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雅”在散文翻译中的应用
2016-02-05傅鸿
傅 鸿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信达雅”在散文翻译中的应用
傅鸿*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翻译的精髓之处,在译作中应遵循这三个基本原则才能使译作脱颖而出,更加地道自然。本文联系散文作品的翻译,将“信达雅”在译作中的三个角度,分别为细节处理,句子优化,修辞艺术进行分析,将翻译原则应用与实际中,最终作出地道的作品。
信达雅;细节处理;句子优化;修辞艺术
“信达雅”的三项翻译标准是由严复提出的,在翻译界广受关注与认可,在翻译实践中,“信”和“达”是“雅”起到基础和前提作用,其中“信”要求译者必须忠实于原文,不可望文生义。“达”则要求译者的译作通顺自然。译文与原文如连体婴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回味无穷的“雅”。首先,从“信”和“达”这两个方面来说,译者的翻译可以说不仅要忠实于原文,也得翻译得通顺流畅,自然通畅,译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顺利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就必须要在“雅”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在表达的艺术型和美学型方面技压群芳。下面从细节处理,优化句子,修辞艺术的三个角度审视散文翻译中的译文与原文的差距与联系。
一、从细节处理的角度审视译文
相对于修辞艺术而言,“对原文的细节处理上和句子优化方面译文能更多地表现“达”原则,进而使译文在原有直译的基础上更加合理,通顺,自然,流畅却没有“翻译腔”,我们应该努力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在美学上与翻译的标准相匹配;并且在“达”的基础上帮助译文更接近“雅”的要求。中国自古有俗语“细节决定一切”,这句话同样可以生动地应用与文学翻译中,细节的处理若能恰当地运用,就能体现出译者对于语言的把握。例如:“或许这真的就是千年等一回、除却巫山不是云了”通过适当的理解可以翻译为:“Maybe it’s a once in a lifetime feeling and you are never gonna find it again.” 通过细节处理,译文的句子明显具有明朗直接之感,尤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译文也因此独具活力,更好地透视出原文深刻的内涵。
二、从句子优化的角度审视译文
汉语思维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中国人表达习惯,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直接决定了表达的重点,这使得汉语的重点多数出现在句末;英语的表达习惯则正好相反,英语句子的重点往往是在句子开头就有直接的表达,开门见山。因此,在翻译时,调整语序就成个完成“达”的关键之处。句子得到优化才能使整个译文看起来没有翻译的痕迹,这也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例如:“因为有人以人为伴,也有人以书为伴,所以一般来说看一个人读什么书就能知晓其为人,如同看一个人的交往对象就能知晓其为人一样.”翻译时合理地调整语序:“A man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s he reads as well a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for there is a co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en.” 由此可见,这样的处理更为成功,翻译就是通过将句子优化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思维方式,成功的译作必须要遵守信达雅这三个方面的原则,缺一不可。
三、从修辞艺术的角度审视译文
与细节处理和句子优化相比,修辞艺术则更多更好地体现了译文的“雅”,“雅“能使译文在“达”的基础上,更优美,大方,深入,在意境、精神、语气、话风等较为抽象的方面使其更接近原文的意境和精神,注重修辞艺术就能使译文成为一种适合目标语读者的作品,这也是译文的再创造过程。修辞艺术有特殊的美感,能体现出译者的主体特征。在读书界有句名言:“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生的思想的精华,因为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其思想的境界。”原文运用比喻的修辞,在译文中也应运用暗喻的修辞手法,“A good book is often the best urn of a life enshrining the best that life could think out;for the world of a man’s life is,for the most part,but the world of his thoughts”,通过对译文修辞的再现,体现出了原文的特点和的美感。通过阅读原文能够感受到,作品即译文要想在文中表现出简练,自然的特点,非一般散文的铺陈记叙,就要在修辞上大下功夫,所以优质的译文也必须沿袭了这种风格,全篇语言精炼,优雅,和谐,通俗易懂,并且多使用简单的词汇及短句,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原文的简单之美。
四、结语
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是受各方面条件因素制约的,所以在进行翻译时应该作出适当合理的改动,不仅是在句式的选择上,还是在词语的运用与删减上,翻译过程中的信达雅三原则是始终不能置之不理的。当我们进行文学翻译中的散文翻译时,由于受到原文所有信息的制约,所以我们的译作不仅准确译出忠实于原文的译作,还要有理有据,不能因一味追求与原文的形式与内容的绝对统一而产生死译、硬译的现象,译者应要让散文译文的精神,态度准确地传递给读者,要求与原文高度一致,保留原滋原味。在进行散文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在译作语中表现出原文的精神与深入内涵,从而成功复制出原文的情态与意境。从某种程度上说,译者既是一个精通源语的“作者”,也是一个能够忠实于原文并且熟练驾驭目标语来重现译者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原文的“再生作者”。大部分翻译散文的译者,本身也能理解体会散文的精妙之处,并且能对散文的内容与情感提出独到的见解。由此才能真正做到将原文中深刻而富有影响力的词汇语言融于译文,融于翻译之中。通过信达雅的翻译技巧,译者才能够从中了解翻译精髓,从而地道地进行翻译。
[1]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孙致礼.翻译:理论与实践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3]王寿兰.当代文学翻译百家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傅鸿,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生。
H315.9;I046
A
1006-0049-(2016)15-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