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金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2016-02-05

山西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诱因风险问题

陶 旭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移动金融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陶旭*

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摘要: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到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等移动金融服务,移动互联网终端客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将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本文置于移动金融的大背景下,挖掘移动金融存在的问题及主要风险,再从内部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两角度分析移动金融问题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移动金融;问题;风险;诱因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金融服务移载移动网络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大趋势,移动网络和金融服务的双剑合璧将成为金融、互联网和通信新的经济增长点。相比于传统金融模式,移动金融具有风险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且交叉感染性强等弱点。商业银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这使得风险缓冲时间大大缩短,给予发现纠正处理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一旦关键风险点被触发,以点带面,就会发生全局性影响,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且,移动金融产业链上各方的关联性越发紧密,某一环节风险暴露或是出现安全漏洞,将会殃及链上的其他实体及承载的业务。

如果潜在的风险与安全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移动金融的发展会到达瓶颈阶段。一个到处充斥着风险的市场是不会得消费者青睐的。

二、移动金融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机构主导地位受到影响

传统金融模式受到移动金融的冲击,作为传统金融模式下的大佬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也受到了影响。在移动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公司抢占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超过金融机构占据榜首。在融资方面,微博、贷帮网等新型网络信贷渠道将分流一部分银行存款资金,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令银行不再是资金的唯一去处。

传统金融价值链被打破,价值链中的盈利环节被转移给移动金融市场的其他机构,目前金融机构发展仍未能跟上电子商务创新的步伐,有一部分客户被拉到其他平台,利益被分割,主导地位受到了影响。

(二)农村和边远地区移动金融覆盖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农村和边远地区设置物理网点远少于城市,这些地区金融的发达程度远低于城市水平,人们接触金融服务的机会很少,对于金融、理财、移动支付等的概念知之甚少,对移动金融服务的优越性更是不了解,没有使用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而且农村人口和农民工群体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新型金融模式服务认可和接受较慢,因而对于这类人群,普及金融教育和金融服务极为有必要。

(三)移动网络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为移动金融提供技术支持,其作为一个新金融平台,对网络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强调保护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目前,移动互联网存有较大的安全漏洞,智能终端的普及,设备的安全和网络的安全面临着重大考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网络安全威胁,包括非法接入网络,篡改、删除或破坏数据,甚至将客户信息公布于众;采用嗅探工具、系统漏洞等方式攻击网络,使用各种手段制作数据包造成网络负荷过重。

2、终端安全威胁,目前移动终端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内存和芯片处理能力逐渐增强,终端也有其操作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如通过操作系统修改终端中的存储信息,甚至恶意破坏。

3、业务安全威胁,包括非法访问业务、拒绝服务攻击、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的泄露等问题。

(四)移动金融法律保障问题

没有规则不成方圆,任何一个行业迅速崛起和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法律规范。由于移动金融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没有成体系的法律保障措施,移动金融面临着不少法律问题。

1、金融信息易被窃取,金融行业存有的信息都是客户真实的重要信息,所有的金融信息都是一个真实的产品,窃取金融信息就如同窃取资产一样。

2、手机病毒植入的潜在威胁。

3、移动网络易受干扰和攻击,可能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金融交易出现财产损失,另外恶意地外挂程序试图破坏系统。

4、假网站,如钓鱼网站进行的欺诈活动。

5、移动设备随身携带容易丢失,须建立快速认证体系。

6、交易双方可能出现信誉问题,造成交易抵赖,违规操作,因而必须从技术、法律、管理等方面对该种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理。

三、移动金融的主要风险

移动金融产业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风险。各服务机构在提升客户体验,提高业务办理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注意风险,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

(一)业务风险

业务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

1、信用风险。移动金融满足小微企业与零售客户对快速融资的需求,但是这些小型客户的信誉存在不确定风险,容易发生违约。

2、欺诈风险。移动金融涉及移动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安全工具厂商、软件厂商、金融支付机构等,任何一方出现安全短板都会导致整体的欺诈风险。

3、操作风险。移动金融模式里有更多的小额客户参与其中,客户交易小额而且频繁,使得欺诈交易难以识别;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移动设备硬件软件发生故障,通信网络遭到袭击等。

4、声誉风险。用户体验为重,用户评价大于广告等宣传,当用户集体给差评,该项移动金融产品可能折翅,移动金融服务的提供商声誉风险控制困难。

5、流动性风险。移动金融让小额转账、取款更频繁,货币市场基金等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个人客户存款对价格、利率的敏感性更高,操作也更便捷。各类提供移动金融服务的机构的资金越发不稳定,流动性风险突出。

(二)操作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技术安全性风险和技术选择性风险。

1、技术安全性风险。移动终端存有客户大量私密信息,这些私密信息都是真实有价值的,都是重要的金融数据。由于网络安全等问题的存在,金融信息易被窃取,手机病毒对信息有潜在威胁。

2、技术选择性风险。移动金融发展迅猛,各参与机构纷纷试手,为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商机,外购技术及产品,使得系统在维护性和兼容性等方面充斥风险。

四、移动金融风险产生的诱因

移动金融服务风险产生有其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影响。内部因素是指移动金融服务本身使用的技术和系统设置的服务流程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各机构管理不善等。外部环境影响是指移动金融所处的大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技术环境、竞争环境、监管环境等。

(一)内部因素

从移动金融自身来说,其风险产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移动金融服务引入各式信息技术。为迎合市场产生的信息技术有些没有统一的标准,在不同系统中存在难以兼容,可维护性差等问题,或是外购的技术本身就已携带病毒,这为风险的产生埋下了定时炸弹。

2、各移动金融服务提供商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防范意识不强,导致对风险的预见力不足,未做好事前风险防范、事中持续监控等措施,风险出现时易出现手忙脚乱的状况。

3、机构管理层在制定策略时决策失误。例如决策采用的技术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规定,金融产品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上岗人员是否具备相应风险控制的素质,选用的技术外包的技术服务是否符合移动金融发展的要求等。

4、机构员工执行风险防控手段不到位。比如,银行职员对客户的指引出现错误时,未按照银行要求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易产生风险隐患。当风险出现时,职员又没有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将会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5、机构内部人员监守自盗。(1)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不少,但是执行力缺乏,有些内控制度纯属摆设,防案效果未得充分发挥;(2)在业务与案防上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有重业务轻教育倾向,对员工职业道德和思想教育不够,员工整体素质不高;(3)内部相互监督流于形式,给监守自盗留下了口子;(4)用人不当,对关键岗位监督不够,使心术不正的人混入行业队伍。

(二)外部环境因素

移动金融风险的产生与其所处的大环境分不开,其主要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竞争环境等。同时,用户的操作失误也会导致移动金融风险的出现。

1、市场不确定性。作为行为人,我们无法预测市场表现,事先不能确定决策的结果。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决策都有面临失误的风险。在移动金融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市场不确定性是其风险最主要的来源。

2、监管存在难点。移动金融是一个新型服务模式,对其监管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目前仍存在几方面难点:保障移动金融业务有效开展的法律框架没有完整建立,使得监管无法可依;当前的监管体制不适应移动金融业务的发展,还不能监管到移动通信技术层面的活动;监管人才对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了解不够深入,难以满足移动金融风险监管的要求。

3、不恰当竞争。移动金融涉及的并不是一个单一行业,而是由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通信设备厂商等多种行业组成的复杂产业链。随着参与者的增多,移动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仅限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的格局,出现了多行业竞争的趋势,竞争局面更加复杂,竞争形态与竞争手段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极易引起多行业的不当竞争而导致外部环境改变诱发风险。

4、法律不完善。移动金融行业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期阶段,各类法律体系仍未完善。目前未有专门的法律针对移动金融纠纷,这使得各相关机构遇到纠纷矛盾时找不到对应的解决方法从而面临法律问题。

5、客户操作失误。客户操作不当或是操作失误都会产生风险,导致重要的私密信息泄露。例如:客户在非安全的电子传输渠道中使用真实个人信息;客户泄露账户密码,被各种软件盗取其银行资金等。

*作者简介:陶旭(1993-),女,浙江台州人,上海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13-0083-02

猜你喜欢

诱因风险问题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以互联网不良信息为诱因的高职学生犯罪研究与防治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