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分析
2016-02-05赵丽楠
赵丽楠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顺应论视角下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分析
赵丽楠*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是世界上一次著名的演讲。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选择语境顺应中的交际语境顺应对“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中文译版进行分析。分别从该翻译中对心智世界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以及物理世界的顺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顺应论;“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翻译;交际语境
语言顺应理论由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提出。他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人们做出语言选择的必然结果。维索尔伦提出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角度来描写和解释语言的选择情况,分别是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动态顺应,以及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性。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语言语境即上下文。交际语境包括语言使用者,即发话人与释话人、心智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因素。
政治演讲在语言学领域及翻译领域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要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广为流传的中文译版进行分析,从交际语境的顺应的角度,对翻译中顺应技巧进行分析。
一、交际语境顺应在翻译中的应用
翻译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际语境顺应的过程就是发话人和释话人从心智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三个方面不断进行选择顺应的过程。
从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就是一个对原文的语境和语言结构作出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要将心智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进行综合考虑,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才能使翻译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交际语境顺应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翻译中的应用
(一)心智世界顺应的翻译
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最成功之处就在于作为发话人的他的演讲深深地抓住了听众,即释话人的心理。翻译中不仅要把握马丁·路德·金的心智世界,还要考虑中国读者的理解程度,这样翻译才能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
在对“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翻译中,有多处体现了对心智世界的顺应。例如:在“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中,译者将原意为“憔悴、枯萎”的“languished”译为“萎缩”,生动地描绘还原出了当时黑人“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的情境,此外,译者将“his own land”译为“故土家园”,“流亡者”与“故土家园”进行搭配,更加深刻地表述了黑人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译文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演讲词中所描绘的当时黑人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
(二)社交世界顺应的翻译
社交世界指的是影响交际者言语行为规范的社会规范和文化准则。在翻译活动中,译者要顺应原文所描写的社交世界,即语言的文学、历史、宗教信仰等因素。
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翻译中,也有对社交世界的顺应的体现。例如:在演讲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话,“…there is an invigorating autumn of freedom and equality.”马丁·路德·金想要表达的是希望一个自由平等的时期的到来。在中国的文化中,常用“春天”这样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代表一个好的时期,但是在这句话中,马丁·路德·金用的是“invigorating autumn”。“invigorating”原意是“爽快的,精力充沛的”,与“autumn”相连说明了与中国文化中提起“秋天”所联想到的“萧瑟”、“凋零”、“收获”等不同。译者将此句译为“…自由和平等的朗朗秋日”,“朗朗”用来形容十分明亮。因此,“朗朗秋日”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既还原了原文,又顺应了文化。
(三)物理世界顺应的翻译
物理世界是一种具体化的语境,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的指示关系。在翻译中,由于所翻译资料的非即时性,物理世界中的时间及空间要素时常发生变化。
对“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词翻译中对物理世界的顺应在许多处都得到了体现。例如:马丁·路德·金提到在当时演讲的时间点之前100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在提起“现在”时,马丁·路德·金用“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来照应之前所提到的“Five score years ago”。译者将“one hundred years later”没有直译成“一百年后”,而是“一百年后的今天”。加上了“今天”二字之后,顺应了物理时间。除了对时间关系进行顺应,对空间的顺应也在译文中有所呈现。“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译者译为“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此处对空间关系的顺应使读者对原文的理解更加清晰明确。
三、结论
本文通过以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结合顺应论的四个研究角度中的语境关系顺应,对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翻译中的交际语境顺应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交际语境顺应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对“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翻译中对心智世界、社交世界、以及物理世界的顺应之处进行了整理分析。“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不仅因为它自身的感染力在中国广为流传,与译者的翻译也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研究的重点就在于揭示该翻译中对交际语境顺应的成功之处。
[1]Verschueren Jef.(2000).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肖婷.电视访谈节目的语境顺应研究——以《鲁豫有约》为例.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3).
赵丽楠(1993-),女,汉族,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5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H315.9
A
1006-0049-(2016)15-0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