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2016-02-06闫壮丽
闫壮丽
(山西省孝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孝义 032300)
番茄病毒病绿色防控技术
闫壮丽
(山西省孝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孝义 032300)
文章综述了番茄病毒病的危害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通过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使番茄病毒病的防控达到科学、有效、绿色、可持续的效果。
番茄 病毒病 绿色防控技术
孝义市地处山西省腹地偏西,是山西省设施蔬菜“一县一业”基地县。番茄是孝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蔬菜,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番茄病毒病已成为番茄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具有发病快,传染快,得病后不易恢复,防治较难的特点,属于毁灭性病害。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地防治措施。
1 危害症状
孝义市的番茄病毒病在田间的表现有,花叶型、蕨叶型、黄化曲叶型、条斑型4种症状。为害程度以条斑型最重,严重时甚至绝收。
1.1 花叶型
叶片出现轻微花叶,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小,不变形,对产量影响不大。
1.2 蕨叶型
叶片呈黄绿色,并直立上卷。叶片卷缩,严重时扭曲为细线。同时,植株丛生,矮化。
1.3 黄化曲叶型
黄化曲叶病毒病是近年来引种引入的病毒,是毁灭性番茄病害。植株矮化,中上部叶片皱缩,黄化,节间较短。
1.4 条斑型
顶部叶片黄化,并随着病情的加重,而逐渐下延。多在茎秆中上部产生深褐色下陷油渍状坏死条斑,呈线条状。有时叶及叶柄上也出现很多褐色至黑褐色坏死条斑。果实变为僵果,品质下降。对产量影响极大,尤其在大田和庭院番茄发生普遍。
2 传播途径
2.1 种子带毒
番茄病毒病的源头多在种子上。种子带毒是病毒病的初侵染源。土壤中植株残体带有病菌。
2.2 传播媒介
其传播一般靠昆虫,如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等吸食病株与健康株后,造成健康株感病。
2.3 农事操作
在打杈、整枝、封顶、点花时,也可能人为传播。
3 发病条件
3.1 气候条件
天气高温干旱,日照强,导致土温过高,而造成幼苗根系伤口,根、幼茎、叶片等也易被灼伤,均有利于存活于土壤病残体中的病毒的侵染。
3.2 栽培条件
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不畅和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加重病毒病发生与流行。
3.3 虫害
番茄生长期易受蚜虫、粉虱、蓟马、茶黄螨等危害。生长期蚜虫、粉虱发生早且重,防治不及时,病毒病往往很重。
4 防治措施
通过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且注意防早、防虫。
4.1 选择抗病品种
推广应用高抗番茄病毒病的品种,是防治病毒病的基础。
4.2 育苗
4.2.1 培育无病无虫苗是关键
提倡用专门的育苗公司培育的幼苗,因为这些育苗场所,一般都会配置如遮阴、降温、防虫等设施,从而保证幼苗质量。或者也可以扦插育苗公司培育的幼苗番茄长出的侧枝,用其形成的幼苗栽种。
4.2.2 种子消毒
在育苗时,必须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药剂有:10%磷酸三钠、500倍液高锰酸钾等。一般先把种子用消毒液浸泡20 min,洗净后捞出,进行催芽或播种。消灭粘附在种子表面的烟草花叶病毒。
4.3 肥料使用
番茄属于喜肥作物,必须保证有机肥重施,磷、钾肥多施,配施锌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保证植株营养齐全。
4.4 栽培措施
4.4.1 建立番茄种植倒茬制度
采用番茄-玉米间套制度。在番茄种植畦间套种玉米(4∶1),当蚜虫危害时,在玉米上吸食后,基本脱毒,从而减轻病毒危害。
4.4.2 搭建防虫网棚或小拱棚
配置卷膜器和防虫网,在高温时可放风。当温度过高、光照过强时,可以在膜上涂抹泥浆,降低光照。
4.5 诱杀、驱避虫害
蚜虫、粉虱是番茄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或棚室通风口悬挂银灰色聚酯镀铝膜驱避蚜虫。
4.6 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枝落叶,以减少毒源。
4.7 注意田间管理,防止接触传染
在绑蔓、整枝、打杈、点花和摘果等操作时,应先处理健株,后处理病株,以减少人为传播。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病毒源。
4.8 喷药防护
4.8.1 喷营养液保护
在生长期间,喷施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营养液,在叶面形成一层蛋白质保护膜,从而减免毒害。
4.8.2 喷药治虫
病毒病控制的关键是治虫,因此必须做好蚜虫、粉虱等的防治,一般用10%啶虫脒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进行喷施,连喷2~3次。
4.8.3 喷药缓解病害
为缓解病害症状,促进生长,也可以喷施云大120、碧护、细胞分离素等生长调节剂,起到抗病的作用。发病初期也可用20%病毒A500倍液或5%菌毒清400倍液等喷雾防治。病毒病高发期,定期喷施嘧肽霉素或氨基寡糖素或香菇多糖等,可起到钝化病毒,提高植株抗性的作用,从而降低病毒病发生。
[1] 韩雪琴.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技术.吉林农业,2014,(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