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暴力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2016-02-05黄为
黄 为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我国现阶段暴力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黄为
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我国的暴力犯罪自古以来就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公众对社会转型期的不适应性,暴力犯罪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了维护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必须要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从刑事法治角度,就是要在立法、执法等多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从社会层面角度,就是要建立完善全面的社会会保障机制,减轻社会矛盾,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从犯罪人个体角度,就是要采取宽严适当的刑事政策,在对犯罪人进行行为改造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和生存能力培训。
关键词:暴力犯罪;特点;对策
一、我国现阶段暴力犯罪的特点
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方式,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象,蓄意危害国家、公共安全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的犯罪[1]。暴力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以侵财为目的的暴力案件比重增大
追逐和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天性,这种天性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能够扭曲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使他们不计后果的追求利益。当前以暴力及暴力相威胁的侵财型案件日益突出。具体来说,在这类案件中比较典型的是杀人案件,特别是图财害命型的案件比重增大,犯罪人主要以有较强经济实力者为犯罪对象。其次,在所有暴力和暴力相威胁的侵财性案件中,由盗窃转化的暴力犯罪案件所占比重最大,个别犯罪分子在盗窃被人发现后,就采用及其残忍的暴力手段获取财物。
(二)更加注重隐蔽性
近年来,我国各级公安机关打击严重暴力犯罪的力量加大、成果喜人,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被揭露的犯罪,他们往往采用高技术手段犯罪,甚至组成犯罪团伙,制定了严酷的纪律,按指令行事,他们具有强烈的反侦查意识,犯罪行为更具隐蔽性。同时,行为人为了达到他们犯罪的目的,想尽各种方法尽量远离闹区的野外、狭小空间等地方实施犯罪。
(三)校园暴力犯罪层出不穷
大、中学生都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知识技能增长阶段,他们具有社会经验不足、好奇心强烈等特点,特别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和影视作品中暴力、色情情节的影响,导致走上犯罪之路还浑然不觉。校园暴力犯罪主要体现有以大欺小;早恋及感情竞争等。例如,广东省开平某中七名女生结成“七姐妹”,邀四个男生轮奸同班同学,并把殴打和轮奸场面录制下来传到网络上,等等都突出表现了校园暴力特别是女生暴力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二、遏制暴力犯罪的防治对策
针对我国暴力犯罪的特征,必须采取下列战略和策略措施同暴力犯罪作斗争:
(一)推进完善我国的刑事法治
面对社会上严峻的暴力犯罪走势,有人提出应当采用“乱世用重典”的政策,提高刑事法律的严酷性,甚至不惜采用80年代的“严打”政策。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法律的严酷只能治标,降低犯罪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法治层面就是要推进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法治。首先,当代刑法的基本原则应当要贯穿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的各个环节。我国97刑法和之后的9个刑法修正案,确保了我国刑事法律的科学性,最刑法定、罪刑均衡、保障人权等现代刑法原则都得到了明确,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这些原则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贯彻。其次,要建成严密的刑事法律体系,真正全面做到有法可依。再次,确保我国刑事法律是贴近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必然会出现新的问题、新情况,暴力犯罪的形式也会不断变化,这就要求刑事法律不断创新。最后,暴力犯罪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难题,刑事法治也是全人类都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在刑事法治上的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法治建设经验。
(二)加强法制教育
教育是预防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的“堤坝”,是提高公民素质,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的根本途径[2]。通过法制宣传使社会公众形成自有的法律意识,我认为首先要循序渐进的推进,不能一味求快,不能只是走走过场,其次,要充分利用公共资源,例如社区讲座等等,形成一个社会法制教育系统,再次,要注意宣传教育的方式,法律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我们不能法学理论探讨式的教育,我们可以使用以案说法这种有事实情节的方式,更能触动公众,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对犯罪人的心理健康,降低再犯罪比率
我国对于犯罪人惩治往往是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和强制性的劳动改造,而忽视了内部心理健康对人们犯罪和再犯罪所造成的影响。但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犯罪人的改造如果还是仅限于行为矫正将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为心理健康是产生暴力犯罪的根源,在很多学科的研究中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贫富差距鸿沟造成的仇富心理。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对犯罪人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矫正,才能从根源上消灭再犯罪的可能性。
(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抑制暴力犯罪
要减少暴力犯罪的犯罪率。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完善社会的福利制度,减少贫富差距,抑制犯罪。社会福利是社会的保障系统,比如教育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和养老保障等,这些都相对而言减轻了人们的负担,降低了人们排斥的心理、仇恨的心理。若不加以完善,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为了得到内心的满足,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就很可能采取犯罪和违法行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不仅使犯罪率有所下降,在抑制犯罪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旭.暴力犯罪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和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21(1).
[2]雷雷.暴力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对策[J].西江月,2013(3).
作者简介:黄为(1989-),男,汉族,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环境法学。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0-02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