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转型与音乐教育改革

2016-02-05卞尚文

北方音乐 2016年2期
关键词:音乐课程知识型

卞尚文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知识转型与音乐教育改革

卞尚文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摘要】知识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联,音乐教育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知识的支撑。在当今社会,“知识型”概念的提出以及知识转型的现象对音乐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如何推动当代音乐教育的改革,使其紧跟知识转型的步伐,确保音乐课堂中所教授的内容最大限度贴合当今时代和学生的需求,成为了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议题。本文通过浅析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知识转型,以及后现代知识转型的现状,简要剖析了现当代音乐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联系实际对音乐教育改革提出浅显的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知识转型;音乐教育改革;音乐课程;知识型

关于知识与教育的关系的研究已经由来已久。然而对于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却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知识”概念的外延非常宽广,包括了很多不同的认识结果。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追求知识的决心。历史上人们对于知识的概念的问题的回答涉及到的四个问题:知识与认识者的关系,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作为一种陈述本身的逻辑问题以及知识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就构成了知识型的主要构成部分。知识型概念的提出,对于人们理解知识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摆脱了对于“什么是知识”这样短期内无法达成一致的问题的困扰,使得我们可以在无法回答“什么是知识”这个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展开有关知识和教育的关系的研究。

本文所要重点阐述的两个方面,知识转型与音乐教育改革,其本质上并不属于一个层面的概念。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知识转型,不仅近乎贯穿了人类发展历史的全过程,更是深入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音乐教育仅仅是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但是,这样两种看似不在一个层面上的事物却是很值得我们来研究。一方面,教育不仅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知识的传承才有了可能。另一方面,知识转型对于教育领域的冲击是持续而全面的,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这一现实问题。就如同20世纪初受西方音乐思想影响而诞生的学堂乐歌,开启了我国近代音乐教育事业一样,随着第三次知识转型的深入以及后现代知识型(文化知识型)的逐渐形成,音乐教育的发展理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浪潮寻求自身的改变。

一、现代知识型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人类历史上一共存在过四种知识型。

首先出现的原始知识型由于没有任何的记录而无法充分的论证和阐述,而之后出现的古代知识型则意味着知识转型开始进入人类历史。就如同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一样,知识转型有它所遵循的规律和原因,一是知识分子内部对知识性质或标准问题的不屑质疑与反思,二是社会政治、经济或文化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动。古代知识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而诞生的,此时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已经不再局限于巫师、神话对于世界的解释,而是更多的去探求世界的本质以及人类自身。而之后第二次知识转型将现代知识型呈现在了人类社会面前。现代知识型也被称之为科学知识型,不仅仅在于其产生的背景正处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更体现在科学对于知识近乎支配性的统治地位。可以说,整个现代知识型就是在当今学校音乐教育学科基本上属于现代知识型,科学的指导下,将所有知识按照门类科学化地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成为这个学科的系统,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传授。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自然也不例外,与音乐相关的内容也按科学的方式系统地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乐理、和声学、复调、曲式学等科目应运而生,逐步完善了音乐理论,使之成为了类似于自然科学的严谨的学科。

现代知识型对音乐教育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从知识与认识者来看,现代知识型强调科学家或研究人员是“知识分子”,音响物理的观察、实验或推理是建构音乐知识的主要途径,因而专业化的音乐院校和系科开始诞生,音乐的教育开始落实在书面客观的音乐作品上,口传心授面对面的主体与主体间的传授被主观对客观作品的把握所替代了。

从知识与认识对象来看,现代知识型强调知识的客观性,音乐作品也被更多地赋予了客观的色彩。从知识的陈述来看,现代知识型通过概念、范畴、符号和命题加以表述,五线谱的记谱法成为了音乐知识表述的主要途径。从知识与社会来看,现代知识型强调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音乐的标准化也随着西方国家殖民扩张而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正如前面所述,知识型的转变除了归因于社会的变革,还有来自知识分子自身的反思。现代知识型的诞生除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来自欧洲的哲学家们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发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也是促使现代知识型构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17世纪与牛顿、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学巨匠同时诞生的还有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等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家,他们对于科学领域层出不穷的发现一次次地革新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在现代知识型的冲击下,音乐学科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大型的歌剧、舞台剧、交响乐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视野,极大地促进了音乐表现的形式。然而,我们应当看到,现代知识型尽管在其诞生之时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在其自身发展的几个世纪里依旧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现代知识型是在以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率先从欧洲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为欧洲各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是成为主导世界发展潮流的动力。

近代中国由于贫穷落后而保受西方列强欺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成为了近代中国的主要潮流。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五四运动的开展,西方思想开始不断涌入中国社会,专业化的音乐教育也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而不断出现。西方的音乐理论——基本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开始成为我国音乐教育课程的基础,西方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音乐院校和系科的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楷模。这一切都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以西方的音乐体系为标准而摒弃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独有的音乐文化传统。音乐院校开始像工厂批量生产商品一样标准化地培养音乐人才,普通学校也以统一的标准教授学生相同的知识。

二、后现代知识转型与音乐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前面所述的现代知识型对于音乐教育的影响,有其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教授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暴露出了与社会的脱节和不适应。

回顾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三次社会转型,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知识转型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这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规律是相吻合的。原始知识型和原始社会一样漫长,古代知识型也是占据了人类文明史的绝大部分时间,而现代知识型更是刚刚形成就遭到了各方面的质疑和批评。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音乐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一方面,伴随着工业化也现代性而建立起来的标准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另一方面,信息化和后现代的猛烈冲击使得旧有的音乐教育体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西方,两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对于人类道德、伦理和心理上的颠覆是沉重而深刻的,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开始反思传统认识论所处的困境。英国分析哲学家罗素就将克服传统认识论的关键归结为消解主体,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也致力于批判近代西方哲学笛卡尔主义,即主客体二分的传统。而曾经诞生过黑格尔这样的古典主义哲学的德国在30世纪先后出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哲学家,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了西方传统的认识论哲学,并在同时兴起的分析哲学有衰落之势的时候依然充满活力。

从社会背景来看,后现代知识转型与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是密切相关的。在后工业社会,文化不仅仅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所谓的“高雅艺术”,“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化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步消失。文化产业的形成也拉进了普通民众与艺术家们之间的距离,使得文化的传播越来越不局限于特定的人群。后现代知识型不再强调知识的认识主体,而主张权威知识特权的废除。这也使得传统而古老的音乐学科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新鲜的元素。人们了解和学习音乐的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以及在音乐厅的观赏。一方面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知识信息开始大量进入音乐教育领域,在学校教育开始生产多元文化的音乐知识。另一方面,音乐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发展速度和影响早已大大超出了各种传统音乐文化。音乐不再是单纯的作为文化和知识而被学习,同时也被作为一种产业被消费。

19世纪末,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录音机,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的方法。20世纪初,唱片的发明和改进促进了保留音乐的科技和手段。1963年,荷兰飞利浦公司研制成了盒式录音带,大大减少了音乐存储介质的用料和大小。20实际90年代,VCD、DCD等碟片的出现更是使得普通民众可以通过放映机来反复欣赏音乐表演的全过程。进入21实际之后,以MP3为标志的数码音频开始占领市场,更清晰的音质和更轻便的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和随意地收录自己喜欢的音乐。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同时下发了3张3G牌照,我国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今天,我们可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通过快速的移动网络随时随地下载自己喜爱的音乐,观赏音乐会、演唱会的视频资料。不仅如此,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营销媒介更是使得著名音乐家与普通民众之间可以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再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们传授欧洲两百年前建立的音乐课程知识,在我国近一个世纪之前所建立起来的音乐教育体系,不断地将所谓欧洲高雅音乐和古典音乐技术在课堂上反复教授,其效果恐怕不比向年轻人宣讲封建伦理道德强多少。

当然,推崇后现代知识型与后现代社会并不是要全盘否认现代知识型所带来的成果和积极意义。欧洲传统的古典音乐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人类文化历史上灿烂的艺术瑰宝,理应得到尊重和传承。但是,在当今信息膨胀的社会即后工业社会,流行、摇滚音乐早已充斥着我们的媒体,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在全社会取得如此广泛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在于它自诞生伊始就摒弃了西方传统认识论哲学的音乐审美路向,即不以表现音乐自身结构的美为主导,而是注重音乐与听众的互动以及反映大众社会生活文化思潮涌动的音乐潮流,这就使得流行音乐更具有煽动性,赢得更多听众的共鸣。而要理解后工业社会的音乐文化,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后现代的知识型的教育,也就是人文化知识型的音乐教育。与此相对应的是,我们依旧按照19世纪工业化的标准来阐述传统音乐,统一化、标准化地呈现各个时代的作品。千篇一律的作者生平,墨守成规的风格介绍,使得一部一部原本生动的作品脸谱化,僵硬化。甚至,再谈到浪漫主义音乐,如贝多芬第五交响乐,不外乎就是“命运在敲门”,“命运动机”,却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以及贝多芬本人在那个年代的履历和思想,他的音乐作为资本主义兴起时的文化精神是什么。没有这些人文知识型的理解,便使得音乐完完全全停留在了谱面上,这不仅完全丧失了音乐作为文化存在的本质,其理解恐怕也与作曲家创作的本意背道而驰。

三、结语

今天的艺术院校或音乐院校的课程基本属于现代知识型的类型,主要是音乐技能学习。人类学、社会学、音乐人类学、哲学、宗教学、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等等人文知识并没有进入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这是否意味着当代音乐人才的培养方面在知识型方面有很大的欠缺?当代音乐教育知识体系是否应该考虑后现代人文知识型的介入?

参考文献

[1]管建华.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玉江.论知识转型视野中的音乐教育[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02).

[3]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卞尚文(1990-),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音乐课程知识型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策略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型企业创新激励体系研究
浅谈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
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特征与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