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穴奇案”中被告人的辩护词之设计

2016-02-05

法制博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契约精神正义

曾 伟 李 华

1.修文县人民法院,贵州 修文 550200;

2.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法院,贵州 安顺 561000



“洞穴奇案”中被告人的辩护词之设计

曾伟1李华2

1.修文县人民法院,贵州修文550200;

2.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法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洞穴奇案”中所有的观点,都是人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站在法律甚至更高的层面上去提出的,不管理论多么精深,多么让人信服,都是一种身外的言论,并不是从心底的呐喊。很多人的观点都会考虑到如何彰显正义,如何维持秩序,可没有人会想到作为被告人此时多么的想为自己的生命作最后的抗争,本文从被告人的视角出发提出辩护,其对自己的辩护理应得到法律的尊重和重视。

关键词:洞穴奇案;正义;契约精神

一、“洞穴奇案”的概况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L.L.富勒提出了一个虚拟的人吃人案例:4299年5月,五名洞穴探险人不幸遇到塌方,受困山洞等待救援。十多日后,他们通过携带的无线电与外界取得联络,得知尚需数日才能获救,水尽粮绝为了生存,大家约定通过投骰子吃掉一人,以此救活其余四人。威特莫尔是这一方案的提议人,不过投骰子前他又收回了提议,其它四人却执意坚持,结果威特莫尔被选中。在受困的第32天,剩下四人被救,随后他们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而根据《刑法典》规定:“任何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人都必须被判处死刑。”①

富勒和美国叶尔汉姆学院哲学系教授彼得·萨伯针对本案共虚构了十四位大法官的法律判决书,引得法学界人士纷纷就此案发表了自己的第十五个观点,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至今无统一定论,洞穴奇案现在仍然是法学界激烈讨论的一个神奇案例,吸引着无数法律人士及法律爱好者去探讨其中的法律、道德、哲学等问题,探寻它所蕴含的法律精神。相信每个读过洞穴奇案的人心里都有一份判决书,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把正义的尺子,都会想用这把尺子给这个神奇的案例一份相对公正的判决,但是每个人对于公正的理解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公正,何来公正的判决。

二、被告人的辩护词

我们的确有罪,但是罪不至死,在生死存留之际,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做最后的争取。我们相信法律的目的不是惩罚人,而是引导人,我们追求的公平正义并不是以命抵命,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我们心中崇高的法律信念。

(一)生存是我们的人权,法律不能强人所难

我们受到生存的严重威胁,只要有活下去的机会,大家都愿意去尝试,威特莫尔也是这样想的,当时我们五个都已经达到身体的极限,只要有活下去的希望,哪怕是很残忍,也能接受。当一个人面临死亡威胁时,脑子里只有生存的念头,很难去想着脱困以后的后果,当时想着能多活一分是一分,多活一秒是一秒,如果被选的是我,我也不会怨恨别人。

威特莫尔的提议激起了我们的求生意志,给了大家一丝希望,大家经过公平商议后决定将命运交给上帝。通过杀掉同伙维持其他人的生命是当时那种环境下我们唯一的办法,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接受的。我们把命交出来,如果没被选中,就相当于捡回一条命,那将会是一种恩惠,可以再多活一段时间,如果不幸选中,也能接受,因为如果没有这个办法,将同样是死亡的结果。

(二)生死契约应更具有契约精神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关于正义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契约思想,可见古代思想家对契约精神的重视。威特莫尔在决定投骰子前撤回了他的同意,这是一种背叛,对我们来说,我们当时都是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方式,并心甘情愿的接受后果,我们虔诚的彼此相信,不管会是谁,都会心存感激,毫无怨言,毕竟每个人的死亡与生存的机率是相同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到对方手中,这是对彼此的一种信任,一种生死契约,我们并没有强迫威特莫尔,我们只是履行了我们的生死契约,更何况大家死亡的机率是等同的。对于最终威特莫尔被选中,这只是一个数学概率问题,并不是我们有预谋的杀死了他。

(三)我们心存感激,我们将一生赎罪

威特莫尔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患难之交,至今我们对他仍心存感激,是他想出了获救的办法,是他给了我们每个人生存的机会,是他让我们享受到生命的可贵,因为感激,我们也憎恨自己亲手杀死自己的朋友,将他的肉一块块割下来,放到嘴里吃掉,这将永远是我们的噩梦,我们的罪恶,我想即使我们活了下来,我们也会在罪恶中度过,这将是比判处我们刑罚更加残酷的惩罚。这是一生的罪,今后我们都会在赎罪中度过。

我相信我的朋友在撤回同意前想法也和我们一样,只要有生存的希望都愿意去争取,去尝试,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出这个办法,我并不是想为自己开脱罪名,我们吃掉了朋友,我们一生都是罪人,但是,我们都想活下去,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及家人,也是为了威特莫尔,在威特莫尔提出吃人办法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可能就是那个被吃掉的人,但是我们都同意了,就算是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愿意,我们当时约好,不管那个被吃掉的人是谁,我们都会照顾他的亲人。威特莫尔已经死了,他一定希望我们替他把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履行完,而不是我们也要因为他而死去,这样他的死也就没任何意义了。

三、结语

我们有罪,但罪不至死,只有经历过生死才懂得生命的意义,我们现在生存的意志很强,我们会为了来之不易的生命争取,即使背负一生的罪名,我们也要活下去,为了威特莫尔,为了自己,为了生命,也为了公正,法律是为了彰显正义,它明白我们不是大恶之人,我们相信法律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判决。

[注释]

①[美]彼得·萨伯著,陈福勇,张世泰译.洞穴奇案[Z].新知文库,2012.4.

作者简介:曾伟(1987-),男,贵州毕节人,修文县人民法院;李华(1988-),男,贵州关岭人,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0-0156-01

猜你喜欢

契约精神正义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大学生契约精神如何培养
我的“正义”女神
当代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研究
融通古今中外智慧,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