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2016-02-05王雅民

法制博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结构女性

王雅民

黑龙江省广源律师事务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王雅民

黑龙江省广源律师事务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女性犯罪的问题近些年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女性犯罪率的逐年递增,其上升速度甚至超过了男性犯罪,这一重大的比例变化,不禁发人深思。由于女性在生养和教育后代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女性的状况如何与国家的建设及其发展有着直接必然的联系,因此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探究女性犯罪的原因势在必行。本文把社会结构大致分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个人家庭等社会方面探讨女性犯罪的根本原因,只有对女性犯罪原因有了明确的社会认识,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有效遏制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办法,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女性犯罪;社会原因;社会结构

近些年,很多以女性犯罪为素材的电视剧频频出现在银幕上,印象最深的是名为《红蜘蛛》的一部以阐述女性犯罪为主题的电视剧。的确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比例在不断的上升,导致女性犯罪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近年随着改革开放,女性纷纷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广泛参与社会角色。但主要犯罪诱因多来自于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所谓的社会结构包括社会经济政治供需结构、社员政府间城乡间结构及文化结构等,而这些社会结构往往体现在各各社会因素中对犯罪原因发挥着作用。将大致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家庭个人等因素对女性犯罪原因予以阐述。

一、从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一)社会政治体制角度引发的犯罪原因

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自身的经济基础决定,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富人尊贵奢华、穷人举步维艰的现象,这正是社会收入分配机制不公造成的。特别是针对女性,在社会上处于较弱的地位,在收入上的大部分没有比男性高,再加上生活家庭的压力来源,使生活上也出现两极分化,这就很容易使低收入人群产生严重的心理失衡。尽管国家在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住房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现实生活中,贫富两极分化的态势并未有效遏制,社会低收入人群的心理落差并未有效弥补,贫富两端的观念冲突和行为差异无法有效去除,长期以来积累的对富人的仇视和对社会的不满就很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得到宣泄和释放,从而获得情绪解放和心理满足。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发生在穷人对富人之间,男性和女性中间也时常发生,作为社会较弱群体的女性,其犯罪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以此引发其对整个社会的情绪不满和心理压抑,他们将反过来把这种不满和压抑报复性投向社会。[1]

(二)社会经济角度引发的犯罪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增强,因而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女性慢慢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女性逐步从传统家庭主妇的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积极参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但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褪去传统女性家庭观念和铸就现代女性的同时,也带给她们新的不适应。在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中,引起的不可避免的冲突或失调成为了女性犯罪的社会根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刺激,物欲的引诱,导致人们对金钱的过度崇拜。在过去的中国社会,女性一直都处于从属地位,进入了21世纪,由于男性、女性的自身本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大不相同,分工不同,而社会却以对男性的要求来对待女性,要她们能发挥理想的作用。但是,往往在现在社会中,往往提供给女性的机会远远不如男性,例如,企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大多时候都表明不招收女性,而且很少有女性在工作单位的高层群体中工作,待遇也远远不如男性,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为了生存,为了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女性不得不付出比男性超过一倍的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一些女性在努力未果的情况下,产生焦灼的情绪,就会出现一些行动上、思维上的偏激,情绪失控,踏上了犯罪的道路。或者在贪图享乐等心理的支配下,插入别人的家庭,破坏别人的家庭,诈骗钱财、卖淫、贩毒,最终走上一条违法犯罪的不归路。

二、从社会家庭个人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一)形成女性引起犯罪的性格特点

长时间的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性格特征分析角度,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情感、注重情绪,多处愿从情感中表达,因此往往也会发生脆弱、不稳定等现象。情感对女性在行为的选择、动力、控制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不仅如此,还表现出“易感性”特点,即容易外界或别人情绪的渲染而对自己的情感产生作用。女性多数情况下犯罪,多数处于从犯、共犯行列,多数是由于感情上的问题加入到诈骗,贩毒等违法犯罪团伙中。由于比较注重情感,往往在事情败露以后,容易犯包庇、窝藏罪。女性在情绪上很容易受

到刺激,加上女性生理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女性犯罪的发生与女性独特的心理特征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如日本学者松本良枝指出,女性的所具有的欺骗性和虚荣心同时女性具有很强依附心理,缺乏足够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多女性就是因为轻信他人,受他人蒙骗,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3]

(二)形成女性引起犯罪的家庭特点

以往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社会婚姻信念慢慢只能作为遥不可及的神话,社会在变化,经济在发展,矛盾也随之剧增,离婚率在近几年的数据显示中,呈递增状态。女性特别看重家庭对自己的归属感,如果家庭不温暖,极易对女性产生很不好的影响。据统计,全国范围内每100对夫妻结婚的同时,就另外有10对左右的夫妻办理离婚手续。[4]特别是在特大城市中,离婚率始终处于日益递增的状态,离婚,女性必然是受到伤害较大的一方,并且对于离异家庭的子女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分析表明,大多数卖淫妇女从小生活在没有父母亲,或父母酗酒,或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家庭温暖感严重缺失。长期生活在争吵的氛围下,她们学会抽烟、酗酒、打架。而酗酒、吸毒又是妇女卖淫的助长剂。有些女性从小离家出走,流浪和乞讨的现象有增无减。这些都是导致女性走向犯罪的不可缺少因素。

男尊女卑的思想依然出现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男女地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难以改变,这也是出现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女性走上犯罪之路,特别是暴力等犯罪,家庭暴力是诱发的根源。传统的固化思想,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让很多女性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失父母所带来的亲情,扭曲的人格因此得以产生,还有一些不能自立的女性,他们往往依靠男性生活,在家中地位低下,常常受到家庭成员的虐待,但由于受到封建传统伦理观念的束缚,忍气吞声是她们的经常做法,当忍耐达到一定程度,超出身体和心理上的一定范围时,这些女性就会走上疯狂报复的犯罪道路,异常的家庭结构:其一表现在非婚家庭中,非婚家庭包括未婚同居外遇同居等畸形家庭结构,包二奶等婚外情所组成的异常家庭结构则具有更大的不稳定和危害性这种家庭即对合法家庭一方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本身家庭结构也极其松散,合法妻子和情人之间发生的矛盾突出极易产生犯罪行为,其次,主要产生在离异家庭中,未成年子女和女性的受伤害程度多于男性,部分女性在家庭破裂后,身心受到沉重打击,容易对男性产生偏激的心理,因此产生打击报复的心理,走上不可回头的犯罪之路。

三、结论

社会往往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而法律的制定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以社会为基础的,犯罪原因亦是如此,我们在分析某一犯罪的构成原因时,要紧密的与社会因素相联系,将社会学因素与犯罪学因素有机统一,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好的寻求根本原因,找到解决与预防的途径。女性的犯罪具有很深的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说,女性犯罪多是社会环境因素的产物,与人与人之间社会化与社会结构都是紧密联系的。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犯罪概率也是不同的,只有社会给与女性更多的重视与关注,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去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才能真正的找到女性犯罪的规律,特点,走向与趋势,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预防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潘仕.女性犯罪初探[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2]赖修桂.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3).

[3]孙晶.我国女性犯罪原因的社会学研究综述[J].南都学坛,2007(4).

[4]王海燕.浅析女性犯罪形成的社会历史因素[J].政法学刊,2001(12):40-41.

作者简介:王雅民(1957-),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学历,黑龙江省广源律师事务所,副高职称(律师)。

中图分类号:D9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4-0105-02

猜你喜欢

社会结构女性
比较的视野:反思功能主义传播观的三个预设
乡村基层民主建设面临哪些难题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镜鉴与反思: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及其困境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