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京剧武生流派的研究

2016-02-05张金哲

山西青年 2016年15期
关键词:武生行当流派

张金哲

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关于京剧武生流派的研究

张金哲

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11

武生是京剧剧目的重要行当之一,相对于其他行当,其表演独具观赏性、趣味性,也因此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产生了许多的武生艺术派别和著名艺术家。文章对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流派的表演特点进行了阐述。

京剧;武生;表演;流派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中,武生作为京剧重要的行当之一,由于其表演艺术独特性较强,为广大观众所喜欢。而在京剧产生初期,是没有武生专行的,只有小生这种类似武生的角色。后来随着剧目内容的丰富和表演艺术的不断发展,在小生这一类型人物中开始分化出一种比较粗犷、雄壮类型的人物行当,这就是武生。随着京剧的不断发展,武生这一行当也逐渐分化出许多流派且具有各自独特的表演特点。

一、京剧武生不同行当表演特点

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完善的主要标志就是武生行当的出现,而武生行当又可分为两种——“短打武生”与“长靠武生”[1],并且这两种武生行当在表演方式上各具特点。

(一)短打武生表演特点

短打武生在穿着上的风格是上衣以短小为主,鞋子多为薄底靴,塑造出一种干净潇洒、简明利落的形象,这有利于其实现“冲、帅、美”三种表演特色的要求。所谓“冲”就是指武打动作幅度较大,能够充分展现激烈的打斗场面给观众;其次,“帅”是指舞台上的武打动作并不是真正的打斗,而是要营造出类似舞蹈的美感,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获得审美上的愉悦;最后,“美”的含义解释为扮演短打武生的演员需要是外形俊美的年轻男性,但又不仅仅是外形上的要求,“美”还体现在演员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拿捏上。

(二)长靠武生表演特点

相对于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的衣着特征是长靠与厚底靴的搭配形式。长靠武生还有“墩子武生”、“大武生”的叫法,这主要是针对其架势与武打而言的,在表演过程中,人物的大气与庄重充溢舞台,由此得名。也正因如此,长靠武生的经典性剧目多数具有大规模的打斗、战争场面的展现,而诸如英雄、将军之类的古代著名人物则常常是运用长靠武生来进行表现,比如姜维、赵云等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不同类型武生的表演形式不同,这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许多的艺术流派,不同流派具有不同的艺术创造特点也使得京剧武生行当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

二、京剧武生流派及各自表演特点

(一)俞派及其表演特点

俞派的创始人是清朝末年的俞菊生,他所处的时代,京剧在舞台表演上并未形成固定的程式,这就给艺人们的创作留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俞菊生擅长长靠、短打,由于学过武旦表演,他开创性地把专属于武旦的一些技能融入到武生表演中,丰富了武生的表演方式。不仅如此,他还尝试勾脸,且脸谱勾勒介于“生”、“净”之间,比较独特,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其神怪题材的武生表演作品中,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舞台人物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武生行当的戏路,并沿传至今[2]。此外,俞派武生表演还比较注重念白,要求演员声音洪亮,这大大增加了武生表演的舞台感染力。但另一方面对唱功的忽视则是俞派的美中不足之处。俞派传人中以杨小楼、尚和玉、俞振庭的成就最为显著,他们在继承俞派表演特点的同时,又对其有所发展和创新。

(二)黄派及其表演特点

天津人黄月山是黄派的创始人,他自幼学习表演梆子戏,在武生表演形式上,特别注重唱功,并且自编自演了很多唱、作并重的剧目,有《百凉楼》、《潞安州》、《莲花湖》等。黄派的唱腔醇厚动人,配合以繁复的表演,便形成了黄派特有的表演艺术特色,其塑造出来的人物如:吴桢、薛仁贵、陆登等,无不具有沉郁、豪迈的气质,形象鲜活、所传达出精神力量摄人心魄。也正是由于黄派对唱功的重视,其戏路也相对较广,不仅能够驾驭武戏、对于文戏的表演形式也是轻车熟路。

黄月山派的重要传人是出生于河北的李吉瑞,他八岁就开始在科班学戏。兼练文武两功,学艺六年后出科。光绪十四年,李吉瑞只身赴北京,投奔著名梆子花旦演员田际云,并通过其得以拜黄月山为师。李吉瑞演戏,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对于武戏里的唱念,也是精雕细琢。由于其嗓音宽厚,唱出的腔调音节慷慨铿锵。无论是文戏抑或武戏,他都格外注意工架的规范,表情动作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李吉瑞以独特的武功技巧、神情姿态,刻画的剧中人物生动逼真,特别感人。

(三)李派及其表演特点

李派创始人李春来出身科班,擅长表演短打戏,比如《白水滩》、《四杰村》等。由于其基本功深厚,即使是对一些技巧性要求较高的表演,李春来也能灵活自如地应对。

武生行当中的盖派是李派的一支分流,作为宗李派的武生表演家,盖叫天可谓是成绩卓著,八岁学艺出科之后在江苏、浙江一带就享有盛誉。他擅长从民间武术中汲取营养,充分结合多种多样武术门派的的优势,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武打表演技巧,并形成自己独立的一派——盖派。这一派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立体感较强,常常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境遇变化来刻画心理和动作神态,并通过武戏文唱这一特殊方式赋予短打表演从容不迫、干净利落的特色。除此之外,盖派还擅长对创作进行总结,并对当时武生演出使用的道具与服装提出创新性的建议,极大地丰富与完善了武生行当的表演形式。

三、结语

从京剧产生之初至今,京剧武生行当已经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众多京剧武生艺术家们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对前人的表演艺术,既有所借鉴,又有所取舍和创新,从而使得京剧武生流派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源源不断地衍化出一些新的分支流派。这些新流派,由于渊源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其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可谓是五彩纷呈,既互相融合又互相影响,既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也有共性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武生演员,进一步彰显了武生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京剧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华民族非凡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蕴含着中华儿女的率真性情,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在新的时代主题下,我们更应该努力传承和弘扬京剧。

[1]杨永辉.京剧武生艺术特点的分析与研究[J].才智,2013(30):257.

[2]周海明.试论京剧武生表演艺术[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9):36.

J821

A

1006-0049-(2016)15-0168-01

猜你喜欢

武生行当流派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武生跨书
“花衫”行当考辨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老行当》 海天堂构木偶表演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