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2016-02-06冯丽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农村

冯丽华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委党校,玉溪 651100)



浅谈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冯丽华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委党校,玉溪 651100)

摘 要:文章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目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希望能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村 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有效促进新农村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种生态问题,只有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现代化建设两者相互协调,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1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1.1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业整体竞争力低、抗风险能力不高、模块分散、效率低等问题一直制约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走中国特色农业之路、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农业现代化建设能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向更高目标迈进,在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1.2加快新农村建设力度

在“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中国,城市经济正向着高速、现代化方向迈进,而农村经济依然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村在逐步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活污染、建设污染、生产污染等困扰。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改善农业设施基础上并入了“建设美好乡村”规划,开展了一系列改善农民居住环境、节约耕地、清洁生产等措施,将有效改变此前“二元经济”模式,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1.3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目前来说,我国农业仍然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在农业发展中,传统增长手段、发展模式仍占较大比重。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并立足农村产业特点、资源优势,重点打造经营理念先进、科技含量好的现代农业基地,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与典型示范作用,是升级传统农业,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方式。

1.4实现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基础产业的变革,农业“多功能”性逐渐显现出来。农业已从原料、食物供给向着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拓展。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就要结合农村经济、政治、自然等基础条件,进一步实现工业产业化、规模化。一方面转变传统农村贫困落后的状况;另一方面帮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积极培育生机勃勃的农村市场体系。如何达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将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关键。

2 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对策

2.1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在新形势下,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广大农民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农村环保的重要意义,并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大军中来。比如,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科普读物、挂图等方式,积极宣传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普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疗等安全知识,进一步培养农民良好生活习惯,转变基本生产方式,并自觉践行环保义务与责任。与此同时,深入开展农民环保技能学习活动,指引基层干部、人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2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

积极建立政府支持、社会多元化投入的资金扶持方式。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环保资金投入力度,将部分新农村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基础环保设备建设,将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将部分涉农资金用于污染物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通过产业集聚模式、农业政策环境等,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2.3积极引入环保型企业

重点扶持清洁能源、生态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发展,通过政策优惠等措施,积极引入科技含量较高的生态产业。加强对科技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典型示范带动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向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进而促进生态、经济的良好互动循环。全面推行有机产品认证、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认证等标准化作业模式,并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生态农业运行标准,全面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的良好运行和长足发展。

2.4引入生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

农业现代化建设应积极引入生态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在引入示范项目过程中需秉承四大原则:第一,优先选择科技含量高、技术稳定、市场潜力大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项目;第二,大宗农产品等节约成本的农业项目;第三,持续高效发展的“特色化”农业项目;第四,具有多种拓展功能的农业项目。按照上述四大原则,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形成以水产、粮食、畜禽为主的优势产业,以中药、蔬果、桑、茶等为主的特色产业,以多种能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农业示范区。

2.5优化生态农业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全面规划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本方针。为此,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将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节约增效、污染防治、优化生产力空间、生态保护等有机结合。在环境容量指导下,积极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动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转型,按照可持续、效益好、排放低等原则,积极构建生态农业结构;重点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这一任务,全面发展农村生态农业,积极引入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优化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完善的环保制度,在规范化制度支持下,重点做好小流域治理、饮用水保护等模块规划。

参考文献

[1] 高云,矫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33)

[2] 宋伟轩,白彩全,廖文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

[3] 何宜庆,翁异静.鄱阳湖地区城市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资源科学,2012,(03)

[4] 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团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发展效率测度方法研究.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