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思考*
2016-02-05冯丹枫
冯丹枫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大连 116600
*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DJ2015-B073)”。
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思考*
冯丹枫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本文系“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DJ2015-B073)”。
摘要:社会责任感即每个人在心理上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每个独立的个体不足以构成整个社会,社会也不可能脱离了个体而存在。社会责任感对于当代大学生党员来说不仅是一种道德情感,更是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为什么缺少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思考
一、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
如今,社会上仍存在着一些负面消息,有些社会人群认为中国共产党不好,便四处宣扬,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立场不坚定,怀疑自己身为党员的价值,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入党;也有一些大学生仅是因为家庭、工作需要才努力成为党员,因此他们没有甚至不愿意履行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党员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随着西方文化输入与传播,在带来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一些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念在中国社会上泛滥,大学生党员在新鲜事物的诱导下,崇尚个人主义及金钱主义,这些外来文化思想也成为危及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毒瘤。
(二)家庭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党员多为独生子女,父辈母辈的溺爱娇宠使他们意志力薄弱,独立自主能力较差,享乐精神严重。有些学生党员缺乏奉献精神,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别人为我付出,而不是考虑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还有一些学生党员缺少独立自主精神,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懂得如何解决,也不懂得寻求帮助,而且对于他人的指正和批评不予以理睬,继续我行我素,甚者以一种“你凭什么管我”、“我怎么不对”的心态与他人理论争辩。这些思想和行为均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形成。
二、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党员责任感缺失的问题迫在眉睫,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青年有生力量,迫切需要重视对其责任担当的教育,这样才能担负起中国共产党前途与命运的重托,保持党作为执政党的持久的生命力[1],需要通过加强教育、营造良好环境、家庭教育等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提供必须的外围环境。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发挥社会环境的外在作用[2],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要营造良好的教育和制度环境,要给予学生党员丰富健康的优质精神食粮。相关政府和机构应该明确并引领社会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对于违背社会责任的行为方式应加大力度监督和批评,形成一种有效的舆论力量和道德机制。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社会生活的透明度,将积极向上的情志精神、行为事迹广泛的推广出去。然而网络也是把双刃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对于一些不良非法信息的传播应加以制止,时刻提醒自己和他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勿盲目相信,要通过自己正确的判断来看问题。
(二)加强高校的培养教育
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高校的培养教育对于大学生党员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起到主导作用。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让大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高校还可以开展榜样力量等活动,在校园中发现社会责任感意识较强的同学,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并向其他同学推广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心得。针对社会责任感意识较薄弱的学生,高校还可以采取专门的交流指导,因材施教,掌握学生更准确的想法,并予以正确的指引,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切实有效的党员活动,增强大学生党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以此来培养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奉献精神。
(三)注重家庭教育的熏陶
培养大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而这长期工程的基石则来自于家庭。就家庭而言,家庭的氛围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责任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需要通过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责任观来影响子女,要在责任意识方面为子女树立榜样,要从自身做起,通过自身行为让子女了解到什么是奉献、什么是责任。与此同时,家庭教育也应和高校教育相辅相成,家庭教育可作为高校教育的延伸和扩展。
(四)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不仅有助于确定正确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而且会产生奋发进取的动力,激发内在的潜能[3]。大学生党员提高自我认识水平,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主动接受积极先进的思想观念,对待自身的不足之处要虚心学习,改掉个人的陋习,谨言慎行。其次应自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提高党性修养,关心时事,按照党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考文献]
[1]李庆华,黄林萱.大学生党员责任担当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1):106.
[2]付昌义,段然堂.基亏社会责任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员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8:29.
[3]许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9:15.
作者简介:冯丹枫,法学硕士,辽宁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学生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4-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