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论视角下拾荒者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2016-02-06张雯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张雯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生态系统论视角下拾荒者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张雯雯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生态系统论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之一,强调人类行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很好地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人在情境中”的核心理念。拾荒者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也应该把个人与其所处的环境结合起来,从系统角度考虑。本文尝试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探析拾荒者的问题现状并提出几点解决途径。
生态系统论;拾荒者;社会工作
一、问题的提出
拾荒者就是俗称的捡废品的人。他们靠在街道、小区公园等地拾废品来维持生活,他们的工作、生活、居住等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很多农民为了生活,加入拾荒者大军。他们日常的工作环境不仅要接触废纸、塑料、金属等日常生活中的废品,还有可能接触到医疗废物、化学品、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物质等危险废弃物。由于对垃圾危害性和防护措施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导致健康受到影响。对于拾荒者,有的地方政府对他们视而不见,有的进行打压禁止,社会对他们也缺乏关注。
二、生态系统视角下浅析拾荒者的问题现状
(一)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界内被简称为生态系统理论,它是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交互关系的理论。该理论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注重人与环境间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查尔斯·扎斯特罗把人的社会生态系统区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的个人。个人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中观系统指小规模的群体,包括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指比小规模群体更大一些的社会系统,包括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
(二)从生态系统的层次性角度分析拾荒者问题现状
1.微观层面,身体健康受损,融入城市生活困难。微观环境系统与个人的关系最为密切。拾荒者由于职业所迫,他们大多衣服破旧,这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也会受到社会其他人的排斥,难以融入城市生活。由于健康环保以及医疗知识的匮乏,在捡拾废品过程中可能感染疾病。因此,针对拾荒者问题,需要本身的微观环境进行调查评估。
2.中观层面,家庭、社区等环境互动较少。由于拾荒者家庭多数不在本地,有的是一家人一起,但是跟整个大家庭又形成分离状态。有些拾荒者带着孩子一起捡废品,这让孩子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意识,可能想自己长大也要从事这项看似自由的职业。这些孩子受教育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为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促进社区、环保机构和其他公益组织合作,一起关心拾荒者需求解决他们的问题。
3.宏观层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经济文化差异,政府缺乏管理。生态系统论认为宏观环境是较大的、最外围的环境系统,也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如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大环境。就业形势的严峻,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有的为了在城市生存下去被迫选择这个职业。拾荒者普遍不被人们重视甚至是被嫌弃看不起,被看成是外来者,导致他们的子女在学校自我封闭不敢与同学们交往甚至是受人指指点点,这也是整个社会风气不良造成的。社工可以联合社区、机构、政府等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倡导政策倾斜来解决拾荒者的现实问题。
三、拾荒者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初探
(一)个人层面,采用个案方法
可选一区域的拾荒者着手,也联合相关环保部门对拾荒者进行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废品性质进行分类;社工也可以采用个案的方法对拾荒者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员,让他们有归属感;最后,社工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改变拾荒者的认知,肯定他们对城市环卫的作用,肯定他们自身的价值。
(二)中观层面,采用社区工作方法
具体可以成立拾荒者小组,加强他们内部的交流沟通,同时联系社区居委会对社区居民宣传教育,促使他们接纳拾荒者,让他们也能公平的享受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卫生文化资源。社工还可以联系社区和相关环保部门在小区设置固定垃圾堆放点,避免到处乱扔垃圾,教育居民垃圾分类投放。
(三)宏观层面,倡导政策倾斜
拾荒者的存在是客观的,短时内又是必然的。社工可以呼呼教育均等,教育资源的不公致使农民工进城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找到工作,迫于生计有些农民工就加入了拾荒者的大潮。政府要加强重视,为他们提供制度保护,让他们和城市居民有平等的权利。此外,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培训完可以直接上岗,保证培训的有效性。
四、结语
拾荒者在个人适应,城市生活融入方面有很远的路要走。生态系统理论为解决拾荒者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注重从拾荒者的需求出发,综合调动他们的家庭、社区及社会环境中的资源,努力构建其社会支持网络。他们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自力更生,在职业的艰辛和其他人的冷眼中艰苦奋斗,也为城市的资源回收利用做出贡献。社会应该对他们引起重视,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何雪松著.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冯新传.优势视角下城市拾荒者社会融入的社工介入探析[J].社会工作理论新探,2013(5).
D63
A
2095-4379-(2016)04-0287-02
张雯雯(1990-),女,安徽阜南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