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病>48 h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研究

2016-02-06缪仙花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17期
关键词:套头肠套叠充气

缪仙花

发病>48 h的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研究

缪仙花

目的 探讨发病时间>48 h患儿空气灌肠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发病时间>48 h 肠套叠患儿采用中低压间歇性充气的方法进行空气灌肠复位。结果 成功率为84.6%,复位不成功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发病时间>48 h患儿,不出现严重中毒症状、临床治疗应首选空气灌肠复位。

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小儿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on air enema reduction in treatment of more than 48 h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5 patients onset time>48 h in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by air enema reduction in the use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low-pressure method. Results Success rate of 84.6%,surgical treatment for unsuccessful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onset time>48 h children,no serious symptoms of poisoning,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be preferred air enema reduction.

【Key words】Intussusception,Air enema reduction,Children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国内发病率较高,2岁以下的男性小儿多见,其起病急、进展快,数字胃肠机透视下空气灌肠因其操作方便,创伤小,费用低,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非手术方法。本文旨在观察间歇性充气在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6月19日~2016年5月19日65例复位前均经B超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男42例,女23例,年龄3个月~6岁。发病时间均超过48 h,48 ~72 h,患儿均为出现血样便、中重度脱水、高热及腹膜刺激征,部分患儿呈现嗜睡状态。常规静滴山莨菪碱。

1.2方法

先向患儿家属讲明确诊及整复肠套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JS 628E 电脑遥控灌肠整复仪,OPERA INDICO 100 数字胃肠机,常规行胸、 腹部透视,并点片,排除肺部病变和消化道穿孔及肠梗阻,然后患儿取膝胸卧位,经肛门插入18F Foley氏双腔气囊管,并向气囊内注入15~20 ml空气,以防管双腔气囊管脱出,嘱家属捏紧患儿肛门口,然后接通灌肠仪,先用低压(6 kPa)注气,确诊肠套叠后,再一次告知家属,再进行空气灌肠整复,逐渐加压至10 kPa,密切观察套头回缩情况,直至套头退至回盲部并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小肠,提示整复成功,在此过程中采用间歇性充气,充气至设定的压力值后片刻密切关注整复仪上的压力变化情况及患儿状态以代替透视,减少患儿受X限辐射的剂量,每次充气持续时间以压力降低幅度长短不一,1~2 min,紧接着放气,让压力值降至0 kPa,此时顺着套头方向轻柔按压,如此反复。直至判断整复成功或失败。

2 结果

65例肠套叠中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5例,未出现肠穿孔,成功率84.6%。2例患儿复位不成功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随访结果为上级医院手术治疗;另8例患儿均在我院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转病房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禁食12 h,观察患儿血便及其他生命体征,3 d后康复出院。

3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引发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肺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并引起肠梗阻,严重时可危急患儿生命,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红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小儿肠套叠90%以上为原发性,继发性仅占2%~8%,绝大多数患儿无器质性病变[1]。婴幼儿肠套叠发病年龄以 2 岁以下婴儿多见,尤其是 4~10 个月的婴儿最多,发病性别男婴比女婴多 2~3 倍[2-4]。发病季节以春、秋季多见[5]。病因及发病机制可能是婴儿回盲部系膜固定不完善使回盲部游动过大而引起。多数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是由于肠蠕动的正常节律紊乱所引起,如肠炎、腹泻、饮食制度的改变、发热等[6-7]。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工作中发现小儿肠套叠与病毒性感冒发病季节一致,且高发时段与流感高发具有高度一致性,步星耀研究显示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并且分离出腺病毒非流行性Ⅰ、Ⅱ、Ⅴ血清型[8]。

空气灌肠是首选诊断及治疗方法,一般在发病 48 h 内均可应用。文献报道48 h以内肠套叠复位成功率90%以上[9],而小儿肠套叠48 h以上则被视为空气灌肠的相对禁忌证,病程越长,患儿全身并发症越多,肠管局部充血、水肿、坏死越明显,空气灌肠复位越困难,复位成功率不足70%[10]。

本文通过中低压力,间歇性充气的整复方法对65例肠套叠时间>48 h的患儿进行空气灌肠,其成功率达到84.6%,说明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的适应证应当适当放宽,对位发病>48 h未出现明显中毒症状的患儿仍可进行灌肠复位。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当首选空气灌肠复位。除了发病时间以外,复位成功率与套叠的类型、套头的位置、患儿的身体状况等许多因素关系密切,复位过程中一定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耐心细致,提高小儿肠套叠复位成功率。

[1] 郑伯花,彭涛. 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分析[J]. 临床误诊误治,2004,17(1):24.

[2] 韩燕乔,吴于淳. 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失败原因探讨[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8):518-520.

[3] 徐文彪,肖伟强,刘立炜. 儿童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原因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 影像诊断及介入放射学,2007,16(4):175-177.

[4] 何俊诗. 空气压力灌肠整复小儿肠套叠(附286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3):230-231.

[5] 夏文芳,毕景华,张天彪. 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率的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3):41,43.

[6] 魏贤英,许冬梅. 空气灌肠诊治小儿肠套叠203例体会[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4):244-246.

[7] 王俊,胡汉金,戴家应.空气灌肠整复小儿急性肠套叠139例分析[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1):82-84.

[8] 步星耀,金百祥,沈兆忠,等. 小儿肠套叠与肠道病毒感染[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5,16(6):346-348.

[9] 张亦鹏,石英佐,于忠勤,等. 67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治疗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38(23):2895-2896.

[10] 朱世春,刘正勇,袁翔. 小儿肠套叠282例诊治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31-1032.

Study on Air Enema Reduction in Treatment of More Than 48 h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MIAO Xianhua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Imaging,Mindong Hospital in Ningde City,Ningde Fujian 355500,China

R726.5

A

1674-9316(2016)17-0024-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7.015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放射影像科,福建 宁德 355500

猜你喜欢

套头肠套叠充气
赫章可乐“套头葬”略论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套头的逆袭 8款高品质变焦镜头推荐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电磁离合器拆卸套头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