发活动视作整体,研究其整体研发投入整体企业业绩的影响,而忽略了在研发的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研发投入结构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

本文用以衡量企业的业绩情况的指标主要是会计业绩指标,探究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从微观的企业主体角度来讨论研发投入的影响作用,丰富相关的实证研究。

三、实证检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Grant(1991)认为研发活动所创造的无形资产以及研发过程中所累积和培养的创新经验与研发能力便具备以上异质性资源的特性;周江(2005)认为,技术资本通常能形成技术壁垒,通过研发制造和销售新产品而获得垄断利润,其投入与产出可以逐渐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实现稳定现金流;Philliphs和Wrase(2006)认为,企业成功的研发出新的、更先进的技术将会淘汰旧的技术,拥有新技术的企业就有可能取代原有的企业,成为新的垄断者;姚世刚(2005)认为,对企业而言同一种技术可以扩散到不同种的产品市场中去,且由此是企业实现创新收益,技术的这种扩散效应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由此可见,一方面,企业成功的研发投入能帮助企业保持差异性,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成功的研发可以帮助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从竞争对手手中抢夺市场份额,巩固其市场地位,为企业获取实现超额收益的能力,使企业可以从对创新的短暂垄断控制中获得短期超额利润。这两种能力都能帮助企业实现收入的增长。

另外,企业对于研发活动的投入可以形成新的技术,将新的技术成果运用起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消耗,减少废料,降低损失。研发活动所带来的技术创新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研发投入所带来的企业产品单位成本的下降,从而能使企业产品投放市场的价格降低,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企业业绩得以提升。

由此看来,研发投入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能增加企业收入,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业绩。故本文做出如下假设:

假设: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成正相关关系。

(二)样本选取

对于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来说,其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因此对研究开发的投入和效果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此外,考虑到研发投入对某行业公司的重要程度,以及信息披露的质量问题,本文在选择样本时以美国三大市场为基础,通过三大交易所的公开数据,筛选出了36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作为研究的样本,剔除财务数据异常的公司后,得到其中24家公司2010年~2013年的财务数据,以此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研究服务中心CSMAR系列数据库,以及企业在美国证监会公开发布的财务信息。

(三)变量选择

1、解释变量:销售利润率OIR

学者们用来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有许多,回顾上述文献中在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变量,程宏伟等(2006)分别用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这些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业绩,陈海声、曹梁斌(2012)、王君彩、王淑芳(2008)用主营业务利润率这一指标来衡量企业的业绩。本文认为,研发投入主要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设计出新产品来增加企业销售收入,或者设计出更好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效率,从而降低企业销售成本,因此使用销售利润率作为因变量较为合理。

销售利润率OIR=(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2、被解释变量:研发强度RDC

分析上述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使用研发投入强度来衡量企业研发投入的力度,且研发强度是一个相对值,因此使用研发投入强度作为指标来度量可以消除因企业规模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更好的来衡量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间的关系。因此本文将研发强度这一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研发强度RDC=研发费用/销售收入

3、其他控制变量

(1)企业规模:Size

一般认为,大公司与小公司在研发创新中可能具有不同方面的优势,比如小公司的研发创新更具灵活性,而大公司则能够掌握更多优势资源。因此本文认为企业规模的因素应加以控制,且考虑到研究的因变量是企业业绩间,本文参考周艳、曾静(2011)将企业规模的代理变量选定为企业销售收入的对数。

企业规模Size=In(销售收入)

(2)销售增长率:SalesGr

成长性是用以衡量企业经营绩效和未来发展前景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生产可以直接利用技术在产品市场上寻求高额回报,技术的复制与共享也能带来规模经济的好处,企业能够通过资源的整合来获取动力以持续发展,此为技术研发的投入对企业业绩与企业成长性所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销售增长率作为企业成长性代理变量,纳入控制变量的范围。

销售增长率SalesGr=(销售收入t-销售收入t-1)/销售收入t-1

(四)模型设定

参照罗婷等(2009)分析检验企业研发支出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时所采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前三年以及当年研发支出与当年的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来检验假说。

其中:i表示样本公司;t表示年度;k=0,1,2,3。

通过研发投入强度的相关性分析,以判断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检验各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程度。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观察表1中可以发现,在2010年到2013在年这四年当中,样本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维持在50%的较高水平以上,最大销售利润值与最小值之间差距较大,但是表中也显示标准差逐年减小,说明企业之间销售利润率的差异也在减小。

表1 2010年~2013年企业销售利润率统计表

对研发投入经费的各年度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样本中各公司之间每一年度的研发投入具有比较明显的差距,而同一年度的最小研发投入值与最大研发投入值之间差别较大。样本中研发投入均值从2010年的31,763,240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92,563,950美元,表明研发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各年度研发支出的标准差也从2010年的28924200美元上升到2013年的143744045.9美元,表明在研发投入上升的同时,各样本公司间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也在逐年加大。

表2 2010~2013年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统计表 单位:美元

鉴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可能会对企业研发投入的绝对值造成影响,为增加分析结论的可比性与合理性,再利用研发强度这一指标进行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10~2013年间,研发投入均值最大达到17.43%,最小为13.80%,样本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维持在10%以上,远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具有竞争力的水平(5%)。但各年间最大研发投入值与最小值之间差异较大,以2013年为例,最大研发投入值(51.39%)约为最小值(2.85%)的18倍,这表明同行业企业间研发投入的强度差异较大。

表3 2010年~2013年研发强度统计表

表4中显示样本企业中,半数以上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是处于10%以上的高水平,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

表4 2010年~2013年研发强度分布表

图1 2010~2013年研发强度分布饼状图

(二)回归性分析

由模型回归数据得出结论如表5。

表5 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关系的回归结果

RDCt-2 11.52** (3.883) RDCt-3 -0.111 (0.545) Sizet 0.0438 (0.0517) SalesGrt 0.00176 (0.00640) _cons -0.416 (1.012) N 24 R2 0.552 adj.R2 0.394

由表5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除了滞后2期的研发投入强度之外,其他的几期研发投入强度,以及选取的两个控制变量均无法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滞后期选取不恰当的原因。

因此,对模型进行修正,剔除滞后3期的研发投入强度,得出的模型如下。

其中:k=0,1,2

由模型回归数据得出结论如表6:

表6 修正后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关系前后两次回归结果对比

模型修正后,R^2(R Square)为0.761,表明模型整体对被解释变量(销售利润率)的拟合程度为76.1%,即在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总变差之中,由解释变量(研发投入强度)所解释的那部分变差比重达到总变差的76.1%,说明多元线性模型的运用能够使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反应。

由表6可知,修正后,所有解释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之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可以很好的解释企业销售利润率。在研发投入的当期,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利润率间的相关系数约为-1.29,P值低于0.05,说明当期投入的研发费用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关系;滞后1期的研发投入强度与销售利润率间的相关系数约为3.153,P值低于0.001,说明了滞后1期的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滞后2期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销售利润率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634,P值低于0.05,说明滞后2期的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关系,但较之投入当期,其负相关性减弱。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研发活动从开展到取得回报具有一定的过程性,期间所消耗的费用需要在一定时期才能获得回报,因此企业当期投入的研发费用不能在当期得到收入的弥补,反而因为成本的增加,使销售利润降低,故呈现负相关关系;滞后1期的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是企业前期投入的研发费用在1期后开始显现作用,所带来的收入的增加或成本的减少使企业获得回报,且从系数看来回报较高;滞后2期后又呈现出负面影响,考虑到所选样本均为互联网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其行业本身具有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可能研发费用在投入两年之后,投入所取得的成果已经过时而被淘汰,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在获得研发成果之后,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可能会竞相模仿,使用一些方法和手段来窃取企业的研发成果,这也会使企业得不到预期的回报,从而蒙受损失,因此为企业业绩带来的是负向的影响。

对于两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与企业销售利润率之间相关系数约为0.082,P值低于0.05,说明存在显著性影响,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规模效应所带来的好处,使企业规模加大带来销售利润率的提升;而企业销售增长率与销售利润率之间相关系数约为-0.00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不存在显著的关系,说明只靠销售的增长是不够的,还相应的减少销售成本的耗用,才能获得企业业绩的提升。

五、总 结

本文基于24家在美国三大市场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信息技术公司的财务数据,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运用微观计量模型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研发投入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且在滞后第一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针对以上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提出一下建议:

1、研发投入增加能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高生产效率,这些对于提升企业业绩而言都是直观且有形的因素,研发投入也能为企业增长和积累无形资产,例如如企业的专利、企业商誉等对企业而言也是实现长期发展和持续获利的一项重要保证。企业应当重视研发,吸取华为研发的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加速成长,并获得长远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对自身研发成果的保护意识,及时申请专利来保护企业研发投入所获得的成果,政府也要积极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法制氛围,完善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2、研发投入为企业业绩所带来的好处可能会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且不同企业滞后的情况有所不同。以本文所研究的高新信息技术行业为例,企业产品服务更新换代快,因此研发投入对企业业绩的提升也有时效性。为了保证企业长期发展,企业应该坚持对研发的投入,并且企业应结合所处行业特点及自身的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研发投入强度与投入时间,提高研发投入的效率。同时,为了能合理的规避和管控研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企业应设立、完善专项的研发投入管理制度,并通过管理制度文件对研发投入实现专项管理。

3、企业应该自觉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真实准确的披露研发投入相关费用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做出了有关研发费用处理和研发信息披露的规定,但在研发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和内容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参照。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规范研发费用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途径,加强对披露情况的监管与督促,建立有效的内在约束机制,加强披露的范围与频率,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企业在研发费用披露的方式及内容上可操作的活动空间,降低信息披露不真实的风险。如今企业研发投入情况越来越受到公众关注,规范相关费用信息的披露,一方面能使信息的使用者及时并准确的把握企业研发状况,方便企业管理者降低管理失败风险,确保研发给企业带来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方便数据的收集整理,为今后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绩效的研究提供便利,丰富的研究结论也使企业今后在进行相关决策的时候有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仅选取了特定行业的家企业进行分析,因而可能导致结果未必具有普遍代表性;其次,在变量选取方面本文只选取了少数指标,因而可能导致结果不能全面概况其影响情况;另外,在研究时间年限上的选取与公司个数的选取上有限,样本规模的局限性可能会引起误差,这些都是作者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方向。

[1]白旭云,由丽萍,徐枞巍.中小企业盈利能力与R&D投入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深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4)104-107

[2]陈海声,曹梁斌.R&D投入与企业业绩关系研究.财会通讯,2012(15)78-80

[3]程宏伟,张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与业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理研究,2006(6)110-113

[4]杜跃平,王良.高科技成长型企业R&D投入与绩效的关系——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83-87

[5]杜勇,鄢波,陈建英.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2)87-92

[6]郭斌.规模、R&D与绩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2006(1):121-126

[7]黄禹,韩超.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新能源企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管理论坛,2013(11)37-41

[8]焦佩佩.技术资本投入对企业成长性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梁莱歆,张焕凤.高科技上市公司R&D投入绩效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2005(4)222-236

[10]陆玉梅,王春梅.R&D投入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制造业、信息技术业为例.科学管理研究,2011(5)122-127

[11]罗婷,朱青,李丹.解析R&D投入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金融研究,2009(6)100-110

[12]齐梅.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财会通讯,2013(4)104-106

[13]任海云,师萍.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科技.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2)66-71

[14]王化成,卢闯,李春玲.企业无形资产与未来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 2005(10)92-100

[15]王君彩,王淑芳.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相关性——基于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证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 (12)54-62

[16]吴卫华,万迪昉,吴祖光.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强度与企业业绩——基于会计和市场业绩对比的激励契约设计.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5)93-102

[17]周国红,陆立军.企业R&D绩效测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对1162家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3)78-82

[18]朱卫平,伦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4(5)7-9

[19]周艳,曾静.企业R&D投入与企业价值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基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挖掘.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46-151

[20]周江燕.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工业技术经济,2012(1)49-57

[21]AlbertH U,Jefferson G Z.R&D and Technology Transfer:Firm — 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4) 145-159

[22]Grant R M.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1(33)

[23]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克·冯·布朗.创新之战.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4]Phillips K, Wrase J. Is Schumpeterian“creative destruction”a plausible source of endogenous real business cycle shocks?.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6(30):189-197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on Enterprises Performance——The Example of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S

WAN Yi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

Nowadays,the competitions in the market are incentiv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 on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crucial.Taking this background into account,this paper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to verify how the impa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domestic literature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and divid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into three aspects:positive influence,negative influence and have no influence,and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Then the paper selected 24 Chinese Internet companies lis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ses the financial data range from 2010~2013 as sample,and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testifies the impact of R&D investmen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get the related conclusions,and then provides sugges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lusion.

R&D Investment,Corporate Performance,Empirical Research

F830

A

万怡,女,湖北随州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湖北武汉,430073

猜你喜欢

利润率业绩样本
一图读懂业绩说明会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朗盛第二季度业绩平稳 保持正轨
主要业绩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三生业绩跨越的背后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全国地方国有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破解“利润率下降规律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