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以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为例

2016-02-04文/郭

传媒 2016年4期
关键词:频道受众英语

文/郭 竞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现状与趋势
——以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为例

文/郭 竞

“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国家展示自身国际化程度、整体形象、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地位更是日趋显著。然而由于来自各个方面的原因,“中国自己的声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效果不甚理想。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日益向纵深发展,“跨文化传播”逐步常态化,电视英语节目也自然而然地获得了长足发展。随着中国上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获得与此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加强对外新闻传播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央视英语频道为例,力求寻找到能够提升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水平、把握其发展走向的更有效方法。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媒体所处的国际传播环境

国际政治环境。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矛盾造成的局部“热战”并未获得根本消除,尤其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各种政治偏见和政治误解更是根深蒂固。在研究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一问题时,西方国家总会有意无意地将中国置于意识形态上的敌对位置。而“网络时代”和“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媒体竞争首先来自于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层面。故而,中国的对外传播往往要一方面坚定自身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媒体的外交能力,从而形成有利于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新闻媒介对外传播面临着“媒介全球化”这一大环境的考验,后者主要体现为“跨国经营”“竞争激烈”“信息全球流动”三大特征,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全球化除了造成世界经济一体化之外,也造成了媒介的全球化。在这一格局中,综合国力和媒介发展水平成为关键。就目前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情况而言,虽然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对外传播机构的坚强经济后盾,但后者面临的挑战仍然远远大于机遇。

国际文化与传播环境。基于“全球性媒体”这一基础,全球传播应运而生,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将各国的时空距离加以缩短,所以不同的思想文化得以深度交流,使得各方面的意识和观念获得了动态的更新。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外传播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国内外的信息流通、信息公开等方面程度的提升,国际间信息传播竞争进一步激烈化使国际受众往往由于信息选择面的增大而对各类新闻报道的接受显得越来越挑剔。同时,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所带来的“信息霸权”“信息垄断”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于西方主流媒介早已制定好了对其有利的“游戏规则”,中国传媒界也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和抗争。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受众特点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联系的加强造成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接触和了解程度水涨船高。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不断参加国际事务,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正面角色,积极发挥着和平崛起的大国影响力。因此,中国声音、中国形象越来越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对外传播的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大。目前,对外传播的受众有着以下主要群体特征。

跨国和跨文化性。对外传播的受众分属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至于其诸多文化取向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虽然同一文化区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有着很多不同形式的联系,但受众却往往由于国家属性差异而有着很多不同点。跨国传播与跨文化性已经成为了当前最为主要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认识的不均衡性。中国的传播受众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存在不同的了解程度。对长期居住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在对华立场上一般趋向中立偏友善;而更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本国媒体的左右,缺乏对中国的相对客观的认识。

国际地位的差异性和媒体使用不均衡性。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受众一般都有更多的媒体选择权,所以对新闻有着更高的选择性和怀疑权。而媒体普及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则由于媒体使用频率和效应同步低下而与前者相反。以英国为例,作为发达国家,受众不仅拥有媒体选择权,并且同样拥有媒体发展权利,无论是报纸、电视还是网络,英国受众均可以依据社会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对媒体的认识,有选择性地使用媒体。但是这一方式在部分经济落后国家则行不通。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的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

央视的英语频道可以覆盖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但是其受众中占据最大比例者实际上都是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群体,这一问题表明:央视英语频道作为一个“对外传播媒体”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相关政策来对其加以“助力”。

首先,发展范围的局限。主要表现在国际收视率、海外市场占有率两个数据的偏低。而这一情况实际上并非单纯来自技术原因,而是受众目标有偏差存在。中国观众中收听收看的主要目的往往是为了学习英语,这一情况造成了央视英语频道失去了真正意义。同时面向海外公众的传播媒体不多,尽管收听和传播情况良好,但其用户数量相对于世界总人口而言仍非常有限。

其次,受众定位模糊。目前,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在传播目标、内容、方式等层面矛盾重重。央视英语新闻频道所播放的内容多以各个国家经济、政治为主,内容呈现出同质化倾向,播放理念过于传统,且播放形式比较落后,很多节目在经过短时间播出之后,因收视率过低而暂停播出。此外,以传统播报方式播报国内新闻事件更是背离了“国际化传播”这一初衷,注定了其无法获得国际受众的认可。

再次,影响力有限。这一情况可以从收视率上看出,其“直接关系者”则是其受众定位模糊的现状——后者往往表现为收视率和受众群同步不稳定,影响力也自然受限。如央视英语新闻频道,观看这一频道的多为中国人,观看的目的则是学习外语,通常情况下外国人不会收看这一频道。

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的发展路径

坚持立足中国视角。以往国际信息传播都是“以西方为主”。然而,自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创立起,国际信息传播“以西方为主”这一情况就开始逐步松动,各国纷纷借助于建立对外传播媒体的形式来争夺话语权。而作为中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央视英语频道有必要借助于坚持立足中国视角的形式来担当这一使命。

努力淡化固有形象。由于前文所述的西方受众不甚认同官方控制的媒体这一情况和长期以来西方受众对共产党国家的偏见,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应尽最大努力将其“工具性”这一形象加以淡化,以此来有效地将西方受众的各种偏见加以消除,并在这一过程中争取国际受众,以此形式来逐步提升央视英语频道本应具备的国际影响力。央视英语频道则需要进行改变,一改传统严肃基调,多添加生动性、趣味性浓厚的英语节目,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影响力。

加强报道“以人为本”。中国新闻界长期以来“类型化”“脸谱化”人和事物的做法如今已经不合时宜。我国电视英语新闻应更加着重学习西方媒体对人和物的报道方式,借助于关注、描写、刻画“人”的细节,来借助于心理刺激、视觉冲击等形式获得和受众的共鸣,以提升传播效果。因此,在央视英语频道的报道中,完全可以借助于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故事的发展等作为新闻主线,一方面避免“假大空”,另一方面提升可看性,俘获更多受众。

另外,在灾区报道中,可以采取“新闻特写”的形式来刻画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核心新闻内容,从而避免新闻呆板化。或者在生活报道中,提升人物的重要性,节目的内容多以传播人物故事为主。将来,央视英语频道应充分体现出借助于反映百姓最真实的生活的“以人为本”报道指导思想,来借助于具体、真实事例展示出中国各方面的变化。

加强国际受众研究。研究国际受众的心理及其需求,往往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对外传播效果。面对思想形态、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世界各地受众,单纯的传播新闻事实的做法已经过时,更需要的是灵活的传播策略。在这一层面上,应充分借鉴西方媒体的“迂回”“柔性”报道手法来开展“软宣传”的做法。央视英语频道已经逐渐倾向于这样的做法,并且可以逐渐在新闻事实中“隐藏”属于自身的观点、倾向,从而形成“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21世纪的中国,应该而且必须获得与世界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央视英语频道等必须肩负起这一重要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力求寻找到能够提升中国电视英语新闻对外传播水平的更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 中州大学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频道受众英语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寒假快乐频道
频道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专家频道