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思想及其现实诠释
2016-02-04吴昊宇
吴昊宇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3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思想及其现实诠释
吴昊宇*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403
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现实诠释
人的需要问题既是一个哲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需要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维系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需的物质生产资料的需要,另一类是人们对认知道德审美情感信仰等精神生活的需要。前者不仅包括了人与动物相同的自然需要、本能需要,而且囊括了人之为人的社会性需要;后者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需要。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认识人的本质、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应该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思想: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现实性,物质需要是人类社会历史发生的原始动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确立了以“现实的人”为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出发点。“现实的人”意味着有血有肉、感受着外部世界、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生存的人。马克思看到,对历史进程起到实际作用的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方式: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既使人获得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也使人改造外部世界和改造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这过程中需要的内容从物质对象上升到交往关系,从生存层面扩大到发展层面,需要是人类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其次,人的需要具有历史性,它与生产方式相联结并推动社会历史发展。无论是人的需要的内容还是其满足方式,都不会永恒不变。需要与生产方式联结,一方面,两者的互动使社会生活横向拓展,社会关系愈发复杂。人们之间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物质联系,不断采取新的形式,进而表现为“历史”。另一方面,需要与生产方式都处于历史变化中。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需要从简单到多样。当既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要时,需要的匮乏便会激发人的主体性,改变已有的社会生产方式。
充分关注民生问题,满足人的现实需要。概括来讲,就是要以改善民生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要抓牢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让人民共享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改革成果。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潮中,产业工人的生存状态需要得到社会充分关注。众所周知,这个群体曾经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现在他们普遍存在着工资低、住房困难或住房条件简陋、劳保福利低等诸多现实需要问题。以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为例,尽管近几年来各地普遍提高了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但同企业高层收入、劳动生产率以及利润率相比,利益所得依旧很低,何况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是近几年来通货膨胀的集中反映,产业工人的现实需要和利益并未得到充分满足。产业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提高、现实需要的满足不仅能改善职工的生存现状,并且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保证了高效生产。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满足人的发展需要。首先,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为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今天的人类已经不用看大自然的“脸色”行事,但我们更应该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谋求“天人合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有企业,尤其是炼钢炼油这类的大型国企,不仅应该从根本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想法,更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保护自然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共存的境界。其次,就满足产业工人的发展需要,提出三点建议:1.加强产业工人之间的自学互助。一线产业工人普遍“依赖经验、缺乏创新”,要学习新知识并不断思考,积极营造“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淘汰”的氛围。2.变更企业用人思维。人人都是研发者,人人都是生产者,不刻意区分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在生产中研发创新,鼓励产业工人的小发明、小创造。3.建构社会培训体制。加强产学研联盟,邀请社会机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满足产业工人的发展需要,提高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
建立完善的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体制保障,“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印证了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下面以企业劳保福利制度为例,来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和社会如何实现人的利益满足与发展需要。首先在改革企业劳保福利制度前,应明确两点原则:其一,保证企业劳保福利资金来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二,企业劳保福利开支的合理性。1.劳保福利工作的范围应拓展,之前的劳保福利工作基本上局限于给予产业工人物质利益的享受,今后应把开发智力、企业培训、活跃工人精神文化生活和满足产业工人发展需要也相继纳入劳保福利工作领域。2.劳保福利工作应逐步走出家庭和企业,进入社会。劳保福利工作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它能统筹到的资金就越多,调动资金的能力就越大。由于实行劳保福利工作的社会化管理,管理者工作性质相对单纯,效率更高,成本更低。3.劳保福利工作的医疗制度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为真正需要看病的职工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和报销体制。另一方面,杜绝“无病求医”、“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乱象,可尝试采取医疗费部分包干到单位或个人的办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罚老、罚病、罚弱”,使全体产业工人的利益得到保障、现实需要得到满足。4.应社会发展、时代进步需要,每当物价调整和工资改革时,福利基金和退休基金不仅要专款专用,还要使退休产业工人和在职工人一样,随着生产水平、物价水平的提高相应地得到提高。
[1]张奎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全景展示[J].天津社会科学,2014(01).
[2]刘海亮.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3]张悦.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灌输”理论的重新解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吴昊宇(1988-),男,湖南岳阳人,研究生,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A811
A
1006-0049-(2016)17-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