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角子宫积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
2016-02-05丁芳
丁 芳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妇产科(宜昌,443000)
残角子宫积血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误诊1例
丁 芳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妇产科(宜昌,443000)
1 病例报告
某女,24岁,未婚,无性生活,因“渐进性痛经9年,加重1年”,于2014年 5月5日就诊于本院。初潮年龄 13岁,月经规律,5~7/28~30d,月经量正常,月经来潮2年后无诱因出现经期下腹部胀痛,右侧明显,痛甚时向肛门及会阴放射。月经量中等,月经后胀痛逐渐缓解。近1年来经期下腹痛逐渐加重,服止痛药仍不能完全缓解,日常生活及劳动受限,月经后仍感下腹隐痛。入院后肛查:外阴未婚未产型 ;宫颈大小正常,子宫前位且大小正常,压痛;盆腔右侧扪及一直径约20cm囊性包块,可推动,与子宫界限不清,压痛明显,左侧附件未及异常。彩超检查:子宫前位,大小6.5cm×4.5cm×3.0cm,内膜厚0.7cm,子宫右方探及20cm×16cm混合性回声,包膜完整,壁厚,内见絮状稍强回声;左侧卵巢大小3.7cm×2.9cm ,提示盆腔占位;右侧卵巢包块性质待查,双肾、双侧输尿管及膀胱未探及异常。2014年5月6日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大小5.0cm×4.0cm×3.5cm,子宫右侧见一20cm×16cm囊性包块,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右侧输卵管及右侧卵巢结构不清,左侧输卵管及左侧卵巢未见异常。术中诊断:右侧卵巢肿瘤,穿刺包块吸出暗红色陈旧性血液约2000ml,行右侧附件包块切除术,剖视标本见囊壁极度扩张,壁薄,见分隔,部分内壁毛糙,未见实性及腐烂组织,右侧输卵管包裹于其中,迂曲扩张积血,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为良性。术后病理检查:①右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②残角子宫宫腔积血;③右侧输卵管积血。术后诊断:①右侧卵巢巧克力囊肿;②右侧残角子宫并宫腔积血;③右侧输卵管积血;④左侧单角子宫。
2 讨论
残角子宫是一侧副中肾管发育正常,另一侧副中肾管中下段发育不全所致。残角子宫常伴同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缺如[1]。残角子宫分为3型:I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且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相通;II型残角子宫,有宫腔且与发育侧单角子宫腔不相通,仅有一纤维带相通或中间有极细小的管相通;Ⅲ型残角子宫,无宫腔,为实体始基子宫,以纤维束与发育侧子宫相连。残角子宫内膜可无功能或有功能,有功能型内膜出现周期性月经改变,本例属于Ⅱ型,有功能内膜。患者月经初潮2年内无特殊不适,可能月经量不多并逐渐被吸收,故无明显症状。随着宫腔内经血的增多,压力增大,经血被逐渐压向输卵管,甚至逆流,种植于卵巢,卵巢出现内膜异位囊肿,长期的经血倒流导致输卵管卵巢粘连,输卵管及宫腔积血排出困难,输卵管扩张积血,残角子宫随着压力变化逐渐增大,形成一巨大包块,患者症状加重。
本例误诊原因分析:患者有渐进性痛经史,肛查右侧附件包块,彩超提示右侧卵巢包块,术中因残角子宫极度扩张,壁薄,与右侧卵巢囊肿分界不清,误诊为右侧卵巢肿瘤,术后病检证实为残角子宫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残角子宫术前误诊率很高,常误诊成卵巢肿瘤、双子宫、双角子宫、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等[2]。分析其原因:①其发病率低,大部分医师对该病比较陌生;②典型渐进性痛经首先被考虑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而忽视残角子宫;③其外观类似双子宫、双角子宫等,且残角子宫过度扩张与附件包块致密粘连,术中亦难以分辨。本例误诊原因为宫腔大量积血,子宫肌壁菲薄,肉眼无法辨认肌性组织,且与卵巢子宫内膜囊肿融为一体,形成一巨大包块,术中误诊为卵巢肿瘤,最终依据病理检查才得以确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年轻、不孕,有明显痛经症状的患者,彩超提示盆腔占位,术前尽量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了解宫腔及输卵管走形,部分病例合并有患侧肾发育异常或肾缺如,常规泌尿道彩超检查若发现异常,应高度警惕该病。若发现为有内膜功能的残角子宫,可行经腹或经腹腔镜残角子宫及患侧输卵管切除术,以避免残角子宫或输卵管妊娠,导致破裂危及生命,以及长期宫腔积血、经血逆流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发生严重痛经及不孕。
[1] 何海燕.右侧残角子宫合并子宫输卵管积血及右肾缺如1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4):234.
[2] 刘荣花.残角子宫宫腔积血误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1例[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3,22(10):848.
[责任编辑:张 璐]
2016-01-11
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